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英语:vasopressin,也称为 antidiuretic hormone,简称 ADH),又称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血管升压素血管加压素等,是一种多肽激素,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尿排出的水量。抗利尿激素主要是在下丘脑视上核英语supraoptic nucleus(SON)和丘脑室旁核英语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合成,经由神经轴突输送至脑下垂体后叶英语posterior pituitary储存,在适当的生理状况下可由脑下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至血流中,但目前研究也有发现抗利尿激素可直接被释放进入中,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运作。[1]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
精氨酸抗利尿激素的空间填充模型
有效结构
PDB 直系同源检索:PDBe, RCSB
标识
代号 AVP; ADH; ARVP; AVP-NPII; AVRP; VP
扩展标识 遗传学192340 鼠基因88121 同源基因417 GeneCards: AVP Gene
RNA表达模式
更多表达数据
直系同源体
物种 人类 小鼠
Entrez 551 11998
Ensembl ENSG00000101200 ENSMUSG00000037727
UniProt P01185 Q3UUQ5
mRNA序列 NM_000490.4 NM_009732.1
蛋白序列 NP_000481.2 NP_033862.1
基因位置 Chr 20:
3.06 – 3.07 Mb
Chr 2:
130.41 – 130.41 Mb
PubMed查询 [1] [2]

结构 编辑

血管加压素首先是在身上发现的,其中第八氨基酸赖氨酸的血管加压素亦如此,我们称其为赖氨酸血管加压素(LVP, Lysine Vasopressin)或赖氨酸加压素(Lypressin):

尔后,在人体发现的血管加压素,其第八氨基酸为精氨酸。人与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血管加压素均如此。为了和先前发现的血管加压素有所区隔,我们便称在人体发现的血管加压素为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或精氨酸加压素(argipressin):

血管加压素由9个氨基酸组成。文献中常称其为八,是因为其中两个半胱氨酸残基(第一和第六氨基酸残基)被当成一个胱氨酸来计算。

主要生理作用 编辑

在肾脏中 编辑

抗利尿激素作用在远曲小管集尿管细胞膜上的V2受体英语arginine vasopressin receptor 2,使Gs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耦联,导致细胞内的cAMP增加,从而激活蛋白激酶A。蛋白激酶Ac激活水通道蛋白2,使其附着在顶膜上,形成水通道,增加水的再吸收。因为水的再吸收增加,使体内血液含量上升,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并促使血液渗透压降低。

在心血管系统中 编辑

血管加压素作用在周边血管表皮细胞上V1a受体英语arginine vasopressin receptor 1A,激活Gq蛋白,引起一连串第二信使作用(磷脂肌醇英语phosphatidylinositol离子),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使平滑肌产生收缩,因而增加血压。

调节机制 编辑

血管加压素的合成与释放可受下列几个因素调节:

  • 透过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英语osmoreceptor(视上核和丘脑室旁核本身便是一种渗透压感受器,但它们亦可接受邻近其他的渗透压感受器的神经调节)。当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血液渗透压上升,它便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并同时促进储存在脑下垂体后叶的抗利尿激素释放于血流之中,当抗利尿激素结合在肾脏远曲小管集尿管上之V2受器时,引发一连串讯号转导,结果导致水分再吸收增加,因而血液中的渗透压便可降低,此低渗透压可回馈抑制抗利尿激素之合成与释放。渗透压感受器对于血液中的溶质离子有极高的专一性,进而促进抗利尿激素信使核糖核酸之表现。
  • 透过存在于右心房心主动脉弓颈动脉窦上的压受容器英语baroreceptor。当血容积减少时(如大量失血),压受容器便能感受到此一变化,引发一连串信号转导,促使血管加压素释放于血流之中,当其作用在血管表皮细胞上的V1a受器时,便激活Gs蛋白,引发第二信使作用导致细胞内离子浓度增加,平滑肌便能产生收缩,因而增加血压,此增加的血压便可回馈抑制血管加压素之合成与释放。
  • 透过胆囊收缩素。此一调控机制目前还未明了。[2]

相关疾病 编辑

当抗利尿激素的释放量减少或肾脏V2受器对于抗利尿激素的敏感度下降时,严重时便会引起尿崩症,由于保水能力下降,患者体内便会出现高血钠症多尿症多渴症。 当抗利尿激素释放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英语SIADH),使人体经由肾脏排水的能力降低,便可能导致低血钠症

参考文献 编辑

  1. ^ Mac. E. Hadley(2007): Endocrinology.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6th Ed.)
  2. ^ Vander, Arthur J. Renal physiology 5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Health Professions Division. 1995. ISBN 0-07-067009-9. 

延伸阅读 编辑

参看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