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宝村(1954年),生于台北县三芝乡(今新北市三芝区后厝地区的番社后聚落,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2004年8月1日起任教于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为著名台湾历史学家,专长台湾史、台湾海洋史、台湾文化史之教学研究,指导硕博士论文共计100篇。2017年8月1日退休[1]

生平 编辑

戴宝村生长于台北三芝的偏僻乡间,小时候尚无电可用,在“我的志愿”作文题目中立志做爬电线杆工人,因为可带来光明与便利。高中才到台北市就学,进大学之后,深受台湾土地与人民的脉动与召唤,走向台湾历史研究与教学的人生道路。

戴宝村关注的课题为台湾人与海洋互动的关系,港口就是这种互动关系的门户,因此研究淡水、台中(梧栖)至台湾港口市镇发展,撰述硕士论文:《清季淡水开港之研究(1860∼1894)》、博士论文:《近代台湾港口市镇之发展:清末至日据时期》,希望能掌握岛国的历史文化特质。

就读师范大学的背景,也让戴宝村关怀历史教育与国家建构的问题,认为无历史文化意识的人民必定沦为“失国之民”,故毕生教学、研究强调台湾主体性,推崇法国年鉴学派学者布洛克,以其学者之身尚且投入两次世界大战,最终因参加地下游击队,在巴黎解放前夕遭纳粹盖世太保逮捕处决,为“知行合一”之典范,令人崇敬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2]

曾任职务 编辑

  • 新北市政府古迹、历史建筑、纪念建筑、史迹、聚落建筑群暨文化景观审议委员[3]
  • 国史馆咨询委员
  • 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档案保存维护咨询委员
  • 台北市七星田园文化基金会董事
  • 高雄市文献委员会委员
  • 台湾国家山协创会理事长
  • 台湾历史学会理事长
  • 财团法人戒严时期不当审判补偿基金会审查委员[4]

著作 编辑

以下列举戴宝村的著作:[5]

期刊论文 编辑

  1. 戴宝村、陈慧先,〈台湾原住民政治案件与山地控管(1945-1954):以“汤守仁案”为中心〉,《档案季刊》,Vol.13卷,No.4期(2014年12月),pp.56-65。
  2. 戴宝村,〈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之纪年研究〉,《台湾文献》,Vol.65,No.3(2014年9月),pp.25-48。
  3. 戴宝村,〈战后桃竹苗地区研究与地方学的发展〉,《台湾史学杂志》,Vol.0,No.13(2012年12月),pp.13-23。
  4. 戴宝村,〈大高雄市人群之历史形塑发展〉,《高雄文献》,1:1(2011年6月),pp.9-56。
  5. 戴宝村,〈船难与救难:日治初期台湾海难史研究(1895-1912)〉,《台湾文献》,61:3(2010年9月),pp.191-242(THCI)。
  6. 戴宝村、蔡蕙频,〈灾害史的历史论析:《昭和十年台湾震灾志》与《九二一赈灾重建经验》〉,《台湾文献》,Vol.60,No.4(2009年12月),pp.351-388。
  7. 戴宝村,〈台湾中兴纸业公司档案加值介绍〉,《档案季刊》,Vol.8,No.3(2009年9月),pp.98-104。
  8. 戴宝村,〈台湾文献与日治时代研究:研究面向的考察〉,《台湾文献》,Vol.59,No.2(2008年6月),pp.47-74。
  9. 戴宝村,〈解严历史与历史解严: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检视〉,《台湾文献》,Vol.58,No.4(2007年12月),pp.399-425。
  10. 戴宝村,〈B 29与妈祖:台湾人的战争记忆〉,《政治大学历史学报》,No.22,(2004年11月),pp.223-275。
  11. 戴宝村,〈台湾文化协会年代的生活革新运动〉,《台湾史料研究》,No.19.,(2002年6月),pp.144-159。
  12. 戴宝村,〈淡水河下淡水溪—台湾史与地方史研究〉,《台湾历史学会通讯》,No.9(2001年9月),pp.55-61。
  13. 戴宝村,〈八卦山彰化认同意象之发展〉,《彰化文献》,No.2(2001年3月),pp.121-138。
  14. 戴宝村,〈通识教育本土化与历史教学〉,《历史教育》,No.4(1999年6月),pp.1-5。
  15. 戴宝村,〈台湾海洋史与海盗〉,《宜兰文献》,No.16(1995年7月),pp.3-8。
  16. 戴宝村,〈1915年武装抗日事件的新视角〉,《台湾史料研究》,No.2(1993年),pp.20-28(AHCI)。
  17. 戴宝村,〈日本领台与台湾港口市镇的发展〉,《亚洲文化》,No.13(1989年6月),pp.149-159。
  18. 戴宝村,〈梧栖港开发史研究〉,《东海历史学报》,No.9(1988年7月),pp.105-134。
  19. 戴宝村,〈国小社会科台湾教材之检讨〉,《台湾风物》,Vol.38,No.2(1988年6月),pp.33-48(AHCI)。
  20. 戴宝村,〈台湾与大陆间的戎克交通与贸易〉,《台湾史研究暨史料发掘研讨会论文》(1986年11月),pp.363-420。
  21. 戴宝村,〈我国历史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史学评论》,No.11(1986年1月),pp.113-134。
  22. 戴宝村,〈圣谕教条与清代社会〉,《师大历史学报》,No.13(1985年6月),pp.303-325。
  23. 戴宝村,〈新竹建城之研究〉,《教学与研究》,No.4(1982年6月),pp.87-104。

会议论文 编辑

  1. 戴宝村,〈台湾的近代战争纪念物研究 1941-1949〉,台湾近代战争史(1941~1949)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2012年10月28日)。
  2. 戴宝村,〈烈日灼金门:日治时代的金门叙事〉,《2008年金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金门县文化局(2008年11月),pp.185-205。
  3. 戴宝村,〈内聚与联外:从交通考察宜兰历史发展〉,《交通与区域发展──宜兰研究第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宜兰县史馆(2008年10月),pp.47-73。
  4. 戴宝村、陈亮州,〈凤山城的历史与再现〉,凤山县旧城建城180周年学术研讨会,高雄市文献委员会(2006年10月),pp.18。
  5. 戴宝村,〈八里坌正港至台北新港─北台湾的航运变迁〉,《航向世界的台北---探寻华人的海洋文化论文集》,台北市文献委员会(2006年10月),pp.37-67。
  6. 戴宝村,〈高雄开港通商后的航运与贸易〉,《庆祝高雄市80年暨打狗开港14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高雄市文化局(2004年12月),pp.37-66。
  7. 戴宝村,〈动员学生与学生运动—1950年至90年代的学生运动〉,《二十世纪台湾民主发展—第七届中华民国史专题论文集》,国史馆(2004年11月),pp.1233-1272。
  8. 戴宝村,〈观音山与淡水地景意象的形塑发展〉,《二〇〇一年淡水学学术研讨会—历史、生态、人文论文集》,淡江大学(2003年4月),pp.117-131。
  9. 戴宝村,〈伊能嘉矩与近代台湾历史学〉,《二十世纪台湾历史与人物》,国史馆(2002年12月),pp.1-28。
  10. 戴宝村,〈玉山地景与台湾认同的发展〉,《国家认同论文集》,台湾历史学会(2000年5月),pp.123-144。
  11. 戴宝村,〈淡水三芝地区的大道公信仰〉,《淡水学学术研讨会──过去、现在、未来论文集》(1999年4月),pp.367-387。
  12. 戴宝村,〈历史事件与乡土教学──以戴潮春事件为例〉,《乡土史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7年6月),pp.63-87。
  13. 戴宝村,〈台湾乡土历史教材的检讨──以宜兰、高雄两县为例〉,《第一届台湾本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4月),pp.577-587。
  14. 戴宝村,〈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国家认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代学术研究(1993年5月),pp.115-138。
  15. 戴宝村,〈台湾与大陆间的戎克交通与贸易〉,《台湾史研究暨史料发掘研讨会论文集》(1986年11月),pp.363-420。

专书 编辑

  1. 戴宝村、王俊昌、陈亮州、黄钰文,《案藏瑰宝:国家档案菁华专题选辑》,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2014年11月。
  2. 戴宝村,《小的台湾史》,玉山社出版事业公司,2012年9月。
  3. 戴宝村、范燕秋、詹素娟、卓克华,《北部台湾的历史与文化》,国立空中大学,2011年8月,pp.1-86。
  4. 戴宝村,《台湾的海洋历史文化》,玉山社,2011年1月。
  5. 戴宝村、简秀珍、连慧珠、陈亮州,《台中县志(续修)文化志》,台中县政府,2010年10月,pp.349-512。
  6. 戴宝村,《世界第一 台湾樟脑》,国立台湾博物馆,2009年5月。
  7. 戴宝村,《纸菁风华:台湾中兴纸业公司》,档案管理局,2008年12月。
  8. 戴宝村,《陈中和家族史:从糖业贸易到政经世界》,玉山社,2008年7月。
  9. 戴宝村,《简明台湾史(中英文及中日文版)》,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7年10月。
  10. 戴宝村,《台湾全志 政治志 党团篇》,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7年1月。
  11. 戴宝村,《蓝布衫 油纸伞─台湾客家历史文化》,国立编译馆,2006年12月。
  12. 戴宝村,《台湾政治史》,五南出版社,2006年11月。
  13. 戴宝村,《续修台北县志卷七选举志─村里长之选举》,2006年6月。
  14. 戴宝村,《台湾全志—职官志》,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4年12月。
  15. 戴宝村,《高雄市常民生活史》,高雄市文献委员会,2004年12月。
  16. 戴宝村、王峙萍,《从台湾谚语看台湾历史》,玉山社,2004年11月。
  17. 戴宝村、曹永和,《台湾历史人物与事件》,国立空中大学,2002年8月。
  18. 戴宝村,《宜兰交通史》,宜兰县政府,2001年9月。
  19. 戴宝村,《近代台湾海运发展-戎克船到长荣海运》,玉山社,2000年12月。
  20. 戴宝村,《鹿港镇志交通篇》,鹿港镇公所,2000年6月。
  21. 戴宝村、温振华,《大台北都会圈客家史》,台北市文献委员会,1998年6月。
  22. 戴宝村、温振华,《淡水河流域变迁史》,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98年。
  23. 戴宝村,《台湾岛‧台湾省‧台湾国》,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96年7月。
  24. 戴宝村、张胜彦、吴文星、温振华,《台湾开发史》,空中大学,1996年2月。
  25. 戴宝村,《三芝乡志》,三芝乡公所,1994年6月。
  26. 戴宝村,《帝国的入侵—牡丹社事件》,自立晚报文化出版部,1993年3月。
  27. 戴宝村,《台中港开发史》,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87年5月。
  28. 戴宝村,《清季淡水开港之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84年5月。

专书篇章 编辑

  1. 戴宝村,〈医疗传教到医疗教育:马偕医学院创校与发展〉《马偕医学院人文论丛》,马偕医学院,2013年3月,pp.1-20。
  2. 戴宝村,〈政坛女杰妇运先行者──许世贤〉,《台湾史上重要人物 系列三》,国立历史博物馆,2012年8月,pp.84-97。
  3. 戴宝村,〈伊能嘉矩─岩手三杰之一开创台湾近代历史学〉,《台湾史上重要人物(二)》,国立历史博物馆,2011年9月,pp.52-71。
  4. 戴宝村,〈马偕─上帝使徒在台湾的宣教、教育与医疗〉,《台湾史上重要人物(二)》,国立历史博物馆,2011年9月,pp.10-25。
  5. 戴宝村,〈明清时代台湾港埠之发展〉,《台湾地区水资源史》,台湾省文献委员会,2000年12月。
  6. 戴宝村,〈陈中和与新兴制糖株式会社之发展〉,《高雄历史与文化论集 第三辑》,陈中和基金会,1996年10月。
  7. 戴宝村,〈打狗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高雄历史与文化论集 第一辑》,陈中和基金会,1994年4月。
  8. 戴宝村,〈第六篇‧农渔水利〉,《高雄市发展史》,高雄市政府,1988年。

研究报告 编辑

  1. 戴宝村,《高千穗丸太平轮:船难、影像宇历史记忆》,国科会,2011年9月。
  2. 戴宝村,《台湾历史谚语文化搜集研究计划》,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6年8月。
  3. 戴宝村,《基隆市传统艺术调查研究计划》,基隆市文化局,2006年5月。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公告,网址:http://www.taiwan.nccu.edu.tw/news/news.php?Sn=104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检索日期:2017/07/26)
  2. ^ 戴宝村,〈自序〉,《台湾岛、台湾省、台湾国─历史文化评论集》,板桥:台北县立文化中心,1996。
  3. ^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网站,网址:http://www.culture.ntpc.gov.tw/xmdoc/cont?xsmsid=0G244827316936266123&sid=0H044588023644654354(檢索日期:2017/07/26)
  4. ^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所─师资阵容,网址:http://ach.tnua.edu.tw/page3-2-13.htm(檢索日期:2017/07/26)[永久失效链接]
  5. ^ 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 系所成员─教师─戴宝村老师介绍 http://www.taiwan.nccu.edu.tw/people/bio.php?PID=5549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检索日期:201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