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法

(重定向自習慣法

习惯法(也称习俗法法律习惯)一般是不成文、不经颁布、约定俗成的法则[1],但法学学者对习惯法无统一定义[1]。习惯法可以指原住民和当地社区固有的习俗或生活方式,又可以是指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的法律、规则实践和习俗[2]。习惯法必须是因长期采用而构建的关于行为、义务、责任方面的规则,并且在其规则范围内必须是带有强制性的。有效的习俗法必须古远、确定且合理、具有强制性、不能抵触成文法[3]

而在国际法中,习惯法是指由于既定的国际惯例引起的国际义务,而且这种国际义务并非是由正式的书面公约或条约所引起的。[4]

地区

编辑

在香港,习惯法是源至1843年的《大清律例》及传统习俗,经修订后实行。

根据1910年通过的《新界条例》,除了部分与香港成文法例有冲突的条文外,在新界乡村内可依照清朝律法及习俗去办事,例如承继财产、丁权等。条例亦订明,有关土地的传受,只有男性才能承继,女性只有在遗嘱土地承办书所授权才能继承。

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生效,按基本法第8条规定,香港原有普通法和习惯法,除抵触基本法或经香港特别行政区之立法机关作出修改者外,予以保留[5]

中华民国民法》第一条规定:“民事,法律所未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而执行习惯法之要件有[6]

  1. 在社会上有反复实施之事实
  2. 一般人确信其有法律效果
  3. 须为现行法律未规定之事项(没有或未有明文条例)
  4. 须与现行法律规定不抵触
  5. 须不背于公共秩序及善良风俗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 1.1 Bederman, David J. Anthropology: Custom in preliterate societies. Custom as a source of law. 英国牛津: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0: 3–15. ISBN 9780521897044 (英语). 
  2. ^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nization. Customary Law,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 Outline of the Issues (PDF) (报告). 2013 [2021-03-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4-19) (英语). 
  3. ^ Osborne’s Concise Law Dictionary 9. Sweet and Maxwell. 2001. 
  4. ^ Cornell Law School. Customary International Law.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ion. [2021-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Act of . 
  6. ^ 存档副本 (PDF). [2008-08-1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4-02-2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杨君仁:民法概要(Introduction to Civil Law)(PDF),页 13–14

来源

编辑
  • Hund, John. 'Customary law is what people say it is', ARSP Vol 84 1998, 420–433.
  • J. Comaroff and S. Roberts. Rules and Processes: The Cultural Logic of Dispute in an African Context (1981).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