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外之战
河外之战发生于前247年,战国时代秦国与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军之间的一场战争。
河外之战 | |||||||
---|---|---|---|---|---|---|---|
| |||||||
参战方 | |||||||
秦国 |
魏国 赵国 韩国 燕国 楚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蒙骜 | 信陵君 | ||||||
兵力 | |||||||
不详 | 不详 | ||||||
伤亡与损失 | |||||||
不详 | 不详 |
背景
编辑前257年,信陵君魏无忌在邯郸之战救赵有功,但他窃取其兄魏安釐王虎符,又击杀魏将晋鄙,因而害怕魏王降罪,不敢再回魏国,所以便命令副将率领魏军回国,自己却率领宾客停留在赵国。秦庄襄王听说信陵君留在赵国,认为这是攻打魏国的大好机会,于前247年,命令大将蒙骜率领秦军东向讨伐魏国。恢复了元气的秦军大举进攻魏国,魏军屡败,不能抵挡秦军进攻。魏安釐王为此焦虑不安,就派使者去请魏无忌回国。魏王派使者持黄金彩币,请魏无忌回国抵拒秦军。在毛公和薛公的劝谕下,起初犹豫不决的魏无忌终于决定回到魏国。魏无忌和魏安釐王兄弟两人十年未见,重逢时不禁相对落泪。魏安釐王任命魏无忌为上将军,即魏军最高统帅[2][3]。
战争过程
编辑信陵君回国后,魏王免去他窃符杀将之罪,颁授上将军印。信陵君致书各国,请求派兵救援魏国。赵、韩、楚、燕等国国君素来敬重信陵君,纷纷遣军到魏国,听信陵君节制,只有齐国不肯发兵。魏无忌率领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西向攻秦,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秦军败退。联军追至河外,包围了秦军。信陵君亲冒矢石,率先冲锋。全军士气大振,紧随冲锋。秦军阵营混乱,蒙骜因腹背受敌,被迫向西退兵。联军乘胜追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坚守不出。两军相持逾月,联军才退兵撤回。魏安釐王为表彰信陵君败秦收复关东失地功劳,拜为上相,封邑五城[4][5]。
参考文献
编辑- ^ 【史记正义】注:蒙骜被五国兵败,遂解而却至于河外。河外,陕、华二州也。
- ^ 《史记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 ^ 《资治通鉴 卷五 周纪第五》: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
- ^ 《史记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魏安釐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走蒙骜。遂乘胜逐秦军至函谷关,抑秦兵,秦兵不敢出。当是时,公子威振天下,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 ^ 《资治通鉴 卷五 周纪第五》: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