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之战

战国时期战役
(重定向自邯鄲之戰

邯郸之战发生于前259年-前257年年间,是战国时代秦国攻打赵国与赵、魏、楚三国联军在赵国国都邯郸城进行的一场城池攻防战争,严格来说是长平之战的延续。结果,秦国受到了自商鞅变法后少有之一场大败,使六国得以延续三十年国祚。

邯郸攻防战
日期前259年九月-前257年十二月
地点
赵国国都邯郸
结果

赵国惨胜

  • 魏楚联军增援,遂解邯郸之围
  • 秦国受少有之大败,国力大幅削弱并要三十多年才能回复
  • 六国亦受惠于此战并延祚30多年
参战方
秦国 赵国
魏国
楚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王陵
王龁
郑安平
赵国:赵孝成王廉颇平原君
魏国:信陵君
楚国:春申君
兵力
秦军:550,000人(倾国之师) 赵军:100,000人,敢死之士3000人(全国总动员)
魏军:80,000人
楚军:100,000人
伤亡与损失
秦军大败,损失惨重,造成五十万人伤亡。郑安平所部两万余人被联军包围后,向赵国投降。王龁率领15000人逃回秦国。 赵:损失惨重但不至于毁灭性,约50000人
楚、魏:轻微。各军死伤20000人。
战国时代的秦赵邯郸之战。

背景

编辑

前260年九月,赵国主力部队在长平之战中被尽数歼灭,全国上下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十月,秦军再次攻占上党郡,而白起估计剩余兵力还够灭赵,兵分两路,王龁一路攻下皮牢(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北),司马梗一路攻下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韩、赵两国大为恐慌,派遣苏代携带重金对秦国国相范雎进行游说。范雎担心武安君白起功高而影响自己的仕途,所以用秦国士兵在长平之战也损失惨重为由,劝说秦昭襄王答应韩、赵两国求和以趁机休养。秦昭襄王听从范雎的评估,答应韩国割让垣雍(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北)、赵国割让六座城池为条件谈和。双方于前259年正月停战,白起得知此事后与范雎产生矛盾[1]

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大臣虞卿认为割地给秦国,只会让秦国更加强大,不抵抗割地求和只会加速赵国的灭亡。虞卿建议以六座城池贿赂齐国,交好燕国和韩国,联合魏国楚国共同抗秦国,赵孝成王采纳虞卿的建议,在国内积极备战[2]

秦昭襄王见赵国违反约定不割让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联合对付秦国,准备进攻赵国。白起因为此时患病,不能带军征战。秦昭襄王便向他询问其意见。白起说:“长平之战中,秦军大胜,赵军大败。秦国人战死的给予厚葬,受伤的给予精心治疗,有功绩的设酒食给予慰劳,百姓假借祭祀之名聚会,浪费了财物;赵国人战死的无人收殓,受伤的得不到治疗,军民哭泣哀号,齐心协力恢复生产。虽然现在大王所派的兵力粮草倍于之前,但我预料赵国的守备力量是以前的十倍。赵国从长平之战以来,君臣都忧愁恐惧,早上朝,晚退朝,用谦卑的言辞、贵重的礼品向四方派出使节,与燕、魏、齐、楚结为友好盟邦。他们千方百计,同心同德,致力于防备秦国来犯。现在赵国国内财力充实,加上外交成功,在这个时候未可攻打赵国。”[3]

战争过程

编辑

前259年九月,秦昭襄王不听从白起的劝告,派五大夫王陵率大军三十万攻打赵国国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赵国大将廉颇率赵军十万顽强抵抗,王陵战至第二年,仍不能取胜。前258年,秦国增兵十万支援王陵,秦军阵亡四万余[4]。秦昭襄王命白起接替王陵为帅,白起称病推辞,秦昭襄王改令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增兵十万继续围攻邯郸。秦军死伤过半,仍不能下。邯郸城内粮食耗尽,赵孝成王被迫向魏、楚两国求救。

毛遂自荐 颖脱而出

编辑

前258年,赵国国相平原君赵胜奉命出使楚国[5]。约定各带二十名文武双全的门客,平原君却只选拔出十九人。门客毛遂自荐随往,平原君以为他在门下三年,未闻其能,不肯带他去。毛遂说:“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正用人之际,就带毛遂同去了。随行的十九人相视而笑[6]

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向楚考烈王陈述合纵抗秦的利害关系,但是楚考烈王还是犹豫不决。毛遂于是拔剑而前,走近楚考烈王说:“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纵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考烈王羞愧,答应与平原君及毛遂歃血而盟定合纵。赵平原君回国后,楚国派春申君率兵十万去救赵国[7]

窃符救赵

编辑

平原君的妻子是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姐,平原君多次向魏安釐王和魏无忌送信,请求魏国救援,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前去救赵。故秦昭襄王派使者威胁魏王“敢救赵者,拔赵后必击之”,魏安釐王惧怕,就派人通知晋鄙停止进军,留在扎营驻防,名为救赵,实挟两端,观望形势发展。信陵君屡次请求魏安釐王出兵,门客也用尽各种办法劝说,但魏安釐王惧怕强大的秦国,始终不肯听魏无忌的意见。魏无忌估计魏王已不肯出兵救赵,又不想看着赵国灭亡,唇亡齿寒[8],于是凑齐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门客前去赵国和秦军死拼[9]

信陵君其后听信隐士侯嬴的计谋,先请魏王宠妃如姬从魏安釐王的卧室内窃出虎符,因信陵君曾为如姬报杀父之仇,再带同勇士朱亥至魏军见晋鄙,拿出兵符假传魏王的命令要代替晋鄙领军。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表示怀疑,不想交出兵权。信陵君不得已,唯有让朱亥用铁椎杀死晋鄙,强行夺权[10]

魏无忌统领晋鄙的军队后,向士兵下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归家,兄弟都在军中的,兄长归家,独子一人的,回家赡养父母;得选年轻精兵八万去援救赵国[11]

三国破秦

编辑

秦相范雎举荐郑安平为将,率军五万[12]携带大量粮草支援王龁,加强对赵进攻。平原君既返赵,邯郸城中盼望救兵,皆未至,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有出降之议。平原君采纳传舍吏子李谈[13]之建议,编妻妾入行伍,尽散家财于士卒,鼓励军民共赴国难,募得敢死之士三千人[14]

前257年九月,魏、楚两国军队先后进抵邯郸城郊,屡败秦军。前257年十一月,秦昭襄王赐死白起[15]

前257年十二月,李谈等三千赵国死士出城反击,适逢魏楚两军救至城外。三国军队内外夹击,秦军大败,邯郸之围遂解[16]。时值隆冬,野无粮水,秦军损失惨重;王龁率残部逃回汾城(今山西侯马北);郑安平所部两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唯有向赵国投降[17]

影响

编辑

由于秦军从长平之战开始的一系列巨大损失,联军开始乘胜收复失地。前256年(周赧王五十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赵孝成王十年)二月余,王龁反攻魏军,斩首六千,魏楚联军死二万人,王龁跟从秦国另一路伐魏部队张唐攻占魏国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18]周赧王号召天下诸侯合纵攻秦。赵将乐乘、庆舍攻秦信梁军,韩、魏、楚救赵新中,破之,秦兵罢[19]。秦攻灭西周国,同年周赧王崩。此后秦国对外再无大规模战事,直到秦灭六国之战

信陵君矫魏王令、杀晋鄙,故未敢回魏,留赵十年,获赵王赏鄗为汤沐邑。前255年,秦河东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秦相范雎失势辞归,同年卒。

前251年,燕国攻赵于鄗代,兵败,赵反包围燕都。前248年,秦将蒙骜攻下赵太原。前247年,秦将王龁攻下韩上党。同年,魏公子无忌率五国兵败却秦军于河外,蒙骜解去。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拔之;司马梗定太原。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2. ^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虞卿对曰:“今坐而听秦,秦兵不弊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故不止矣。且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仇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齐、赵之深仇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 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重王,必出重宝以先于王。则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
  3. ^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民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益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武安君曰:“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秦民之死者厚葬,偿者厚养,劳者相飨,饮食𫗦馈,以靡其 财;赵人之死者不得收,伤者不得疗,涕泣相哀,戮力同忧,耕田疾作,以生其财。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想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秦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
  4. ^ 史记·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四十九年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
  5. ^ 史记·赵世家》:(赵孝成王)八年,平原君如楚请救。
  6. ^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原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7. ^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 “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纵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
  8. ^ 唐顺之.   信陵君救趙論. 维基文库. 明朝. 
  9. ^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 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10. ^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
  11. ^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
  12. ^ 史记无载兵数,只载降数。s:东周列国志/第099回:秦王既杀白起,复发精兵五万,令郑安平将之,往助王龁,必攻下邯郸方已。
  13. ^ 史记正义:太史公讳(其父司马谈)改(李同)也
  14.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正义名谈,太史公讳改也。〉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余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锺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于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正义言士方危苦之时,易有恩德。〉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
  15. ^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彊起武安君,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
  16. ^ 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却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17. ^ 资治通鉴·卷五·周纪五》:王龁久围邯郸不拔,诸侯来救,战数不利。……魏公子无忌大破秦师于邯郸下,王龁解邯郸围走。郑安平为赵所困,将二万人降赵,应侯由是得罪。
  18. ^ 史记 秦本纪
  19. ^ 史记 赵世家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