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他那修

(重定向自聖亞大納西

圣亚他那修希腊语Ἀθανάσιος Ἀλεξανδρείας,Athanásios Alexandrías罗马公教传统上汉译为亚大纳削阿塔拿修,296年—373年5月2日),又称“亚历山大的亚他那修”或“大圣亚他那修”,是东方教会教父之一。在世时,是埃及亚历山大城主教。卒于公元373年5月2日逝世。亚他那修被列为基督教圣人之一。

亚历山大的圣亚他那修
圣亚他那修像
亚历山大牧首教父教会圣师精修圣人
出生约296年-298年
埃及亚历山大城
逝世373年5月2日(373岁—05—02)(77岁)
埃及亚历山大城
敬礼于正教会
东方正统教会
罗马公教会
信义会
圣公会
主要朝圣地埃及开罗科普特正教会圣马可主教座堂
瞻礼5月15日(科普特正教会
5月2日(西方基督教
1月18日(东正教
象征英语Saint symbolism与异教徒辩论的主教、拿着打开的书本的主教、站在被击败的异端之上的主教

生平

编辑

367年在他的第39封书信(Festal Letter 39)中,明确列出新约27卷为圣经正典,是完整新约正典的最早记载。[1]

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亚会议中,攻击亚流主义,最后确立了耶稣天父上帝是同一本质和平等的思想,为正统基督教教义三位一体的发展奠下历史性基础。他也是第一个列出今天《圣经·新约》正典书目的人。其实,亚他那修曾数次受教会谴责,而遭流放。不过因博得同情而获复职。亚他那修晚年因不满君士坦丁大帝的所为,指责其所为是反基督,而遭到贬黜和流放。在公元363年,放逐令被取消,再次复职。在他死后,他的神学主张在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得到全面认同。

亚他那修是基督教史上的伟人,他在亚历山大教会中很快地晋升,曾在亚历山大教会任执事。325年召开尼西亚会议时陪同他的主教亚历山大出席,担任他的个人助理。到了328年亚历山大主教过世时,他继任为亚历山大教会的主教。他虽多次被放逐到高卢罗马埃及等地,但当他每次从放逐中归回时,追随他的众人都会欢迎他。

在328年接任亚历山大主教后,亚他那修同时承接了很多当时教会所面对的难题。一个分裂的教派,名叫米利都派(Melitians),当时就在亚历山大城,激烈地反对亚他那修,对他提出种种的抱怨来反对他,甚至使得帝国政府的法庭在330年,传唤他向君士坦丁大帝解释之后才平息下来。但是,到了334年,他又被控渎职,以致政府在凯撒利亚召开会议来调查他的案件。他被控告以各种奇怪的罪名,从征收不合法的税,到谋杀罪、行巫术等都有。而在调查中,那位被举报为被亚他那修所谋杀的死者,他的名也叫亚他那修,所幸被人发现还活着,而且安然无恙,这次调查到后来所有控告都一个个撤销掉了。类似的情况后来又发生,335年在泰尔召开的调查会议,竟然定他渎职的罪并撤除主教职位,尽管亚他那修在亚历山大城受到大家爱戴。[2]

此后,亚他那修趁着君士坦丁大帝过世,时值337年,返回家乡亚历山太,但敌对他的亚流派人起来抗议,宣称亚他那修不是合法的主教,其中为首的叫贵格利(Gregory),他取得政府的支持,想要以武力逼亚他那修把教会的建筑交出来给他,结果引发的动乱不断扩大,为了避免暴乱持续升高,亚他那修被迫在339年决定离城走避罗马。可是当他到达亚历山大港口时,因为政府把动乱原因归咎于他,禁止他出港搭船离开,所幸亚他那修说服了一位军官,带他偷渡出港,并带他搭船前往罗马。当时,亚流派与尼西亚派双方人马都想取得罗马主教尤利乌斯的支持。到达罗马后,亚他那修亲自陈明其尼西亚大公会议的立场,很快地取得罗马圣职人员的支持,罗马主教并召开会议,宣布亚他那修为亚历山太教会的合法主教,而贵格利则是不法篡位者。[3]但是亚他那修仍然停留在罗马,一直等到346年,在亚历山大的那位主教贵格利过世后,并且经过西方皇帝君士坦斯一世向东方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提出要求,让亚他那修回到亚历山大,之后亚他那修又再度回到家乡亚历山大城。整个亚历山大城因为他们所爱戴的主教回乡而大大地庆祝,并且在那里产生了信仰上的复兴。[4]

但是亚历山大教会仍处在被亚流派掌控的危机,而在353年,君士坦修取得东西方全帝国的统治权他又是坚定的亚流派的支持者,所以亚他那修自己知道,皇帝是不可能保护他的。就在356年,一位新任的部队将领叙利亚纽斯(Syrianus)被派驻防亚历山大城,他不理会亚他那修关于合法主教地位的陈情说明。是年二月八日晚上,亚他那修正在一个教堂主持圣餐,当时教会满了人,叙利亚纽斯命令军队包围教堂,带着武装士兵冲入教堂要逮捕亚他那修,亚他那修却镇定不受影响,要会众唱诗篇136篇及其副歌“因他的慈爱永远长存”,军队穿过人群往前时,引起一阵混乱,亚他那修不愿离开会堂,要等他的会友们都平安离开,所以他的朋友们围成紧紧的一圈保护他,不让他被抓,忽然间,亚他那修昏倒,他的朋友们匆匆将他带离教堂。[5][4]

接下来的六年当中,亚他那修过着逃亡的生活。为了逃避士兵的追捕,他在亚历山大城中到处藏躲,从一家躲到另一家。而他有五年的时间都藏躲在荒野中隐士的小居室,在那里有许多忠贞的修道隐士,他们的修道住所都是分开单独居住,靠着这些修道隐士的保护,士兵们一直抓不到他。在荒野的隐居中,亚他那修透过一些中间人以及所写的信件,仍然继续执行他主教的工作,尽管此时在亚历山大城,有另一位属亚流派的主教,名叫加帕多家的乔治(George of Cappadocia)取代了他的位置。所以后来的传言,说他曾逃往西班牙并在那里做过厨师的工作,是不太可能的。[5][4]

亚他那修的平反来得是出人意料之外。361年,属亚流派的皇帝君士坦修过世,继位者名叫叛道者犹利安,他是一位未信主的人,极其厌恶时下最新流行的基督教信仰,他为了让教会产生尽可能大的混乱,这位皇帝居然下令,叫所有被前任皇帝放逐的主教们,全部返回家乡。亚他那修理所当然地在362年,又重新出现在亚历山大的群众中,爱戴他的人们,为了表示对他盛情地欢迎,将很不高兴的亚流派主教乔治,绑在一只骆驼上烧死──让人听起来似乎是很不尊贵的死法。[6]

这次返乡,亚他那修总算不再被放逐,在亚历山大任主教直到373年过世。他一生担任亚历山大主教46年,当中只有29年是在亚历山大城,靠着坚忍不拔的刚强性格,以及向着上帝完全委身的忠贞,他始终坚定持守着主教的职分。[6]

反对亚流派之因

编辑

当时的亚流主义强调基督是受造物,是被上帝造成,且是非人也非神的半神。亚他那修和他们争论,如果基督是受造者,他怎能成为我们的救主呢?亚他那修拥护尼西亚会议把基督定为与上帝同体的教义。他大部分的著作都是以反对亚流主义为目标。[7]

此外亚他那修也指出,在4世纪时,基督徒聚会常公开的向耶稣敬拜、赞美、祷告,如同敬拜神一样;若基督是受造物,基督徒的聚会,便有拜偶像的罪。除了透过:

只有神能拯救。

耶稣能拯救。

耶稣是神。

三段论外,亚他那修用此简洁有力的方式反驳亚流的主张。[8]

亚流来自亚历山大城,他倡言只有“圣父”才是完全的上帝。“圣子”,也就是“道”,是在创造万物之先被造的。亚流担心如果圣子与圣父同样有完全的神性,那就变成了两位上帝。因此,他对信徒的教导是耶稣基督虽然像上帝,但祂并不全然是上帝[9]。在当时有许多东方教会的领袖支持亚流的说法,也有一些是强烈反对他的。

尼西亚会议

编辑

尼西亚开的尼西亚会议上,亚流与亚他那修算是对这问题争辩得最激烈的两位长老。会议最后的决定完全拒绝了亚流的教导,把它判为异端。并写成了一个信经──《尼西亚信经》,谓“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万物是借着祂造的。”尼西亚信经写成,亚他那修是最重要的人物。

君士坦丁堡会议

编辑

亚流主义在尼西亚会议之后并未消失,反而几度获得罗马皇帝的支持。但最后于公元381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了第二次大公会议。那会议完全拒绝亚流主义,并接纳了尼西亚信经为教会正统的信经。

  • 今天传统基督教相信的《亚他拿修信经》,相传出自他的手笔。
  • 他因自己多次的放逐经验,著《安东尼传》,对基督徒的修道主义有深远影响。
  • 他在《致马尔克路书》中藉(诗篇)“找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情影子”成为个人灵修生活的见证。
  • 他在《道成肉身》,以“基督成为人,为教我们得成圣”为他基本观点,并对“三位一体”教义,贡献良多。

著作

编辑
  • 《驳异端》
  • 《论道成肉身》
  • 《反驳阿里乌派》
  • 《安当的一生传记》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Everett Ferguson, Church History, vol. one: From Christ to Pre-Reformation(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2005), 118.
  2. ^ Jonathan Hill,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 Thought(Downers Grove, IL: InterVarsity Press, 2003), 64-5.
  3. ^ Justo L. Gonzalez, The Story of Christianity: The Early Church to the Present Day, vol. 1(Peabody, MA: Prince Press, 1984), 176-7.
  4. ^ 4.0 4.1 4.2 Jonathan Hill, 65.
  5. ^ 5.0 5.1 Justo L. Gonzalez, 178.
  6. ^ 6.0 6.1 Ibid.
  7. ^ 陶理博士,《基督徒二千年史》,(香港:海天书楼有限公司,2004),145。
  8. ^ 麦葛福,《我思故我信-十大基督徒思想巨擘》,(台北:校园书房,1993),18-20。
  9. ^ 祁伯尔,《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李林静芝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6),36。

来源

编辑
书籍
  • 陶理编:《基督教两千年史》(香港:海天书楼,2001)。
  • 麦葛福:《我思故我信-十大基督徒思想巨擘》(台北:校园书房,1993)。
  • 麦可·柯林斯,马修·普瑞斯:《基督教的故事》,谢青峰、李文茹 译(台湾:台湾麦克股份有限公司,2005),60。
网页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