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杲
郑
郑杲父鸣冈,任山东即墨县知县,卒于官,家贫不能归里,于是寄籍当地。郑杲事母至孝。光绪五年(1879年),山东乡试第一(解元)。光绪六年(1880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光绪十年,任江西司主事[2]。后因母丧丁忧归乡,主讲泺源书院。之后服阕,迁刑部员外郎。卒于任[3]。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史馆传稿 ,701006035号
- ^ 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清史馆传稿 ,701006484号
- ^ 民国·赵尔巽等,《清史稿》(卷482):“郑杲,字东甫,迁安人。父鸣冈,为即墨令,卒于官。贫不能归,因家焉。杲事母孝。光绪五年,举山东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肆力于学,以读经为正课,旁及朝章国故,矻矻终日,视仕进泊如也。尝谓:“治经在信古传,经者渊海,传其航也。汉代诸儒,主乎此者不能通乎彼;唐、宋而降,能观其通矣,乃举古说而悉排之,惟断以己意。若是者,皆非善治经者也。”杲以母忧归,主讲泺源书院。服阕,迁员外。时朝政维新,两宫已积疑衅,杲独惓惓言天子当竭诚以尽孝道。具疏草,莫敢为言者。二十六年夏,荧惑入南斗,复上书请修省,不报。未几,卒。杲之学深于春秋,其言曰:“左氏明鲁史旧章,二传则孔、孟推广新意,口授传指。公羊明鲁道者也,穀梁明王道者也,左氏则备载当时行用之道。当时行用之道,霸道也。所以必明鲁道者,为人子孙,道在法其祖也。穀梁则损益四代之趣咸在焉。惟圣人蹶起在帝位者,乃能用之也。”其为说兼综三传,而尤致严于事天、事君、事亲之辨。谓:“春秋首致谨于元年正月,正月者,正即位也。正月谨始也,必能为父之子,然后能为天之子矣。春秋之有三正,由其有天、君、父之三命也。春者天也,王者君也,正月者父也,将以备责三正,而单举正月,何也?事天、事君,皆以事亲为始也。”凡杲所论著如此。”
相关条目
编辑这是一篇关于清朝人物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