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抗(740年—804年5月29日[1]),遐举中国唐朝官员唐德宗年间拜为宰相

齐抗
出生740年
唐朝
逝世804年5月29日
唐朝
职业唐朝官员

家世 编辑

齐抗生于唐玄宗年间的740年,是定州义丰人,[2]认祖春秋战国姜齐公室。祖父齐澣为唐玄宗年间名臣,官至平阳太守,父齐翱却官位低微,只做到左龙武仓曹参军,后因齐抗显贵,累赠国子祭酒。[3][4]

早年 编辑

齐抗年幼时,正值安史之乱席卷唐帝国北方,齐抗奉母隐居会稽剡中,就在那里读书。[2]他善于作文,长于笺奏。曾师从独孤及[5][6]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寿州刺史张镒辟齐抗为判官。[7]齐抗明习吏事,敏于文学,张镒很看重他。[4]

唐德宗年间 编辑

唐德宗建中(780年-783年)初年,张镒任江西观察使,齐抗随他于幕府。三年(782年),张镒在宰相任上被任为凤翔节度使,奏齐抗为监察御史,仍为自己的宾佐。当时张镒的军事筹画,多出于齐抗。[4]齐抗也作为张镒的幕僚参与了建中四年(783年)唐朝与吐蕃的清水之盟[8][9][10]迁殿中侍御史。[11]

四年十月,京城长安发生兵变,迫使德宗出奔奉天,因奉天城小,德宗想进一步逃到凤翔。张镒闻讯,筹划迎驾。齐抗和行军司马齐映指出后营将李楚琳为兵变首领朱泚旧部,难以控制,建议张镒先除去李楚琳。张镒没有听从,命李楚琳出屯陇州。李楚琳假托有事,没有即时出发。张镒一心迎驾,以为李楚琳已经走了。当夜李楚琳就和党羽作乱,攻张镒,张镒与二子缒城逃跑,都被候骑所擒,都被李楚琳杀死。齐抗在佣人背负下与齐映都逃到奉天,[8][12][13]德宗任齐抗为侍御史[14]十天后改户部员外郎。宰相萧复为江淮宣慰使,以齐抗为工部员外郎、判官。[4][11]

兴元元年(784年),乱平,德宗还京,天下旱蝗,国用尽竭。盐铁转运使元琇认为齐抗有才,奏授仓部郎中,条理江淮盐务。贞元初年,为水陆运副使,督江淮漕运以供给京师。[4]迁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又任谏议大夫,为朝廷要员所不容,因姻亲有小过,[11]贬为处州刺史。《唐会要》卷五十载五年(789年)八月处州刺史齐黄的奏文,疑即齐抗。六年(790年),因旧州治屡遭水灾,北移四里到高原上。[15]全唐诗》收录有路应李缜戴公怀《仙岩四瀑布即事寄上秘书包监侍郎七兄吏部李侍郎十七兄婺州赵中丞处州齐谏议明州李九郎十四韵》。又历任苏州刺史,八年(792年)二月转潭州刺史、湖南都团练观察使。同年,宰相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陆贽推荐齐映为江西观察使,有人指出齐映、齐抗互为本家,同任相邻方镇不妥,需要重新商议,陆贽上疏指出二齐是同姓别房,非五服之亲,不需要避嫌。[16]入为给事中,十年(794年)二月又为河南尹,捕得劫转运绢贼人郭鹄、朱瞿昙等七人及赃绢,使被冤枉为劫匪的原东都留守将令狐运冤情得雪(但令狐运没有被赦免,死于贬所)。[17][18]十二年(796年),上疏言两税法之弊,无果。[19]吕温曾作《上族叔齐河南书》,称齐抗为“大尹叔父阁下”,因吕、齐二氏同出自姜姓齐国,故称齐抗为族叔。齐抗历任秘书监太常卿[1][2]十四年(798年)十二月,奏请依开元礼,户部尚书以下于南班再拜后随上升阶东向站立,准仪注奏事,以补旧仪。[20]

贞元十六年(800年)九月,以中散大夫、守太常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代被贬的郑余庆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1][2][21][22]散官勋赐如故。[23]十二月,齐抗认为吏部选的官员已是精选过的,中书省门下省再复查是浪费时间,奏请废止复查,获准。当时礼部侍郎主管科举,其亲故都能考功,被称为“别头举人”,此事早在贞元十年(794年)也因齐抗所奏而罢。[20][24]齐抗又奏裁减诸州府别驾、田曹、司田官及判司之双曹者及中书省驱使官及诸胥吏,[25]而以为朝官。[26]不久,以中散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加修国史。[4][27]齐抗让中书舍人权德舆上表辞让。[28]

齐抗虽然读书,却没有远略,过度在意细节上求精,有挑剔苛刻之名。十九年(803年),因病请辞,七月,罢为太子李诵宾客,[21][29]已病得不能朝谢。贞元年间他与贾耽同修《时政记》,也因病罢而中止。[30]二十年(804年)四月卒,[1]户部尚书,又赐家绢二百匹。[4][2]

作品 编辑

评价 编辑

  • 《旧唐书》
    • 史臣曰:而损(崔损)、抗之比,夫何足云,遽污台槐,盖时主之容易耳。
    • 赞曰:窦(窦参)阿齐佞,偏诐斯同。

家族 编辑

  • 曾祖:齐知玄,仕至淄州长山县令
  • 曾祖:齐澣,给事中、吏部侍郎
  • 父亲:齐翧,右龙武兵曹参军

编辑

子孙 编辑

  • 齐𫗧,嗣子,官至东都留守府推官、洛阳主簿,娶赞善大夫、鄂州别驾公河南源清寰之女[33]
    • 齐酄,会稽县尉
      • 齐祐
      • 齐药师
      • 二女

注释及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旧唐书》卷一十三
  2. ^ 2.0 2.1 2.2 2.3 2.4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八
  3. ^ 《新唐书》卷七十五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六
  5. ^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二
  6. ^ 梁肃《朝散大夫使持节常州诸军事守常州刺史赐紫金鱼袋独孤公行状》
  7. ^ 张镒在777年—779年间任寿州刺史,故此事必然在此期间发生。见《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8. ^ 8.0 8.1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9. ^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下
  10. ^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六下
  11. ^ 11.0 11.1 11.2 《唐故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子宾客赠户部尚书齐成公神道碑铭(并序)》
  12.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
  13.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二
  14. ^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
  15. ^ 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处州>
  16. ^ 《论齐映齐抗官状》
  17. ^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四
  18. ^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七
  19. ^ 《新唐书》卷五十二
  20. ^ 20.0 20.1 册府元龟
  21. ^ 21.0 21.1 《新唐书》卷七
  22.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五
  23. ^ 权德舆《齐抗平章事制》
  24. ^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三
  25. ^ 《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九
  26. ^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二
  27. ^ 《授齐抗兼修国史制》
  28. ^ 《为齐相公让修国史表》
  29.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六
  30. ^ 《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八
  31. ^ 《新唐书》卷六十
  32. ^ 大唐故相国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礼部尚书谥成齐府君人高阳郡君兰陵萧氏墓志铭并序:唐元和七年岁次壬辰二月乙未 故相国齐成公夫人兰陵萧氏寝口殁于东都永丰里第,越五月景寅将葬于北邙之北原,祔于成公旧茔,从周礼也。嗣子前河南府洛阳县主簿𫗧泣命为志。孺直以家公当为 故相国成公僚佐,是以小子承 夫人之德善,无愧词焉。萧氏为南迁冠族,自梁至于有唐,崇以绪业,垂裕于厥后,丕承祖武,克用昌大。其先自梁明帝之后,秉哲垂懿,久而不坠。以至于唐兵部尚书、中书令、太子太师、徐国公嵩,夫人之曾祖也。太师生祖驸马都尉衡。驸马生梓州别驾戡。夫人则别驾第二女。崇祟德门,播厥清芬。羡以繁祉,至于夫人。故明柔孝慈,贞俭淑慎。孜孜然之于好礼,恒若不足。自幼聪悟,卯而整肃。服非法而未当服,言非典而未当言。遗华就实,捐去丽饰。故少闻于姻族,咸称其茂行。及长有归,为 相国成公继室。执礼于内,躬勤柔顺。以高识辅贤哲,以仁明和宗亲。温温栗栗,不容易而自怠者,凡一十九载。及贞元甲申岁成公薨,夫人与嗣子𫗧宁护归葬于成周。
  33. ^ 唐故文林郎前越州会稽县尉齐府君墓志铭并序:府君讳酄,字东鲁,其先河南人也。五代祖知玄,仕至淄州长山县令。高祖澣,仕 至给事中、吏部侍郎。曾祖翊,仕至左龙武 兵曹参军。祖抗,仕至中书侍郎平章事。自 长山公至中书侍郎,世处清途,业传儒术, 变和抚育,贤善有闻。考𫗧,仕至留守推 官、洛阳主簿。主簿公行业茂实,文学天 资,平生交游皆当儁彦,可谓士林长才、人 世硕德也,于是名驰区内,价重洛中。主簿 公娶河南源氏为夫人,夫人则赞善大夫、鄂州别驾公清寰之季女也。迺以严修妇政,慈 秉母仪,温裕称家,柔明立性。惠和闻于闺 闼,礼范冠于宗亲。法彤管之盛模,崇内则 之高矩。克已行道,以身律人。府君则主簿 公之季子也。幼而明敏,长而俊迈。处必择 地,交必择贤。以文德绍复世业,以孝行发 扬家声。性不茍合,财唯恤人。府君释褐为 潞府参军,再授会稽县尉。廉平莅事,稍展 器能。给事萧公俶察制东日,以府君才干堪 委,迺署观察衙推。俾于支郡,累任公事, 勤绩既著,俭慎益彰。观其志气,欲骋长途,将致青云,拟于白日,不幸短命,前誓 遽隳。有男二人、女子二人。男之长曰祐, 小字阿珣,早以经学精通,旋登上第。次曰 药师,年居韶丱,敏厚知礼。皆负凌云之 材、摩天之势也。女之二人,俱韫惠心,皆 含玉德。和柔克著,令淑有称。府君于人伦 嗣续之道,可谓大备矣。会昌五年七月六日 卒于越之私第也,春秋卅有九矣。以其年八月廿一日发引于东都河南县平乐乡千金里, 至六年二月十九日卜宅葬于先茔之西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