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克塽

延平王、鄭經次子、鄭成功之孫、鄭芝龍曾孫
(重定向自郑克塽

郑克塽台湾话Tīnn Khik-sóng;1670年8月13日—1707年9月22日[1]),因其祖父被赐姓朱,又名朱克塽[2]幼名,人称“”,字实弘,号晦堂郑经次子,郑成功之孙,为明郑政权末代君主。

郑克塽
延平王 → 汉军公
前任:郑克𡒉监国
继任:
郑克塽
国家明郑(1670年-1683年)
清朝(1683年-1707年)
时代明末清初
主君郑经(1670年-1681年)
郑克𡒉(1681年)
清圣祖(1683年-1707年)
姓名郑克塽
实弘
晦堂
封爵延平王 → 汉军公
尊号秦舍、新藩、世孙
族裔汉族闽南民系
旗籍汉军正黄旗
氏族郑成功家族
籍贯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今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
别名朱克塽、郑秦
出生明郑永历二十四年六月廿八
1670年8月13日
明郑承天府安平镇(今台湾台南市中西区
逝世大清康熙四十六年八月廿七
1707年9月22日(1707岁—09—22)(37岁)
大清顺天府(今北京市
在位年代1681年3月20日-1683年10月8日(2年202天)
亲属
父亲潮文王郑经
嫡母文妃唐氏
母亲黄和娘
元配王妃冯氏
史氏、苏氏
侧室翟氏、朱氏
元配之父冯锡范
兄弟监国世子郑克𡒉、恭谨侯郑克壆郑克均郑克拔郑克商郑克圻郑克塙
庶子郑安福、郑安禄、郑安康

1681年,冯锡范郑克𡒉,拥立郑克塽为延平王。即位后追谥父祖为“潮王”。1683年(明郑永历三十七年),率众降,受封“汉军公”。

在史料中,郑克塽尚有许多称呼。在英国商馆的债务纪录中,以“新藩”(英语:Sinpouan台湾话Sin-phoan)与“台湾王”(King of Tywan)称呼郑克塽。[3]而日本史书《长崎夜话草》则称之为“东海[4]

生平

编辑

政变夺权

编辑

郑克塽是郑经的次子。1670年8月13日(永历二十四年六月廿八),于东宁承天府出生,其母为郑经的侧室夫人黄和娘郑克𡒉为其同父异母的长兄。

郑经西征清朝时,册立长子郑克𡒉为世子,授予监国职务、掌理国政[5];并将陈永华之女陈氏许配给郑克𡒉,而冯锡范之女冯氏则许配给次子郑克塽。

1680年,郑经无功而返,陈永华遭冯锡范设计而卸下军权,不久逝世。1681年3月17日(永历三十五年正月廿八),郑经逝世于承天府行台。身为外戚又兼任侍卫镇的冯锡范遂联合郑哲顺刘国轩等宗室和将领,于19日(正月三十)向王太妃董友进“克𡒉非郑氏骨肉,而是李氏之子”等谗言,共同策划、发动东宁之变,杀死郑克𡒉[6][7]。二月初一(1681年3月20日),根据董太妃的命令,郑克塽继承延平王之位[8]

郑克塽继位后,先是晋升宗室和政变功臣的爵位,封叔父郑聪为辅政公,中提督、武平伯刘国轩为武平侯,侍卫冯锡范为忠诚伯。随后,又追谥祖父郑成功为“潮武王”,父亲郑经为“潮文王”,嫡母唐氏为“文妃”[9][10]。同年六月,董太妃去世,谥“潮武王妃”。

败亡

编辑

明郑永历三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郑双方爆发澎湖海战,清水师提督施琅,大败明郑刘国轩董腾等人,取得澎湖安抚司;刘国轩随后逃回东宁[11]

战败后,东宁朝廷开始商讨接下去的对策,主要分为“再战派”与“主和派”。再战派以中书舍人郑得潇、建威镇黄良骥、水师镇萧武、中提督中镇洪拱柱等人为中心,向郑克塽以及冯锡范力主征伐吕宋,以存续明郑政权。

然而,原本听从再战论的冯锡范,却又改而听信刘国轩的主和论,最终选择投降满清,而年幼无权的克塽亦从之。七月初五,冯锡范命郑德潇写降表。七月十五,冯锡范将郑克塽送交施琅。八月十三(1683年10月3日),施琅进入台湾受降。八月十八(1683年10月8日),郑克塽率文武官员集体剃发,正式降清[12]

随后郑克塽全家被送往京师,隶属汉军正黄旗,受封为“汉军公”[13]。康熙三十二年(1694年),以郑克塽需要照顾从福建前来族人在北京的生活,先后赐给郑家两位佐领之职,由郑克塽的三弟郑克壆担任初代佐领;之后克塽之子郑安康、郑安福、七弟郑克塙与其子安德也都担任过佐领。[14]1699年,郑克塽与郑克壆奉命将郑成功、郑经骸骨送回福建泉州晋江安葬。

康熙四十六年八月廿七(1707年9月22日),年仅37岁的郑克塽薨于北京,爵位无袭;之后郑氏在雍正年间被改编入正红旗[15]

家族

编辑
过继
郑士表
郑芝龙郑芝虎郑鸿逵郑芝豹
延平王
郑成功田川七左卫门郑渡郑恩郑荫郑袭郑默郑宁郑师尚郑师旦郑师奭郑师仪郑师恭郑师靖郑师彬郑师度郑师达
郑经郑聪郑明郑睿郑智郑宽郑裕郑温郑柔郑发郑纲郑绶郑纬郑绂郑𫄧郑缵武郑缵维郑缵纶郑缵续郑扈英
佐领
郑克𡒉郑克塽郑克壆郑克均郑克坺郑克𡍬郑克圻郑克塙郑克坦郑克墇郑克培郑克崇郑克庄郑秉谟郑克圭郑秉诚郑秉训郑克玺郑文郑宝郑与郑昆郑季郑仲
郑安福郑安禄郑安康郑安畿郑安甸郑安德郑衍郑懿郑琦郑安禧郑安庆郑安祥郑安国郑安荣郑安华遐龄百龄舜龄永龄长龄庆龄
郑世俊郑咸吉郑咸陞郑馥郑䭰郑馤郑馦郑馪郑𩡓郑明郑瑞郑星郑晟郑嘉郑官郑品郑器郑图郑典郑临郑启
郑斌郑敏郑敞郑敬郑桂郑松郑柏郑楫郑邦勋郑邦瑞郑邦宁郑文魁郑文必郑文英郑文芳郑文光郑文忠郑文泉郑文武郑文联郑文敏郑文翰
郑继宗郑承宗郑承恩郑承耀郑承堈郑承续六布庆禄庆福庆裕庆祥双定庆溥庆茂英溥善溥庆喜
瑞山图山德山荣山德印德玉松海德寿长恩世恩富恩嵩泰
玉房玉海玉琛恩荣恩福恩禄恩厚恩保恩联兴盛玉麟玉成玉山玉福玉海玉陞玉良润泉
郑沂郑泽崇续尔康
郑继昌舒譄舒说舒䛃


家庭

编辑

郑克塽元配是冯锡范的女儿,后又娶史氏、苏氏,但是三位夫人都没有儿子;跟侧室翟氏生有长子郑安福、次子郑安禄,跟侧室朱氏生下第三子郑安康。三兄弟皆无亲生子,郑安福以堂侄咸吉为嗣。[16][17]

  • 嗣孙:郑咸吉,郑经七子克塙之孙、生父郑安德,子桂、松、柏。[16]
    • 曾孙:郑桂,乾隆五十六年(1791)到道光二年(1822)任第八任佐领;子承宗、承恩。[16][17]
      • 玄孙:郑承宗,第九任佐领。子瑞山、图敏,无嗣。[16][17]
        • 来孙:图山,第十任佐领,承恩之子。[16][17]
          • 晜孙:玉房,一作玉芳,第十一任佐领。玉琛,第十二任佐领,曾祖郑松、祖承耀、德山次子,过继图山为嗣。[16][17]
            • 仍孙:郑泽,第十三任(末任)佐领,玉琛长兄玉海次子,过继玉琛为嗣。中华民国九年(1920年)12月14日,与生父玉海、长兄郑沂等重修郑氏宗谱。[16][17]

影视形象

编辑

电视剧

编辑
年份 地区 作品 演员
1984年 香港无线电视 鹿鼎记 戴志伟
1998年 香港无线电视 鹿鼎记 郭耀明
2006年 中国中央电视台 施琅大将军 鲍洪星
2008年 中国华夏视听 鹿鼎记 乔振宇
2014年 中国华策影视 鹿鼎记 林江国
2020年 中国中央电视台 鹿鼎记 曾柯琅

注释

编辑
  1. ^ 见《郑氏族谱》。
  2. ^ 《清史纪事本末/卷九》:“二十二年,秋七月,降将施琅入台湾,明嗣延平王朱克塽降,明朔亡。”
  3. ^ 赖永祥. 臺灣鄭氏與英國的通商關係史. 《台湾文献》. 1965年. 
  4. ^ 台湾郑氏纪事
  5. ^ 《台湾通史》,卷02,建国纪:“初,经西渡,委政永华,以元子克𡒉为监国。”
  6. ^ 《台湾外纪》,卷25:“克𡒉李氏之子,血抱抚养,人所周知;独藩主为嬖者瞒抹。”
  7. ^ 《台湾通史》,卷02,建国纪:“经薨,年三十有九。诸弟扬言曰:‘克𡒉非吾骨肉,一旦得志,吾属无遗类矣’。入告董夫人,即收监国印。国轩不能争。克𡒉既幽别室,诸弟夜命乌鬼杀之。妻陈氏殉。”
  8. ^ 黄鸿寿. 清史纪事本末/卷九. 1915年 [2024-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6). 二十二年,秋七月,降将施琅入台湾,明嗣延平王朱克塽降,明朔亡。 
  9. ^ 《海纪辑要》,卷03:“世子克塽以其叔郑聪为辅政公。……然聪庸懦,事少决断;惟冯锡范是听。晋中提督武平伯刘国轩武平侯、侍卫冯锡范忠诚伯。”
  10. ^ 《海纪辑要》,卷03:“上招讨大将军延平王晋潮王国姓成功谥号,曰潮武王。……初,永历封赐姓为延平王,寻晋潮王;赐姓谦让不敢当,终身仅称大将军。至是,世孙乃拜表请谥为武王,具启告庙……上世藩谥号,曰文王;妃唐氏,曰文妃。”
  11. ^ 《闽海纪要》,卷之下:“六月,水师提督施琅率兵攻澎湖,明中提督刘国轩败,退还东宁。”
  12. ^ 《台湾外纪》,卷29。
  13. ^ 《清史稿》本传作“汉军公”,诸臣封爵世表作“海澄公”,前者为是。海澄公封给了黄梧世袭罔替直到清朝灭亡。
  14. ^ 鄭氏史料三編.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5. ISBN 9570057769. 
  15. ^ 鄭克塽投降之後,鄭家人到哪裡去了?. [2020-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4).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郑喜夫. 鄭延平之世系與井江鄭氏人物雜述. 台湾文献季刊. 1990, 43 (3): 243–245.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卢正恒. 旗與民:清代鄭氏家族與泉州鄭氏宗族初探. 季风亚洲研究. 2016, 2 (1): 115–151. 

参考文献

编辑
  •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四·列传十一

参见

编辑
郑克塽
前任:
郑经
南明延平王
1681年3月20日-1683年10月8日
降清,爵位废除
前任:
郑克𡒉
台湾统治者
1681年3月20日-1683年10月8日
继任:
周昌(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