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席又称传席转毡传毡接袋。是中式婚礼的一种习俗,见于部分地区。

中国民间信仰认为,新娘脚与地接触会冲犯鬼神,故此上轿、下轿时会用不同方法避免脚触地,例如由人背负或抱着,辜有在地上铺上席子。因路长席短,须一路转移接铺,故称转席。也有用红毡、麻袋代席,[1]称转毡或传毡。[2]此俗源于唐代就已流行,[3][4]至宋代,不论贫贱富贵,娶媳时地上都有铺垫物,是毡、席、或袋任选,以家庭经济条件取舍,均以令新娘足不沾地为原则。[5][6][7]用袋称为接袋,谐音“接代”,有传宗接代的吉祥寓意。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古今婚俗的差异. [2017年6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9日). 
  2. ^ 清朝·惜花主人《宛如约》第十六回·佳人才子大团圆·丑妇蠢夫皆遂意:“将到赵府门前,三声炮响,李公子引着一班傧相,将司空约接到大厅上站立,然后请二位小姐出阁。不一时,早见晏小姐引着一队众侍女仆妇,搀扶着两位小姐走出厅来。此时厅上厅下,灯烛辉煌,异香绕室,簇拥着两位小姐。司空约居中,赵如子居右,宛子居左,共立红毡。一时李公子与傧相赞礼,晏小姐与众侍女搀扶,先拜了天地,又拜了圣恩……拜完,送司空约夫妻三人同入洞房,共饮合卺筵席。”
  3. ^ 南宋·龚敦颐《芥隐笔记》:“今新妇转席,唐人已尔,乐天春深娶妇家诗云:青衣转毡褥,锦绣一条斜。”
  4. ^ 明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清朝·顾张思《土风录》:“今新妇至门,则传席以入,弗令履地。唐人已然。白乐天《春深娶妇》诗云:“青衣捧毡褥,锦绣一条斜。”两新人宅堂参拜,谓之拜堂。唐人王建《失钗怨》:“双杯行酒六亲喜,我家新妇宜拜堂。””
  5. ^ 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卷五《娶妇》:“新人下车檐,踏青布条或毡席,不得踏地,一人捧镜倒行,引新人跨鞍蓦草及秤上过。”
  6. ^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十《嫁娶》:“一妓女倒朝车行拜镜,又以数妓女执莲炬花烛导前迎引,遂以二亲信女,左右扶侍而行,踏青锦褥,或青毡花席上行,先跨马鞍背平秤,过一中门,至一室中少歇。”
  7. ^ 民国·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浙江海宁风俗记·婚嫁》:“出轿时,用米袋直铺至花烛前,新娘脚踏米袋,曰步步高,代代好。参拜天地叫拜堂。新人对席互饮曰合卺。以红绿绸新郎新娘各持一端曰牵红,送入洞房,并坐床上,用果子遍撒,曰坐床撒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