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宝权

中国翻译家(1913—2000)

戈宝权(1913年2月15日—2000年5月15日),男,江苏东台人,中国国际文化活动家,文学翻译家。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从事翻译和外国文学研究,历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副秘书长、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译协理事等职。

戈宝权
出生1913年2月15日
 中国江苏东台
逝世2000年5月15日(2000岁—05—15)(87岁)
 中国江苏南京
笔名葆荃、北泉、北辰、苏牧
职业文学家、翻译家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母校大夏大学
奖项各民族人民友谊勋章
活跃年代1935年-2000年
亲属戈公振(叔父)

生平 编辑

早年与教育 编辑

1913年2月15日生于江苏东台。5岁入学,4年初小,3年高小,1925年考进张謇创办的东台母里师范读书[1]。1928年考入上海大夏大学本科法学院经济系。学习英、法、日语,自学世界语,后又学习俄语,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作品,特别是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著名俄罗斯文学作品。在此期间,他还翻译了拜伦雪莱罗塞蒂的抒情诗,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从日文转译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访问记等。三年半后拿到法学学士学位[2]。1932年受校长欧元怀的推荐,在《时事新报》出版部当编辑,为《新生》周刊连续撰写“世界名人及其名著提要”[3],从此走上编辑、翻译和记者生涯。

战争时期 编辑

从1935年起作为天津大公报》的记者驻苏联莫斯科三年。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戈宝权决定回国参与抗战。他从莫斯科辗转波、德、法等国,在大西洋太平洋航行了22天,到达西贡。又经由南宁桂林等地,1938年初抵达武汉。经艾寒松的介绍,担任《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的编辑和编委。在艾寒松和总编辑吴克坚的推荐下,戈宝权通过了组织考验,于5月份正式加入共产党,与周恩来在同一个党支部活动。在周的建议下,他以秘密党员的身份,投入了地下活动。[4]:31

他先后在武汉和重庆参加编辑工作,期间还结识了邹韬奋郭沫若等知名文化人士。皖南事变后,戈宝权在周恩来的嘱咐下乔装出走,经由贵阳桂林,来到香港。他为《华商报》、《大众生活》等刊物译文撰稿,同时还任《青年知识》编委,与叶以群创办了“文艺通讯社”,向港澳南洋的进步报刊供稿。[5]:121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为敌占区[6]。1942年1月9日,他和茅盾叶以群等一批文化人在香港骆克道换上平民便装,打扮成“难民”,由东江纵队的交通员引领,避开日军岗哨和检查站,至黄昏时抵达铜锣湾避风塘,登上预先备好的大驳船。次日安全抵达九龙市区秘密接待点。1月11日他们撤离九龙,沿西线入青山道,经过秘密交通线,避开日军岗哨,顺利通过日军的封锁线。然后翻山穿谷,渡过深圳河,于13日顺利抵达宝安羊台山抗日根据地[7]

1942年5月,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他回到重庆《新华日报》社,翻译了一些西班牙内战苏德战争的报告文学集。1945年抗战胜利后,戈宝权受命前往上海创办《新华日报》,但在国民党的阻挠下未能出刊。在此期间,他在生活书店和时代出版社负责编辑工作,期间出版了一些译作研究[5]:122。1946年3月16日,戈宝权和夏衍美军吉普车撞伤[8]

文化使者 编辑

1949年春,戈宝权作为郭沫若团长为首的代表团成员,参加在捷首都布拉格举办的“第一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临行前,周恩来公开了戈宝权的秘密党员身份[4]:32。同年6月,戈宝权参加刘少奇率领的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会谈成功后,他被暂时留在莫斯科,担任新华社驻苏记者,实为中苏两党的联络员[4]:33

1949年7月16日,他是中苏友好协会发起人之一,也是筹委会的81名成员之一[9]。10月5日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成立后,他是197名理事之一[10]。7月23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1953年10月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在北平成立,戈宝权是首届当选的69名委员之一[11]。1949年10月初,中苏建交后,外交部任命戈宝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参事兼临时代办[12]。11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大使王稼祥到任后,戈宝权出任参赞[13]。1954年任中苏友好协会副秘书长[14]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和外国文学研究所全体人员一同被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外国文学被宣传为“封资修”之物,属于阅读“禁区”。戈宝权便认真研究马列著作中引用的文学典故,后来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希腊罗马神话典故》[15]

1980年成为中国笔会中心第一批会员[16]

晚年与遗产 编辑

1983年9月从北京回到阔别五十多年的家乡东台,捐赠了一批图书[17]。1985年,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半山园城墙边为他安排了单门独院的住房。1986年7月5日,他将多年收藏的约两万册图书捐赠给南京图书馆[18]。图书馆为他特设了“戈宝权藏书室”。政府给他一笔奖金,他回馈社会,设立了“戈宝权翻译奖”[19]

自1995年起,因帕金森氏症卧床不起[20]。2000年5月15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终年88岁[21]。他留下的遗嘱是,“不开追悼会,不搞告别仪式”。妻子梁培兰遵从嘱托,只在家中设一灵堂,接受朋友们的吊唁[20]

作品与研究 编辑

文学研究 编辑

普希金
鲁迅

语言与翻译 编辑

世界语

戈宝权不仅是在翻译领域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老世界语者。他在大夏大学读书期间自学世界语。后来在《新华日报》和生活书店工作时,与绿川英子等世界语者保持着密切联系[22]

1981年1月25日,北京新侨饭店举行了北京世界语协会成立大会,戈宝权当选为首任理事长。在任职的十年中,他领导的北京世协先后举办了世界语学习培训班113次,学员达4400人。同时还成立了北京世界语合唱团、戏剧团。多次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中山公园等地举办大型展览及文艺演出。1985年率40人的北京世界语代表团参加昆明第一届全国世界语大会。1986年,戈宝权作为北京世界语代表团团长,在北京召开的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发表报告[23]

荣誉与奖项 编辑

  • 香港翻译协会荣誉会士(1989年)[24]
  • 伊万·弗兰科文学奖(乌克兰作家协会,1988年)[25]
  • 各民族人民友谊勋章(苏联,1988年3月1日):表彰他在加强苏中文化合作和介绍俄罗斯及苏联文学方面所作的贡献,同时庆祝他75岁生日。[26]
  • 普希金文学奖(苏联,1988年):表彰他在翻译、研究和介绍俄罗斯文化的贡献。(由苏联驻华大使特罗扬诺夫斯基在苏联大使馆代表苏联文学基金会及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授予)[27]
  • 莫斯科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87年)[28]
  • 巴黎第八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87年2月24日)[29]

亲属与家庭 编辑

  • 祖父:戈铭烈(又名戈骏叔,清末贡生
  • 父亲:戈曙东(又名戈绍甲,东台县城知名教育家)
  • 叔父:戈公振
  • 第一任妻子:郑兴丽(歌唱家)
  • 笫二位妻子:沙莉娜
  • 第三任妻子:梁培兰
  • 女儿:戈小丽(与郑兴丽所生)
  • 外甥:孙戈[30]

主要作品 编辑

  • 戈宝权. 《谢甫琴科诗集》 初版. 译林出版社. 1990年5月. ISBN 9787805670645. 
  • 戈宝权. 《戈宝权译文集:普希金诗集》 初版. 北京出版社. 1987年7月. ISBN 7200002216. 
  • 戈宝权. 《纳斯列丁的笑话:土耳其的阿凡提的故事》. 世界民间文学丛书 初版. 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3年9月. CSBN 10229·0054. 
  • 戈宝权编写.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希腊罗马神话典故. 北京: 三联书店. 1978年. CSBN 17002·28. 
  • 《高尔基早期作品选》. 由巴金、伊信、戈宝权翻译 初版.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11月. 
  • 《恰佑比诗选》. 由戈宝权、孙伟、卢永翻译 初版.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年11月. 
  • 《拉扎尔·西理奇诗集》. 由戈宝权翻译 初版. 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64年11月. 
  • 《德拉戈·西理奇诗集》. 由戈宝权等翻译 初版. 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64年4月. 
  • 《穆索尔斯基歌曲选》. 由戈宝权翻译 初版. 北京: 音乐出版社. 1963年12月. 
  • 《阿雷·托康巴耶夫诗集》. 由丘琴、戈宝权翻译 初版. 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63年5月. 
  • 《安哥拉诗集》. 由戈宝权翻译 初版. 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63年5月. 
  • 《米凯亚诗选》. 由戈宝权翻译 初版. 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62年5月. 
  • 《吉亚泰诗选》. 由戈宝权翻译 初版.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11月. 
  • 高尔基. 《我怎样学习写作》. 由戈宝权翻译. 三联书店. 1950年2月. 
  • 顾尔希坦. 《论文学中的人民性》. 由戈宝权翻译 初版. 天下出版社. 1949年6月. 
  • 戈宝权. 《苏联文学讲话》 初版. 新中国书局. 1949年4月. 
  • 马尔夏克. 《十二个月》. 由戈宝权翻译 初版. 上海: 时代书报出版社. 1949年3月. 
  • 罗果夫; 戈宝权. 《高尔基研究年刊 1948》. 上海: 时代书报出版社. 1948年12月. 
  • 勃洛克. 《十二个》. 由戈宝权翻译. 上海: 时代书报出版社. 1948年5月. 
  • 巴若夫. 《宝石花》. 乌拉尔民间传说. 由戈宝权翻译. 上海: 时代书报出版社. 1948年. 
  • 戈宝权,林陵(合辑). 《(俄罗斯大戏剧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研究》. 上海: 时代书报出版社. 1948年10月. 
  • 罗果夫(主编); 戈宝权. 《普希金诗集》 初版. 时代出版社. 1947年12月. 
  • 爱伦堡. 《英雄的斯大林城》. 由戈宝权翻译. 1945年5月. 
  • 爱伦堡. 《六月在顿河》. 苏德战争报告文艺作品. 由戈宝权翻译. 重庆: 新华日报图书课. 1942年11月. 
期刊/报纸发表作品(早期)
  • . 由戈宝权翻译. 普希金诗抄(二十首). 苏联文学. 1980年, (第1期): 第21-38页. 
  • 加纳迈克尔·戴依-阿南. 由戈宝权翻译. 《我站立在这儿》. 人民日报. 1965年6月26日: 第6版. 
  • 安哥拉阿高斯提纽·内图. 由戈宝权翻译. 《火焰和节奏》. 人民日报. 1963年6月13日: 第5版. 
  • (安哥拉)马里奥·德安德拉戴. 由戈宝权翻译. 《萨巴鲁之歌》. 人民日报. 1962年8月27日: 第4版. 
  • (格鲁吉亚)瓦查·普沙韦拉. 由戈宝权翻译. 《瓦查·普沙韦拉诗选》. 人民日报. 1961年7月26日: 第8版. 
  • 戈宝权. 《谢甫琴柯诗三首》. 人民日报. 1961年3月10日: 第8版. 
  • 戈宝权. 《普希金和中国》. 人民日报. 1959年6月6日: 第8版. 
  • 戈宝权. 《从伟大的十月到我们的今天——十位苏联诗人的作品选辑》. 诗刊. 1957, (10). 
  • (乌克兰)伊凡·弗兰科. 由戈宝权翻译. 《颂歌》. 人民日报. 1956年8月28日: 第8版. 
  • (阿尔巴尼亚)阿列克斯·恰奇英语Aleks Çaçi. 由戈宝权翻译. 克里姆林宫的红星把我们团结在一起(外一首) 我的阿尔巴尼亚是个美丽的国家. 人民日报. 1955年8月23日: 第6版. 
  • (保加利亚)卢德米尔·斯图扬诺夫保加利亚语Людмил Стоянов. 由戈宝权翻译. 《桂冠——纪念尼·瓦普查罗夫》. 人民日报. 1952年7月23日: 第3版. 
  • (保加利亚)奥尔林·奥尔林诺夫. 由戈宝权翻译. 《中国——这就是你们》. 人民文学. 1950, (0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戈宝权:走向世界的文化与友谊使者. 东台党史方志. 2011年8月12日 [2019年7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20日). 
  2. ^ 文化和友谊的使者:纪念著名外事活动家、翻译家,大夏大学校友戈宝权先生. 华东师范大学. 2013年2月14日 [2019年7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7月19日). 
  3. ^ 孔庆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戈宝权教授谈治学. 江苏高教. 1989, (05): 28–30. ISSN 1003-8418. 
  4. ^ 4.0 4.1 4.2 汪国璠. 戈宝权在中苏建交的日子里. 钟山风雨. 2010, (4): 31–33. ISSN 1009-9077. 
  5. ^ 5.0 5.1 刘景华. 从记者到学者——访戈宝权同志. 编辑之友. 1982, (3): 117-126. ISSN 1003-6687. 
  6. ^ 1942年省港大营救:抢救茅盾夏衍等诸多名人. 北京日报. 2012年11月20日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7. ^ 戴军; 王燚; 丘森林.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始末. 中国新闻网. 2011年4月18日. 
  8. ^ 残暴的美国侵略者. 人民日报. 1950年11月13日: 第3版. 
  9. ^ 中苏友好协会筹委会名单. 人民日报. 1949年7月17日: 第1版. 
  10. ^ 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正副会长、理事名单. 人民日报. 1949年10月6日: 第2版. 
  11. ^ 全国文协成立大会闭幕 选出委员丁玲等六十九人 电毛主席朱总司令致敬. 人民日报. 1949年7月25日: 第1版. 
  12. ^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互派大使馆参事兼代办 由齐赫文斯基戈宝权担任. 人民日报. 1949年10月5日: 第1版. 
  13. ^ 我驻苏特命全权大使 王稼祥呈递国书 什维尔尼克在克里姆林宫接见. 人民日报. 1949年11月5日: 第1版. 
  14. ^ 中苏友好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会主席团和秘书长、副秘书长名单. 人民日报. 1954年12月29日: 第2版. 
  15. ^ 高莽. 文化与友谊的使者——纪念戈宝权先生百年诞辰. 中华读书报. 2013年6月12日. 
  16. ^ 中国笔会中心简介. 人民日报. 1980年8月6日: 第5版. 
  17. ^ 张家淦. 东台图书馆举办“戈宝权同志译著展览”. 新世纪图书馆. 1983, (4): 83. ISSN 1672-514X. 
  18. ^ 古平. 戈宝权向南京图书馆捐赠藏书两万册. 人民日报. 1986年7月8日: 第3版. 
  19. ^ 张昌华. 戈宝权在南京. 扬子晚报. 2014年11月6日 [2019年7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7月20日). 
  20. ^ 20.0 20.1 张昌华. “老渔夫”戈宝权 魂归大海.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0年5月24日: 第12版. [失效链接]
  21. ^ 戈宝权同志逝世. 人民日报. 2000年5月19日: 第4版 [2019年7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1月15日). 
  22. ^ 戈宝权. 《忆中国人民的战友绿川英子》. 光明日报. 1980年5月26日. 
  23. ^ 付晓峰. 翻译家戈宝权的世界语生涯. 人民政协报. 2013年5月9日 [2019年7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7月20日). 
  24. ^ 李景端. 怀念翻译家戈宝权先生. 中华读书报. 2010年8月4日 [2019年7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2日. 
  25. ^ 王胡. 乌克兰纪念戈宝权诞辰一百周年. 中华读书报: 第4版. 2013年5月8日 [2019年7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7月20日). 
  26. ^ 授予戈宝权苏联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人民日报. 1988年3月3日: 第7版. 
  27. ^ 著名翻译家戈宝权获普希金文学奖. 人民日报. 1988年1月13日: 第3版. 
  28. ^ 莫斯科大学授予戈宝权叶水夫名誉博士学位. 人民日报. 1987年5月23日: 第3版. 
  29. ^ 戈宝权获法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人民日报. 1987年2月26日: 第7版. 
  30. ^ 陈静. 上海纪念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家戈宝权百年诞辰. 上海: 中国新闻网. 2013年5月11日 [2019年7月2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2日). 

延伸阅读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