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新疆战争
1937年新疆战争(英语:Islamic rebellion in Xinjiang),是1937年新疆南部爆发的武装冲突。叛军是由基奇克·阿赫德·师长(Kichik Akhund Sijiang)率领的1,500名维吾尔族穆斯林组成,并在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的协助下,武装反抗亲苏联的盛世才政府。[1][2]
1937年新疆战争 | |||||||||
---|---|---|---|---|---|---|---|---|---|
新疆战争的一部分 | |||||||||
位于喀什的阿不都尼牙孜和其士兵 | |||||||||
| |||||||||
参战方 | |||||||||
穆斯林叛军 |
盛世才政权 苏联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基奇克·阿赫德·师长 阿不都尼牙孜 † |
盛世才 马生贵 | ||||||||
参战单位 | |||||||||
苏联红军 归化军 新疆省军 | |||||||||
兵力 | |||||||||
约10,000名回族骑兵和步兵 1,500名维吾尔穆斯林叛军 |
5,000名苏联红军士兵 数千名白军士兵和新疆省军 | ||||||||
伤亡与损失 | |||||||||
约2,000人伤亡 |
新疆省军:约500人阵亡 苏联红军和白军:约300人阵亡 |
叛乱开始
编辑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六师师长马木提·穆依提对苏联在新疆的势力扩张感到不满,因此自行组建一秘密团体与之抗衡。盛世才担心马木提·穆依提可能会与马虎山结盟。而此时苏联在喀什地区部署了大量防空炮、战机以及来自俄罗斯和吉尔吉斯斯坦的士兵。[3]
1937年4月2日,马木提·穆依提携带少量黄金并与数名部下逃离喀什,穿越英吉沙和叶尔羌逃到印度。在他逃亡前不久,他向马虎山发送了一条信息,告知马虎山于和田会合。马木提·穆依提逃亡后,其下属在英吉沙、莎车和阿图什发动起义,导致所有亲苏官员和几位苏联顾问都被处决。起义部队分为两支,一支位于阿图什,由马木提·穆依提的下属基奇克·阿赫德·师长(Kichik Akhund Sijiang)指挥,另一支位于英吉沙和莎车,由阿不都尼牙孜·师长(Abdul Niyaz Sijiang)指挥。
起义发生后,喀什警备司令兼参谋长刘斌率领700名士兵迅速前往镇压起义,9架苏军战机同时对英吉沙和莎车发动空袭。[4]马木提·穆依提到达斯利那加后,于翌年前往麦加朝圣。[5]
新疆南部发生的叛乱直接影响了大约400名维吾尔族留学生的命运,这批由中华民国新疆省政府派赴苏联塔什干大学的留学生。在1937年5月被内务人民委员部逮捕,未经审判就因约瑟夫·斯大林下达的命令而被处决。位于乌鲁木齐、焉耆、伊宁、塔城和阿勒泰的苏联领事馆外交人员也受大清洗波及而被处决。苏联乌鲁木齐总领事格利金·阿布列索夫被召回莫斯科后被处决,原因是据称参与了所谓的法西斯-托洛茨基派进行反斯大林活动,并指控其在1937年4月12日试图推翻盛世才政权。[6]
马虎山提出要对苏联发动“圣战”,并计划对克里姆林宫、俄国突厥斯坦和西伯利亚进行占领。[7]他还发誓要摧毁欧洲并征服俄罗斯和印度。[8]他和他的军官多次在与彼得·弗莱明的交谈中发誓要攻击苏联人,并试图购买防毒面具和飞机以用于战斗中。最终马虎山发动了反苏联起义,并由艾哈迈德·卡马尔(Ahmad Kamal)于1937年6月3日宣读起义宣言。[9]
第36师入侵喀什
编辑同时,马虎山领导的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计划夺取更多领土。盛世才出人意料地命令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前去镇压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六师的叛乱。接到命令后,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于5月20日攻击喀什机场,但被击败。十天后,基奇克·阿赫德·师长(Kichik Akhund Sijiang)手下的1,500名叛军突袭喀什古城。他的部队戴上“Fi sabil Allah”(阿拉伯语含义是以真主的名义)的袖标。喀什叛乱发生后,柯尔克孜族在龟兹附近发动叛乱,其他穆斯林也在哈密发动叛乱。[4]
马虎山抵达和田后,其参谋长拜自立和第1旅旅长马如龙说服他对喀什发动攻击。6月2日,马如龙到达喀什,但基奇克·阿赫德·师长的部队已秘密转移到阿克苏,马虎山不费一枪一弹便占领喀什。伽师-巴楚地区则被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第二旅占领。[4]
马虎山攻占喀什全城,并向英国总领事馆称,目前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的回族部队正在与维吾尔人结盟以推翻亲苏的盛世才政府,并将在新疆建立一个效忠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伊斯兰政府。[10]
马虎山之所以要控制喀什-和田地区,正是因此地紧邻英属印度,他可以安全地从印度加尔各答乘轮船前往中国港口,然后再回到甘肃和青海。
1937年8月,应盛世才的要求,有5,000名苏联红军在空军部队和一个装甲团的支援下进入新疆。1937年7月,盛世才军在焉耆附近的战斗中被叛军击败,无法继续向南推进。8月底,盛世才军与白俄军、苏联红军和内务人民委员部等部队在阿克苏击败了基奇克·阿赫德·师长的部队,基奇克·阿赫德·师长的大部分部队在遭到24架苏军战机空袭后于阿克苏附近坠毁。结果,仅有基奇克·阿赫德·师长和阿不都尼牙孜等200人逃回喀什。经过这场战斗,马生贵被盛世才贿赂,叛逃至盛世才阵营并反抗马虎山。1937年9月1日,马生贵在喀什巡逻期间发现马虎山、马如龙和拜自立与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第一旅正往喀格勒克镇方向撤退。9月7日,马虎山行踪败露,遭敌军夹击。他趁乱逃往英属印度,但随身携带约数千盎司的黄金却在抵达后被英国人没收。[11]
马占山是苏联入侵期间苏军的指挥官之一。经盛世才的要求,他曾率苏联士兵伪装成中国军人,在轰炸机的协同下作战。[12]
盛世才的指挥官蒋有芬派其部队跟在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第1旅后面,而其他盛世才的新疆省军则将阿不都尼牙孜和基奇克·阿赫德·师长驱逐至莎车。苏联红军飞机通过空袭协助新疆省军,飞机投下的炸弹甚至装有芥子毒气。苏联战机首先从一个空军基地飞到卡拉科尔,然后再飞往乌什和龟兹。[13]9月9日,莎车被盛世才的军队占领。9月15日,阿不都尼牙孜被处决。10月15日,苏联轰炸了和田,造成2,000人伤亡。[14]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的残余人员越过昆仑山逃往青海和西藏北部。[4]
后续
编辑战前,马虎山与南京国民政府交换信息,并希望南京政府提供援助。但同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盛世才的亲苏新疆省军得以在整个新疆确立控制权。中央陆军新编第三十六师的失败导致南京国民政府失去了新疆控制权。
盛世才为在与马虎山战斗中丧生的苏联人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有苏联东正教十字架。[15][16]
南京国民政府意识到苏联入侵新疆,以及苏军在新疆和甘肃的行动,但为避免与苏联冲突并继续接受苏联的援助,南京国民政府被迫向公众谎称苏联入侵新疆的消息是来自日本的宣传战。[17]
另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Moslems in Chinese Turkestan in Revolt Against Pro-Soviet Provincial Authorities. The New York Times. 26 June 1937 [2020-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8).
- ^ Forbes, Andrew D. W. Warlords and Muslims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Cambridge, England: CUP Archive. 1986. ISBN 978-0-521-25514-1.
- ^ Li Chang. Maria Roman Sławiński , 编.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illustrated. Księgarnia Akademicka. 2006: 168 [2010-06-28]. ISBN 83-7188-877-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9).
- ^ 4.0 4.1 4.2 4.3 Andrew D. W. Forbes. Warlords and Muslims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A Political History of Republican Sinkiang 1911-1949. Cambridge, England: CUP Archive. 1986: 144 [2010-06-28]. ISBN 0-521-2551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4).
- ^ Alastair Lamb. Kashmir: a disputed legacy, 1846-1990 3, repri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66 [2011-06-09]. ISBN 0-19-577423-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 ^ Allen Whiting and General Sheng Shicai. Sinkiang: Pawn or Pivo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58
- ^ Ahmad Kamal. Land Without Laughter. iUniverse. 1 August 2000: 163– [2020-03-03]. ISBN 978-0-595-0100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 ^ Ahmad Kamal. Land Without Laughter. iUniverse. 1 August 2000: 164– [2020-03-03]. ISBN 978-0-595-0100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 ^ Ahmad Kamal. Land Without Laughter. iUniverse. 1 August 2000: 327– [2020-03-03]. ISBN 978-0-595-01005-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 ^ Hsiao-ting Lin. Moder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 A Journey to the West. Taylor & Francis. 2010: 88 [2010-09-28]. ISBN 0-415-5826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 ^ Great Britain. Foreign Office. 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From 1940 through 1945. Asia, Part 3.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1997: 401 [2010-10-28]. ISBN 1-55655-674-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 ^ Alfred Crofts, Percy Buchanan. A history of the Far East. Longmans, Green. 1958: 371 [201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 ^ Uses of CW since the First World War. fas.org. [2015-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2).
- ^ Xiang, Ah. Changing Alliances In International Arena (PDF). [2010-06-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3-26).
Xiang, Ah. Changing Alliances In International Arena. [2010-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2). - ^ Memorial to men who died in battle against Ma Hushan, includes Russian Orthodox crosses. [2021-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1).
- ^ LIFE. Time Inc. : 94 [2015-03-08]. ISSN 0024-3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5).
- ^ Hsiao-ting Lin. Moder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 A Journey to the West. Taylor & Francis. 2010: 58 [2010-06-28]. ISBN 0-415-5826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