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平房区
(重定向自徒置區)
平房区(英语:Cottage Resettlement Area),俗称徙置区,是由各慈善团体兴建,并由徙置事务处(香港房屋委员会前身)接管的一种单层式临时房屋,是香港早期的公共房屋。
历史
编辑平房区最初是在1952年根据《紧急情况规例条例》(Emergency Regulations Ordinance)下的《紧急(徙置区)规例》(Emergency (Resettlement Areas) Regulations)获准在有关土地根据认可图则盖搭搭建物供合规格居民居住,市政局在居民缴付指定费用后,发出俗称“白咭”的居住许可证,批准他们在该等土地上盖搭搭建物,但居民并不拥有其搭建物之下的土地业权,而居民需要每季缴交俗称“地税”的居住许可证费用。
1958年制订《徙置条例》(Resettlement Ordinance)其中一个项目取代《紧急(徙置区)规例》,《徙置条例》后来在1973年由《房屋条例》(Housing Ordinance)废除,新条例赋予房委会权力管理这些平房区和执行居住许可证的租约条件。随着社会及公共房屋的发展,平房区逐步清拆,在1997年的《施政报告》香港政府承诺在2001年年底前清拆余下的5个平房区[1]。
分布
编辑地区 | 平房村 | 兴建团体 | 兴建年份 | 清拆年份 | 现址 | 安置屋邨 |
---|---|---|---|---|---|---|
柴湾平房区 | 兴民村 | 玛利诺女修会 | 1952年[2] | 1977年 | 兴民邨 | 渔湾邨 兴华(二)邨 |
爱华村 | 循道、卫理公会 | 1960年[3] | ||||
富斗窟平房区 (筲箕湾) |
教民村 | 1987年 | 耀东邨 | 显径邨 | ||
富斗窟村 | 1947年[4] | |||||
摩星岭平房区 | 公民村 | 1952年[5] | 2001年 | 港岛不同屋邨 | ||
扫杆埔平房区 | 正民村 | 1954年[6] | 2001年 | |||
卫斯理村 | 循道、卫理公会 | 1955年 | ||||
健康村平房区 (北角) |
健康村 | 1947年[4] | 1962年 | 健康邨 | ||
牛头角平房区 | 复华村(又名福华村) | 玛利诺女修会 | 1951年 | 1979年 | 乐华邨 | 彩云邨 顺利邨 顺安邨 |
竹园平房区 | 明华村 | 竹园邨 | ||||
竹园村 | 基督教世界服务委员会 | |||||
东头平房区 | 博爱村 | 香港浸信会联会 | 1950年[7] | 2001年 | 美东邨 | 黄大仙上邨 |
培民村 | 1952年[8] | |||||
潮平新村 | 1971年 | 慈安邨 (已重建,居民迁入黄大仙下邨及慈民邨) | ||||
东和村 | ||||||
石山平房区 (土瓜湾) |
乐民村 | 1947年[5] | 1964年 | 乐民新村 | ||
何文田/ 京士柏平房区 |
文华村 | 1952年 | 1972年 | 何文田邨 | ||
何文田新村 | 香港浸信会联会 | 1950年 | ||||
信望村 | 基督教世界服务委员会 | |||||
迦密村 | 尖沙咀潮人生命堂、 香港潮人生命堂、 圣公会诸圣堂 |
1930年 | 爱民邨 | |||
治民村 | 玛利诺女修会 | 1952年[2] | ||||
保民村 | 1952年 | 俊民苑 | ||||
大坑西平房区 | 光民村 | 1952年 | 1962年 | 大坑西邨 | ||
荔枝角平房区 | 卫民村 | 1952年[2] | 2001年[9] | 尖山隧道九龙入口 | 华荔邨 富昌邨 | |
大窝坪平房区 | -- | 1956年[10] | 1980年[11] | 泽安邨 | 南山邨 石硖尾邨 | |
大窝口平房区 | 亚斯理村 | 循道、卫理公会 | 1959年 | 1979-1989年 | 大窝口邨 | 大窝口邨 |
调景岭平房区 | -- | 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港九分会) | 1962年 | 1996年 | 健明邨 | 厚德邨 |
火炭平房区 | -- | 香港政府 | 1965年[12] | 2000年 | 骏洋邨[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 | 颂安邨[13] |
慈善机构平房村
编辑世界信义宗香港社会服务处(现为香港基督教服务处)在1960年代在香港先后建立多条平房村:
地区 | 平房村 | 兴建年份 | 人口 |
---|---|---|---|
马鞍山 | 马鞍山信义新村 | 1961年 | 约104人 |
上水 | 马草垄信义新村 | 1962年 | 约321人 |
青衣 | 青衣信义村 | 1964年 | 约246人 |
塔门 | 塔门新爱村 | 1965年 | 约1,300人 |
元朗 | 元朗华盛村 | 1966年 | 约291人 |
长洲 | 长洲信义新村 第一期、第二期 |
1967年、 1968年 |
约200人 |
元朗 | 涌口渔民新村 | 1971年 | 约650人 |
地区 | 平房村 | 兴建年份 | 兴建团体 |
---|---|---|---|
西贡 | 明爱圣伯多禄村 | 1965年 | 香港明爱 |
西贡 | 明爱太平村 | 1971年 | 香港明爱 |
西贡 | 灵恩台下村、 灵恩台上村 |
1971年、 1973年 |
基督教中华完备救恩会 |
青衣 | 明爱圣保禄村 | 1975年 | 香港明爱 |
三门仔 | 联益渔村 | 1975年 | 港九职工联益会 |
西贡 | 明爱明顺村 | 1977年 | 香港明爱 |
另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資料文件 清拆平房區的撥款申請 (PDF). legco.gov.hk. [2009-1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01)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 2.1 2.2 华侨日报, 1952-06-25 第8页
- ^ 香港工商日报, 1960-11-29 第5页
- ^ 4.0 4.1 大公报, 1949-08-22 第4页
- ^ 5.0 5.1 华侨日报, 1952-06-26 第6页
- ^ 华侨日报, 1954-05-25 第6页
- ^ 华侨日报, 1950-11-27 第6页
- ^ 华侨日报, 1952-12-03 第12页
- ^ 最後一個平房區如期清拆. info.gov.hk. 2001-12-20 [2009-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中文(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香港工商日报, 1956-08-13 第6页
- ^ 工商晚报, 1980-10-30 第2页
- ^ 香港工商日报, 1965-09-04 第4页
- ^ 火炭平房區 回憶階梯. [2020-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考文献
编辑- 邢福增 著,《愿祢的国降临——战后香港“基督教新村”的个案研究》,建道神学院,2002年,ISBN 962-7997-5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