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地区

古地名
(重定向自河间地区

河中(英语:Transoxiana)指中亚锡尔河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乌兹别克全境和哈萨克西南部。河中为古代欧亚陆路主商道丝绸之路重要通道;自波斯帝国(前559—前336年)时期开始,该地区先后被希腊突厥唐朝阿拉伯帝国萨曼王朝喀喇汗王朝西辽花剌子模察合台汗国帖木儿帝国等统治。

图中Transoxanien为“河中地区”,Choresmien为“花剌子模”,Chorasan为“大呼罗珊

河中地区 Transoxiana / ˌtɹænsɔk͡sɪˈænə /[1](也拼写为Transoxania),在阿拉伯语中称为 MāWarāʾan-Nahr(阿拉伯语:ما وراء النهر‎, [ˈmaː waˈraːʔ anˈnahr] – “过了阿姆河(Oxus [river])以外的地方”)在波斯语则称为 Farârud(波斯语:فرارود,[fæɾɒːˈɾuːd̪]-“超出阿姆河([Amudarya] river)以外的地方”),是中亚里面一个区域的古称,大约包括现代的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南部,和哈萨克西南部。在地理上,它是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2] 古代伊朗人将该地区称为图兰(Turan)(波斯民族史诗《列王纪》Shahnameh[3]),罗马人将该地区称为“外索克萨尼亚”(Transoxania,阿姆河以外的土地)。阿拉伯人称为 “Māwarāʼ an-Nahr”(河流以外的土地),这名词导入波斯语文学中,并一直持续到后蒙古时代英语Mongol conquest of Central Asia[4]

历史

编辑

古代

编辑

该地区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总督(satrapies)(省)治理区域之一,称为粟特(Sogdiana)。它在萨珊帝国统治之前,先后依序被塞琉古帝国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统治。从萨珊帝国开始[5]粟特(Sogdiana)这个名称在伊朗的古典世界中使用,来和伊朗本身,特别是和伊朗东北部的呼罗珊省有所区别[6] - 尽管早期的阿拉伯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倾向于将该地区纳入宽松定义的名称“呼罗珊”之中,以表示更大的区域。[7][8] 花剌子模(Khwarazm,唐称货利习弥),粟特(Sogdiana),石汗那英语Chaghaniyan(Chaghaniyan), 和骨咄英语Khuttal (Khuttal) 的领土位于河中地区的南部。塔什干 (Chach,唐称石国),乌什鲁萨那英语Osrushana (Osrushana,唐称曹国)和费尔干纳(Farghana,唐称拔汗那)位于北部。[9]

河中地区的主要城市和文化中心是撒马尔罕布哈拉。两者都在河中地区的南部(尽管仍然在阿姆河的北部,在泽拉夫尚河 (Zeravshan)河边,该地区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干燥但肥沃的平原。在伊斯兰教徒征服伊朗之后,这两个城市仍然是波斯文化和文明的中心,并在萨曼尼德帝国建立后的波斯文化复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前,这里是米底亚王国(前678—前553)的领土。河中在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以前为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地。公元前3—1世纪为希腊人的大夏所统辖,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伐功勋,河中地区(Transoxiana)这个名字一直留存在西方意识中,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4世纪入侵,将希腊文化扩展到这个地区。亚历山大的继任者继而建立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在河中地区导入独特的希腊文化,存在了200多年。位于阿富汗北部阿姆河上的艾哈努姆(Ai Khanoum)遗迹仍然是唯一被发现,并广泛发掘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城市。

此后,该地区又被阿萨息斯王朝(安息帝国)(前238—224)与贵霜帝国占领。中国探险家张骞在公元前126年访问了巴克特里亚帕提亚的邻国,也访问了河中地区,发表了已知是中国首次有关该地区的报导。张骞明确地将帕提亚视为拥有先进的城市文明,它种植谷物和葡萄,并铸造银币和制作皮革制品。[10]

大约到440年时,河中在恹哒(Hephthalite)(大月氏王寄多罗的后裔,424—558年)与萨珊王朝(224—651年)之间易手;萨珊帝国在当地的统治在5世纪末被恹哒人入侵而中断,直到公元565年它才重归萨珊帝国。在波斯萨珊帝国时期,它通常被称为粟特,这是从阿契美尼德帝国时期就有的一个省名,用来将其与附近的巴克特里亚有所区分,由于北部丝绸之路英语Northern Silk Road带来的财富,该地区成为主要的文化中心。

 
中国唐朝时期(公元618年-907年)的唐三彩粟特马夫陶像

之后,它受到古突厥(Göktürks)(西突厥)的统治。穆斯林入侵波斯后,许多波斯贵族和地主逃到这地区。唐朝平息阿史那贺鲁之乱后,在此区域设置都护府,册昭武九姓羁縻永徽年间,以康国康居都护府(别称河中府[11],以史国为佉沙州[12]显庆年间,以安国王为安息州刺史。[13]唐显庆三年(658年)米国置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14]此后,此地隶属唐朝安西大都护府,直到公元705年至715年间阿拉伯人征服此地为止,该地区被称为 Māwarāʼ al-Nahr(阿拉伯语,“河流以外的土地”),有时也被称为“Mavarannahr”。

667年 倭马亚王朝的势力自北向南渡过乌浒河,开始将影响扩张至其中部分地区,并一直统治到747年。公元706年至715年间将领屈底波·伊本·穆斯林担任负责该地区经营与扩张事务的呼罗珊总督。此后,在公元715至738年间被倭马亚王朝松散的统治。最后一任的总督奈斯尔·伊本·赛耶尔在公元738年至740年之间巩固了这一地区的统治,倭马亚王朝对这个地区的控制持续到公元750年,751年的怛逻斯之战以后,由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统治。唐朝在此期间仍控制着该地区的东部地区,直到大约同一时间,发生安史之乱后而结束控制。

 
公元8世纪的河中地区

840年漠北霍尔回鹘汗国覆灭后,由西迁西域的回鹘人汇同其他操突厥语诸族的十箭回纥和样磨钟云等建立的君主制政权,前者以高昌(西州)地区为中心,后者控制包括天山南部、于阗、河中等广大地区。   

10世纪,波斯萨曼王朝(819—999年)(布哈拉为首都)统治。突厥乌古斯人阿弗剌昔牙卜家族的后裔在870年于锡尔河(药杀水三角洲)三角洲建立的喀喇汗国(870—1212年)阿尔斯兰·伊列克·纳斯尔侵入河中于999年10月23日进入布哈拉,监禁了马立克,吞并河中地区。  

1032年,阿里特勤仍去世后,喀喇汗国的另一支贝里特勤(桃花石汗)占据河中。11世纪时期,河中地区属于喀喇汗国的领域,乌浒河以南今阿富汗之地则属于加兹尼王朝(962—1187)。   

1124年(1128年?),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打败喀喇汗国后在伊塞克湖流出河流的楚河河畔的托克马克建立西辽,河中地区为西辽附属国花剌子模沙朝(1194—1220年)领地。1200年阿拉乌丁·摩诃末即位之后,该属于花剌子模沙朝所有,一直到1219年底。

13世纪蒙古帝国扩张后,占据河中地区,并先后在撒马儿罕设阿姆河行中书省,管辖河中地区。蒙古帝国创始人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入侵河中地区,灭亡花剌子模,他在公元1227年去世之前,他将中西部的土地分配给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察合台,该地区被称为察合台汗国。1360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后被帖木儿帝国所灭。公元 1369年,巴鲁剌思氏(Barlas)族的帖木儿(Timur)成为统治者,并把撒马尔罕建为他未来帝国的首都。 河中地区在14世纪中叶的繁荣,为人所知。在此一时期,蒙古民族和其他民族在此融合。[15]

近代

编辑

16世纪,大部分时段为乌兹别克人昔班尼的后裔控制,一度臣服于奥斯曼帝国。17世纪至18世纪分别被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希瓦汗国三个政权统辖,臣服于伊朗萨法维王朝阿夫沙尔王朝,并曾向清朝纳贡。

1860年代,随着西方列强在中亚殖民扩张,俄罗斯帝国通过战争吞并了希瓦、布哈拉、浩罕三汗国,在河中地区设立了“突厥斯坦总督区”,河中地区被西方称为“俄国突厥斯坦”。

现代

编辑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之后俄罗斯帝国灭亡,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俄国建立,1918年土耳其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成立。1924年实行民族划分,河中被划入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成立。

宗教

编辑

历史学家马克·狄更斯(Mark Dickens)指出:[9] 河中地区(Transoxiana)在伊斯兰时期之前,主要宗教是琐罗亚斯德教,但是用当地的形式表达。佛教基督教摩尼教玛兹达克教琐罗亚斯德教的旁支派别)也有许多信徒,特别是在城市地区。这些最初的宗教多样性在阿拉伯人征服之后逐渐受到侵蚀。

另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3). 
  2. ^ Transoxania (historical region, Asi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7-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英语). 
  3. ^ Sabloff, Paula L.W. Mapping Mongolia: Situating Mongolia in the World from Geologic Time to the Present.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 2011: 62. ISBN 1934536180. OCLC 794700604. 
  4. ^ C. Edmund Bosworth, (2002), 'CENTRAL ASIA iv. In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ncyclopaedia Iranica (online)
  5. ^ Khorāsān. britannica.com.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14 Novem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5). 
  6. ^ Svat Soucek, A History of Inner Asi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4
  7. ^ C. Edmund Bosworth, (2002), 'CENTRAL ASIA iv. In the Islamic Period up to the Mongol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ncyclopaedia Iranica "In early Islamic times Persians tended to identify all the lands to the northeast of Khorasan and lying beyond the Oxus with the region of Turan, which in the Šāh-nāma of Ferdowsī is regarded as the land allotted to Ferēdūn’s son Tūr...At the outset, however, those nearby parts of Central Asia with which the Arabs were familiar were often subsumed into the vast and ill-defined province of Khorasan, embracing all lands to the east of Ray, Jebāl, and Fārs." (online)
  8. ^ C. Edmund Bosworth, (2011), 'MĀ WARĀʾ AL-NAH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Encyclopaedia Iranica " It was defined by the early Arabic historians and geographers as the lands under Muslim control lying to the north of the middle and upper Oxus or Āmu Daryā, in contrast to Iran proper and its eastern province of Khorasan, sometimes called Mā dun al-nahr (lit. “what lies this side of the river”), althoug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ab historians writing in distant Iraq, the term “Khorasan” might extend to all lands beyond the Oxus, including Khwarazm and Transoxiana." (online)
  9. ^ 9.0 9.1 Dickens 2018,第1531-1532页.
  10. ^ Silk Road, North China, C. Michael Hogan, The Megalithic Portal, ed. A. Burnham (2007).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8). 
  11. ^ 《新唐书·西域传》:“永徽时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即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
  12. ^ 《新唐书·西域传》:“显庆时以其地为佉沙州,授君昭武失阿喝刺史。”
  13. ^ 《新唐书·西域传》:“显庆时,以阿滥为安息州,即以其王昭武杀为刺史。”
  14. ^ 《新唐书·西域传》:“米或曰弥末,曰弭秣贺,北百里距康,其君治钵息德城。永徽时为大食所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自是朝贡不绝。”
  15. ^ The Timurid Empire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9-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