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郡

(重定向自樂陵國

乐陵郡东汉末到初的郡。

沿革 编辑

汉献帝建安后期,分平原郡厌次、乐陵二县,勃海郡阳信、新乐二县,乐安郡湿沃县置乐陵郡,治厌次城(今山东省惠民县东北),属冀州。辖境在今山东省滨州市一带。其中,新乐县为新置县,湿沃(一作“漯沃”)县为复置县。[1]

魏齐王正始五年(244年),徙封曲阳王曹茂为乐陵王,改乐陵郡为乐陵国[2]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以乐陵国转封石苞[3]永嘉之乱后,国除为乐陵郡

十六国时期,乐陵郡先后为后赵及其残余势力(319年-353年)、前燕(353年-370年)、前秦(370年-384年)、后燕(384年-396年)所有。[4]

北魏太武帝皇始元年(396年),攻占后燕乐陵郡。后省并新乐县,移治乐陵城(今山东省乐陵市东南)。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分瀛州冀州沧州,乐陵郡改属沧州;勃海郡般、重合、平昌三县改属乐陵郡。孝昌中(525年-528年),析置重平县。北魏后废帝中兴元年(531年),分乐陵郡般、重合、重平、平昌四县置安德郡北魏孝武帝太昌元年(532年),安德郡并入乐陵郡。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分乐陵郡复置安德郡。至此,乐陵郡领四县:乐陵、阳信、厌次、湿沃。[5]

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年),省并厌次、湿沃二县;废安德郡,般、重合、重平三县并入平昌县,改属乐陵郡。至此,乐陵郡领三县:乐陵、阳信、平昌。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乐陵郡,领县直属沧州[4]

人口 编辑

长官 编辑

乐陵太守(-244年) 编辑

乐陵相(244年-310年代) 编辑

乐陵太守(310年代-318年) 编辑

乐陵太守(330年-577年) 编辑

乐陵郡守(577年-583年) 编辑

国主 编辑

  • 乐陵王曹茂,244年-265年在位。
  • 乐陵武公石苞,265年-273年在位。[3]
    • 乐陵公石统
        • 乐陵公石演(武公曾孙),301年-?在位。[31]
  • 赵公石勒,318年-319年在位,乐陵郡为赵国封内十三郡之一。
  • 赵王石勒,319年-330年在位,乐陵郡为赵国封内二十四郡之一。[32]

参见 编辑

注释及征引文献 编辑

  1. ^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
  2. ^ 《三国志·卷二十·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
  3. ^ 3.0 3.1 《晋书·卷三·帝纪第三》
  4. ^ 4.0 4.1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
  5. ^ 5.0 5.1 《魏书·卷一百六上·地形志二中第五》
  6. ^ 《晋书·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
  7. ^ 《三国志·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桓二陈徐卫卢传第二十二》
  8. ^ 《三国志·卷二十四·魏书二十四·韩崔高孙王传第二十四》
  9. ^ 《三国志·卷四十一·蜀书十一·霍王向张杨费传第十一》
  10. ^ 《南齐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四》
  11. ^ 《资治通鉴·卷八十九·晋纪十一》
  12. ^ 《资治通鉴·卷九十八·晋纪二十》
  13. ^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晋纪二十一》
  14. ^ 《魏书·卷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15. ^ 《魏书·卷三十·列传第十八》
  16. ^ 《魏书·卷九十一·列传术艺第七十九》
  17. ^ 《魏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
  18. ^ 《魏书·卷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
  19. ^ 《魏书·卷二十一下·献文六王列传第九下》
  20. ^ 《魏书·卷八十七·列传节义第七十五》
  21. ^ 《魏书·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
  22. ^ 《魏书·卷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
  23. ^ 《魏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
  24. ^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染华墓志
  25. ^ 《魏书·卷六十八·列传第五十六》
  26. ^ 《魏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二》
  27. ^ 《魏书·卷九十四·列传阉官第八十二》
  28. ^ 《魏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二十四》
  29. ^ 29.0 29.1 29.2 《北齐书·卷四十六·列传第三十八》
  30. ^ 《北齐书·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七》
  31. ^ 《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
  32. ^ 《晋书·卷一百四·载记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