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北朝)

中国北朝时期官员、文学家
(重定向自王元景

王昕(?—559年),字元景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北魏、东魏、北齐官员。

生平

编辑

王昕的六世祖王猛是前秦苻坚的丞相,在华山郡鄜城县安家,父亲王云在北魏有名望[1]

王昕从小专心学习,能诵读经书,每天以举手极上为标准。王昕与太原王延业一起去见安丰王元延明,元延明非常赞美王昕。太尉汝南王元悦征召王昕为骑兵参军。按原有制度,亲王外出时要骑兵穿戎装,持刀陪从。王昕觉得很羞耻,从来不肯进入队列。元悦喜欢放纵出游,有时骑马驰骋两三天,王昕常常丢下元悦自己回来。元悦就命令王昕在前面骑马,挥鞭驱赶,王昕却放开缰绳和马鞭,高高拱手,让马随意乱跑。元悦的随从说王昕放荡怠慢,元悦说:“府中有名望的只有这个贤士,不能责备他。”元悦多次把钱散在地上,命令部下争着捡钱,只有王昕不捡。有一次,元悦又散了银钱,并看了王昕一眼,王昕就取了一个钱。元悦与府僚饮酒,亲自起身抬坐床,周围的人都争着帮忙,只有王昕独自拿板站着。元悦变了脸色说:“我是帝孙、帝子、帝弟、帝叔,今天为了安适,亲自抬坐床,你是什么人,独自傲慢?”王昕回答说:“我王元景地位低下没有威望,不足以让殿下景慕仪形,怎么敢以亲王幕僚的身份,来干仆役的事务呢?”元悦向他道歉。座位上的人都斟满酒畅饮,王昕却先行离席,躺在休息室,多次召唤他也不去。元悦亲自去呼唤他说:“自负有才而轻视他的府主,可以说是仁吗?”王昕说:“商纣沉缅酒色,他的灭亡是因为怠慢,府主自身怠慢,下属怎能承担他的过错?”元悦大笑后离去[2][3]

后来王昕出任著作佐郎,因为各地渐有兵乱,王昕准备到僻静的地方避难,侍中李琰之、黄门侍郎王遵业爱惜他是名士,不让他外任,就上奏任命王昕为尚书右外兵部郎中,王昕升任光州长史,所以免于河阴之变。王昕后来又改任东莱郡太守,当时收成不好,人吃人的事时有发生。王昕勤于抚恤,对百姓多有所救济帮助。王昕年轻时与河间邢邵同为元罗的宾客,王昕当了东莱郡太守后,邢邵全家来投奔他。东莱郡人因邢邵是邢杲的堂弟,集合起来要抓邢邵。王昕用身体扑在邢邵身上,高声叫着:“要抓邢子才,就先杀我。”这样,邢邵才没有被众人抓去[4][5]

太昌初年,王昕回到洛阳,吏部尚书李神俊上奏说:“过去因为多种原因,常侍这一职务没有限定员额,现在以王元景等人为常侍,定员八人。”王昕加金紫光禄大夫魏孝武帝元修有时袒胸露背,和近臣嬉戏玩闹,但每次见到王昕就整好帽子,收敛容颜。王昕本来很胖,后来遇到丧事守丧,就终身瘦弱。杨愔看重王昕的品德功业,认为他是人之师表[6][7]

天平年间,王昕出任司徒长史,当时司徒左府有阳平人吴宾为了乱认继嗣的事,申诉很久。王昕、司徒郎中郑凭、司徒掾卢斐、司徒属王敬宝等人穷究他的诉讼,从头到尾经过数年,审讯拷问不得实情。司徒娄昭交付崔昂很快升任司徒右长史崔昂推究审问,当天就追查到根源,得到实情。娄昭感叹的说:“左府都官几人,不如右府一个长史。”王昕和郑凭非常惭愧[8]

元象元年八月壬辰(538年9月14日),王昕兼任散骑常侍作为使者,魏收为副使出使南梁[9][10]。十一月乙亥(538年12月26日),王元景和魏收到达南梁[11]。王昕风流能文善辩,魏收诗文华丽,梁武帝和南梁群臣都十分敬重他们。之前东魏和南梁往来,李谐卢元明最先作为使者,两人的才干气度都受到南梁看重。至此,梁武帝说:“卢、李闻名于世,王、魏又中兴,不知后来的人又将如何?”[12]两人都受到东魏朝廷看重,出使回来后,尚书右仆射高隆之向他们索取南方的货物却没能得到,就暗示御史中丞高仲密弹劾王昕和魏收,说他们在江南和商人做生意,王昕和魏收都被囚禁在御史台,高澄营救了他们,很久之后,王昕和魏收才得到释放[13][14]。后来王昕屡次升任秘书监[15]

王昕喜好清谈,说话从不浅俗。在东莱郡时,王昕抓获了一个杀了同行伙伴的人,审问后这人不认罪,王昕说:“你们一起同行那人无故不归,你却无事而回,怎么说清楚?”邢邵后来见到高澄,说这件事当做笑话。王昕听说后,拜谒邢邵说:“你不识造化。”王昕还对人说:“子才该死,我骂他骂得厉害。”[16]不久,王昕因被诽谤,降为阳平郡太守,在阳平郡有政绩受到称颂。高澄对人说:“王元景很是得到我的帮助,我多次逗趣他,他当官员,竟成为二千石的良吏!”[17]武定末年,王昕官至太子詹事[18]

齐文宣帝即位后,王昕出任七兵尚书。王昕因参议礼仪,被封为宜君县男。曾有鲜卑人聚在一起说话,崔昂开玩笑地问王昕说:“能听懂说什么吗?”王昕说:“楼罗、楼罗,实在难以明白。有时唱着染干,好像在说我们这些人。”[19]

齐文宣帝认为王昕怪诞不羁,不是济世栋梁之才,骂他说:“真是好家世、恶人身。”又有人进谗言说:“王元景常感叹说元魏水德,不应当就此断绝。”齐文宣帝更加愤怒,就下诏说:“王元景本是庸才,一向没有卓著的成绩,早年受益做官,登上清高的仕途。从京籍管辖的地区发迹,受到提拔担任詹事,佩带龙文之剑,启奏带砺之书。以他的资质和才能,怎能至此!正应清心自励,以报万一。尚书为百官之本,各项政务所归,王元景处理事务任性,作威作福,以直为曲,曲反成直。危害朝政,有损公门,成绩何在?装腔作势以赏味,好咏轻薄的诗文,自以为仿效楚歌,尽得风韵;除此所长,有何可取?对此不采取措施,以后如何整肃?王昕官爵,应该予以削夺。”于是将王昕迁徙到幽州为百姓。王昕听任时运的变化,不改变节操。不久,王昕被召回京城,奉敕令送萧庄到南梁为国君,王昕任银青光禄大夫祠部尚书[20][21]

齐文宣帝怨恨临漳县县令嵇晔和舍人李文师,把嵇晔赐给薛丰洛,李文师赐给崔士顺当奴仆。郑子默私下引诱王昕说:“自古以来,没有朝廷士大夫做奴。”王昕说:“箕子曾做奴隶,怎么说没有?”郑子默把王昕的话告诉了齐文宣帝,并说:“王元景把陛下比作商纣。”杨愔在一旁为王昕解释,齐文宣帝对杨愔说:“王元景是你的博士,你的话都是王元景教的。”天保十年(559年),齐文宣帝召朝臣一起饮酒,王昕称有病没到。齐文宣帝派骑兵前往捉拿,见到王昕正在摇动膝盖吟咏诗文,就把他抓到宫殿前斩首,尸体投入漳水[22]天统末年,王昕被追赠吏部尚书,有文集二十卷[20][23]

其他

编辑

邢邵、王昕和封孝琬年龄资历差的极远,晚年才与封孝琬相遇,成为忘年之交。封孝琬去世后棺木送往故乡,邢邵和王昕到京城郊外去哭送,二人十分悲惨凄痛,路人都受到了感动[24][25]

王昕的外甥刘璿聪明机敏,容貌美丽,王昕很喜爱他,对座上宾客说:“可以说是珠玉在旁,觉得我自己污浊。”[26]

东魏时期邺城评论风流人物的,以李谐李神俊卢元明、王昕、杨遵彦崔赡为首。东魏与南梁通好往来,精心挑选使者,当时李神俊官位已高,所以李谐等五人接连出使,而杨遵彦因为在路上遇到疾病返回,没能成行[27][28]

齐文宣帝沉湎于酗酒,加上精神错乱,心里对人有了嫌隙,必定要杀掉,高隆之高德政杜弼、王昕、李倩之等人都因为无罪而被杀害等皆以非罪加害[29]

魏收曾经在寒食节向王昕送粥,王昕给魏收写信说:“才知道佳节,需要吃麦粥,加入糖,更觉得香冷。”[30]

家庭

编辑

父母

编辑
  • 王云,北魏征虏将军、兖州刺史
  • 清河崔氏,有学问知识和教养,生有九个儿子,都是风流有涵养,世人称之为王氏九龙[31][32]

兄弟姐妹

编辑
  • 王晖,北魏尚书仪曹郎、中书舍人
  • 王旰,东魏司徒主簿
  • 王昭,北齐考功郎中
  • 王晞,北周仪同大将军、太子谏议
  • 王皓,北齐通直散骑常侍
  • 王晔,北齐沧州司马
  • 王氏,嫁东魏睢州刺史刘祎[26]

子女

编辑
  • 王𫖮,北齐燕郡太守
  • 王畲,北齐辅国将军、陈郡太守[3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北齐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三》:王昕,字元景,北海剧人。六世祖猛,秦苻坚丞相,家于华山之鄜城。父云,仕魏朝有名望。
  2. ^ 《北齐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三》:昕少笃学读书,太尉汝南王悦辟骑兵参军。旧事,王出射,武服持刀陪从,昕未尝依行列。悦好逸游,或骋骑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悦曰:“府望惟在此贤,不可责也。”悦数散钱于地,令诸佐争拾之,昕独不拾。悦又散银钱以目昕,昕乃取其一。悦与府僚饮酒,起自移床,人争进手,昕独执版却立。悦于是作色曰:“我帝孙帝子帝弟帝叔,今为宴适,亲起舆床。卿是何人,独为偃蹇!”对曰:“元景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安敢以亲王僚采,从冢养之役。”悦谢焉。坐上皆引满酣畅,昕先起,卧闲室,频召不至。悦乃自诣呼之曰:“怀其才而忽府主,可谓仁乎?”昕曰:“商辛沉湎,其亡也忽诸,府主自忽,微僚敢任其咎。”悦大笑而去。
  3. ^ 《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昕字元景,少笃学,能诵书,日以中叠举手极上为率。与太原王延业俱诣魏安丰王延明,延明叹美之。太尉、汝南王悦辟为骑兵参军。旧事,王出则骑兵武服持刀陪从。昕耻之,未尝肯依行列。悦好逸游,或驰骋信宿,昕辄弃还。悦乃令骑马在前,手为驱策。昕舍辔高拱,任马所之。左右言其诞慢。悦曰:“府望唯在此贤,不可责也。”悦数散钱于地,令诸佐争拾之,昕独不拾。悦又散银钱以目昕,乃取其一。悦与府僚饮酒,起自移床,人争进手,昕独执板却立。悦作色曰:“我帝孙,帝子,帝弟,帝叔,今亲起舆床,卿何偃蹇?”对曰:“元景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安敢以亲王僚采,从冢养之役。”悦谢焉。坐上皆引满酣畅;昕先起,卧于闲室,频召不至。悦乃自诣呼之,曰:“怀其才而忽府主,可谓仁乎?”昕曰:“商辛沈湎,其亡也忽诸。府主自忽傲,僚佐敢任其咎?”悦大笑而去。
  4. ^ 《北齐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三》:昕少与邢卲俱为元罗宾友,及守东莱,卲举室就之。郡人以卲是邢杲从弟,会兵将执之,昕以身蔽伏其上,呼曰:“欲执邢子才,当先杀我。”卲乃免焉。
  5. ^ 《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后除著作佐郎。以兵乱渐起,将避地海隅。侍中李琰之、黄门侍郎王遵业惜其名士,不容外任,奏除尚书右外兵郎中。出为光州长史,故免河阴之难。迁东莱太守。于时年凶,人多相食,昕勤恤人隐,多所全济。昕少时与河间邢卲俱为元罗宾友,及守东莱,卲举室就之。郡人以卲是邢杲从弟,会兵将执之。昕以身蔽伏其上,呼曰:“欲执子才,当先执我。”卲乃免。
  6. ^ 《北齐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三》:累迁东莱太守。后吏部尚书李神隽奏言,比因多故,常侍遂无员限,今以王元景等为常侍,定限八员。加金紫光禄大夫。武帝或时袒露,与近臣戏狎,每见昕,即正冠而敛容焉。昕体素甚肥,遭丧后,遂终身羸瘠。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迁秘书监。
  7. ^ 《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太昌初,还洛。吏部尚书李神隽奏言:“比因多故,常侍遂无员限。今以王元景等为常侍,定限八员。”加金紫光禄大夫。武帝或时袒露,与近臣戏狎,每见昕,即正冠而敛容焉。昕体素甚肥,遭丧后,遂终身羸瘠。杨愔重其德素,以为人之师表。
  8. ^ 《北史·卷三十二·列传第二十》:天平二年,文襄引为记室参军,委以腹心之任;及辅国政,召为开府长史,并摄京畿长史事。时勋将亲族宾客,多行不轨,孙腾、司马子如之门尤剧。昂受文襄密旨,以法绳之,未几间,内外齐肃。寻迁司徒右长史。时左府有阳平人吴宾为妄认继嗣事,披诉经久。长史王昕、郎中郑凭、掾卢斐、属王敬宝等穷其狱,始末积年,鞫掠不获实。司徒娄昭付昂推问,即日诘根绪,获其真状。昭叹曰:“左府都官数人,不如右府一长史。”昕、凭甚以为愧。
  9. ^ 《魏书·卷十二·帝纪第十二》:八月壬辰,兼散骑常侍王元景、兼通直散骑常侍魏收使于萧衍。
  10. ^ 《北史·卷五·魏本纪第五》:秋八月壬辰,遣兼散骑常侍王元景聘于梁。
  11.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八》:十一月,乙亥,东魏使散骑常侍王元景、魏收来聘。
  12. ^ 《魏书·卷一百四·列传第九十二》:收兼通直散骑常侍副王昕娉萧衍,昕风流文辩,收辞藻富逸,衍及其群臣咸加敬异。先是,南北初和,李谐、卢元明首通使命,二人才器,并为邻国所重。至此,衍称曰:“卢、李命世,王、魏中兴,未知后来复何如耳?”
  13. ^ 《北齐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收兼通直散骑常侍,副王昕使梁,昕风流文辩,收辞藻富逸,梁主及其群臣咸加敬异。先是南北初和,李谐、卢元明首通使命,二人才器,并为邻国所重。至此,梁主称曰:“卢、李命世,王、魏中兴,未知后来复何如耳?”收在馆,遂买吴婢入馆,其部下有买婢者,收亦唤取,遍行奸秽,梁朝馆司皆为之获罪。人称其才而鄙其行。在途作《聘游赋》,辞甚美盛。使还,尚书右仆射高隆之求南货于昕、收,不能如志,遂讽御史中尉高仲密禁止昕、收于其台,久之得释。
  14. ^ 《北史·卷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收兼通直散骑常侍,副王昕聘梁。昕风流文辩,收辞藻富逸,梁主及其群臣咸加敬异。先是,南北初和,李谐、卢元明首通使命,二人才器,并为邻国所重。至此,梁主称曰:“卢、李命世,王、魏中兴,未知后来,复何如耳。”收在馆,遂买吴婢入馆;其部下有卖婢者,收亦唤取,遍行奸秽。梁朝馆司,皆为之获罪。人称其才,而鄙其行。在途作《聘游赋》,辞甚美盛。使还,尚书右仆射高隆之求南货于昕、收,不能如志,遂讽御史中尉高仲密禁止昕、收于其台,久之得释。
  15. ^ 《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元象元年,兼散骑常侍,聘梁,魏收为副,并为朝廷所重。使还,高隆之求货不得,讽宪台劾昕、收在江东大将商人市易,并坐禁止。齐文襄营救之。累迁秘书监。
  16. ^ 《北齐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三》:昕雅好清言,词无浅俗。在东莱,获杀其同行侣者,诘之未服,昕谓之曰:“彼物故不归,卿无恙而反,何以自明?”邢卲后见世宗,说此言以为笑乐。昕闻之,故诣卲曰:“卿不识造化。”还谓人曰:“子才应死,我骂之极深。”
  17. ^ 《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昕雅好清言,词无浅俗。在东莱时,获杀其同行侣者,诘之未服。昕谓曰:“彼物故不归,卿无恙而反,何以自明?”邢卲后见文襄,说此言以为笑乐。昕闻之,诣卲曰:“卿不识造化。”还谓人曰:“子才应死,我骂之极深。”顷之,以被谤,左迁阳平太守。在郡有称绩。文襄谓人曰:“王元景殊获我力,由吾数戏之,其在吏事,遂为良二千石。”
  18. ^ 《魏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长子昕,字元景。武定末,太子詹事。
  19. ^ 《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齐文宣践阼,拜七兵尚书。以参议礼,封宜君县男。尝有鲜卑聚语,崔昂戏问昕曰:“颇解此不?”昕曰:“楼罗,楼罗,实自难解。时唱染干,似道我辈。”
  20. ^ 20.0 20.1 《北齐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三》:显祖以昕疏诞,非济世所须,骂之曰:“好门户,恶人身。”又有谗之者曰:“王元景每嗟水运不应遂绝。”帝愈怒,乃下诏徙幽州。后征还,除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事。帝怒临漳令嵇晔及舍人李文师,以晔赐薛丰洛,文师赐崔士顺为奴。郑子默私谓昕曰:“自古无朝士作奴。”昕曰:“箕子为之奴,何言无也?”子默遂以昕言启显祖,仍曰:“王元景比陛下于殷纣。”杨愔微为解之。帝谓愔曰:“王元景是尔博士,尔语皆元景所教。”帝后与朝臣酣饮,昕称病不至。帝遣骑执之,见方摇膝吟咏,遂斩于御前,投尸漳水,天保十年也。有文集二十卷。子𫖮。
  21. ^ 《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文宣以昕疏诞,非济世才,骂曰:“好门户,恶人身!”又有谗之者,云:“王元景每嗟水运不应遂绝。”帝愈怒,乃下诏曰:“元景本自庸才,素无勋行,早霑缨绂,遂履清途。发自畿邦,超居詹事。俄佩龙文之剑,仍启带砺之书。语其器分,何因到此?诚宜清心励己,少酬万一。尚书百揆之本,庶务攸归。元景与夺任情,威福在己,能使直而为枉,曲反成弦。害政损公,名义安在?伪赏宾郎之味,好咏轻薄之篇,自谓模拟伧楚,曲尽风制。推此为长,余何足取。此而不绳,后将焉肃?在身官爵,宜从削夺。”于是徙幽州为百姓。昕任运穷通,不改其操。未几,征还,奉敕送萧庄于梁为主。除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
  22. ^ 《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七》:帝怒临漳令稽晔、舍人李文师,以赐臣下为奴。中书侍郎彭城郑颐私诱祠部尚书王昕曰:“自古无朝士为奴者。”昕曰:“箕子为之奴。”颐以白帝曰:“王元景比陛下于纣。”帝衔之。顷之,帝与朝臣酣饮,昕称疾不至,帝遣骑执之,见方摇膝吟咏,遂斩于殿前,投尸漳水。
  23. ^ 《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帝怒临漳令嵇晔及舍人李文师,以晔赐薛丰洛,文师赐崔士顺为奴。郑子默私诱昕曰:“自古无朝士作奴。”昕曰:“箕子为之奴,何言无也?”子默遂以昕言启文宣,仍曰:“王元景比陛下于纣。”杨愔微为解之。帝谓愔曰:“王元景是尔博士,尔语皆元景所教。”帝后与朝臣酣饮,昕称疾不至。帝遣骑执之,见其方摇膝吟咏,遂斩于御前,投尸漳水。天统末,追赠吏部尚书。有文集二十卷。
  24. ^ 《北齐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三》:太子少师邢邵、七兵尚书王昕并先达高才,与孝琬年位悬隔,晚相逢遇,分好遂深。孝琬灵榇言归,二人送于郊外,悲哭凄恸,有感路人。
  25. ^ 《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太子少师邢邵、七兵尚书王昕并先达高才,与孝琬年位悬隔,晚相逢遇,分好遂深。孝琬灵榇言归,二人送于郊外,悲哭凄恸,有感路人。
  26. ^ 26.0 26.1 《太平御览·卷三百七十九·人事部二十》:又曰:刘祎五子,并有志行,为世所称。璿字祖玉,聪敏机悟,美姿仪,为其舅北海王昕所爱。顾座曰:“可谓珠玉在傍,觉我质秽。”
  27. ^ 《北史·卷四十三·列传三十一》:是时邺下言风流者,以谐及陇西李神俊、范阳卢元明、北海王元景、弘农杨遵彦、清河崔赡为首。初通梁国,妙简行人,神俊位已高,故谐等五人继踵,而遵彦遇疾道还,竟不行。
  28.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七》:是时邺下言风流者,以谐及陇西李神俊、范阳卢元明、北海王元景、弘农杨遵彦、清河崔赡为首。神俊名挺,宝之孙;元景名昕,宪之曾孙也;皆以字行。
  29. ^ 《北齐书·卷四·帝纪第四》: 沉酗既久,弥以狂惑,至于末年,每言见诸鬼物,亦云闻异音声。情有蒂芥,必在诛戮,诸元宗室咸加屠剿,永安、上党并致冤酷,高隆之、高德政、杜弼、王元景、李蒨之等皆以非罪加害。
  30. ^ 《太平御览·卷八百五十九·饮食部十七》:《时镜新书》曰:齐魏收当寒食饷王元景粥,元景与收书曰:“始知令节,须御麦粥,加之以糖,弥觉香冷。”
  31. ^ 《北齐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三》: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32. ^ 《北史·卷二十四·列传第十二》: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皆风流酝籍,世号王氏九龙。昕弟晖、昭、晞、皓最知名。
  33. ^ 赵文成,赵君平编选. 《新出唐墓志百种》. 杭州市: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10年11月: 5–6. ISBN 978-7-80735-895-4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