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

(重定向自

愤怒,或生气等,是一种强烈情绪状态,涉及对感知到挑衅、伤害、威胁强烈而不舒适、不合作反应。[1][2]一个经验到愤怒情绪的人,通常也会体验到相应的身体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3] 有些人将愤怒视为一种情绪,它会触发部分战斗或逃跑反应[4] 当一个人有意识地选择采取行动,以立即停止另一种外部力量的威胁行为时,愤怒就会成为行为认知生理上主要感觉[5]

愤怒会产生许多身体、心智上后果。愤怒外在表达可以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生理反应、有时公开攻击行为中找到。面部表情范围可以从眉毛向内倾斜到完全皱起。[6] 虽然大多数经历愤怒的人将其唤醒原因(英语:arousal)解释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但心理学家指出,愤怒的人很可能对起因有所误解,因为愤怒会导致自我监控(英语:Self-monitoring)能力、客观观察能力丧失。[7]

现代心理学家将愤怒视为一种正常、自然、成熟的情绪,几乎所有人有时都会经历,并且具有生存功能价值。然而,不受控制的愤怒会对个人、社会生活品质产生负面影响[8][9],并对周围的人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许多哲学家都警告不要自发、无法控制的愤怒发作,但对愤怒内在价值存在分歧。[10] 早期各地哲学家就已讨论或处理有关愤怒的问题,但现代心理学家与其不同,另外指出了压抑愤怒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10]

哲学解释

编辑

古典时代

编辑

古希腊时代,在描述、评论愤怒情绪时,哲学家对不受控制的愤怒有相对敌对的态度。其中盖伦和塞内卡认为愤怒是疯狂的另一种体现,他们两人不同意愤怒会自发性的不受控制的发作。他们觉得受控制的愤怒有其可能性并且也有其价值,然而塞内卡觉得愤怒哪怕在战争中也没有价值,他进一步总结在运动项目中变得愤怒是一种错误。[11] 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把因不公正而产生的一些价值观归给愤怒,他认为这对预防不公正的出现有帮助。[12]他还指出,愤怒的对立面是一种感知力的丧失。[11]

人类性情的区别通常被视为是人内心不同的性格和情绪混合而形成的,塞内卡认为红脸和红发的人是脾气暴躁的,原因在于多余的焦虑情绪。古代哲学家对女性的愤怒情绪几乎没有引述,有讨论的人中塞内卡认为女性相对于男性更有愤怒倾向。[11]

塞内卡也对控制愤怒提出了他的看法,他认为要掌握愤怒的情绪需要解决三个问题:如何避免产生愤怒的情绪?如何停止产生愤怒的情绪?如何对待他人的愤怒情绪?[11]他建议,为了预防自己产生愤怒的情绪,应当一直记得会造成这一情绪的原因。一个个体应避免过于忙碌或接触会激怒他人的人;避免不必要的饥饿感或口渴感;聆听舒缓心情的音乐。[11]而为了停止愤怒的情绪,则需要个体反省自己说的话,注意到个人恼怒的缘由。和他人打交道时,不能过于追根溯源,听闻所有事物不一定能平复情绪。当有人看起来冒犯到个人,需要对他先善意推定,应当去了解这一情况的完整背景。同时,个体也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事物,试着了解他人的动机和任何情有可原的因素,如年龄、病症等。[11]塞内卡还建议了个人应每天对不好的习惯进行反省,对待拥有愤怒情绪的人时,冷静是最好的应对方式,他认为和愤怒的人打交道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欺骗。[11]

中世纪时代

编辑

在西方的中世纪,人们继承了古代所解释的愤怒的概念,哲学家伊本·西那罗吉尔·培根托马斯·阿奎那都认同了早期哲学家的观点,说动物无法变得愤怒。[11]

学术观点

编辑
 
阿喀琉斯的狂怒

古代哲学家与作家建议要抑制自发性、可能不可控制的愤怒情绪;但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抑制愤怒会妨碍解决问题。愤怒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不可强行避免的。

愤怒情绪在例如灾后恢复的场景中可能起到积极作用。愤怒可以激发灾民采取行动,改变不满意的状况,或者保护自己免受进一步的伤害。[13]

行为表现

编辑
  • 积极的表现:由各种方式攻击对方,借此达到双方落差。或对外人进行求援,诱发对方成为弱势。
    • 争吵、羞辱(谩骂)、指责、数落、猜忌、负面宣传
    • 暴力、斗殴(肢体暴力)、凶杀
    • 迫害剥削
    • 宣告关系的破裂
    • 报复
    • 革命
  • 消极的表现:损害自我以引发对方歉疚,或引起外人为自己仗义。
    • 抱怨
    • 被动攻击行为(如:拒绝履行命令)
    • 自我伤害 自残
    • 自杀

原因

编辑

引起愤怒的原因有:

  • 尊严健康遭受践踏。
  • 不受到尊重
  • 当关心的人事物与价值观不断地被冒犯。
  • 被强加不认同的意识形态观念。(思想改造压迫
  • 急迫且重要的需求被拒绝、压制。
  • 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 义愤,因弱者遭受不当处境,进而产生保护弱者的意志。
  • 不断被迫做自己非常厌恶的事。
  • 遭受重大的背叛。
  • 遭到霸凌剥削迫害
  • 遭到环境污染公害
  • 遭到威权统治
  • 意见不合。
  • 事实遭到扭曲。
  • 纯粹为了扩张气势。
  • 遭到极权统治。
  • 欲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 对自己表现不满意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Videbeck, Sheila L.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Nursing  3r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6. ISBN 9780781760331. 
  2. ^ Alia-Klein, Nelly; Gan, Gabriela; Gilam, Gadi; Bezek, Jessica; Bruno, Antonio; Denson, Thomas F.; Hendler, Talma; Lowe, Leroy; Mariotti, Veronica; Muscatello, Maria R.; Palumbo, Sara; Pellegrini, Silvia; Pietrini, Pietro; Rizzo, Amelia; Verona, Edelyn. The feeling of anger: From brain networks to linguistic expressions.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January 2020, 108: 480–497. PMID 31809773. doi:10.1016/j.neubiorev.2019.12.002 . 
  3. ^ Anger definition. Medicine.net. [2008-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3). 
  4. ^ Harris, W., Schoenfeld, C.D., Gwynne, P.W., Weissler, A.M.,Circulatory and humoral responses to fear and anger, The Physiologist, 1964, 7, 155.
  5. ^ Raymond DiGiuseppe, Raymond Chip Tafrate, Understanding Anger Disorde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pp. 133–159.
  6. ^ Michael Kent, Anger,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262845-3
  7. ^ Raymond W. Novaco, Anger,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8. ^ Raymond W. Novaco, Anger,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9. ^ John W. Fiero, Anger, Ethics, Revised Edition, Vol 1
  10. ^ 10.0 10.1 Simon Kemp, K.T. Strongman, Anger theory and management: A historical analys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108, No. 3. (Autumn, 1995), pp. 397–417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Simon Kemp, K.T. Strongman, Anger theory and management: A historical analys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Vol. 108, No. 3. (Autumn, 1995), pp. 397–417
  12. ^ According to Aristotle: "The person who is angry at the right things and toward the right people, and also in the right way, at the right time and for the right length of time is morally praiseworthy." cf. Paul M. Hughes, Anger, Encyclopedia of Ethics, Vol I, Second Edition, Rutledge Press
  13. ^ Kellett, Connie; Gibbs, Lisa; Harms, Louise. Anger Following the Victorian Black Saturday Bushfires: Implications for Postdisaster Service Provision. Australian Social Work. 2023-04-13 [2023-11-16]. ISSN 0312-407X. doi:10.1080/0312407X.2023.217268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16)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