粄条
(重定向自粄条)
粄条(客语白话字:pán-thiàu;四县客语:banˋ tiauˇ;海陆客语:banˊ tiau[1]),又称粿条,是流行于华南的客家美食、白米类副食产品,一般在烹饪时会加入大量的猪油。
起源地 | 中国(华南地区) |
---|---|
地区 | 东亚 |
主要成分 | 米 |
台湾客家语写法及拼音 | |
---|---|
汉字 | 粄条/面帕粄 |
四县腔 | banˋ tiauˇ/ mien pa banˋ |
海陆腔 | banˊ tiau / mienˇ paˇ banˊ |
大埔腔 | ban^ tiauˇ/mienˋ paˋ ban^ |
饶平腔 | banˋtiau / mienˋ paˋ banˋ |
诏安腔 | ban^ teeuˋ/ mien^ pa^ ban^ |
南四县腔 | banˋtiauˇ/mien pa banˋ |
名称
编辑客家人将粄切成条状,并且予以烹煮。因此,它即被称为“粄条”。粄条一词,亦有“板条”等俗写。
面帕粄
编辑在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庄中,粄条被称为“面帕粄”(四县客语:mien pa banˋ [2]),因其制成后的形状犹如客家语中的“面帕”(洗脸的毛巾)。[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