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浩(1087年—1145年),南宋初年将领,字充道,德顺军陇干城(今甘肃静宁)人。

生平 编辑

徽宗时从军,以父萌任三班奉职,充环庆路第五将部将,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充渭州兵马都监。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阶官,遥郡刺史)。钦宗即位,进安州团练使(阶官,遥郡团练使)。建炎元年(1127年),为知原州(今宁夏镇原)事。二年(1128年)升任泾原路兵马钤辖、知泾州(今甘肃泾川)事。三年(1129年)二月,泾州防御使、陕西节制使司都统制兼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曲端以郭浩权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司公事。冬,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命郭浩为秦凤路提点刑狱公事、知秦州事,权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四年(1130年)九月,参与富平之战抗击金国,战后浩与吴玠随方捍御,蜀以安全。第功,迁正任防御使(阶官,从五品)。后参与和尚原之战、杀金坪之战,历任知凤翔府事、知利州事。

绍兴元年(1131年)五月,金人破饶风岭,盗梁、州,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阶官,正任观察使,正五品)。三年(1133年)六月,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十一月,为利州路经略安抚使、知利州事。四年(1134年)二月,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十二月,迁彰武军承宣使(阶官,正任承宣使,正四品)。因和吴玠关系不好,六年(1136年)七月,改知金州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八年(1138年),宋金第一次议和,以伪齐原辖区归南宋。九年(1139年)二月,除陕西路宣抚使司判官。未机,升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军职,从五品)、陕西宣谕使,许量带亲兵以行,事毕赴行在。七月,朝廷派郭浩去新收复地区,授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知延安府事、同节制陕西诸路军马。十年(1140年)三月,郭浩以枢密院都统制任知永兴军(今西安)事、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兼节制陕西诸路军马。五月,郭浩在延安还未来及到永兴军(京兆府)到任时,金军撕毁盟约,从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渡过黄河侵入陕西,占领永兴军等地。六月,郭浩率所部南下,攻占醴州(今乾县),击败围攻耀州的金军。朝廷任命郭浩与吴璘杨政三将为节度使,郭浩升领奉国军节度使(阶官,从二品)、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候(军职,从五品)。金军占领陕西大部,郭浩改任知金州事,带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节制陕西、河东军马。十一年(1141年)十月,郭浩收复州,但年底宋金绍兴和议后,这些地区又被划归金国。郭浩以枢密院都统制任知金事兼州经略安抚使,为南宋川陕防线三大将之一。十四年(1144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1145年)十一月卒,年五十九,赠检校少师,谥号恭毅

家族亲属 编辑

  • 曾祖:郭贵,赠太子少保
  • 曾祖母:王氏,赠永嘉郡夫人
  • 祖:郭用,赠太子少傅
  • 祖母:赵氏,赠齐安郡夫人
  • 父:郭成[1],终官客省使、雄州防御使、泾原路兵马钤辖、赠太师
  • 前母:赵氏,赠蜀国夫人
  • 生母:范氏,赠汉国夫人
  • 兄:郭溱[2]
  • 弟:郭沔[3]
  • 妻:张氏,赠和义郡夫人
  • 妻:折氏[4],赠咸安郡夫人
  • 子:郭棣,终官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利州观察使致仕、特追赠宁远军承宣使
    • 孙:郭倪[5]
    • 孙:郭倬[6]
    • 孙:郭僎[5]
  • 子:郭杲,终官太尉、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武康军节度使、兴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
    • 孙:郭倓
  • 子:郭果

延伸阅读 编辑

[]

 宋史·卷367》,出自脱脱宋史

参考资料 编辑

  • 宋史》卷367《郭浩传》

来源 编辑

  1. ^ 《宋史》卷350
  2. ^ 《汉滨集》卷15
  3. ^ 《宋史》卷382
  4. ^ 《姑溪居士后集》卷二十
  5. ^ 5.0 5.1 《两朝纲目备要》卷6
  6. ^ 《桯史》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