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广(?—?),字仲翁西汉东海兰陵(今山东省枣庄市东南)人,他自幼好学,早年家居教授学生,门下弟子众多。后经朝廷征召,先后出任博士太中大夫太傅等职,与其侄疏受俱受汉宣帝器重,声誉卓著,屡获赏赐。

疏广
西汉政治家经学家
广
仲翁
族裔汉族
出生不详
东海郡兰陵县
逝世不详
东海郡兰陵县

疏广在担任太傅五年后,与侄子疏受一同急流勇退,请辞归乡,为世人所称道。疏广辞官后,将其财富与乡里、亲友分享,以防子孙们因富而骄,疏广和疏受皆以高寿于故乡善终,被后人并称为“二疏”。

生平 编辑

叔侄为师 编辑

疏广自幼好学,师从孟卿学习《春秋》、《[1],为董仲舒的三传第子。疏广学成后于家中讲授学问,向他求学的学生里有的不惜远道而来。后来疏广被朝廷征召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的四月,汉宣帝册立长子刘奭为皇太子,选用丙吉太傅,疏广为少傅[2]。同年的六月,丙吉升迁为御史大夫,疏广升任为太傅。疏广兄长的儿子名叫疏受公子,也以贤良的身份被推举做太子家令。疏受喜好礼仪,谦恭谨慎,思绪敏捷且善于言辞。某次汉宣帝驾临太子宫,疏受在迎接、拜谒、回答问题、摆设酒宴,以及举杯替汉宣帝祝寿等各个环节,言辞礼节娴熟而文雅,汉宣帝非常高兴,不久,便任命疏受为少傅[3][4]

太子刘奭的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广汉认为太子年少,于是禀告汉宣帝,请求让他的弟弟中郎将许舜负责监护太子一家。汉宣帝为此事询问疏广,疏广回答说:“太子是国家的皇位继承人、君主的代表,其师傅、朋友一定要挑选天下杰出之士充当,不应该只亲近外家许氏,况且太子本来就有太傅、少傅,宫属已经齐备,如今再让许舜监护太子家,这仅是在显露浅陋的见识,而非向天下宣扬太子的德义。”汉宜帝很赞赏疏广的看法,将此事告诉了丞相魏相,魏相听后脱下帽子表示歉意说:“这不是我们这些大臣所能比得上的。”疏广由此深得汉宣帝器重,多次获得赏赐。太子每次上朝,疏广、疏受都随同进见汉宣帝,太傅走在跟前,少傅跟在后边。叔侄两辈同时做太子的师傅,朝廷上下对此皆引以为荣[5]

荣退归乡 编辑

疏广担任太傅五年,皇太子已满十二岁,能通晓《论语》、《孝经》。疏广对疏受说:“我听说‘知道满足就不会蒙受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险’、‘功成身退合乎天道规律’。如今我们已做到二千等级的大官,可说是功成名就了,达到这种地步还不告退,恐怕会有后患。不如我们叔侄两辈人一同结伴出关,辞官回乡养老,享尽天年,这样做不是很好吗?”疏受叩头说:“听从您老人家的吩咐。”当日叔侄二人都上书称病休假,三个月期满,朝廷又准予续假,疏广于是报称病情加重,上书请求辞官,汉宣帝认为他们确实年迈,于是批准了他们的请求,赐给黄金二十斤,皇太子又加赐黄金五十斤。朝中的公卿大夫、故旧亲友、同乡在长安东都门外为他们设帐饯行,送行的车乘达数百辆,疏氏叔侄跟他们道别而去,道路两旁观看的人都说:“这两位大夫多么贤良啊!”有的甚至感慨地流下了眼泪[6]

疏广回到故乡以后,每天让家人摆设宴席,邀请本家族人及亲朋老友共同娱乐。多次询问家中还剩多少黄金,催促家人将金子卖掉以便供办酒食。如此过了一年多,疏广的子孙私下对疏广同族兄弟中受疏广亲爱信任的老人说:“子孙们希望趁他老人家在世时多打下些田产基业。可现今家中每天吃吃喝喝钱都快花光了,最好请您老出面,去劝说他老人家置买些田地房屋[7]

那位老人于是利用闲暇时向疏广提起这个想法,疏广说:“我难道真的年老糊涂到不顾念我自己的子孙了吗?我是考虑到自己家中原来就有一些田地房屋,如果子孙们在其中辛勤劳作,已足以供给衣食,过上平常人的生活。如今再增加产业使他们收入有盈余,只会使子孙们变得懒惰罢了。贤能的人拥有过多的财产,就会磨损志气,愚昧的人拥有过多的财产,则会增添过错。况且富人,往往容易成为众人忌恨的对象,我既没有什么可以教导子孙的,也不想增加他们的过错而招致怨恨。再说,这些黄金是圣明的君主赏赐供给我的,所以我乐于与乡亲、宗族们共同分享圣上的恩赐,以此度过我的余生,不也可以吗!”听了疏广的话,同族的族人因此都由衷地佩服他,最终,疏广、疏受叔侄二人都于家乡终老天年[8]

评价 编辑

  • 班固:疏广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累,亦其次也[9]
  • 韩愈:昔疏广、受二子以年老,一朝辞位而去,于时公卿设供张,祖道都门外,车数百两,道路观者多叹息泣下,共言其贤。汉史既传其事,而后世工画者又图其迹,至今照人耳目,赫赫若前日事[10]
  • 白居易:汉择名儒,任先疏广[11]
  • 钱时:立太子而植党于外氏,此贵戚擅权之根也,疏广斯言为虑远矣,不择师傅以教之,以养成其德性,而徒私外氏以权,以助成其偏党比周之势,此岂天下之福哉[12]
  • 黄震:二疏知足,千古清风,不欲以多财益子孙过尤,人当服膺者[13]
  • 蔡东藩:两疏请老,后人或称之,或讥之。称之者曰:两疏为太子师傅,默窥太子庸懦,不堪教导,故有不去必悔之言,见几而作,得明哲保身之道焉。讥之者曰:太子年甫十二,正当养正之时,两疏既受师傅重任,应合力提携,弼成君德,方可卸职告归,奈何以后悔为惧,遽尔舍去。是二说者,各有理由,未可偏非。但君子难进易退,与其素餐受谤,毋宁解组归田,何必依依恋栈,如萧望之之终遭陷害乎[14]

相关诗词 编辑

  • 张协:昔在西京时,朝野多欢娱。蔼蔼东门外,群公祖二疏。朱轩曜京城,供帐临长衢。达人知止足,遗荣忽如无。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行人为陨涕,贤哉此丈夫!挥金乐当年,岁暮不留储。顾谓四座宾,多财为累愚。清风激万代,名与天壤俱。咄此蝉冕客,君绅宜见书[15]
  • 陶潜: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厌厌闾里欢,所营非近务。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放意乐余年,遑恤身后虑。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16]
  • 王绩:疏广岂不怀,策杖还故乡[17]
  • 李峤:疏广遗荣去,于公待驷来[18]
  • 卢纶:金印垂鞍白马肥,不同疏广老方归[19]

后裔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汉书·儒林传》:孟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人也。父号孟卿,善为《礼》、《春秋》,授后苍、疏广。
  2. ^ 资治通鉴·汉纪》:夏,四月,戊申,立子奭为皇太子,以丙吉为太傅,太中大夫疏广为少傅。
  3. ^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征为博士、太中大夫。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丙吉为太傅,广为少傅,数月,吉迁御史大夫,广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字公子,亦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欢说。顷之,拜受为少傅。
  4. ^ 《资治通鉴·汉纪》:六月,壬辰,以魏相为丞相。辛丑,丙吉为御史大夫,疏广为太子太傅,广兄子受为少傅。
  5. ^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太子外祖父特进平恩侯许伯以为太子少,白使其弟中郎将舜监护太子家。上以问广,广对曰:“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备,今复使舜护太子家,视陋,非所以广太子德于天下也。”上善其言,以语丞相魏相,相免冠谢曰:“此非臣等所能及。”广由是见器重,数受赏赐。太子每朝,因进见,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6. ^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相随出关,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受叩头曰:“从大人议。”即日父子俱移病。满三月赐告,广遂称笃,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加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赠以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送者车数百两,辞决而去。及道路观者皆曰:“贤哉二大夫!”或叹息为之下泣。
  7. ^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广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共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
  8. ^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捐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皆以寿终。
  9. ^ 《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隽不疑学以从政,临事不惑,遂立名迹,终始可述。疏广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累,亦其次也。于定国父子哀鳏哲狱,为任职臣。薛广德保县车之荣,平当逡遁有耻,彭宣见险而止,异乎“苟患失之”者矣。
  10. ^ 送杨少尹序
  11. ^ 严绶可太子少傅制
  12. ^ 两汉笔记 ·卷六》
  13. ^ 黄氏日抄 ·卷四十七》
  14. ^ 前汉演义 ·第八十五回》
  15. ^ 《咏史》
  16. ^ 咏二疏
  17. ^ 赠梁公
  18. ^
  19. ^ 和陈翃郎中拜本府少尹兼侍御史献上侍中因呈同院诸公
  20. ^ 晋书·列传第二十一》:王莽末,广曾孙孟达避难,自东海徙居沙鹿山南,因去疏之足,遂改姓焉。
  21. ^ 《晋书·列传第二十一》:束晳,字广微,阳平元城人,汉太子太傅疏广之后也。

延伸阅读 编辑

[]

 汉书/卷071》,出自班固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