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众胜堂,全称李众胜堂(集团)有限公司雅各臣科研药业有限公司旗下,由李兆基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于佛山始创,以生产保济丸闻名于世,属老字号中成药。李众胜堂保济丸于2014年由北角旧厂迁至位于大埔之新厂房进行生产,并获得由香港卫生署颁发 “中成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认证,全港药房普遍有售,其主要出口市场包括东南亚韩国日本台湾等地,现时在内地销售的名称是“普济丸”。

李众胜堂保济丸拾樽装

历史 编辑

早期 编辑

始创人李兆基,原籍广东新会县,光绪初年移居佛山,居文明里,自号“李耕就堂”。早期以经营小商为业,后以卖凉茶为生。他信奉道教,在家中设有吕祖神像,朝夕虔诚奉祀。

早期的佛山古镇,从事铸铁等高温行业手作工人和习武之人较多,因广东湿热气候,人们有经常喝凉茶保健的习惯。李兆基通过自学以及请教名老中医,掌握了一些中草药知识后自制配方,煎制“普济茶”在祖庙大街摆卖。因“普济茶”对一些头晕身热小病痛颇有疗效,小凉茶店也生意兴隆。李为人勤劳、善良,遇有街坊肚疴头晕者都赠以草药或送上凉茶,不收分文,因此颇受百姓称道。

“普济茶”的广受欢迎使李兆基萌生将其制成中成药丸剂的想法,他在原有凉茶配方基础上,根据传统医学理论,凭籍医药知识和经验,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研制生产了对四时感冒、恶心呕吐、肠胃不适、发热头痛有特殊疗效的保济丸胜保油保和茶。其中保济丸疗效显著、售价低廉、便于服食、易于携带而广受欢迎,迎合了大多数因小病痛无暇就诊和煎药的劳动民众和商旅需求。

随着业务日趋发展,李兆基不再卖凉茶而专事制售保济丸,并改号“李众胜堂”,门前悬挂“保济滋大”木刻牌匾,意普济民生。保济丸后来销量猛增,除中国各省,东南亚及港澳药商也纷纷前来定购,当时有“北有六神丸,南有保济丸”的称号。随着制药规模不断扩大,李兆基在祖庙大街原有店铺基础上购地扩大制药工场规模,后又广置房产,成为佛山中成药业富户。李兆基在致富后仍热心善举,对无力就医的贫苦人众施医赠药;对产后无钱补养身体的妇人则施姜醋,获得大家很好的口碑。[1]

1910年,李众胜堂在省城广州西关桨栏街(现桨栏路)设分行。1916年在香港设分行,1940年在上海设分销处。注册商标均为“众胜牌”。

李兆基逝世后,养子李赐豪继承父业,业务蒸蒸日上。李赐豪也秉承父亲热心公益的习惯,在中山公园内出资筹建佛山精武体育会新会所,以先父李兆基的名义慷慨捐资一万银毫,为出资最多者。为纪念李兆基,在精武会主体建筑上,悬挂了由胡汉民题写的“纪念李众胜堂兆基先生”木匾。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佛山沦陷,李赐豪举家迁移香港,只留亲信继续掌管业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后,1953年,佛山祖铺和上海分销处结束营业,全部业务迁往广州李众胜堂。1956年当局对私营企业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李众胜堂药厂为基点厂,九间私人制药厂被合并成“公私合营李众胜联合制药厂”。

原广州药厂 编辑

 
广州众胜药厂旧址,现时已变成老人院

被当局合并而成的“公私合营李众胜联合制药厂”,由九间药厂组成,他们是何明胜堂成药社(1651年创立)、李众胜堂药行(1896年创立)、广祯祥中药厂(1902年创立)、马百行药厂(1910年创立)、必得胜药行(1910年创立)、太和洞药行(1918年创立)、唐人中药厂(1921年创立)、邹家园药厂(1932年创立)、胜利药号(1947年创立),其中太和洞成功在1961年由广州迁至香港,易名为太和洞药厂经营至今。1950年代末期,保济丸以“康宁丸”的名称出口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1964年,保济丸在内地注册商标改为“广中牌”。后来公私合营李众胜联合制药厂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按照当局破四旧的意思再被合并到广州中药三厂,位于荔湾区西关昌华横街9号。

1979年起,中药三厂着手研究保济丸包衣材料的代用和工艺改革,至1980年上半年完成以食用色素红铁氧混合料代替朱砂包衣的改革,既保持了原有色泽,又提高了质量。保济丸自创制以来,一直沿用纸包装,防潮能力差,故从1981年起,该厂又把纸包装改为透明塑胶樽。同年保济丸被评为广东省优质产品。

1982年,中药三厂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对保济丸作了显微鉴别研究,分析保济丸中各种药材的组织结构,分别找出各自的显微特征,以利于进一步提高保济丸的内在质量。随着保济丸销路越来越广,产量越来越大,该厂从1983年起又探索采用沸腾床干燥形式,使干燥速度加快,比原来用蒸汽箱时提高了1.5倍,损耗率从原来的1%下降到0.3%,而且丸粒的干燥均匀。

1983年,保济丸以其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品质优良、价格低廉、产销量大等特点而获国家银质奖,成为广州市中成药中第一个获得国家银质奖的产品。据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初,保济丸的年产量不足30,到1983年,保济丸的年产已增加到300吨。

1983年2月,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商业部联合发文规定:公私合营资产已属国家所有,不应退还本人。有学者对这一“不应退还”政策提出了质疑:既然向私股股东支付“定息”,就说明“公家”承认私股股东对于合营财产的所有权。[2]

1989年,中药三厂再被改名为“广州众胜药厂”。到了2000年3月,广州众胜药厂因亏损,母公司广药集团决定由广州中药一厂(现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托管。同年9月25日,在中药一厂托管众胜药厂的基础上,广药集团决定由广州中药一厂吸收合并广州众胜药厂,至此在广州的分店正式消失,保济丸改为“中一牌”,原址被授予私人企业并改为“晶辉养老院”。

到二十一世纪,中一药业停止生产保济丸,改由广药集团旗下另一企业王老吉药业生产广州牌保济丸。另外保济丸的传统英文名称“Po Chai Pills”也被当局改为“Baoji Wan”。

香港 编辑

 
李众胜堂保济丸轻便装

李赐豪迁港后,在香港上环文咸东街继续设厂经营保济丸,日占期间搬到湾仔,直到六十年代迁往北角,改由机器生产。保济丸的商标仍用佛山始创“李众胜堂”,并印上李兆基头像作商标,上世纪五十年代于广州分行被收归国有后,香港李众胜堂跟内地正式分家,李氏后人其后更在包装标榜“香港制造”。除畅销港澳外,东南亚地区也盛行一时,在七十年代成功开拓东南亚市场,又斥巨资大卖广告,找薛家燕代言人,宣传其生产和包装全自动化,成为家传户晓的品牌,是保济丸全盛期。

1988年李赐豪逝世,澳门葡籍二太太李嘉伦获分两成李众胜堂(集团)股权,并成为遗产执行人接手经营家族生意,李家与税务局就保济丸商标的估值拉锯近10年,最终在1998年才纳下2,500多万元遗产税。1997年李嘉伦的儿子李伟能回港继承保济丸生意。李伟能曾于美国留学、取得美国化学公会会员资格[3],行事低调。而李赐豪元配梁福意所生的12名子女中,亦有部分在李众胜堂保留股份,较为大众熟悉的是第四子李亮能。李亮能退休前曾任新界南拓展处总设计师,其后出任中国香港足球总会主席及香港中国象棋总会会长,并是球队保济丸的持牌人,其妻李叶慧玑曾任保良局主席和香港房屋协会副主席[4]

李赐豪临终遗愿希望将公司上市,于2000年李嘉伦趁医药股兴起之际,透过元大证券筹备将公司上市。负责的元大董事是叶刘淑仪亲侄叶天赐,找来有欧洲基金背景的基金管理公司“Pan Asia Capital Manager Ltd”以可换股债券形式借出4,000万元投资壮大公司实力。按当时协议,李嘉伦将占大股持有李众胜堂(集团)五成五股权的“Po Chai Herbal Technology”及持有八成保济丸商标股权的“Quinwood”这两间控股公司的部分股份用作抵押。2001年李赐豪正室包括李亮能等的6名子女控告继母李嘉伦擅自取用他们应得的1,400万股息,用来偿还她欠公司的债务,并指李嘉伦及其儿子李保能,以及正室另一名儿子李钜能,合共欠公司3,700万元[5],最后双方庭外和解。其后李众胜堂的上市计划因代表“Pan Asia”的叶天赐拒绝签名而未能上市。由于双方对抵押股份对现可换股债券的到期日有争议,叶天赐坚称是2004年1月2日而李众胜堂一方则认为是2006年,由于李众胜堂只还款接近1,000万元,引发李众胜堂位于北角七姊妹道的厂房遭人上门强行撬门接管,于报警求助后[6],并须向法庭申请禁制令,禁止对方再派员进入厂房[7]

受惠于《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香港保济丸可零关税在内地销售,但因商标问题名称改用“普济丸”。

2010年3月,新加坡卫生当局发现保济丸轻便装含有可引致严重副作用的“酚酞”及“西布曲明”,副作用会导致血压上升,长期服用还可能会致癌。2010年3月24日,香港卫生署于产品样本验出相同成分,已指令制药商回收[8]。两日后,陆续有市民到退回已购买的保济丸。同时,卫生署调查发现药厂在较早前已发现问题保济丸而自行回收,但无通知当局,[9]李众胜堂已为市民退货及通知零售商将产品下架。在澳门卫生局方面亦已要求药店停售问题保济丸[10]

2011年,李众胜堂已故掌舵人李赐豪元配一房的李亮能、李锵能及李棣生以公司的名义入禀高院[11]。原告李众胜堂(集团)有限公司指,被告李赐豪的第二任妻子李嘉伦及已辞职的董事经理黄炳正监管产品不力,管理不善,令保济丸胶囊未能达至安全标准,又向公众及当局隐瞒产品内含致癌物质,并向公众发放失实讯息,更无作出足够的补救措施,结果令事件被传媒报道为“药物安全丑闻”,不但引致原告有金钱损失,更伤害原告的百年声誉,被告须为此赔偿给原告。

市面上也曾有冒牌保济丸在药房出售,卫生署指出冒牌保济丸的包装和药丸颜色与正牌李众胜堂保济丸不同,冒牌品含有未标示的西药成分双氯芬酸钠,可引致肠胃不适、胃溃疡及出血[12]

相关资料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保濟丸鼻祖李兆基. 佛山市博物馆. [2012-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1). 
  2. ^ 历史视角下的王老吉纷争——公私合营法律后遗症的一个例子. 财经网. 2012-06-13 [201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02). 
  3. ^ 李眾勝堂 百年基業蒙陰霾. 头条日报. 2010-03-30 [2012-09-04] (中文(香港)). 
  4. ^ 李亮能夫婦建築師出身. 苹果日报. 2002-06-14 [2012-09-04] (中文(香港)). 
  5. ^ 保濟丸後人爭產興訟. 星岛日报. 2001-12-13 [2012-09-04] (中文(香港)). [失效链接]
  6. ^ 保濟丸廠遭強行接管 召警調解 涉四千萬債券案. the-sun.on.cc. 2004-06-05 [201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03) (中文(香港)). 
  7. ^ 李眾勝堂擬控接管人索償. 星岛日报. 2004-06-11 [2012-09-04] (中文(香港)). [失效链接]
  8. ^ 中成药管理 港落后台湾星洲 新加坡发现保济丸致癌 台湾更在5年前禁止进口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06-23.,旺报,2010-03-28
  9. ^ 有市民到保济丸厂房退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商业电台新闻,2010年3月26日
  10. ^ 李众胜堂无通知自行回收产品 当局可采取法律行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商业电台,2010-03-26
  11. ^ 保濟丸案 李亮能獲准控繼母. hk.apple.nextmedia.com. 2011-09-06 [2012-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香港)). 
  12. ^ 冒牌保濟丸 可致胃出血. 文汇报. 2010-06-23 [201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