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毅(1950年4月30日—2006年5月11日),籍贯山东、出生于台湾高雄市作曲家,曾4次荣获金马奖最佳音乐奖,并得到金曲奖金嗓奖金鼎奖亚太影展等奖项等音乐电影奖项的肯定。2006年5月11日,因心脏病病逝于上海,享年56岁。2007年,追颁第18届金曲奖特别贡献奖。

张弘毅
作曲家
罗马拼音Chang Hung-Yi
国籍 中华民国
籍贯山东
出生(1950-04-30)1950年4月30日
 中华民国台湾省高雄市
逝世2006年5月11日(2006岁—05—11)(56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
职业作曲家
教育程度 美国柏克理音乐学院电影作曲学系
配偶李瑞华
儿女儿子:张哲豪
女儿:张哲敏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简历 编辑

张弘毅就读高雄市立第三初级中学(今高雄市立狮甲国民中学)时,开始随教官在学校的乐队学习吹奏小喇叭。后来进入道明中学,继续小喇叭的修习,也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服役期间,分发到中华民国宪兵宪光艺工队,负责乐队的演奏,这段时间的密集训练培养了音乐演奏的技艺。1977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大学土地资源学系。1979年,取得助教奖学金,赴美国柏克理音乐学院,最初修的是爵士乐作曲;随后便转到电影作曲学系,师承Don Wilkins Milk Gibes,进修电影音乐、传统西洋乐、爵士乐及百老汇舞台剧之作曲与编曲。

1982年,张弘毅回到台湾,此时正值台湾电影新浪潮,于是有很多音乐创作的机会;张弘毅从美国带回来的音乐观念和作法,使得总习惯以罐头音乐或依赖一首主题曲贯彻影片的资深影人开始思索是否要拨出更多预算在音乐上以呈现丰富的视听效果,因而也替后继工作者开创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张弘毅最欣赏的作曲家为《阿拉伯的劳伦斯》和《齐瓦哥医生》的法国作曲家莫里斯·贾尔,张弘毅的曲风也和贾尔强调主题动机的音乐风格接近,从剧本上找到声音的架构,用乐曲来铺陈内容。

1985年,张弘毅成立“丰采音乐企业有限公司”,自任负责人。1989年,丰采音乐增设音乐教育出版部门。2015年,丰采音乐解散。

张弘毅曾任国立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兼任讲师,教授音乐概论,曾经四次荣获金马奖最佳音乐奖,并多次荣获亚太影展、金嗓奖、金曲奖、金鼎奖。他的作品横跨古典音乐、流行音乐与影视界。电影作品有《玉卿嫂》、《我这样过了一生》、《看海的日子》、《稻草人》、《策马入林》、《尼罗河的女儿》等数十部。作曲及制作的专辑则有许景淳曾庆瑜堂娜赵咏华等歌手。 2001年应张毅导演邀请前往上海,于琉璃工房成立的TMSK乐团担任音乐总监,创作新民乐作品。[1]

参与节目 编辑

代表作 编辑

电影配乐,共计40余部

玉卿嫂 张毅导演 1984年 金马奖最佳原作音乐奖 第29届亚太影展最佳音乐奖

国四英雄传 麦大杰导演 1985年 金马奖最佳改编音乐奖

我这样过了一生 张毅导演 1985年

我儿汉生 张毅导演 1986年

我的爱 张毅导演 1986年

尼罗河女儿 侯孝贤导演 1987年 金马奖最佳原作音乐奖

稻草人 王童导演 1988年

老科的最后一个秋天 李祐宁导演 1988年 金马奖最佳原著音乐提名

三个女人的故事 关锦鹏导演 1989年 金马奖最佳原著音乐奖

晚春情事 陈耀圻导演 1989年 第34届亚太影展最佳音乐提名

兄弟珍重 蔡扬名导演 1990年 金马奖最佳原著音乐奖提名

禅说阿宽 小野编剧 1994年 第三十一届金马奖评审特别奖(动画鼓励奖)

美丽在唱歌 林正盛导演 1996年


电视主题曲

玫瑰人生(许景淳) 金鼎奖最佳演唱奖 金嗓奖最佳编曲和最佳词曲等奖项

还君明珠(堂娜)

随风而逝(曾庆瑜)

希望之鸽(赵咏华)

红尘有爱(蒋修蓉)

从来不肯对你说(赵咏华)1989年 第一届金曲奖最佳作曲﹑最佳编曲和最佳年度歌曲三项入围

好久(张学友)


唱片作曲、编曲及制作:

沙漠‧骆驼‧男人‧女人 李度 1990年 第二届金曲奖最佳作曲﹑最佳编曲﹑最佳作词和最佳年度歌曲六项入围

80年代美丽的哀愁(台语) 张清芳 1991年 第三届金曲奖最佳编曲入围

阿姆的头鬘 简文秀 1991年 金鼎奖最佳演唱奖﹑最佳唱片奖入围

流离人生 许景淳 1992年 第四届金曲奖最佳编曲奖

我的梦 流行金曲交响夜 1993年赵咏华

忘我的爱 李曾文惠女士 赵咏华;陈容 八十三年金鼎奖最佳编曲奖

追寻 林志炫 1996年 收录于《追寻·伦敦星空下》专辑


舞台剧作曲配乐: 大鼻子情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果陀剧场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22-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8). 
  2. ^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电视年鉴编纂委员会 编纂,《中华民国电视年鉴第五辑:民国七十五年至七十六年》,中华民国电视学会1988年6月30日出版,第81页。
  3. ^ 宋颖莺,〈公共电视拓展新领域〉,《公共电视杂志》1989年10月号(广电基金1989年10月15日出版)第3页。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