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

(重定向自阿嬤家

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是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同区的台湾慰安妇纪念馆,2016年12月10日开幕,2017年3月8日开馆。纪念馆标志中“阿嬷”二字,结合女书“女”字与董阳孜题“阿嬷”二字[1][2]。2021年10月27日于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32号5楼重新开馆。

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
Ama Museum
阿嬷家 LOGO,题字融合女书中的“女”字。
成立2016年12月10日,​8年前​(2016-12-10
地址 中华民国台湾
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32号5楼
坐标25°03′37″N 121°30′33″E / 25.060296°N 121.509288°E / 25.060296; 121.509288
建立者妇女救援基金会
所有者妇女救援基金会
网站www.amamuseum.org.tw
地图
地图

历史

编辑

2004年,妇女救援基金会开始规划为台籍慰安妇成立博物馆的计划[2][3]。2009年,马英九政府原先预计在三年后于台北北警察署成立慰安妇纪念馆[4]。2015年中国抗日战争七十周年,6月3日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宣告,台湾第一座慰安妇纪念馆将在同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节揭幕[5]

 
第一代馆舍

然而多年来,因为妇援会难寻找合适场地,慰安妇纪念馆并无下文;透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协助,纪念馆曾规划坐落于台北北警察署、剥皮寮等处,最后却因土地产权都更问题而废[2]。直到2015年,有一位房东愿意优惠让妇援会承租,才于大稻埕迪化街与凉州街交叉口找到第一代馆舍;馆舍门牌号码为迪化街一段256号,兴建于台湾日治时期的二十世纪初,曾作为棺材店、香铺及油漆店,占地150坪[1],为一处洋楼式二进建筑[3],恰巧位于小桃阿嬷幼时所就读的台北市大同区大桥国民小学附近[1],而莲花阿嬷则曾在不远处的台北圆环附近卖冰。[3]

此馆取名为“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于2016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挂牌。2016年2月17日,妇援会执行长康淑华表示,此馆不收门票,但首年需要新台币1200万元、第二年需要新台币800万元资金,现在前两年依然缺少新台币1800万元,望各界捐款。[1][3] 此馆的用意,康淑华如此阐述:“我们有很重要的定调:那不是在记忆仇恨,而是要让我们知道怎么往前走……”[6]

2016年8月16日,妇援会董事长黄淑玲表示,妇援会预定在本年12月10日国际人权日举办此馆开幕仪式,希望日本政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交流协会参加开幕仪式,向台海两岸韩国的受害者道歉致意[7]

2016年12月3日,妇援会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题公园客家音乐戏剧中心举办“阿嬷的生命,女性的力量:阿嬷家慈善募款演唱会”[8]

 
第一代馆舍开幕日大门外观

2016年12月10日,妇援会在大稻埕公园举办此馆开幕仪式,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郑丽君代表总统蔡英文出席并致词,郑丽君承诺文化部持续提供此馆必要的协助[9][10]

2017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经过三个月的试营运之后,此馆全面开馆,维持不收门票,以参观者自由乐捐支持营运经费。文化部文化资源司司长陈登钦代表郑丽君出席该馆开馆记者会,承诺文化部持续提供此馆必要的协助。黄淑玲在该馆开馆记者会上表示,该馆开馆前三个月的试营运期间累计参观人数已破万人,其中多数参访团来自日本,也有许多日本人指定该馆为在台湾旅游的景点,更有日本教授带着大批研究生到该馆“学习在日本难以接触到的历史真相”[11]。对于近年台湾的政府官员与民间仍然有人附和日本右翼人士的“慰安妇自愿说”,该馆的展览文字驳斥:慰安妇是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定性的“军事性奴隶”,是“国家暴力的受害者”;在日本政府透过军、警、商的力量有系统地征集下的慰安妇,“没有人真正自愿”;慰安妇在慰安所期间,“没有自由与尊严”[12]

2017年4月22日至5月底,为纪念莲花阿嬷逝世,此馆设立莲花阿嬷追思纪念区,康淑华表示:人们必须牢记慰安妇历史并传递正确的史观给下一代,让女性因战争与国家制度而遭受性奴役的事情不再发生,这也是妇援会成立此馆的目的[13]

2017年8月4日至13日,此馆举办首届国际慰安妇人权影展,播映三部慰安妇纪录片:郭柯导演《二十二》、熊邦琳导演《道歉》、吴秀菁导演《芦苇之歌[14]

2020年7月6日,妇女救援基金会表示,因近三年此馆每年皆亏损将近新台币500万元,加上2019冠状病毒病台湾疫情冲击,此馆将于11月10日闭馆[15]。2020年11月7日,此馆举办“休馆记者会暨感恩茶会”,宣布暂时休馆。

2021年10月27日至11月25日,此馆在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32号5楼试营运,为第二代馆舍。2021年11月2日,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此馆第一代馆舍以“迪化街一段256号店屋”为名登录为台北市历史建筑。2021年11月26日,此馆第二代馆舍正式开幕。

设施

编辑

妇援会规划在第一代馆舍一进一层结合咖啡厅、书房、商品贩卖区,让妇援会所辅导的妇女能有工作机会。一进二层的空间作人权教育之用,可让社企单位举办讲座、工作坊。二进部分将展示台湾慰安妇的历史故事、文物、艺术创作等。[2][3]

除常设展览外,第一代馆舍设有“芦苇之歌长廊”,分别以五十九盏金属灯、两千根象征芦苇的透明空管象征五十九位已知、两千多位身份不明的慰安妇。只要把手掌放在金属灯下,该人的名字便会透过光影,投射于掌心。[10]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洪敏隆. 慰安婦「阿嬤家」有著落 在大稻埕誕生了. 苹果即时. 2016-02-17 [2016-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5) (中文(台湾)). 
  2. ^ 2.0 2.1 2.2 2.3 叶冠妤. 保存慰安婦歷史 全台第一座女性人權館「阿嬤家」誕生.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6-02-17 [2016-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30)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3.4 许秩维. 首座女性人權館座落大稻埕 3/8掛牌. 中央通讯社. 2016-02-17 [2016-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8) (中文(台湾)). 
  4. ^ 史倩玲. 保存慰安婦歷史 台灣遠不如韓國. 《台湾立报》. 2009-08-03 [2016-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02) (中文(台湾)). 
  5. ^ 政治中心. 馬總統:成立台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光復節揭幕. ETtoday新闻云. 2015-06-04 [2016-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8) (中文(台湾)). 
  6. ^ 余佩桦. 台灣首座慰安婦博物館  「阿嬤家」不記憶仇恨. 《天下杂志》. 2016-03-14 [2016-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2) (中文(台湾)). 
  7. ^ 杨鹃如. 815慰安婦全球抗議 台灣阿嬤剩3人 要求日本道歉. 公民行动影音纪录数据库. 2016-08-16 [2016-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中文(台湾)). 
  8. ^ 妇女救援基金会. 【活動】用歌聲迎接阿嬤家開館 「阿嬤家」慈善募款演唱會. 苦劳网. 2016-12-02 [2016-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6) (中文(台湾)). 
  9. ^ 妇女救援基金会. 【新聞稿】記憶歷史 超越創傷 激發前行力量 「阿嬤家 - 和平與女性人權館」開幕儀式. 苦劳网. 2016-12-10 [2016-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1) (中文(台湾)). 
  10. ^ 10.0 10.1 郭逸、聂玮龄. 「阿嬤家—和平女性人權館」 開幕 僅存慰安婦到場.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6-12-10 [2017-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5) (中文(台湾)). 
  11. ^ 妇女救援基金会. 【新聞稿】台灣首座女性人權館「阿嬤家」婦女節全面開館 用創造力展現生命力 「阿嬤家」啟動當代「女力發展」計畫. 苦劳网. 2017-03-08 [2017-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0) (中文(台湾)). 
  12. ^ 张智琦. 記憶與療癒之所:訪台灣首座慰安婦紀念館「阿嬤家」. 苦劳网. 2017-03-14 [2017-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中文(台湾)). 
  13. ^ 张智琦. 蓮花阿嬤逝世 各界反思慰安婦歷史. 苦劳网. 2017-04-30 [2017-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6) (中文(台湾)). 
  14. ^ 张智琦. 關注倖存者生命故事 慰安婦人權影展開跑. 苦劳网. 2017-08-03 [2017-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1) (中文(台湾)). 
  15. ^ 亏损加疫情冲击 慰安妇博物馆阿嬷家11月闭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