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习得装置

人类心智的假想模块,用于解释儿童天生的语言习得倾向

语言习得装置(英语: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AD)是人类心智的假想模块,用于解释儿童天生的语言习得倾向。 [1]

最初由诺姆·杭士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LAD概念是一种本能的心智能力,使婴儿能够获得和产生语言。它是语言先天论的一部分。该理论断言人类出生即具有“与生俱来的能力”或本能以习得语言。支持LAD的主要论点是来自刺激贫乏英语Poverty of the stimulus,该论证认为,因为儿童永远无法接触到否定证据英语Negative_evidence_in_language_acquisition,也很少接受第一语言的直接教学[2],除非儿童对文法具有重要的先天知识,否则他们无法这么快速地学习语言。 [2]

杭士基在解释LAD时指出,由于单词形式(字符串)和文法顺序的关系,语言是无限的。单词形式会组成文法正确的单词序列,而这些单词序列会汇集到每种独立语言的有限词典中。因此,LAD的任务,就是从无限文法中选出正确的文法以对应于呈现给个体(例如孩子)的语言。然而,杭士基的观点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孩子如何选择一种特定语言的正确文法?”,对此有负面证据缺乏(由布莱恩·马威尼英语Brian_MacWhinney提出)、天生普遍文法(由杭士基提出),以及无差错学习等观点 。 [3]

马威尼专注于负面证据的贫困,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无差错学习以及普遍文法存在。如果建成这样的系统,该系统则会是“有预测性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固有的LAD将会收录设定好的普遍文法。[4]

批评 编辑

批评者认为,上述的语言习得装置,以及相关的普遍文法和刺激贫乏的主张,在神经科学和语言习得研究中并无足够证据支持。[5]也有人认为,乔姆斯基所声称的语言学证据是个错误解。[6]

由于这样的原因,主流的语言习得界在21世纪初舍弃了生成文法[7]对语言习得装置的探索仍在继续,但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伪科学[8]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Chomsky 1965,第25页.
  2. ^ 2.0 2.1 VanPatten & Benati 2010,第101页.
  3. ^ Hausser, Roland. What if Chomsky were right?.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2004, 31 (4): 919–922. doi:10.1017/S030500090400635X. 
  4. ^ Macwhinney, Brian. A multiple process solution to the logical problem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883–914. PMC 1876779 . doi:10.1017/S0305000904006336. 
  5. ^ Shatz, Marily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Hoff and Schatz (编). Blackwell Handbook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Wiley. 2007: 1–15. ISBN 9780470757833. 
  6. ^ Pullum, Geoffrey; Scholz, Barbara.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stimulus poverty arguments (PDF). The Linguistic Review. 2002, 18 (1—2): 9—50 [2020-02-28]. doi:10.1515/tlir.19.1-2.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2-03). 
  7. ^ de Bot, Kees. A Histo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 From 1980 to the Present. Routledge. 2015. ISBN 9781138820654. 
  8. ^ Sampson, Geoffrey; Babarczy, Anna. Grammar Without Grammaticality: Growth and Limits of Grammatical Precision. de Gruyter. 2013. ISBN 9783110289770. 

来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