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夫
陆秀夫(1238年11月15日—1279年3月19日)[1],字君实,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人,南宋末年政治家,与文天祥和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于宋军在崖山之战失败时背着少帝跳海殉国,南宋灭亡。
陆秀夫 | |
---|---|
南宋政治家 | |
前任:陈宜中 继任: | |
左丞相兼枢密院使 | |
朝代 | 宋 |
政权 | 宋朝 |
姓 | 陆 |
名 | 秀夫 |
字 | 君实 |
族裔 | 汉族 |
出生 | 嘉熙二年十月八日寅时 1238年11月15日 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 |
逝世 | 至元十六年二月六日 1279年3月19日 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南崖门镇) |
坟墓 | 陆秀夫墓 |
生平
编辑祖父陆大有,母赵氏乃宋朝宗室女。妻亦宋朝宗室女,两婆媳为姑侄。另有继室孟氏及妾倪氏与蔡氏。
宝祐四年(1256年)与文天祥同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德祐二年(1276年),临安沦陷,5岁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他和陈宜中、张世杰以及杨妃等人带着宋度宗的两个儿子——7岁的益王赵昰和4岁的广王赵昺。同年益王赵昰在福州做皇帝,定年号“景炎”,是为宋端宗。
端宗任命陆秀夫为,佥书枢密院事,坚持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死,得年10岁,陆秀夫与张世杰共同拥立宋端宗异母弟——七岁的广王赵昺为皇帝,定年号“祥兴”,端宗生母杨太后垂帘听政。赵昺即位后,封陆秀夫为左丞相;祥兴二年(1279年)元朝名将张弘范奉元世祖之命率精锐两万人灭南宋,祥兴二年二月六日(1279年3月19日),南宋军队在崖山与元军海战,张弘范所率两万精兵大破南宋二十万大军,幼帝赵昺所乘主舟太大,且绳索缠绕着大量船只,难以逃脱。眼看元军将至,无路可退,陆秀夫先逼妻小投海自杀,并对幼帝说:“国家已经沦亡了,陛下应该为国家而死。德祐皇帝远在燕都受辱,陛下万不可再受人凌辱。”[注 1]随后,陆秀夫将玉玺栓在赵昺身上,背起年仅八岁的幼帝赵昺跳海而死,后宫嫔妃们、朝廷群臣以及皇太后也纷纷投水自尽。七天后,据说海上有有十几万浮尸[2][3]。自此,南宋皇朝覆灭。
纪念
编辑陆秀夫死后,与张世杰、文天祥齐名,称为“宋末三杰”。陆秀夫投海后尸体漂近海边,被人捞起,葬于二城(即今台山市都斛镇义城村);清朝遭官员毁墓后,陆秀夫的后裔子孙在台山三合镇联安与开平东山镇交界的马山重修衣冠冢陆秀夫墓;此外还有一座陆秀夫衣冠冢在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象山村嵩山寺旁,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今广东省江门市的新会有纪念陆秀夫负幼帝跳海悲剧的陆秀夫纪念馆,而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小南山上宋少帝陵前有陆秀夫肴少帝殉海塑像。
陆秀夫的家乡盐城建有陆公祠。在端宗撤离福州后,朝廷驻跸的福州濂浦(今福州市林浦乡)村民将皇宫改为供奉南宋功臣的庙宇。为躲避元朝追查,将正殿称作“泰山宫”,内供赵匡胤、赵昰、赵昺塑像;侧殿称作“大王殿”,供奉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塑像。每年正月举行“出宫行乡”,将他们抬出宫外,家家设宴祭拜,延续至今。
台湾新北市双溪区亦有供奉宋末三杰的“三忠庙”。兴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是双溪区民的信仰中心[4]。(但于金门县金沙镇另有一座三忠庙)
在新马泰地区,当地华人也有供奉“大宋三忠王”的庙宇。三忠王也称三忠公,是指文天祥、陆秀夫与张世杰,等三位宋代忠臣。在新加坡主祀三忠王的庙宇就有“普忠庙”与“水显宫”。
家庭
编辑据《潮汕陆姓家谱》记载,陆秀夫生有九子,被贬时带着着长子及七、八、九子、幼女来到潮州,再度回朝赴任身边带妾倪氏和幼子、家童端儿、正儿。其母赵夫人及长子繇、九郎皆被留在潮州。
延伸阅读
编辑[编]
参考文献
编辑其它备注
编辑- ^ 陆秀夫遗言原文:“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
外部链接
编辑前任: 陈宜中 |
南宋左丞相 1278年-1279年 |
继任: 元朝左丞相: 阿合马 耶律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