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网溪别墅

位於新北永和地區古蹟

永和网溪别墅,是位于台湾新北市永和区新店溪畔的宅第,为画家杨三郎父亲杨仲佐所建,是日治时期知名的赏菊地点,之后作杨三郎住所与画室,原先因道路拓宽时规划拆除,1998年获得保留,列市定古迹

永和网溪别墅
地图
位置新北市永和区博爱街7号
25°00′58″N 121°31′01″E / 25.016039°N 121.516860°E / 25.016039; 121.516860坐标25°00′58″N 121°31′01″E / 25.016039°N 121.516860°E / 25.016039; 121.516860
建成时间 日治台湾大正八年(1919年)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宅第
评定时间1998年9月3日
详细登录资料

历史 编辑

日治时期赏花景点 编辑

日治时期,新店溪畔萤桥地区为日本人钟爱的水岸休憩区,茶馆、料理亭,如纪州庵、川屋敷、新茶屋、清凉亭等料理亭[1]。而河畔的龟仑兰溪洲早年是一望无际的田园,昔日在埔地种植薰茶泮香所用的黄槴花[2]

居住于大加腊堀仔头的杨仲佐于1919年来到龟仑兰溪洲建立别墅[2],总面积达五千多坪[3][4]。建筑构造本体屋顶为木桁架铺日式黑瓦,墙面为清水砖,外墙洗石子及水泥粉光装饰[4]。宅第名称是因建在龟仑兰溪洲的网尾寮,故有此名[5]

杨仲佐在此网溪别墅栽种菊花千余株,依《台湾日日新报》报导,曾创下单日五千人次参观的纪录,就连总督府和台北州的诸多官员也是座上贵客[6]。别墅背对新店溪,月夜泛舟其中,水面浩渺,顺流高歌,故以“网溪泛月”成为中和八景[注 1]之一[7]。民间相传裕仁皇太子1923年台湾行启,曾到网溪别墅观赏菊花,并有感于中和庄交通不便,因而采纳了杨仲佐的建立川端桥建议,不过依据依据当时裕仁的逐日行程,并无造访网溪别墅的纪录[6]

改作杨三郎画室 编辑

台湾战后时期,地址是台北县永和市博爱街七号[8]。于1947年、1981、1991年皆有整修[4]

 
网溪别墅

杨三郎与妻子许玉燕、儿子杨星朗原先住在淡水[9]。夫妻搬到网溪别墅后,在二楼建筑参考欧洲建筑风格与形式的画室,如加装假壁炉、单斜屋顶[4]。采光是以北面大片几乎整面落地窗户、南面小窗户方式,让自然光从南北透入室内[10]。此种设计是避免画作遭日光直晒而变质,其后杨三郎半生重要作品都在此完成[8]。像杨三郎曾在此替舞者打扮的蔡瑞月作画[11]

许玉燕回忆,以前从画室窗户望出去新店溪畔沙洲、台北市对岸萤桥国小历历在目[11]。1953年,永和修筑堤防后,美景不再[7]。占地面积也缩小到五百多坪[3][4]。由于菊兰培植不易,杨三郎改增种梅花、白樱等树木[3]

列为古迹保存 编辑

1955年城市规划,规划一条八米宽的道路将网溪别墅一分为二[12][13]。1991年7月25日,网溪别墅旁的杨三郎美术馆落成时,杨三郎正在住院,并担心当地道路要拓宽,画室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4]。杨三郎去世后,住在此宅的许玉燕依然惯于日复一日摆上两份餐具[15]。尽管市长林德福表示任内不会拆除,但她仍担心一旦自己撒手后,依然可能面临被拆除命运[12][16]

1997年初,民进党和甄藏国际艺术公司合作,以艺术品募款,部分捐助彭婉如基金[17]。民进党在与许玉燕洽谈拍卖杨三郎画作时,发现她的忧心,遂于当年1月30日发起抢救宅第活动[8]。1998年9月3日,台北县政府公告,网溪别墅核定为三级古迹[18]

林德福担任永和市长任内,将全长四百米的博爱街打造成艺术街,力邀多名艺术家进驻、全盛时期有十几名艺术家设店,包括陶艺、声乐、绘画等,每个月由不同艺术家订定不同主题的艺术月,还有复兴商工的学生在街头素描、福和国中、永和国中等学校的国乐、管弦乐团演出,相当热闹[19]。网溪别墅列入艺术街计划中,县府聘雕塑家浮雕围墙,使之成为艺术街中的一景[20]

2003年4月11日,网溪别墅展开修复,总工程费为新台币两千两百万元,包括全区防虫防蚁防腐、木结构抽换补强、墙面结构体整修、屋瓦恢复日本瓦原貌、机电与庭园景观整理等[21]。此次修缮工程经县府文化局发包兴建,由黄天浩建筑师事务所设计施工[4]。整修没有找熟悉网溪别墅的人士参与,以致沟通有困难,像一批当年参观别墅菊园的政商名流、名人雅士,留下书法、图画等墨宝的等签名、留言簿,本来差一点就要当垃圾丢掉,被画家胡复金及时发现留下[10]。园中八十多年历史的鸡脚兰、铁树,整修时被挖掉,引起许玉燕大骂,后来才又补种几棵白樱[3]。许玉燕也抗议原先公公杨仲佐收藏的佛跳墙瓮、牡丹釉面花瓶,还有大批瓷碗瓷匙,在此次修复中不见、或破坏[10]

2003年12月11日,网溪别墅古迹修复工程落成启用[10]。地区并从住宅区变更都计地目,改为美术馆使用[4]。2014年7月,地主与建商合作,提案申请古迹跨区容移,将容积移转到林口特定区,兴建三栋六到七层的建筑,于2015年1月通过[22]

博爱街的艺术区政策未延续,至2015年报导时人潮衰减,杨三郎美术馆也非全周开放[19]

备注 编辑

  1. ^ “中和八景”命名时,永和尚未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因此当时均通称为中和。

参考 编辑

  1. ^ 林佳仪. 紀州庵 從料理亭到文學森林. 联合报. 2012-02-18 (中文(台湾)). 
  2. ^ 2.0 2.1 高灯立. 文史工作室巡禮--龜崙蘭文史工作室 探索永和歷史. 人间福报. 2005-08-18 [2022-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9)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李文辉. 網溪別墅梅花盛開. 中国时报. 2004-02-25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李文辉. 網溪別墅 見證大師藝史. 中国时报. 2003-12-12 (中文(台湾)). 
  5. ^ 林郁姗. 《小檔案》古蹟網溪別墅 泛月美景聞名. 自由时报. 2015-02-01 [2022-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台湾)). 
  6. ^ 6.0 6.1 宋彦陞. 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名列臺北市十大危橋之首的中正橋,為何能從待拆之身蛻變為歷史建築?. 自由时报. 2018-06-07 [2022-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0) (中文(台湾)). 
  7. ^ 7.0 7.1 黄俊铭. 人氣建物 報你知. 中国时报. 2005-07-25 (中文(台湾)). 
  8. ^ 8.0 8.1 8.2 张伯顺. 搶救楊三郎畫室 立委將辦公聽會 施明德等人還準備推動保護藝術資產相關法案. 联合报. 1997-01-31 (中文(台湾)). 
  9. ^ 谢锦芳. 勇妻闖關救夫 連乾2桌威士忌. 中国时报. 2010-01-31 [2022-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9)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10.2 10.3 李文辉. 楊三郎畫室不見了?. 中国时报. 2003-12-26 (中文(台湾)). 
  11. ^ 11.0 11.1 刘峻谷. 網溪別墅流洩楊三郎的生命之光. 联合报. 1999-02-24 (中文(台湾)). 
  12. ^ 12.0 12.1 熊宜敬. 政治與藝術 南國春深.北窗畏寒 從搶救楊三郎畫室到民進黨募款拍賣會. 经济日报. 1997-02-16 (中文(台湾)). 
  13. ^ 赖素铃. 楊三郎畫室 圍牆以內列為古蹟. 民生报. 1997-07-09 (中文(台湾)). 
  14. ^ 李玉玲. 楊三郎美館 今正式落成. 联合晚报. 1991-07-25 (中文(台湾)). 
  15. ^ 赖素铃. 擺上兩份餐具 彷彿他還沒走 楊三郎逝世已四年 回憶兜上許玉燕心頭 偌大的房舍顯得格外空蕩. 民生报. 1999-05-06 (中文(台湾)). 
  16. ^ 赖素玲. 楊三郎北窗畫室 許玉燕隱憂深遠. 民生报. 1997-01-31 (中文(台湾)). 
  17. ^ 擁抱台灣募款拍賣會 部分捐助彭婉如基金. 民生报. 1997-01-31 (中文(台湾)). 
  18. ^ 吴启综. 台北縣新增六處三級古蹟 楊三郎畫家入列. 民生报. 1998-09-04 (中文(台湾)). 
  19. ^ 19.0 19.1 林郁姗. 永和文藝復興 盼造博愛街新貌. 自由时报. 2015-02-01 [2022-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3) (中文(台湾)). 
  20. ^ 刘峻谷. 楊三郎故居 列三級古蹟 遺孀許玉燕為這塊台灣現代美術重要發源地之一終得保存 喜不自勝. 联合报. 1998-09-04 (中文(台湾)). 
  21. ^ 唐荣丽. 配合永和網溪別墅古蹟修復 楊三郎美術館 休館. 中国时报. 2003-04-09 (中文(台湾)). 
  22. ^ 祁容玉. 全市第2例 跨區容積移轉 永和古蹟過關. 联合报. 2015-01-18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