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高战役(Battle of Torgau),是七年战争普鲁士奥地利在1760年11月3日的战役。以普军胜利作结。

托尔高战役
七年战争的一部分
日期1760年11月3日
地点51°34′30″N 12°55′30″E / 51.57500°N 12.92500°E / 51.57500; 12.92500
结果 普鲁士惨胜[1][2]
参战方
普鲁士王国 普鲁士王国 神圣罗马帝国 奥地利大公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腓特烈大帝(负伤) 利奥波德·道恩(负伤)
兵力
48,500人
309门火炮[3]
52,000人
275门火炮
伤亡与损失
13,120[4]-16,670人伤亡[5] 11,260[4][2]-15,897人伤亡[5]

战前形势

编辑

李格尼茨战役后,腓特烈大帝率军指向西里西亚道恩尽管仍然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还是谨慎地撤出西里西亚,采取守势。整个8月份,道恩的8万人和腓特烈、亨利亲王兄弟会合后集结的5万普军对峙。但是整个战略形势对普鲁士仍然严峻。10月,东线俄军分出Totleben少将切尔尼谢夫(Chernyshev)中将两个共17,600人,突击柏林,一开始被守军击退。但是10月7日,莱西将军率从道恩主力分出的18,000奥军,与俄国远征分队会合,再次进攻。10月9日,柏林投降。腓特烈急忙率军来救柏林,俄奥联军遂放弃柏林,俄军回到奥得河上的主力营地,奥军莱西部南下,与道恩主力会师于萨克森境内,共53,000人,屯兵于奥得河以西,托尔高城下,面向南方摆开阵势。11月3日,托尔高战役开始。

两军交锋

编辑

腓特烈的兵力有48,000人,246门大炮,其中包括181门重炮。这次战役,腓特烈的计划有新的特点:他命令齐腾率18,000人(11,000步兵和7,000骑兵)在南方正面牵制奥军主力,腓特烈本人率领主力3万人,分3个纵队行军,悄悄从奥军右翼外侧绕到北面,奥军的背后发起攻击。普军主力清晨6点半出发,中午时分腓特烈自己所在的第一纵队绕到奥军阵地背后,但是第二第三纵队还有大部分重炮没有跟上来。奥地利军中的克罗地亚轻步兵侦察到这个动向,向道恩报告,道恩立即从南方正面分兵向北抵挡,形成一个空心大方阵。下午两点,腓特烈为了抓紧时间,不顾迂回部队还没有到齐,命令发动攻击,由于奥军开始有了准备,炮火猛烈,普鲁士第一梯队10个掷弹兵,死伤2/3,退下来,紧接着,第二波攻击也告失败。一直到下午4点半,普军北方战线逐次投入兵力,始终未能突破奥军防线 。腓特烈国王本人被一枪击中,子弹穿透几重棉衣,却没有透入身体。

在南方正面,奥军莱西面对着普军的齐腾。齐腾本来担任的是佯攻任务,但是他充分发挥主动性,以一次接一次的冲锋,缓慢地把莱西推向东北方向易北河边。这样,莱西和背后及右翼的道恩主力间拉开一段距离。下午4点,齐腾突然兵锋一转,向西北方向冲进这个缺口,以本身4个骑兵旅,加上萨尔登(Saldern)将军的近卫骑兵旅,猛攻道恩主力。北方许森(Hulsen)将军率领第二和第三纵队最后赶到的兵力,也发动最后的突击,正好与齐腾形成前后夹击。奥军总司令道恩元帅受伤,代司令奥唐纳(O' Donnell,爱尔兰人)看到阵地已不可守,下令总退却。

战后影响

编辑

这一战普鲁士取得了胜利,但是代价高昂:奥地利损失15,000人,普鲁士方面的损失,各种资料估计从16,600人到24,700人不等,大约总在2万以上。后世的评价,拿破仑认为腓特烈在这次战役中犯了分散兵力的大忌,理应遭受惨重的失败才对。而克劳塞维茨则认为,腓特烈是在实验现代战争中把部队分为几个部分,协同作战的新方法,只不过这次不太成功而已,因为下一次战役腓特烈就成功运用了这种手段。

参看

编辑

注脚

编辑
  1. ^ Bond 1998,第22页.
  2. ^ 2.0 2.1 Nolan 2017,第193页.
  3. ^ Duffy, Army, p 235. Duffy gives all strengths and losses.
  4. ^ 4.0 4.1 Clodfelter 2017,第82页.
  5. ^ 5.0 5.1 Duffy, Military Life, p. 217

参考文献

编辑
  • 顾剑 《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生平战役》
    • Dennis Showalter "The Wars of Frederick the Great" 1996年英文版
    • Christopher Duffy "Frederick the Great: A Military Life" 1985年英文版
    • Theodore Dodge "Great Captains" 1889年英文版
    • 富勒 《西洋世界军事史》 1981年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