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典范条目/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指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间,台湾各地发生军警和民众间的激烈冲突,致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调派军队武力镇压。1945年10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投降后,以陈仪为首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管台湾。在政治上,政府施政偏颇、官纪败坏,多数台籍精英被排拒在外;在经济上,计划经济政策造成通货膨胀与经济危机,失业人口扩大、社会问题丛生;在文化上,台湾文化中华文化亦存在着差异。种种因素导致台湾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逐渐累积,官民矛盾与族群矛盾导致紧张情势持续升高。1947年2月27日,专卖局查缉员在台北市太平町天马茶房附近查缉私烟,打伤烟贩林江迈、误杀市民陈文溪,激起群众久积的愤怒。隔日,群众罢市、罢课、罢工,游行至专卖局抗议、前往长官公署请愿,但遭到卫兵以机枪扫射,数人死伤。这导致抗争与冲突全面蔓延,台湾各大都市爆发暴力事件,军队开枪镇压,死伤多人。为了解决争端、消除积怨,各县市民意代表、绅士阶级组成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希望借由政治交涉居中协调,并提出政治改革要求。另一方面,各地民间力量组成武装部队,收缴枪械、控制机关等,企图以武力达成政治改革要求。陈仪表面上妥协让步,接受处理委员会的意见;实际却将这次事件视为“叛乱”,向中央政府请调援兵。3月5日,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派兵前往台湾。3月6日,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缉先在高雄市展开镇压。3月8日,宪兵团自福建省抵达基隆市。其后刘雨卿所率国民革命军陆军整编第二十一师等部队亦陆续登陆,各地展开大规模军事镇压,未遭遇过多抵抗。3月10日,陈仪宣布全台戒严,解散处理委员会等社会团体。期间出现大量群众死伤、失踪,基隆市、嘉义市、高雄市是受害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后各地展开清乡行动,也出现许多冤狱案件。5月16日,魏道明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结束戒严与清乡。二二八事件导致大量台湾籍人士遭到逮捕、枪毙或失踪,亦包括无关抗争的菁英人士。这次事件影响地方政治生态,加深族群隔阂与对立。由于随后台湾实行长期戒严并进入白色恐怖时期,二二八事件牵涉到敏感的政治问题,成为禁止公开讨论、研究的“历史禁忌”。直到1980年代二二八平反运动的冲击,台湾社会才逐渐重新讨论二二八事件。到了1990年代后,社会各界针对二二八事件展开调查研究、赔偿受难者与家属、建立纪念碑、回复名誉等。当前台湾设有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二二八国家纪念馆,各地亦设有二二八和平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