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河(1960年—2013年12月17日),台湾彰化县鹿港镇人,中华民国长拳洪拳推广学会(长洪武术学会)创办人,毕生致力于推广传统中国武术,对当代台湾武术的发展影响至钜。

生涯 编辑

陈清河自幼即对中国武术怀抱着极大的兴趣,由于是农家子弟,在田里帮忙如插秧割稻、扛稻谷…等农事时,即体会到将武术融入生活的道理,以此锻炼腰力、腿力及抓力,也因此扎下良好的基本功;进入大学以前,在当地就已经学习太祖拳纵鹤拳洪拳等武术。进入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之后,就以学术的方式来研究与学习武术,使得武术的学习更加有了内涵。这时期是陈清河在武学思想与观念的一大转变,变得更加成熟与富有涵养。陈清河先生认为研读古文可以调整情绪,譬如《庄子》的“纯任自然,反璞归真”可以使人心情舒畅,儒家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能勉力学习,因此学武者必须习文,这也是自古以来的明训。

陈清河在习武的过程中曾经和多位师父学习拳术,而对他影响最深的两位师父,一位是韩庆堂长拳老师李茂清,李茂清老师教学认真,崇尚武德,教学一丝不苟,认为习拳要求一招一式的正确,才能练好动作正确无误的套路,这对于陈清河先生日后练习武术与教学严谨,注重内敛收摄有关;而另一位则是洪拳老师张克治,其教学活泼多变化,时常随性所致教学,但是并不是不注重基本功法,有扎实的基本功才有灵巧变化的本钱。北少林长拳动作大开大合,既阳刚有力,又奔放飘逸,内含简洁朴实的古意;洪拳依各式型与套路不同,时刚时柔、身形变化多端,手法灵巧千变万化,由此为陈清河先生所主推的武学主轴。

1986至1994年,陈清河于台北市国术会担任训练中心总教练,并担任国立台湾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资策会长庚医院林口院区……等多所大专院校及公司社团国术老师。这些经历,让陈清河先生在武术教学及行政推广上都有完整的历练,更有与国内外的知名武术人士、团体接触的机会、充分拓展了武术界的人脉资源。

为了实现传承武术的理想,并打破门派自限的旧有思维,陈清河将北少林长拳及南方洪拳融合成一个广度深度兼备的拳术教学体系,1994年在台北县新店市成立中华民国长拳洪拳推广学会,1998年馆址自新店市搬至台北市南京东路四段。

长洪武术学会在人才上致力培养一批能文能武的优秀教练与干部,在武术教学上以长拳洪拳为主,辅以太极蔡李佛等拳术;在文献资料上收集国内外武术相关文献与多媒体视听资料;在制度上每年修正制度与规章,调整推广方针,如段级制度使学员有所依循;每年办理“长洪杯武术博览会”,为学员提供观摩联谊的机会,也训练干部规划活动能力;定期出版会讯、年刊、更新网站,以保留武学资料及学员交流的心声,这些方式提供了长洪学员一个学习的天地,也实现的陈清河的武术传承。目前在台北总会及长洪武术学会由其妻子曾慧美教练负责,台湾各地开设武馆弟子则计有、新北市板桥陈江山新竹馆吕瑞旭、树林馆刘传钰、新店馆郑至为,以及高雄东湖天母三峡中坜台中等地方训练所。[1]

陈清河为长洪武术学会创办人,并担任第一、二任会长;卸任后担任总教练,专注于学会的各项教育训练,所教学生有数千人以上,遍及全台及亚、欧、欧美及南非等地。目前长洪武术学会各分会与训练所,在全台与海外共有数十处之多,深获好评。时常获邀请于各公司、地区、学校、社团演讲及授课。并数度远至南非约翰内斯堡及开普敦等地,讲座并敎授中国武术。

2013年12月17日,陈清河到宜兰县礁溪乡五峰旗风景区登山健行,因心肌梗塞猝逝,享年53岁。

师承 编辑

  1. 长拳:承自韩门李茂清老师,另外范之孝老师曾传授小洪拳。
  2. 洪拳:在鹿港时曾自一位侯(或何)老师学习五形拳虎鹤双形拳。大学时期跟张克治老师学习五禽拳十形拳铁线拳等。
  3. 太极拳:承自李茂清老师。

著作 编辑

  1. 工字伏虎拳:早期出版书籍,由工字伏虎拳来解释洪拳的入门基本观念要诀,对“刚”字诀有很深刻的说明。已绝版。
  2. 长拳之门:早期出版书籍,由连步拳来解释长拳的入门基本观念要诀。已绝版。
  3. 长拳之路:由连步拳来解释长拳的入门基本观念要诀。
  4. 洪拳之钥:五禽虎(猛虎出林)、盘龙棍、洪门棍、洪门剑等拳谱。
  5. 武术的生命力:气功入门之储养,以及进阶之运气法。
  6. 少林埋伏:由功力拳和二路埋伏拳来对长拳做进阶的说明。
  7. 蛇形练气:蛇形拳要诀与灵蛇出洞拳谱。
  8. 武学之道:武学境界提升的方法,以及鹤形拳诀要,单鹤朝枝拳谱。
  9. 太极拳讲义:杨澄甫-韩庆堂-李茂清一脉杨氏太极拳套路动作详细解析。[2]

气功 编辑

气功在陈清河的武术教学中是至为关键的一环,陈清河称气功为武术的生命力。其层次分为四个阶段:

  1. 储养气息-- 分为丹田呼吸、体呼吸、控制法三层练习法
  2. 运气法门-- 在控制法的基础上,练习逆式呼吸,再以卷浪法、按气法、震身法、催劲法等四大功法来练习气劲运用。
  3. 转化气息-- 在体呼吸的基础上,将气息的应用再化为无形不着痕迹。
  4. 回归自然-- 武术谈自然,但不是无方向的随意,要从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再回到见山是山,必须在修行得道之后,才能够有真知卓见。[3]

参考 编辑

  1. ^ http://www.shaolin.org.tw/room.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长洪武术训练中心
  2. ^ http://www.shaolin.org.tw/book.ht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长洪武学典藏系列
  3. ^ 武术的生命力第25,26页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