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22°38′58″N 120°25′35″E / 22.6494530706586°N 120.426355151921°E / 22.6494530706586; 120.426355151921

曹公圳(台湾话Tsô-kong-tsùn,位于台湾南部高雄平原,由曹公旧圳(五里旧圳)、曹公新圳(五里新圳)、凤山圳、大寮圳、林园圳等五个水圳灌溉系统构成,灌溉范围涵盖大高雄所有农业精华区所在,是高雄地区最重要的水圳[1]。 曹公圳从高雄市大树区九曲堂引高屏溪水,经由这五个系统灌溉高雄市大树区、大寮区凤山区鸟松区仁武区大社区林园区楠梓区左营区三民区苓雅区新兴区前金区小港区前镇区等地区,成为孕育高雄地区的摇篮[1]。当地居民感念曹谨,于鳯山区建有曹公祠,后改称曹公庙[2]。现今在凤山区凤山车站前的曹公路、曹谨路及曹公国小,便是纪念曹谨而得名[3]

曹公圳
 中华民国台湾)圳道
曹公圳(凤山曹公庙附近)
概要
官方名称五里旧圳
隶属单位高雄农田水利会
创立者曹谨
灌溉区域 中华民国高雄市
兴建时间1837年(道光17年)
拦取水源高屏溪
圳路长度130多公里
灌溉面积六千余公顷
曹公圳旧圳头
曹公圳
五里旧圳
日治时期的曹公圳旧圳头
位置 台湾高雄市大寮区凤屏二路旁
建成时间 清朝道光19年(1839年)
官方名称曹公圳旧圳头
类型登录等级:历史建筑
登录种类:堤闸
详细登录资料

建造起源 编辑

最早起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为解旱象之灾,由当时凤山知县曹谨所开凿[4][5][6]。曹公旧圳开通后因灌溉小竹上里小竹下里大竹里凤山上里凤山下里等五里,而被称为“五里圳”[7],后来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提督熊一本将之命名为“曹公圳”,并刻碑纪念[1]。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又由岁贡生郑兰(兴隆里人)、附生郑宣治(赤山里人)率众开凿大圳,亦灌溉盖赤山里观音外里半屏里兴隆内里兴隆外里等五里,而被称为五里新圳或曹公新圳。凤山圳属于原曹公旧圳一部分,近代因农田水利会管理方便而单独称呼,大寮圳是昭和七年(1931年)由曹公水利组合所开凿,林园圳则是民国38年(1949年)由高雄农田水利会开凿。


日治时期大正8年(1919年),台湾制糖株式会社分别在旧圳及新圳上装置抽水马达,并将其改为钢筋混凝土堰,曹公圳也成为台湾第一座以电动抽水机作渠水工的灌溉渠道[1]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王万邦. 台灣的古圳道. 台北县新店市: 远足文化. 2003年4月. ISBN 9572856103. 
  2. ^ 记两岸纪念曹谨任台湾凤山知县168周年[永久失效链接]
  3. ^ 《我们的岛》【念念曹公圳】 公共电视 2009年
  4. ^ 海疆(台湾)知府曹谨墓 曹谨为台湾而生……. [2009-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7). 
  5. ^ 《高雄县曹公圳流域文化景观潜力点普查与研究计划》 鸟松社区发展协会编著 高雄县政府文化局出版 2008年
  6. ^ 林金源,"以德报怨或恩怨不分?"存档副本. [2013-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14). ,中国时报,2013-05-20 02:04.
  7. ^ 苏瑞勇. 曹公圳的故事 (PDF). 高雄医师会志: 407. [2022-03-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1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