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鞍部落

中華民國原住民委員會核定部落
(重定向自馬太鞍

马太鞍部落阿美语Fata'an,或作vata'an),是原住民族委员会核定的一个阿美族部落,位在台湾花莲县光复乡马锡山山脚下,是阿美族最大的部落之一,现今以大马太鞍(大同、大马、大平、大华村)为部落的中心。[2]。“马太鞍”由来为马太鞍族人的祖先辗转迁来此地,发现长满“树豆”(阿美语:Fata'an),当地的树豆成为族人的主食。树豆可以常保不坏,又容易生长,成为马太鞍人的最爱,常常带在身上,到处种植,使得附近遍布树豆,因此就通称此地为马太鞍。[2] 因部落规模相较其他原住民部落庞大,因此也被号称是阿美族的首都。

马太鞍部落
Fata'an
核定部落
马太鞍湿地公园
所在国家 台湾
所在县市花莲县
所在乡镇光复乡
政府
 • 类型部落议会
 • 部落议会主席蔡义昌[1]
人口
 • 估计(2019)5,000人
时区台北时间UTC+8
民族阿美族
官方语文阿美语

部落由来传说

编辑

据传在遥远的天际住着日神月神两夫妻及他们的儿子奇奇(Cihcih)和女儿蕊西儿(Di'sil),一家人在天上过着无忧无虑的神仙生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们被汪洋大海中一颗如明珠般的美丽小岛吸引。日神和月神经受不住奇奇及狄西儿的百般要求,只好同意他们下凡来到这个小岛。奇奇与狄西儿下凡后发现,这个小岛不但风景秀丽,而且遍地都是随手可得的食物,因此他们便决定从此定居在这里。

历经数代后,由于子孙繁衍、人口持续增加,形成现有耕地不足,间接使得生活变得非常困难。经过部落族人开会讨论后,便开始另外寻找较适合部落族人的居住地。在经过漫长的寻找过程后,最终决定在加拉拉(阿美语:Kalala,现花莲县瑞穗乡舞鹤村北回归线纪念塔之东)定居下来。

在部落中住着一位绝世美人提雅玛赞(Tiyamacan),在一次与同伴于河边嬉戏时不小心被海神发现;从此海神陷入爱的漩涡中,每天都想着她。海神要求部落族人将提雅玛坎嫁给他。部落族人为了不让海神找到提雅玛坎,便把她藏了起来。海神遍寻不着,兴起了一阵大海啸。就在一瞬间,整个部落就全部淹没了,仅剩男子嘎费·嘎烙(Kafid Kalaw)及女子玛洛吉洛克(Marokirok)幸运地乘坐“鲁郎”(阿美语:dodang,似独木舟的臼)四处漂流。历经过无数个昼夜,洞当终于在一座雄伟的山顶扎足拉安(阿美语:Cacora'an,凤林镇南方的凤林山)顺利靠岸,卡费德·卡洛与玛洛吉洛克定居下来。不久后,卡费德·卡洛与玛洛吉洛克结为夫妇,生下男孩马耀·斐裔(Mayaw Fi'ik)及女孩玛赖·斐裔(Malay Fi'ik)。

部落族人于扎足拉安(阿美语:Cacora'an)历经数代生活下来,渐渐地发觉此地缺乏耕地、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于是部落领袖召集了大家并提议再去寻找更适合的居住地。部落领袖带领着族人开始寻找较适合的居住地,当在他们来到马太鞍溪阿美语:Satefo)畔辽阔的平原后,发现成群的梅花鹿正在平原上奔驰,认定这里是个吉祥之地,因此决定于此地定居下来,这就是现今阿美族马太鞍族人的祖先。早期是一群阿美族人生活在马太鞍溪与乌卡盖溪(现今南清水溪)形成的一块冲积扇地形,后来因盐水港制糖厂(现今花莲糖厂)的设立,在原来靠北的土地上广植蔗糖原料-甘蔗,而使得当地的阿美族人不得不往南迁移[3]

近年来有将光复乡正名为马太乡之议。[4]

马太鞍部落历史

编辑

清领时代

编辑

根据何有柯的口述史,清朝来临后,最早有两位清朝通事KoWa(暂音译柯瓦)与LawTang(暂音译罗汤)来到马太鞍部落,当时的撒巴勒奥(sapalengaw)是Panong,通事两人对Panong说:“你们不要再播种陆稻和小米。因为这些东西吃了肚子会痛。”

并且表示会提供水牛给马太鞍部落:“我们将要供应给你们水牛,首先给你(撒巴勒奥)供给三头水牛。给Saway供给一头水牛,给Karo oracan一头水牛。给Papay niyaday二头水牛。给Rata Kafongid一头水牛”

之后,又给了犁头(tafi)、犁耙和锅子,马太鞍因此开始有了水牛,之后留下饲养生了牛崽,慢慢的部落家家户户有了水牛。

二通事又宣导:“凡是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五位女子的话,应该允许女子他们分家独立生活。或者家中更拥有十位子女的家庭,应该允许女子独立生活,筑家在周围。对于这些分家而建设、经营新家庭的子女们,我们再设法供给他们耕地种田。希望你们为自己和为马太鞍社如此设想吧!”

马太鞍部落有了小家庭并且开始分配耕地。起初时,因社人无经验种水稻故困难颇多,通事不得不派专人指导如何作水田。

并且Panong开始率先种植水稻,耕作水稻最早从镇平(Cingping)北侧的Cifarosan开始,并且一一示范给大家看怎么种植。并向社人说,“这种新式的耕田方法社人们也许不习惯,希望社人恒心地学习吧!相信很快地习惯而能熟手的。如有其他的困难请大家彼此协力合作!”

马太鞍部落生活型态亦至此进入大转变。[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4個部落大串連」,馬太鞍部落邀議長張峻擔任民族日貴賓,獲贈贊助金!. 东台湾新闻网. 2020 [2022-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 - 認識原住民族 - 部落介紹. www.tipp.org.tw. [2017-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馬太鞍的由來.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32970042/. [2017-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 ^ 黄邦平、花孟璟、林子翔、佟振国、陈信仁、张瑞桢. 拒復興仁愛 山川部落爭「原」 味. 自由时报. 2014-10-25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 花蓮馬太安01 ‧ Sakacipala ato tayal no aniniay(分配原始土地與近代農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台湾总督府临时台湾旧惯习调查会原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翻译,2000,《番族惯习调查报告书[第二卷] 阿美族、卑南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 秀姑峦阿美族的社会组织。
  • 台湾原住民历史语言文化大辞典。
  • 阿美族神话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