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战列巡洋舰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德意志帝国海军在20世纪上半叶建造一系列战列巡洋舰。这批战列巡洋舰是老式装甲巡洋舰设计的衍生产物,她们设计被用于侦察主战舰队并攻击敌方舰队的侦察部队。德皇威廉二世坚信新型战列巡洋舰能够与战列舰并肩作战,以抵消德军在舰只数量上的劣势。[1]

塞得利茨号带领毛奇号兴登堡号德弗林格尔号冯·德·坦恩号前往斯卡帕湾扣押处

冯·德·坦恩号[a]德意志帝国最早的战列巡洋舰,建造于1908年至1910年间[3]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帝国海军最终又建造4艘战列巡洋舰服役于公海舰队,另外两艘在战争期间完成建造[4]。原计划再追加7艘,包括4艘马肯森级[b]和3艘约克号代替舰级[c][6]。马肯森级其中两艘——马肯森号施佩伯爵号,曾成功下水但从未完工。另外两艘舰只在战争快结束时被取消,当时她们正处于早期建造阶段。而3艘约克号代替舰级舰只的实际建造工作则从未展开[7]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或期间完成建造的7艘战列巡洋舰中,有6艘在北海进行相对激烈的战斗。除了戈本号[d]被分配到德国地中海分队英语Mediterranean Division[e]之外,所有战列巡洋舰都被分配到第一侦查集群,由弗朗茨·冯·希佩尔海军上将指挥。1914年至1916年间,该舰队对英国海岸进行多次袭击,并在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期间达到高潮,其中该舰队希望将部分英国舰队引往德国战列舰战列线。德军的旗舰吕佐夫号[f]在返回港口的途中被船员凿沉,舰队其他舰只也都受到严重损伤。在战斗中冯·德·坦恩号击沉英军不倦号战列巡洋舰英语HMS Indefatigable (1909)[g][15]塞得利茨号[h]击沉玛丽皇后号[i]德弗林格尔号[j]和吕佐夫号一起击沉无敌号[k][24]。战争结束后,剩下的5艘战列巡洋舰——冯·德·坦恩号、毛奇号[d]、塞得利茨号、德弗林格尔号和兴登堡号[l]与大部分德国舰队一起被扣押在英国斯卡帕湾海军基地。这些舰只后来在1919年被舰上官兵凿沉,防止她们落入协约国的手中[25]。戈本号在一战爆发初期移交给奥斯曼帝国海军,并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与俄罗斯黑海舰队作战。战争快结束时,她被英国海军的水雷严重损坏,但后来得到修复,并继续为土耳其海军[m]服役直到1950年代,她最终在1970年代被拆解[27]

德意志帝国海军的最终继承者——纳粹德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曾考虑建造3艘o级战列巡洋舰,作为Z计划海军建设的一部分。然而,由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些计划被搁置,没有一艘舰只被建造完成。[28][n]

表头内容说明
主炮 主炮数量和类型
装甲 水线装甲带最大厚度
排水量 作战时舰只满载排水量[o]
推进器 传动轴的数量,推进系统的类型、可提供的最高航速和功率
服役 舰只开建和结束建造的日期以及其最终结局
龙骨敷设 开始安放龙骨的日期
下水日期 舰只下水的日期
交付日期 舰只交付使用的日期
结局 舰只最终结局(例如沉没、拆解)

冯·德·坦恩号

编辑
 
冯·德·坦恩号

冯·德·坦恩号是1907年订购的第一艘德国战列巡洋舰[2]。她是为了响应前一年开始建造的英国无敌级战列巡洋舰[k]而设计的[2]。作为第一艘新型战舰,冯·德·坦恩号的设计过程引起极大的争议。德国海军国务大臣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海军元帅英语Grand admiral希望这艘新型战舰能够遵循英国的模式,即大口径火炮、相对轻型的装甲和较高的航速。德皇威廉二世和其他高级海军军官则认为,为了扭转德国在舰只数量上的劣势,这些新型战舰应该拥有足够坚固的装甲以足以应对战列线作战。[37]

冯·德·坦恩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大部分德国舰队的行动,包括对英国海岸的几次袭击。在日德兰海战中,冯·德·坦恩号是德国战列巡洋舰分舰队中的最后一艘舰只。在开战15分钟后,冯·德·坦恩号的280毫米(11英寸)炮弹就引爆英军不倦号战列巡洋舰的弹药库,使其最终沉没[2]。战争结束时,冯·德·坦恩号被扣押在斯卡帕湾,并最终自沉[2]。1930年被捞起,1931年至1934年间拆解。[2][15]

舰名 主炮 装甲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结局
冯·德·坦恩号 8门280毫米(11英寸)舰炮[38] 25厘米(9.8英寸)[39] 21,300公吨(21,000长吨[39]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7.75(51.39千米每小时;31.93英里每小时[38][p],43,600匹指示马力(32,500千瓦特[2] 1908年3月21日[40] 1909年3月20日[41] 1910年9月1日[2][40]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自沉,其残骸于1930年代在罗赛斯英语Rosyth[q]拆解[38]

毛奇级

编辑
 
在港口的戈本号

毛奇号和戈本号分别于1908年和1909年订购,她们比先前的冯·德·坦恩号有所改进。虽然她们的设计没有像冯·德·坦恩号那样引起争议,但是提尔皮茨和海军总部仍然在是否应该增加主炮的数量和口径的问题上存在分歧[43]。提尔皮茨赞成将主炮总数增加到10门,而海军部门则更倾向于使用8门305毫米(12英寸)主炮[43]。最终决定安装10门280毫米(11英寸)口径主炮。除了增加主炮,两艘毛奇级舰只比冯·德·坦恩号在装甲防护设计上更全面。[44]

毛奇号服役后加入冯·德·坦恩号的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并在北海参加对英军的作战行动[45][46]。她还在波罗的海负责对付俄罗斯海军舰队[47]。1915年,她在里加湾防御战英语Battle of the Gulf of Riga[r]期间遭到鱼雷袭击[27][49]。1917年,她作为入侵部队的旗舰返回波罗的海,执行阿尔比恩行动任务[50]。战争结束时,毛奇号也被扣押在斯卡帕湾,并于1919年自沉[51]。另一方面,戈本号被派往地中海,作为地中海分队的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s]轻巡洋舰避开英国舰队英语Pursuit of Goeben and Breslau,逃往伊斯坦布尔,在那里她们移交给奥斯曼帝国海军[53]。之后该舰主要在黑海地区活动以对抗俄国舰队[54]。1918年,她在达达尼尔海峡袭击英国部队英语Battle of Imbros,并触发三颗水雷。戈本号一直在土耳其海军服役,直到1973年变卖拆解[55]

舰名 主炮 装甲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结局
毛奇号 10门280毫米(11英寸)舰炮[38][56] 28厘米(11英寸)[38] 25,400公吨(25,000长吨)[38]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8.4节(52.6千米每小时;32.7英里每小时)[38][t],52,000匹指示马力(39,000千瓦特)[57] 1908年12月7日[58][59] 1910年4月7日[60] 1911年8月30日[58][u]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自沉,其残骸于1927年在罗赛斯拆解[61]
戈本号 10门280毫米(11英寸)舰炮[38][59] 25,400公吨(25,000长吨)[38][59]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8节(52千米每小时;32英里每小时)[38][62][v],52,000匹指示马力(39,000千瓦特)[57] 1909年8月28日[58][w] 1911年3月28日 1912年7月2日[58][59] 1914年8月16日移交给奥斯曼帝国,1973年拆解[61][63]

塞得利茨号

编辑
 
前往斯卡帕湾的塞得利茨号

塞得利茨号是毛奇级的改进型,她比毛奇级的舰体略大,舰艏部和艏楼也更高。但和毛奇级一样,同样装备10门280毫米(11英寸)口径主炮[64]。刚加入舰队服役,塞得利茨号就成为时任海军少将弗朗茨·冯·希佩尔的旗舰[65]。该舰在战争期间参加舰队大部分作战行动。在第一次多格尔沙洲海战[x]中,塞得利茨号被英国皇家海军狮号战列巡洋舰英语HMS Lion (1910)[y]发射的2枚或3枚343毫米(13.5英寸)的炮弹击中炮塔,引发大火险些殉爆,也几乎差点摧毁整艘舰。日德兰海战中,塞得利茨号重创英军玛丽皇后号战列巡洋舰。而在接下来的战斗时间里,该舰受到严重破坏,舰体进水达5,300公吨(5,200长吨)。尽管舰体遭受巨大破坏,塞得利茨号还是设法返回威廉港,并在那里得到修复。与冯·德·坦恩号和毛奇号一样,塞得利茨号被扣押在斯卡帕湾,最后于1919年自沉[64]

舰名 主炮 装甲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结局
塞得利茨号 10门280毫米(11英寸)舰炮[67] 30.5厘米(12.0英寸)[38] 28,550公吨(28,100长吨)[61]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8.1节(52.0千米每小时;32.3英里每小时)[67][z],63,000匹指示马力(47,000千瓦特)[68] 1911年2月4日[69] 1912年3月30日[70] 1913年5月22日[69][68]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自沉[68],其残骸于1928年在罗赛斯拆解[67]

德弗林格尔级

编辑
 
在斯卡帕湾的兴登堡号(中)和德弗林格尔号(左)

3艘德弗林格尔级是德国海军建造完成的最后一批战列巡洋舰。与老式舰只相比,本级舰只的主要武器装备进行彻底的改进。主炮数量减少到8门,但口径增加到305毫米(12英寸)。这些主炮被分别安装在主上层建筑前部和后部的两座背负式炮塔[71]首舰德弗林格尔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建成。吕佐夫号接着在1915年8月建成,兴登堡号于1917年5月加入舰队[72]。战争期间,德弗林格尔号参与公海舰队的大部分行动。日德兰海战中,她向玛丽皇后号战列巡洋舰开火,并最终联手塞得利茨号一起将其击沉。德弗林格尔号和吕佐夫号后来集中火力攻击无敌号战列巡洋舰并将其击沉[73]。然而在战斗中,吕佐夫号被至少24发重口径炮弹严重损坏,无法返回德国,只能于第二天一大早凿沉[73][22]。由于建成时间较晚,兴登堡号的服役生涯没有经历太多事件,以至没有记载她针对英国舰队的重大行动。最终她和德夫林格尔号一样被扣押在斯卡帕湾,与公海舰队其他舰只一起自沉[64]

舰名 主炮 装甲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结局
德弗林格尔号 8门305毫米(12英寸)舰炮[aa][75] 30.5厘米(12.0英寸)[38] 31,200公吨(30,700长吨)[67]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6.5节(49.1千米每小时;30.5英里每小时)[76][77],63,000匹指示马力(47,000千瓦特)[77] 1912年3月30日[72] 1913年7月12日[78] 1914年9月1日[72][77]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自沉,1939年被捞起,1946年后拆解[75]
吕佐夫号 8门305毫米(12英寸)舰炮[61] 31,200公吨(30,700长吨)[22][67]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6.4节(48.9千米每小时;30.4英里每小时)[67][ab],63,000匹指示马力(47,000千瓦特)[77] 1912年5月[72] 1913年11月29日[79] 1915年8月8日[22][72][77] 1916年6月1日于日德兰海战遭到严重破坏后自沉[61]
兴登堡号 8门305毫米(12英寸)舰炮[61] 31,500公吨(31,000长吨)[67]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6.6节(49.3千米每小时;30.6英里每小时)[67][ac],72,000匹指示马力(54,000千瓦特)[77] 1913年10月1日[72] 1915年8月1日[80] 1917年5月10日[72][77] 1919年6月21日在斯卡帕湾自沉,1930年被捞起,1930年至1932年间拆解[61]

马肯森级

编辑
 
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的设计线稿图

1915年2月,由于意识到这场战争不会很快打赢,海军部门决定更换目前损失的6艘装甲巡洋舰[81]。这些舰只是德夫林格尔级的改进版本。主要的改进是采用350毫米(14英寸)的主炮,以及一个全长的前甲板。总共有4艘舰只下订,但只有马肯森号和施佩伯爵号下水[82]。最终由于造舰优先权被转移到被认为更具有战略意义的U型潜艇上,本级舰只没有一艘完工[83]。1921年至1924年间,所有4艘舰只已经施工的部分都在德国拆解[82]

舰名 主炮 装甲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结局
马肯森号 8门350毫米(14英寸)舰炮[84] 30.5厘米(12.0英寸)[38] 35,300公吨(34,700长吨)[84]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8节(52千米每小时;32英里每小时)[84][85] 1914年[84] 1917年4月21日[86] 1919年11月17日取消建造,1922年拆解[84]
施佩伯爵号 8门350毫米(14英寸)舰炮[84] 35,300公吨(34,700长吨)[84]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8节(52千米每小时;32英里每小时)[84] 1915年[84] 1917年9月15日 1919年11月17日取消建造,1921年至1922年间拆解[84]
艾特尔·腓特烈亲王号 8门350毫米(14英寸)舰炮[84] 35,300公吨(34,700长吨)[84]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8节(52千米每小时;32英里每小时)[84] 1915年[84] 1920年3月13日[86] 1921年拆解[84]
俾斯麦首爵号西班牙语SMS Fürst Bismarck (1915)[ad] 8门350毫米(14英寸)舰炮[84] 35,300公吨(34,700长吨)[84]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8节(52千米每小时;32英里每小时)[84] 1915年[84] 1919年11月17日取消建造,1922年拆解[84]

约克号代替舰级

编辑
 
约克号代替舰级战列巡洋舰的线稿图

3艘约克号代替舰级最初订购时是马肯森级同级舰,但在1917年1月其设计修改为8门381毫米(15英寸)口径主炮。外观上除了烟囱之外,约克号代替舰级与马肯森级十分相似。约克号代替舰级将船舯部两个烟囱改为以前单个大型烟囱的设计[87]。约克号代替舰级只有首舰开始敷设龙骨,但工程没有持续多久[88][89]。到停工时,只装配大约1000公吨钢构件。另外两艘舰的建造工程也被分配给不同发造船厂,但工程从未开始[90]

舰名 主炮 装甲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结局
约克号代替舰 8门381毫米(15英寸)舰炮[88] 30.5厘米(12.0英寸)[38] 38,000公吨(37,400长吨)[88]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7.3节(50.6千米每小时;31.4英里每小时)[88] 1916年[88] 在完工前26个月取消建造[88]
格奈森瑙号代替舰 8门381毫米(15英寸)舰炮[88] 38,000公吨(37,400长吨)[88]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7.3节(50.6千米每小时;31.4英里每小时)[88] 1916年[88] 在完工前26个月取消建造[88]
沙恩霍斯特号代替舰 8门381毫米(15英寸)舰炮[88] 38,000公吨(37,400长吨)[88] 4具螺旋桨,帕森斯汽轮机,27.3节(50.6千米每小时;31.4英里每小时)[88] 1916年[88] 在完工前26个月取消建造[88]
 
O级战列巡洋舰的线稿图

O级于1937年设计用于补充当时为新的德国舰队规划的P级装甲舰[91]。3舰装备6门381毫米(15英寸)口径的主炮,分别安装在三座炮塔中,与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ae]的主炮布局相似。她们被打算用作远洋通商破坏,目标是迫使英国分散其战舰作为护航舰队。由于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些舰只一直没有开工。[28][93]

舰名 主炮 装甲 排水量 推进器 服役
龙骨敷设 下水日期 交付日期 结局
O舰 6门381毫米(15英寸)舰炮[94][af] 35,400长吨(36,000公吨)[94][96][ag] 3具螺旋桨,8个24缸柴油发动机,1个汽轮机,35节(65千米每小时;40英里每小时)[94][93][ah]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取消[94]
P舰 6门381毫米(15英寸)舰炮[94][af] 35,400长吨(36,000公吨)[94][96] 3具螺旋桨,8个24缸柴油发动机,1个汽轮机,35节(65千米每小时;40英里每小时)[94][93][ah]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取消[94]
Q舰 6门381毫米(15英寸)舰炮[94][af] 35,400长吨(36,000公吨)[94][96] 3具螺旋桨,8个24缸柴油发动机,1个汽轮机,35节(65千米每小时;40英里每小时)[94][93][ah]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取消[94]

脚注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2]
  2. ^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5]
  3. ^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5]
  4. ^ 4.0 4.1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8]
  5. ^ 译名参考自《无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9]
  6. ^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10],另有来源译为“吕措”号[11]、“吕佐”号[12]或“吕措夫”号。[13]
  7. ^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14]
  8. ^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16],另有来源译为“塞德利茨”号。[17]
  9. ^ 译名参考自《海上力量:战列舰发展史》[18],另有来源译作“玛丽王后”[19]、“玛丽女王”[20]或者“玛丽女皇”[21]
  10. ^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10],另有来源译为“德福林格”号。[22]
  11. ^ 11.0 11.1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23]
  12. ^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10]
  13. ^ 译名参考自《舰载武器》。[26]
  14. ^ 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也会被称为战列巡洋舰,尤其是在英国方面的资料中[29][30][31]。然而纳粹德国海军把她们归类为战列舰[32],绝大多数学术著作也都这么称呼她们[33][34][35]。因此,她们不被包括在这个列表中。
  15. ^ 历史学家埃里希·格鲁纳(Erich Gröner)指出,满载被定义为“(等于)排水量加上满载燃料油、柴油、煤、备用锅炉给水、飞机燃料和特殊设备”。[36]
  16. ^ 另有来源记载为27.4节(50.7千米每小时;31.5英里每小时)。[2]
  17. ^ 译名参考自《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42]
  18. ^ 译名参考自《无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48]
  19. ^ 译名参考自《无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52]
  20. ^ 另有来源记载为25.5节(47.2千米每小时;29.3英里每小时)。[57]
  21.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11年9月30日正式服役”。[59]
  22. ^ 另有来源记载为25.5节(47.2千米每小时;29.3英里每小时)。[57]
  23. ^ 另有来源记载为“1909年8月12日铺放龙骨”。[59]
  24. ^ 译名参考自《世界近代战列舰史》。[66]
  25. ^ 译名参考自《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19],另有来源译为“雄狮”号。[20]
  26. ^ 另有来源记载设计航速为26.5节(49.1千米每小时;30.5英里每小时),而试航中达到的最大航速达到29.12节(53.93千米每小时;33.51英里每小时)。[68]
  27. ^ 根据德意志帝国海军的命名法,该炮的官方名称为30.5 cm SK L/50。其中SK(Schnelladekanone)表示“速射炮”,而L/50表示炮管长度,即50倍径[74]
  28. ^ 另有来源记载为26.5节(49.1千米每小时;30.5英里每小时)。[22][77]
  29. ^ 另有来源记载为27.5节(50.9千米每小时;31.6英里每小时)。[77]
  30. ^ 译名待补充参考来源。
  31. ^ 译名参考自《消逝的巨兽: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战列舰》。[92]
  32. ^ 32.0 32.1 32.2 另有来源记载为380毫米(15英寸)。[95][93]
  33. ^ 这里的数字是故意颠倒的,1922年签署《华盛顿海军条约》后,使用长吨计算船舶排水量的做法得到标准化。
  34. ^ 34.0 34.1 34.2 另有来源记载为33.5节(62.0千米每小时;38.6英里每小时)。[97]

引文

编辑
  1. ^ Staff,第3页.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49页
  3. ^ Herwig,第60页.
  4. ^ Herwig,Tables 13 & 18.
  5. ^ 5.0 5.1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219页
  6. ^ Herwig,Table 26.
  7. ^ Sturton,第41–42页.
  8.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50页
  9. ^ 章骞,第80页
  10. ^ 10.0 10.1 10.2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54页
  11. ^ 新华,第393页
  12. ^ 吴世民,第19页
  13. ^ 章骞,第445页
  14.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26页
  15. ^ 15.0 15.1 Hore,第71页.
  16.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52页
  17. ^ PPxia,第22页
  18. ^ 罗伯特,第72页
  19. ^ 19.0 19.1 江泓 & 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第98页
  20. ^ 20.0 20.1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102页
  21. ^ 英军战列巡洋舰 1939-1945,第4页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GUNNM,第18页.
  23.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24页
  24. ^ Tarrant,第147–149页.
  25. ^ Hore,第71–73页.
  26. ^ 舰载武器 2007.1,第67页
  27. ^ 27.0 27.1 Hore,第72页.
  28. ^ 28.0 28.1 Sturton,第49页.
  29. ^ Churchill,第245页.
  30. ^ Vandervat,第82页.
  31. ^ Garzke & Dulin,第127页
  32. ^ Gröner,第31页.
  33. ^ BR 1736(48)(2) Naval Staff History Second World War, Home Waters and the Atlantic, Volume II, 9th April 1940 – 6th December 1941, Historical Section Admiralty, pub 20 November 1961. pp. 14–15.
  34. ^ Jane's Fighting Ships 1940,第212–213页
  35. ^ Sturton,第43页
  36. ^ Gröner,第ix页
  37. ^ Staff,第3–5页.
  38. ^ 38.00 38.01 38.02 38.03 38.04 38.05 38.06 38.07 38.08 38.09 38.10 38.11 38.12 38.13 Gröner,第54页.
  39. ^ 39.0 39.1 Gröner,第53页.
  40. ^ 40.0 40.1 Staff,第5页.
  41. ^ Staff,第5页
  42. ^ 周定国,第825页
  43. ^ 43.0 43.1 雄魂,第60页.
  44. ^ Staff,第11–12页.
  45. ^ Staff,第11页.
  46. ^ Massie,第682-683页.
  47. ^ Halpern,第196页.
  48. ^ 章骞,第351页
  49. ^ Staff,第15页.
  50. ^ Staff,第16页.
  51. ^ Staff,第17页.
  52. ^ 章骞,第28页
  53. ^ 路西法B,第40页.
  54. ^ 路西法B,第42页.
  55. ^ Staff,第20页.
  56. ^ 路西法B,第39页.
  57. ^ 57.0 57.1 57.2 57.3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50页
  58. ^ 58.0 58.1 58.2 58.3 Staff,第12页.
  59. ^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雄魂,第61页.
  60. ^ Staff,第12页
  61. ^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Gröner,第55页.
  62. ^ 雄魂,第63页.
  63. ^ 雄魂,第69页.
  64. ^ 64.0 64.1 64.2 Hore,第73页.
  65. ^ Staff,第23页.
  66.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53页
  67. ^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Gröner,第56页.
  68. ^ 68.0 68.1 68.2 68.3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52页
  69. ^ 69.0 69.1 Staff,第21页.
  70. ^ Staff,第22页
  71. ^ Staff,第34页.
  72. ^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Staff,第35页.
  73. ^ 73.0 73.1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55页
  74. ^ Gröner,第23-30页
  75. ^ 75.0 75.1 Gröner,第57页.
  76. ^ Sturton,第37页.
  77. ^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第54页
  78. ^ Staff,第39页.
  79. ^ Gardiner & Gray,第154页.
  80. ^ Staff,第42页
  81. ^ Herwig,第200页.
  82. ^ 82.0 82.1 Gardiner & Gray,第155页.
  83. ^ Weir,第179页.
  84. ^ 84.00 84.01 84.02 84.03 84.04 84.05 84.06 84.07 84.08 84.09 84.10 84.11 84.12 84.13 84.14 84.15 84.16 84.17 84.18 84.19 Gröner,第58页.
  85. ^ 斯塔夫,第178–179页.
  86. ^ 86.0 86.1 Gröner,第58页
  87. ^ Staff,第324, 326页.
  88. ^ 88.00 88.01 88.02 88.03 88.04 88.05 88.06 88.07 88.08 88.09 88.10 88.11 88.12 88.13 88.14 88.15 Gröner,第59页.
  89. ^ Staff,第324页.
  90. ^ Gardiner & Gray,第156页.
  91. ^ 科京,第38页.
  92. ^ 刘怡,第206页
  93. ^ 93.0 93.1 93.2 93.3 93.4 刘怡,第211页.
  94. ^ 94.00 94.01 94.02 94.03 94.04 94.05 94.06 94.07 94.08 94.09 94.10 94.11 Gröner,第68页.
  95. ^ 科京,第40页.
  96. ^ 96.0 96.1 96.2 刘怡,第212页.
  97. ^ 科京,第42页.

参考书籍

编辑

期刊

编辑

拓展阅读

编辑
  • Dodson, Aidan. The Kaiser's Battlefleet: German Capital Ships 1871–1918. Barnsley: Seaforth Publishing. 2016. ISBN 978-1-84832-229-5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