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

1995年电影
(重定向自沒有天空的都市

地下》(塞尔维亚语ПодземљеPodzemlje)是艾米尔·库斯图里察的电影作品,和剧作家杜尚·科瓦切维奇英语Dušan Kovačević共同编写剧本。这部电影又被改编为《从前有一个国家》(塞尔维亚语Била једном једна земљаBila jednom jedna zemlja),该版本为5小时迷你影集(电影剪辑版)的标题在塞尔维亚广播电视台上首映。电影利用两位好朋友马可与阿黑的故事来描绘南斯拉夫自二战南斯拉夫内战初期的历史。这部电影是与来自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法国德国捷克匈牙利的公司联合制作的国际合拍片。剧场版时长163分钟。在采访中,科瓦切维奇表示他的原始版本持续了320多分钟,被联合制片人强迫剪掉了。

地下
Подземље
基本资料
导演艾米尔·库斯图里察
监制皮埃尔·斯宾格勒[*]
梅克萨·卡托维奇[*]
编剧杜尚·科瓦切维奇[*]
艾米尔·库斯图里察
故事杜尚·科瓦切维奇英语Dušan Kovačević
主演
配乐戈兰·布雷戈维奇
摄影维尔科·菲拉奇英语Vilko Filač
剪辑Branka Čeperac
制片商Ciby 2000[*]
欧洲电影院支持基金[*]
片长167分钟[1]
产地
语言塞尔维亚语
德语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南斯拉夫 1995年4月1日
 法国 1995年10月25日
 丹麦 1995年11月10日
 德国 1995年11月23日
 波兰 1995年11月24日
 荷兰 1995年12月21日
 澳大利亚 1995年12月26日
 挪威 1995年12月26日
 大韩民国 1996年1月6日
 希腊 1996年1月19日
 西班牙 1996年1月24日
 瑞典 1996年2月2日
 土耳其 1996年2月23日
 英国 1996年3月8日
 葡萄牙 1996年3月22日
 匈牙利 1996年3月28日
 日本 1996年4月20日
 芬兰 1996年7月19日
 马耳他 1996年9月18日
 美国 1996年10月12日
 英属香港 1996年12月19日
 加拿大 1997年10月12日
 爱沙尼亚 1997年10月31日
 冰岛 1999年8月28日
 乌克兰 2005年12月10日
发行商
  • Ciby 2000 (法国)
  • Komuna (南斯拉夫联盟)
预算€12,500,000[2]
票房$171,082 (北美)[3]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地下
香港没有天空的都市
台湾地下社会

本片于第48届戛纳影展获得金棕榈奖,这是库斯图里察自《爸爸出差时》后第二度抡元。[4]

剧情介绍

编辑

有一种最忠贞的爱情,叫做革命。有一场最无望的革命,叫做爱情。世界大战早已经结束,在地下,他们却以为战火仍在延烧....。1944年,大轰炸废墟里,马可和阿黑携手对抗纳粹,革命曾和他们的青春一样炽热且单纯。直到女星娜塔莉站上舞台,两个男人爱上的,竟是同一个她。是兄弟,又是对手,马可救了阿黑,并将他藏在自家地下室里,这一躲,就是二十年。世界大战结束了,娜塔莉选择了马可,金钱结合权势,他们在地上沈沦。马可让阿黑相信,战争还在继续。他用大大的国家,把兄弟关在小小的地下室里,放假警报,播放革命歌,别说欺骗很难,是相信太容易。在地上,马可修改了历史,将活着的兄弟塑造成死去的英雄,在地下,阿黑以为自己正创造历史,革命的火种将由他延续。这个国家最大的谎言,是女人不爱我了,还是我就这样过了一生?见证人类史最大的幻术。原来国家是集体的幻觉,世界战争了,政权兴起了,虚构颠倒了真实。梦中婚礼。最好的朋友是最后的死敌。无望的恋人。战火浮生。荒谬倒错,魔幻写实的极致,而在历史的终端,两个男人,终于在地平线上相遇,是对决,还是拥抱,是选择原谅,还是仅仅遗忘?

演员表

编辑

制作

编辑

电影于1993年秋季开拍,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1995年初春。塞尔维亚广播电视台为该片提供了少量资金,还使用租用南斯拉夫军队的设备作为道具。[5]

原声带

编辑

电影的配乐包括戈兰·布雷戈维奇的音乐和切萨里亚·埃沃拉的参与。

回响

编辑

关键评论

编辑

《地下》并未受到英语评论家的广泛评论,尽管它获得了普遍的好评。烂番茄根据 35 条评论报告了86%的支持率,平均评分为7.5/10。该网站的评论家一致认为:“经过长期友谊的缩影,深入了解共产主义下的东欧,《地下》是一部令人精疲力竭、振奋的史诗级大片。”[6]

在《纽约每日新闻》中,戴夫·克尔英语Dave Kehr称赞这部电影“非常聪明且充满戏剧性的情感”,[7]洛杉矶时报》的凯文·汤马斯(Kevin Thomas)称其为“一部庞大、粗暴、充满活力的电影,既有令人发指的荒诞黑色幽默和无法形容的痛苦、苦难和不公”。[8]综艺》的黛博拉·杨(Deborah Young)在1995年戛纳影展上看了这部电影后评论了这部电影,称赞它是“一个让观众眼花缭乱、筋疲力尽但印象深刻的压路机马戏团”,并补充说“如果费里尼拍了一部战争片,它可能类似于《地下》”。[9]

1996年11月,英国作家米沙·格兰尼英语Misha Glenny在《视与听》上撰文,严厉抨击那些通过简单化、还原论的亲塞尔维亚或反塞尔维亚批评镜头来看待《地下》或塞登·德拉戈耶维奇英语Srđan Dragojević的《美丽的村庄,漂亮的火焰英语Pretty Village, Pretty Flame》的血腥评论家。[10]

纽约时报》的珍妮特·马斯林英语Janet Maslin写道,这部电影“真正的核心是它对一个早晨之后的毁灭性想法:当一个人被持续数十年的政治错觉控制后,可以从地下藏身之处出来的那一刻。他的祖国南斯拉夫,并被告知不再有南斯拉夫”。在承认“地下政治受到国际观众的攻击和剖析”的同时,她认为“这场辩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似是而非的,因为这个强有力的、不太微妙的口是心非的故事没有隐藏的议程,库斯图里察先生的中心思想是大胆直率地描述愚弄整个社会的政治诡计,以及让一个人以牺牲他最亲爱的朋友为代价而茁壮成长的腐败。”[11]

政治回响

编辑

评论家认为马可和阿黑角色是“库斯图里察理想化的塞尔维亚人被历史和其他人的邪恶困在绝望的行为中,而电影中的懦弱角色是克罗地亚人和波斯尼亚人,他们选择了背叛和合作。”[12]

1995年6月,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编辑部主任史坦科·塞罗维奇(Stanko Cerović)强烈谴责这部电影,指责库斯杜利卡传播塞尔维亚宣传,使用历史镜头,除了“轰炸武科瓦尔,或长达三年的塞尔维亚军队摧毁了他的家乡”。然而,在2012年,塞罗维奇表示这不是宣传,“《地下》很有可能早已是过去式了”。[13] [14]

在整个1990年代,库斯图里察在其生活和职业选择上经常受到法国大众知识分子伯纳德-亨利·列维阿兰·芬基尔克罗在法国媒体上的攻击。一般来说,这两人将库斯图里察视为“叛徒,越过敌方,背弃自己的都市、民族根基和国家”。[15][16][17] 芬基尔克罗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但在《解放报》中写道,“必须立即谴责叛徒夺取殉难宝座的冒犯性和愚蠢的伪造行为”。与此同时,列维称库斯图里察为“法西斯作家”,但在观看电影后保留了进一步的判断。[18] 在观看了《地下》之后,列维称库斯图里察为“路易-费迪南·塞利纳塑造的种族主义天才”[19] 其他知识分子,如安德烈·格鲁克斯曼英语André Glucksmann彼得·汉德克也加入了辩论。[20]

在2008年9月,斯洛文尼亚哲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伯纳德-亨利·列维1968年5月在法国的历史和社会意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列维提到了《地下》和库斯图里察,他说:“我认为《地下》是我看过的最恐怖的电影之一……你在库斯图里察的地下市民里看到了什么样的南斯拉夫社会?一个人们总是通奸、酗酒、打架的社会——一种永恒的狂欢。”列维回答说,他认为自己是“库斯图里察的敌人”,但《地下》是一部“不错的电影”,然后继续赞扬电影的叙事结构,并得出结论,“库斯图里察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有一些这样的作家,波赫裔美国小说家亚历山大·赫蒙英语Aleksandar Hemon在2005年责备了《地下》,称其通过“将巴尔干战争描述为集体、天生、野蛮的疯狂的产物”来淡化塞尔维亚的暴行。

获奖荣誉

编辑

《地下》在1995年戛纳影展上获得了金棕榈奖[21] 被认为是该电影节的最高荣誉。这是艾米尔·库斯图里察继《爸爸出差时》之后获得的第二个此类奖项。[22] 《地下》被竞选为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塞尔维亚参赛作品,但未获提名。[23][24] 在这部电影获得金棕榈奖近3年后,《地下》还在第13届独立精神奖英语13th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中获得最佳外语片提名,但输给了《意外的春天》。 [25]

奖项 颁奖日 类别 获奖人 结果 备注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 1997年12月14日英语Boston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1997 最佳外语片奖 艾米尔·库斯图里察 获奖 [26]
戛纳影展 1995年5月17日至28日 金棕榈奖 获奖 [21]
凯萨奖 1996年2月3日英语21st César Awards 最佳外语片奖英语César Award for Best Foreign Film 提名 [27]
独立精神奖 1998年3月21日英语13th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最佳外语片奖英语Independent Spirit Award for Best Foreign Film 提名 [28]
卢米埃奖 1996年1月29日英语1st Lumières Awards 最佳外语片奖 获奖 [29]
国家影评人协会 1998年1月3日英语1997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最佳外语片奖英语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 for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第二名 [30]
纽约影评人协会 1997年12月11日英语1997 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最佳外语片奖英语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亚军 [31]

诽谤诉讼

编辑

2001年3月8日,塞尔维亚新闻杂志《时代英语Vreme》以“Hvala lepo”为标题发表了塞尔维亚剧作家比利亚娜·斯尔布贾诺维奇英语Biljana Srbljanović的专栏文章,她在文中提到《地下》是“由米洛塞维奇资助”,并指责库斯图里察是“不道德的奸商”。她继续指责导演“通过他的朋友米洛拉德·武切利奇英语Milorad Vučelić与政权直接合作”。[32] 2001年3月20日,库斯图里察决定以诽谤罪起诉斯尔布贾诺维奇。[33]

在2001年9月第一次开庭之前,《时代》杂志组织了双方之间的调解尝试,库斯图里察和斯尔布贾诺维奇在该杂志的办公室面对面会面。在会议上,库斯图里察表示,如果斯尔布贾诺维奇公开道歉,他愿意撤销指控,但斯尔布贾诺维奇拒绝了。第二天,在第一个开庭日,斯尔布贾诺维奇再次拒绝了公开道歉的提议。[34] 因此,法庭案件继续进行,库斯图里察的律师布兰尼斯拉夫·塔普什科维奇(Branislav Tapušković)提供了电影资金来源的详细信息,其中大部分是法国制​​作公司。2003年12月11日,市法院裁定库斯图里察胜诉,命令斯尔布贾诺维奇支付损害赔偿并支付诉讼费用。[3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Underground.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29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2). 
  2. ^ Underground (1995). JP's Box-Office. [29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2) (法语). 
  3. ^ Underground (1997). Box Office Mojo. [6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4. ^ Festival de Cannes: Underground. festival-cannes.com. [2009-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8). 
  5. ^ The many lives of Emir Kusturica.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11 May 2005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22). 
  6. ^ Underground (1995). Rotten Tomatoes. Fandango Media. [3 January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7). 
  7. ^ Kehr, Dave. 'Underground' Serbs Up Compelling Vision. New York Daily News. 20 June 1997 [26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8. ^ Thomas, Kevin. 'Underground' Is Epic Tale of Troubled Land. Los Angeles Times. 30 January 1998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9). 
  9. ^ Young, Deborah. Underground. Variety. 30 May 1995. 
  10. ^ Misha Glenny, "If You Are Not For Us", Sight & Sound, November 1996, p.12
  11. ^ Maslin, Janet. From Former Yugoslavia, Revelry With Allegory. The New York Times. 12 October 1996. 
  12. ^ Halpern, Dan. The (Mis)Directions of Emir Kusturica. The New York Times. 8 May 2005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25). 
  13. ^ Stanko Cerović. Kusturica's Lies Awarded the Golden Palm in Cannes. The Bosnian Institute. June–August 1995 [3 Februar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4). 
  14. ^ Na svojoj strani. vreme.com. 23 February 2012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4). 
  15. ^ Riding, Alan. Dispute Leads Bosnian to Quit Films. The New York Times. 5 December 1995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5). 
  16. ^ Sarajevan's Journey From Cinema Hero to 'Traitor'. Los Angeles Times.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7. ^ Finding roots in a reel Balkan village. Los Angeles Times.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8). 
  18. ^ Le Point, Bloc Note of 4 November 1995
  19. ^ Le Point, Bloc Note of 10 June 1995 and of 21 October 1995
  20. ^ CINEMA DISPUTE. The New Yorker. 5 February 1996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0). 
  21. ^ 21.0 21.1 Underground. festival-cannes.com. [25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9). 
  22. ^ Holdsworth, Nick; Kozlov, Vladimir. Emir Kusturica, Rep Deny Controversial Cannes Comment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1 April 2016 [24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2). 
  23. ^ Margaret Herrick Library,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4. ^ 41 to Compete for Foreign Language Oscar Nominations. FilmFestivals.com. [4 Octo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7 April 2012). 
  25. ^ Cunha, Tom. The 1998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Reactions and Responses…. IndieWire. 22 March 1998 [2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2). 
  26. ^ Past Award Winners. Boston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25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8 October 2014). 
  27. ^ PALMARÈS 1996 - 21 ÈME CÉRÉMONIE DES CÉSAR. Académie des Arts et Techniques du Cinéma. [25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9). 
  28. ^ Hernandez, Eugene. Duvall's 'Apostle' Nabs Most Nominations for 13th 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IndieWire. 9 January 1998 [25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9. ^ Prix et nominations : Lumières de la presse étrangère 1996. AlloCiné. [25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2). 
  30. ^ McCarthy, Todd; Cheshire, Godfrey. 'Confidential' adds kudos. Variety. 3 January 1998 [25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31. ^ Maslin, Janet. 'L.A. Confidential' Wins Critics Circle Award. The New York Times. 12 December 1997 [25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32. ^ Umesto pomirenja - tužba. Glas javnosti. 14 September 2001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3. ^ Kusturica encore montré du doigt. allocine.fr. 27 September 2001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4). 
  34. ^ Ko je (ne)moralan?. blic.rs. 14 September 2001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35. ^ Srbljanović kriva za klevetu. Večernje novosti. 28 December 2003 [2021-1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