坐标24°45′21″N 121°45′19″E / 24.75594°N 121.755386°E / 24.75594; 121.755386

宜兰座,是位于台湾宜兰县宜兰市康乐路的废弃戏院,建于1933年。

宜兰座
类型历史建筑
位置 台湾宜兰县宜兰市康乐路
启用1933年

建筑 编辑

宜兰座的建材为钢筋混凝土[1]:66,有上下两层座位席,以方形木柱所构成之西式桁架支撑屋顶[2]:200。外观样式为折衷主义,正立面对称,入口位在正中央,上方是弧形山墙,檐口有线脚与装饰[2]:200。旁边有两座塔楼,在长条窗上以彩色镶嵌玻璃组成几何图案[1]:66[2]:200

一楼为占地160坪之观赏区,可容纳约490个座位;二楼有放映室、座位区及厕所等设施,占地129坪[2]:200。观众席采用木制座椅,舞台设有布幕,作为放映使用[2]:200。一楼正面为主要入口,另有两处逃生口[2]:200

历史 编辑

宜兰座建于1933年。当时宜兰公园(今中山公园)已建有宜兰公会堂作为放映电影、公共集会之处,但地方仕绅认为宜兰并无属于台人之娱乐场所,因此由黄天赐、吴番薯、林长赐、黄崇煌、黄木火、黄来富、吕长柏等人耗资八万日圆兴建宜兰座[1]:66-67[3]。宜兰座为宜兰第一座室内剧场[4]:107,戏院量体进深长约三十米,共有二楼,可容纳600多名观众,有“兰阳唯一,美丽坚固”之称[1]:67。1933年2月开工,同年8月20日竣工[2]:199,4天后开幕[4]:182,开幕之初仅上映歌仔戏,之后播放有辩士配音的黑白默片,1940年起开始放映有声电影[1]:67。许多特种行业亦在戏院旁巷内聚集[1]:67

战后改名为“宜兰戏院”[4]:182,由康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3]。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同年3月4日宜兰市民代表会及民众在该戏院举办民众大会,哀悼事件牺牲者,并提出四项诉求[注 1][5]。1980年代,宜兰戏院受电视及录放影机普及、人口外流等因素影响,于1990年歇业[注 2],之后屋顶塌陷,但墙体仍存[2]:199-200[1]:67

注释 编辑

  1. ^ 四项诉求分别为:
    1. 肃清贪官污吏。
    2. 各机关首长应自行离职。
    3. 军队及政府机关禁止武装。
    4. 必须集中保护外省人,以维持安宁[5]
  2. ^ 一说其在1987年10月歇业[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凌宗魁. 《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 》. 远足文化. 2016-11. ISBN 978-986-93512-8-7.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苏美如. 《宜蘭市志.歷史建築篇》. 宜兰市公所. 2001-10-30. ISBN 957-02-9357-8. 
  3. ^ 3.0 3.1 3.2 蔡明志. 〈舊城新藝-宜蘭舊城文創產業現地踏查(上)〉. 兰阳博物馆 兰博电子报. 2021-11 [202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8). 
  4. ^ 4.0 4.1 4.2 林正芳. 《宜蘭城與宜蘭人的生活》. 宜兰县政府文化局. 2004-03. ISBN 957-01-6650-9. 
  5. ^ 5.0 5.1 〈二二八事件遺址資料庫:宜蘭座〉. 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 [202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