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典范条目/存档1

我想,入选特色条目的文章,最重要的是文章的编辑风格,所阐述的观点,以及体例等能够很好地体现维基百科的政策,文章内容反而应该是其次要考虑的。因为我们很难审核一篇文章的内容是否完全正确,是否还有错误--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07 2005年1月18日 (UTC)

  •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很多应该存在特色条目的领域内,一条特色条目都没有,但是神话传说一项中竟然已经有了四条,虽然我对西方的神话没有偏见,但是作为中文维基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神话传说不能写进来?而且有的篇幅明显过于短小,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入选的特色条目,虽然有明文说特色条目不靠文字量,但看看其他语言版的特色条目就知道,基本上都是很长的,这让我想起了世界遗产中存在的一个现象,西班牙是一个在历史文化上哪怕是在欧洲也都算不上最有特色的国家,但是却在世界遗产登录数目上是最多的。--koko 06:41 2005年9月5日 (UTC)
  • 以现今情形来说,我认为增加特色条目的数量比提高标准更重要. 08:50 2005年9月15日 (UTC)

特色条目本身有什么记号吗?

移动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落选的新条目

皇家马德里并不完善

这不是只有该条目存在的问题,整个足球系列都是:很多球会或球员名字的粤译和标准翻译的转换不全面。建议搞一个专门的计划来修订。--归去先生 15:09 2005年12月17日 (UTC)

==特色条目数量过少==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中文版的特色条目,给人的感觉是要求太严格,以至于影响到了其入选数量,反观英文的特色条目,有的内容并没有多少,比如en:GNU/Linux_naming_controversy(只有一张图片)、en:Emacs(只有一张图片)。以当前的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为例,其中赫尔曼·戈林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就不比目前的特色条目奥司他韦差,是不是改变一下现在的特色条目评选方案,修改成现在类似于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的标准,这样入选特色条目,更加直接方便。另外奖励措施也可跟上。--farm (talk) 11:54 2006年1月3日 (UTC)

  • (-)反对。特色条目还是宁缺毋滥较好。况且我也听过英文维基百科的香港维基人直指这里的特色条目评审标准过低。所以,特色条目是多是少其实也是见仁见智。反而我认为现时一小部分特色条目的水准真是较低。当很多范畴未有特色条目时,神话竟然已有四个特色条目,当中两三个的水准假如以现在的标准评审,恐怕都未必能够合格。 -- Kevinhksouth (Talk) 12:04 2006年1月3日 (UTC)
  • 问题就是特色条目不能给人有一种好条目的感觉。我同意Kevinhksouth的说话。-- 12:08 2006年1月3日 (UTC)
好条目也需要有伯乐去发现。如果认为某个条目达到了FA的水准,何不提交到特色条目的评选呢。另外,如果能举荐有潜力的条目,对于条目的发展肯定也是有好处的。--Alexcn 12:16 2006年1月3日 (UTC)
  • 目前所谓的特色条目,我看是捉襟见肘。中文版条目数只是英文版的十七分之一,英文版的是每天更新,中文版的,则常常是在等米下锅。应该改变现在的作法,设定明确的标准,比如多少字数、多少张支持票等,另外还要规定明确的更新时间,比如每周更新一次。现在的这种作法,将以前的特色条目,如奥司他韦,再翻上来放,大家不觉得好笑吗。--farm (talk) 12:24 2006年1月3日 (UTC)
中文版的总条目差不多就只是英文版的十七分之一,所以特色条目数我觉得不会太少。字数我觉得并不是最重要的,有些大范围的条目字数很多可是组织不好,要点没抓到也是不能上特色,反之,针对一个较小的主题,在能发挥的程度之内写得完整清楚而精釆,也是足以上特色条目的。我是觉得英文版的标准不会比中文版低,一些内容很多的条目也是会被反对。以最近正在票选大英帝国为例,内容很不错,主要是译自英文版,但英文版并没有选上为特色条目。
另外,特色条目在跨语连结上是会出现星号而吸引其他版的人来观赏的,如果我们降低标准可能会对我们的门面不太好看。--ffaarr (talk) 13:07 2006年1月3日 (UTC)

Wikipedia:条目质量标准参考en:Wikipedia:What is a featured article相比,并没有太严格。标准的尾部说“特色条目不必都带有图片。”英文版也有“including images is not a prerequisite for a featured article.”因此英文的特色条目多并不是降低标准的结果。--Wikijoiner 14:24 2006年1月3日 (UTC)

特色条目还是宁缺勿滥的好!我们都还年轻,等得起!!--长夜无风 15:17 2006年1月3日 (UTC)
特色条目和有没有图片没有关系。成为特色条目的基本要求其实很简单:达到或者超过传统百科全书(例如大英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条目质量就可以。我们现在问题在于评审缺乏标准,应该制定出更加严格、详细的标准来。的确如上面所说,中文版的特色条目的标准太低了。对某个条目我们需要更多专业性的意见。--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20 2006年1月4日 (UTC)
将来可能要再新选过一次特色条目。--Stewart~恶龙 (讲讲讲!) 20:10 2006年3月26日 (UTC)

是不是应该给各个独立的主题首页建立特色条目评选

标准可适当放低,鼓励新的好文章。-- Tianxiaozhang 03:05 2006年2月19日 (UTC)

现在英语维基百科的特色条目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聊天

英语维基百科现在的特色条目是Sino-German cooperation (1911-1941),似乎没有中文版,而它的创建人及主要贡献人BlueShirts,似乎只在英语版作编辑。真是可惜。 --mingwangx 02:53 2006年2月7日 (UTC)

目前中文版的特色条目盲目求长,不知道简洁。。。特色条目应该是很难让人再做很大的修改才对。--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57 2006年2月7日 (UTC)
刚刚入选的板球条目,只介绍了“板球在中国”的情况,而印度和巴基斯坦视板球如国球,却未有多少介绍,还有人说“毕竟至少有把一般性的历史先介绍了,假如有其他的资料当然还可以进一步写板球在澳洲、板球在美国…等等,只是目前先写了中国的部分应该是没问题的。”而个人认为应该是这些内容全部写好后,才有资格作为特色条目,而不是成为特色条目后,还需要等待其他人补充许多内容,这样本末倒置。特色条目应该是维基百科能够和传统百科全书一较长短的条目--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02 2006年2月7日 (UTC)
呵呵!那句话是我写的,我主要是针对“中国中心”的看法作的回应,我觉得这样不致于是中国中心。至于是否可以入特色条目的意见,我还是以整体的条目水准来看待,也就是说即使里面没有“板球在中国”这样一段,我也觉得它的内容水准可以成为特色条目,加了板球在中国可以说是锦上添花而已。说到传统百科我刚把大英百科中文版1987年版的板球条目拿来作了比较,我觉得和我们目前板球条目的内容水准有一大段差距,内容仅仅介绍了规则和很粗浅的历史而已。

不过基本上很同意shizhao所认为的应该严格对特色条目把关,以及要求内容够简洁。像板球的条目,参与投票的人数不是很多就这样通过了,这样我觉得不太理想,也许应该规定一下最少必须要几票以上的投票才能成为特色条目,或者我们可以采用和提升条目同样的方式,大家用打分数来评量,最后平均起来超过4的才算通过,这样我觉得会比较严格精确一点。--ffaarr (talk) 03:44 2006年2月7日 (UTC)

我比较倾向于规定一下最少必须要几票以上的投票才能成为特色条目,建议设为最少有5人支持--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54 2006年2月7日 (UTC)
如果五人支持才通过的话,建议将投票时间延长。--长夜无风 05:31 2006年2月7日 (UTC)
我同意特色条目把关应该严谨。反而我看到的是中文维基百科里少了强大或热心的人手和写手阵容。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06:13 2006年2月7日 (UTC)

与此同时德文版将乾隆帝列为特色条目了,请大家看一看。--Wing 11:42 2006年2月7日 (UTC)

每次看到其他语言版本里中国/台湾的人/事/物的页面写得好,我总会在想,他们怎么都不来中文版作编辑。就像英文版Sino-German cooperation (1911-1941)创建人及主要贡献人BlueShirts。不过,我挑了几个德文版乾隆帝的编辑者的名字查询,编辑们似乎真的是没有中文背景。那么“为什么他们不愿意来中文版”倒不能是问题了。 --mingwangx 13:05 2006年2月7日 (UTC)
这篇文章的主要贡献者de:Benutzer:Louis le Grand是学政治的,重点是中国。--Wing 13:25 2006年2月7日 (UTC)
反而在英语维基有不少有中文背景的维基百科人却甚少来中文维基百科,为什么?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14:06 2006年2月7日 (UTC)
我个人觉得既在中文,又在德文出同样大的力很不容易,因此最近德文的计划几乎都荒废了。--Wing 14:14 2006年2月7日 (UTC)
“反而在英语维基有不少有中文背景的维基百科人却甚少来中文维基百科,为什么?”原因很明显吧,在那边玩较有满足感,这是真的。--邓启昌 01:22 2006年2月8日 (UTC)
那么我们如何可以改良?大家试想,英语维基百科有不少有中文背景的维基百科人却甚少来中文维基百科,反之我们却不能或有困难地带来有非中文背景但懂一定程度的中文的维基百科人来写中文维基百科(早前的User:向柏霖是个很好的例外)。另外,刚才楼下阿儒问关于Prince Albert Victor, Duke of Clarence的译名,随便看到Wikipedia:命名常规 (中文)。连这个应该由中文维基百科来订的规则才好的页面,竟然要从英语维基百科翻译过来,真是可怜。突然有点悲观。zzz....很困 "Press" my name and Wake me up inside 03:05 2006年2月9日 (UTC)
悲观是合理的,否则就近乎自欺了。--邓启昌 09:05 2006年2月9日 (UTC)
把有基本中文读写能力的人吸引进来是我在构思中文学习中心时的动机之一。以我的破英语,就已经具备到英语维基百科加添几个字的能力。我相信拥有足够的中文能力可以参与中文维基的非中文母语使用者一定也不少。 --mingwangx 08:58 2006年2月9日 (UTC)

-_-"" 有时不得不抱怨一下,为什么讨论一定要放在客栈才会有人理会,在有关页面讨论有关的问题反而没有人理会。真怪。-- 12:16 2006年2月9日 (UTC)

已经根据意见修改“大约两周内,如果没有反对或修订意见,该条目将被推选为特色条目。如有反对,则至少需要5个以上的赞成票才能入选,并且2/3以上的人支持。”参看Wikipedia:特色条目评选--百無一用是書生 () 17:28 2006年2月9日 (UTC)

“”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色条目版本

战争的结果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这句违反NPOV原则吧?--超限术士 07:42 2006年3月21日 (UTC)

我认为只是表达上太俗了。过于口语和感情化,但NPOV--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8:55 2006年3月21日 (UTC)
改成法西斯主义就通了。-- 百楽兔 11:52 2006年3月21日 (UTC)
要怎么说法西斯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毒瘤呢?(虽然我也这样觉得啦)--超限术士 15:56 2006年3月21日 (UTC)
保持中立立场不代表要当个乡愿。-- 百楽兔03:48 2006年3月22日 (UTC)
我很同意百乐兔所说的,不过同样都是反人性的极权主义,中文维基对另一颗毒瘤的说法太温和了。
法西斯(法西斯主义)毒瘤被二战铲除?姑且不说延续到1975年的佛朗哥政权,也不说德国、奥地利这些国家的新纳粹,就是在英国、美国、苏联/俄罗斯、南非这些国家里,难道现在就没有法西斯主义组织吗? Neo-Nazism Neofascism and religion -- Magnae Virtutis ex Vicipaedia 02:28 2006年3月23日 (UTC)
同意Magnae Virtutis的说法--无墓孤魂 17:28 2006年3月24日 (UTC)
同意上面的说法,以毒瘤去形容过于情绪化的表征,这种用词比较常见于讨论区的风格,对于条目并不适合。这个条目很庞大,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平衡和大家的意见。--cobrachen 01:25 2006年3月25日 (UTC)

特色主题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提议授予Portal:香港特色主题称号。大家认为如何? Burea Acupotter'n TALK? 14:05 2006年5月8日 (UTC)

中文维基百科暂时还没有“特色主题”的称号。--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8:22 2006年5月8日 (UTC)
造一个出来不就行了? Burea Acupotter'n TALK? 13:39 2006年5月9日 (UTC)
--Isnow 15:17 2006年5月9日 (UTC)

首先建立起一个特色主题的资格和评选机制,然后再来看谁可以入选。--用心阁(对话页) 15:22 2006年5月12日 (UTC)

艰深的特色条目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不才我努力的把心脏这特色条目看完,不过看完之后只有一头迷雾的心有戚戚焉。突然心生一疑问,就是相当冷门或艰深的条目怎样去评选?比方贝塞尔函数,从第十二个字开始,我就看不懂了。-winertai 08:05 2006年5月30日 (UTC)

心脏贝塞尔函数都不是冷门知识啦,当然要完全看懂这种条目,自身必须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才行。我们的特色条目评选需要更多相关领域的人来关注才行(内容方面)。而不懂的话,也没有关系,你可以从内容的安排和文字叙述上来审查是否符合我们的标准,这其实相当于出版社编辑的角色。--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14 2006年5月30日 (UTC)
贝塞尔函数还看得懂,至于心脏...我的确是孤陋寡闻...--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9:37 2006年5月30日 (UTC)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估计“3Q得Orz”对不谙此道的人来说,也是如同天书。--地球发动机〠✆ - ✉✍) 12:44 2006年5月30日 (UTC)

不管条目是不是艰深也要看的懂的人去评选,难道你还想每个特色条目也投一票?那你实在太强了。--Mukdener |留言 15:25 2006年5月30日 (UTC)

特色条目本来就是见习编辑以上就能投票,和懂不懂该条目有关系吗(况且条目本来就是越浅显易懂越好,这应是编辑百科该有的心态吧!)?另外,“3Q得Orz”本来就是一句错话,这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好像没关系吧。--阿儒 | 这里泡茶 16:03 2006年5月30日 (UTC)
我也没说要把条目往艰深了写啊,但是有些条目专业性强是事实,没有相关的知识编辑次数再多也看不懂。我看那,还是把投票权给内容专家更合理。--Mukdener |留言 16:29 2006年5月30日 (UTC)你看,你还知道“3Q得Orz”是对是错,我却如同看天书一样茫然不知所云。如果看都看不懂还如何评价它是否浅显易懂呢?--Mukdener |留言 16:35 2006年5月30日 (UTC)
这种情况也可以多利用注解来解决。心脏条目如有看不懂之处,可到其讨论页提出,协助其继续改进。“3Q得Orz”烦请参看失意体前屈火星文。^_^。--Sangye 17:02 2006年5月30日 (UTC)

如果真是完全看不懂得话,可以投反对票啊。百科条目本来就是写给外行人看的。好的百科条目应该让人感到“嗯,虽然下面那些技术细节我完全搞不懂,但基本上这是个啥东西我心里有数了。”--Louer

维基百科的投票不过是大家取得共识的辅助手段,不要搞的真跟选举似的。条目的好坏是有客观标准的,如果一个外行因为自己看不懂就反对,那搞来搞去维基百科不是变成少儿科普读物的水平了吗?--Mukdener |留言 19:51 2006年5月30日 (UTC)
但“是否简明易懂”本身就是“条目的好坏的客观标准”之一啊。如果外行人完全看不懂的话,百科条目的意义也就失去了一大半。注意我说的是“完全看不懂”。我不反对条目里有很多外行看不懂的技术细节,但要能称得上有特色的话,除此之外肯定也得有相当部分的“科普内容”才行啊。否则岂不成了技术手册。--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20:43 2006年5月30日 (UTC)
要什么样的条目才能“完全看不懂”呢?其实我的本意是说,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知道这个条目的好坏,才知道写的是否通俗易懂。如果不了解相关知识,不管写的多简单读起来还是费劲,但是能这么就说条目不通俗易懂吗?--Mukdener |留言 20:58 2006年5月30日 (UTC)

声明一下,我完全赞成写条目要通俗易懂,但是通俗易懂可不是对什么问题都妄加评论的借口。--Mukdener |留言 21:09 2006年5月30日 (UTC)

我来和一下稀泥。个人觉得,百科条目应当在通俗易懂和专业性之间取得平衡。一个比较专业的事物,条目在介绍它是什么时,可能会描述上必须要有一定知识的读者才能看懂,但另一方面,说明该事物是什么领域中、产生多大的影响、由什么人发明或发现、解决了什么问题等等,这些可以放在导语中的叙述,可以描写得平白一些。这一点,相对论贝塞尔函数要好一些(当然专业性介绍又差远了)。另外,书生说的不错,所有人都可以在体例和版式上进行评审。易懂和专业两者并非完全矛盾。— fdcn  talk  2006年05月31日00:23 (UTC+8 08:23)

说实话,心脏我还勉强看得懂,贝塞尔函数以前好像也学过(N年前),但是早忘得一干二净了,现在这个条目我还真得看不大懂,也就大概能看明白概述部分和应用部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05 2006年5月31日 (UTC)

问个问题:专业知识有重要到没有就看不懂特定条目吗?本人学文科的,但高中生物课本介绍心脏的部分我一目了然,这和我的专业知识有关吗?其次,条目本来就是写给不了解的人看的(如果是该领域的专家,早去读教科书或相关研究报告了),为什么不能写的比课本还好懂呢?我承认函数等公式推理部分需要先了解这些数字符号的概念,但心脏的构造显然不用吧!--阿儒 | 这里泡茶 04:16 2006年5月31日 (UTC)

建议采用模板提示的方法:本章节内容涉及专业性较强的叙述,如看不懂可直接跳过。--地球发动机〠✆ - ✉✍) 04:41 2006年5月31日 (UTC)

特色条目的评选标准Wikipedia:什么是特色条目中并没有对条目的浅显易读性提出要求,因此浅显易读性不应成为特色条目受到质疑的理由。如果真想以此为理由,首先应该争取“浅显易读性”进入特色条目评选标准,而不是上来就质疑某个特定条目的资格。--Wikijoiner 05:11 2006年5月31日 (UTC)

我觉得一篇维基百科的文章即要满足普通人的要求,也应该满足专家的要求。事实上看维基百科的人不仅仅是对一个问题毫无了解的人,也有学生甚至专家看维基百科中的文章的。有些内容是非常难的,比如贝塞尔方程或者量子力学。但是每篇文章在进入细节之前总是有一个概述的部分,这个部分应该写得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得懂才好。这样开始看一篇文章的人至少获得一个大概的印象,知道这篇文章描写的事物大概是什么东西,有什么作用。拿上面的两个例子做比较我觉得心脏这篇文章还是写得很好的,在概述的部分它描写了心脏是什么(是一个动物的器官),是做什么用处的(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有什么重要性,甚至于一点结构和进化史的内容,是每个人都读得懂的。但是贝塞尔方程就比较差了。第一句说明了贝塞尔方程大概是什么东西(是数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函数),但下面对于没有数学根底的人就不行了,至于这个函数有什么特别,为什么这么重要就根本没有提到。--Wing 07:40 2006年5月31日 (UTC)

上面两位先进都提到重点,不过问题是,条目写得连一般读者都连浅显难易都看不懂,怎去论断评选?加上特色条目采“只要没人反对就过关的机制”,加上不管条目是不是艰深也要看的懂的人去评选,难道你还想每个特色条目也投一票?的另一位说法,那是否较为艰深冷门的条目就可过关?-winertai 08:35 2006年5月31日 (UTC)

你的逻辑我不太明白,冷门条目为什么就会过关?你看不懂自然有人看的懂,何不省下一票投给自己真正看的懂的呢?--Mukdener |留言 22:46 2006年5月31日 (UTC)
你确定每个待评选条目都不会冷门到自然有人看的懂的人去投票吗?另外,请你也注意一下,现今评选特色条目的规定是没有反对票者即可过关。试想,一个艰深条目,连撰写者(专家),都要花半个月以上去了解这个条目的试算与意义(请注意,是了解而非编辑时间),那怎么去要求评选者去评选?一般读者去阅读?其实,我也不是吹毛求疵,我的个人想法是:一个好的“艰深”特色条目,至少可以会让所有读者能有兴趣看完至少一半引文,别看到前几个字就不知所云。至少,我觉得范德瓦耳斯方程都做到这一点。-winertai 04:54 2006年6月1日 (UTC)
我觉得你的担心没必要,一个条目既然有人写就一定有其他人关心,“无独有偶”绝对是真理。而且特色条目也不是终极版本了,改进是永远也没头的。不过呢,我到是考虑是否应该把特色条目限定在与日常生活或普通人能接触到的知识上,这样也算给浅显易懂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标准。--Mukdener |留言 15:11 2006年6月1日 (UTC)
“一个条目既然有人写就一定有其他人关心”这句话我反对,因为我的监视列表里就就一堆没人关心的条目。此外,专业的知识也可以写的很明了,这点课本上就能做到。另外特色条目不是上去就下不来的,这个荣誉代表的是种状态,不是永久不变,个人认为如果近期内条目的可理解性仍未改善,也许应列考虑撤下来。--阿儒 | 这里泡茶 16:43 2006年6月1日 (UTC)
反对不成立,现在没有不等于永远没有。特色条目的评选标准可以考虑加一条“需n个用户编辑过”作为标准。而且你举的例子也不太恰当,高等数学的课本你能指望小学生看懂吗?简单是个相对的概念,不能绝对化了。--Mukdener |留言 16:52 2006年6月1日 (UTC)
我觉得你斗嘴的企图远大于在此讨论的动机,如果现在没有不等于永远没有,那你可否来当那位“终结现在”的人士呢?如果在这里说不成立能解决问题,我很支持你多说几个不成立或推翻别人意见的说法。但事实好像不是这样,个人建议你在这里说别人不恰当、不成立前,多去关心下“现在”没人关心的条目,不然老是预设一堆东西,却枉顾实际情形,实在说不上是件好事。---阿儒 | 这里泡茶 17:53 2006年6月1日 (UTC)
我不可能每个条目都编辑,没那分精力也没那个能耐。我想编辑什么大概不劳你指导吧?--Mukdener |留言 18:21 2006年6月1日 (UTC)
不可能的话,把话说如此大有有何意义?一下说反对不成立,一下嫌例子不恰当,你何不做出“恰当”的例子给大家看?何不做出“成立”的样子使人效法?为了 辩驳别人,举一堆枉顾事实的假设,最后又怪别人“指导”阁下编辑条目。呵呵,那么可否请你不要“指导”别人如何举例呢?--阿儒 | 这里泡茶 18:32 2006年6月1日 (UTC)
哈,我知道为什么有人对你意见大了。你大概把握不好就事论事和人身攻击的尺度。不过没关系,对于这种事我一向不往心里去的。--Mukdener |留言 18:46 2006年6月1日 (UTC)
哈,如果你这叫就事论事,那百科也不百科了。给了一堆预设,也不见你正面回应。如果说你不放在心理,回一堆没营养的话又有何意义?--阿儒 | 这里泡茶 19:02 2006年6月1日 (UTC)

假如连一开始的部分都看不懂,那么应该投反对票。其次可以设定一个最低获同意票的数目。也就是说,需要一定数量的、可以读懂文章的专家投赞成票后才能够成为特色条目。--Wing 08:59 2006年5月31日 (UTC)

  • 各位先进于讨论中,似乎把焦点模糊了。我其实向来想点出的是特色条目或所有“重点”条目(超过1500或3000字以上)在中国大陆编写阅读人数锐减下,不知不觉走向“历史化”、“翻译化”、“香港化”与“艰深化”(我知道我说出来会得罪一拖拉库人,不过我实在不得不说)。就“艰深化”这困境而言,我特地将心脏原有的“引言”经整理后重新贴在现在条目(2006.06.02的版本)上,请大家看看。虽然我“掉入维基陷阱”(呵呵)时日比各位先进晚,不过因为掉入时间点刚巧在中国封禁维基的前后关键时间,加上我比较闲,最近半年几乎超过十二小时于中文维基上,因此在对此转变感触特别深。会提出这问题,实在基于我对维基的疯狂热爱,如有得罪人还请见谅。
      • 看来您真的很仔细去看心脏。早先的引言确实比较简单明暸,我记得后来好像是评特色时,有人认为原先的写法针对人的心脏,有以人为主的不中立问题,才越改越艰涩。像这个题目要写到什么程度(高中?大学?研究所?),什么范围(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传统医学?宗教?……),有时候很难拿捏,艰涩的问题就来了(另外还有文字艰涩的问题)。不管如何,Dgg32想要多写些科学方面特色条目的努力是值得鼓励的。--Sangye 18:48 2006年6月2日 (UTC)
        • 嗯。我百分百赞同Sangye的看法,也对Dgg32兄的热诚和专业表示尊敬。我只是旁观者清,敲一下边鼓罢了。我想,如果多几个Dgg32兄,然后让中文维基在质的方面整个提升,获得国际间赞赏,那么或许也是对中国政府禁封维基政策的一种压力来源之一。

除此,因为我总习惯在提出问题后,附带解决方法,因此我想在此冒大不讳的提出几个解决方案:第一,允许项目缺乏的特色条目,以“特殊方法”加分。(比方中国大城市,世界大城市,文化,教育,体育,宗教,建筑(尤其是中国建筑)等)第二,翻译的特色条目的数量上设限或门槛稍微提高,第三,具有中国特色的条目加分,第四,就是如wing兄的设置最低同意票的门槛。第五,强迫半数管理员在特色条目上做评选。我个人想法是:只有在这种方法激励下,才能在条目数量远远无法达到理想状况下,以“完美特色条目”功能上来让中文维基更好。-winertai 18:09 2006年6月2日 (UTC)

请仔细看Wikipedia:特色条目候选:“如有反对,则至少需要5个以上的赞成票才能入选,并且2/3以上的人支持。”另外,坚决反对对于任何条目做特别对待。特色条目就是“达到或者超过传统百科全书相应条目水平”的条目,我们的规则也是根据这个目标制定的。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8:16 2006年6月2日 (UTC)
1.谢谢百兄的提醒,您提到的规矩,刚巧劣者以前就看过了(好险)。不过,问题是:假使没有反对票呢?或者大家不愿意做坏人提出反对票呢?难道每次都要您出马?2.我提的正是某些规则的缺失。个人觉得,这或许可视为因应中国禁封维基后的,我们所能采取的因应措施吧?-winertai 18:34 2006年6月2日 (UTC)
没有反对票也属正常。但是大家不愿意做坏人提出反对票,这在中文版已经历史悠久了(或许这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目前也就是删除投票才刚刚踊跃起来,这种习惯可能还需要慢慢培养。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参与者的的缘故?例如组成可能以学生居多?或者专业领域的参与者太少?--百無一用是書生 () 18:56 2006年6月2日 (UTC)
shizhao兄,我很钦佩你对维基百科的贡献,但是我想作为资深维基人你还那么看重投票这是对其他后进的严重误导啊。维基百科的方针不是求得共识吗?什么时候变成比人数多少了?对任何条目认为不好的,如果自问有能力就应该作出适当的修改,如果不能,就提出自己认为哪里不好供大家讨论嘛。现在到好,什么也要投票,请问投票除了说明大家意见不统一还能说明什么?中文维基不培养大家参与讨论的习惯却培养大家投票的习惯,那还要讨论页有什么用?而且维基百科不是真成了民主的实验场了?--Mukdener |留言 22:48 2006年6月2日 (UTC)
不应该搞“唯投票轮”,但也没有必要搞“反投票论”,有些东西意见不同可以暂时放置分歧,继续讨论。但有些东西至少要达成一个可供执行的暂时统一意见吧。投票没什么不好,关键看抱着什么样的精神来投票。如果带着一种协商的精神,投票就是达成共识的方式,如果带着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战斗精神,投票就跟吵架没什么区别。维基不是民主试验场,但更不是精英主义的试验场。--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02:20 2006年6月3日 (UTC)

特色条目的评选标准和评选过程

看了上述讨论,我觉得实际上是在讨论一个什么样的评选过程和评选标准来选出特色条目。我觉得投票还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当然在投票中要有讨论,有对条目的修改和修饰,所以不存在唯投票论的问题(如果不同意这一点,可以提出不通过头票解决的方法)。

至于是否对某些参加评选的条目进行加分,或减分,我觉得目前还不需要,因为质量是衡量特色条目的标准。即使是有关香港条目,或者是翻译自其他版本的条目,我觉得质量标准大致是相同的,当然也可以为翻译条目制定一些额外标准,比如翻译的信雅达情况。我

不反对翻译的条目,如果我们能够把其他语言版本的特色条目翻译到中文来,那将大大增加中文的特色条目。当然这些条目在其他版本难免存在文化和地域局限,对于这种条目,就需要在翻译的基础上增加中国文化或地域的内容(以中文为母语的人的文化背景)。比如前一阶段评选杂技相关内容。 衡量翻译条目,还要衡量原文的质量,是否在所在语言版本获得特色条目或优良条目。如果我们评选时能考虑到这些因素,投票时谨慎些,翻译条目应该不成例外。

关于投票通过的门槛,我认为有些低了,我建议修改为:“无论有没有反对票,赞成票都得在8票以上”,通过这样的修改,可能解决一部分winertai兄提到的问题。 另外,我建议把进行同行评审作为在评选特色条目的一个前提条件,这样,在投票前,就有更多的讨论的时间。 还有一点,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兄提过的,特色条目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如果一个条目还在不断修改,如果一个条目成为特色条目后还有进行大幅修改的余地,就不符合特色条目的标准。我建议给参选条目增加一个条件,即条目在1个月内没有大幅修改。

最后,我认为我们选举特色条目时投票不够严谨,可能考虑了条目以外的内容。我认为不通读一遍基本上没有赞成或反对的理由。如果自己对这个主题不太能把握,可以放弃投票权。在维基百科这样一个草根文化,在中文维基百科缺少专业人士参与的情况下,每一个人投票都更谨慎才是特色条目名符其实的保证。

--用心阁(对话页) 12:08 2006年6月3日 (UTC)

另外我觉得最近几次特色条目投票有流于仓卒的情形。许多投票者看到条目内容庞大就投赞成票,而参选者看到赞成票多也易忽略掉反对者提出的意见,于是很多有些特色条目的瑕疵被大家忽略掉了。当然,也许现在看来这些瑕疵不算什么,但过了几年,大家检阅这些条目时,却可能因为这些问题怀疑当初的评选标准,进而质疑特色条目的价值,这对特色条目而言显非好事。个人认为将来的投票应当更严仅,投票者也不应啬于投反对票,并勇于协助修改条目。--阿儒 | 这里泡茶 16:56 2006年6月3日 (UTC)

特色条目的评选和撤销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按照现在的标准的特色条目的评选和撤销问题实在是太大了。首先说评选,最低标准只要5票赞成一个条目就有可能成为特色条目,假设只有7个人投票的话(事实上现在评选的参与率不高,通常支援票也不需要太多),这个标准也实在是太低了。再看撤销,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评选特色条目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也不参与,但是当他们在首页上看到一个条目觉得不符合特色条目的标准并提请撤销的时候,他首先就要面对比如当初赞成的5个人,这时候很可能就要10个人支援撤销才行。本来投票评选的初衷是大家都参与,而且当参与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意见就会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之后如果再增加人数意见的也不会有太大的偏差,这样只有当大家的观点转变的时候才需要撤销一个特色条目。按照现在的评选办法提名的时候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撤销的时候知道的人越多越好,而现在特色条目的参与率很低正是对提名有利,结果就造成很多质量低的条目也混成了特色条目。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我想目前至少也应该是在提名的时候能让每个当初编辑过这个条目的用户(这意味着他曾经关注过这个条目)知道,并邀请他去投票,同时广而告知一下(比如把候选条目也在首页展示或者什么的)。否则现在特色条目的评选就是潜在冲突的诱因。--Mukdener |留言 22:25 2006年8月2日 (UTC)

    • 很好的建议﹐否则所谓的特色条目﹐只是少数人的特色条目﹐根本没有代表性。应该要让更多的人参与﹐通知相关贡献者的做法也很正确。--真实事求是 13:28 2006年8月3日 (UTC)
    • 上面的建议是很不错的方法,另外就是,如果担心投票数量不足导致条目的评选沦为少数关心者就可以操作的话,解决方法就是根据目前活跃中文维基人的数量订出一个适当的投票下限,无论是推荐还是除名,总投票数都得超过这下限才算数,否则提案无效。目前新条目的推荐是三个人以上,如果特色条目需要比较慎重行事,那就订个10或15人的下限吧。特色条目没有新条目可用时还可以拿旧的特色条目来recycle所以不用担心限制太严条目会像DYK般不够用,建议稍微严谨点以品质考量为重!--泅水大象 讦谯☎ 03:08 2006年8月4日 (UTC)
      • 虽然我对Mukdener兄及真实事求是兄提出此建议的动机感到质疑,但是我完全(+)赞成大幅度提高特色条目或撤销条目的门槛及广为通知的建议。不过于另一方面,我却觉得Mukdener兄说出所谓造成很多质量低的条目也混成了特色条目的这种说法感到不适宜。Mukdener兄可以看看每次特色条目评选历史,我虽每次意见多多,也大都投反对票,不过,我却在该特色条目通过评选后,完完全全服膺这结果,并觉得这些特色条目都符合质量高的标准,其实这是最起码尊重别人及民主的结果,另一方面,特色条目中的反对重点或撤销条目的赞成重点并不是为了要拉下这条目希望这条目的观点与我想像的完全相同而是希望能提出意见后,让此条目更臻完美,更符合特色条目。你如果把自己观点视为必然,把不同你意见的:或者是撤销条目面对的反对票,或把特色条目面对的赞成票都当成寇仇,个人觉得并不符合维基的包容精神。除此,我想再度提醒Mukdener兄,并不是台港澳维基人造成维基于大陆被禁封,也不是台港澳维基人让中文维基的参与率变低,当然更不能说中文维基没有大陆维基人参与就变得品质变差、不中立或观点不全面﹔即使你心里面这么想,也不能这么暗示。--winertai 04:29 2006年8月4日 (UTC)
        • 请聚焦在这题目上﹐不要过多扯其他事情。纠正你一下﹐维基民主与政治民主是不同的﹐维基人没有必要“完完全全服膺”任何结果﹐因为在维基﹐讨论是自由的﹐若对特色条目有意见马上就可以提出来﹐就算提出100次也不要紧﹐没错是要尊从投票的结果﹐但没有“服膺结果”这种事情﹐只要不去搞破坏﹐搞编辑战就可以。另外还有要提醒一下﹐任何条目任何人都可以编辑﹐这也是维基的自由之一﹐请不要视其他意见的编辑者为寇仇﹐要平和讨论﹐未必台湾人就最了解台湾﹐有时候旁观者清。--真实事求是 13:06 2006年8月4日 (UTC)
      • (+)赞成想办法增加现在特色条目评选时参与人数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争议,先不要讨论最近关于特色条目撤销里的争议,提高门槛应有必要,我也建议拉长评选过程,这样可以使候选条目在这段期间经过大家的建议进一步提高品质--robinhou 04:57 2006年8月4日 (UTC)
  • 我也赞成这个建议。考虑到现在特色条目票选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适当提高入选特色条目的投票门槛。当前是“至少5个以上的赞成票,并且2/3以上的人支援,该条目就会入选为特色条目”。是否可以改为“至少10个以上的赞成票,并且赞成票的数量大于反对票的2倍,该条目就会入选为特色条目”。之所以规定“赞成票的数量大于反对票的2倍”而不是“2/3以上的人支援”,是考虑到有些人把中立票等同于反对票(为何不等同于赞成票?),这样有失公平。--汉龙对话贡献电邮 12:14 2006年8月4日 (UTC)
关于特色条目评选,这里有一个改进的计划,请大家一起来讨论,统筹考虑上面提到的参与人数的问题。--Alexcn 13:57 2006年8月4日 (UTC)

请大家关注一下特色条目的资料来源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今天在翻看以前的特色条目时发觉有一部分的特色条目居然没有列明参考文献,这在英文维基百科中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因为根本不符合维基百科所要求的“Wikipedia:可供查证”的方针,所以我把它们都列上来,请大家、特别是原条目的编者关注一下,把参考文献补列上去。

  • 三峡水电站
  • 龙舌兰酒(很诡异,我不是在文末的‘外部链接’上列出了作为主要参考的两个网站吗?--泅水大象 讦谯☎ 18:15 2006年8月30日 (UTC))
    • (:)回应,首先“外部链接”和“参考文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关于“外部链接”的作用和格式可参见“Wikipedia:外部链接”,关于“参考文献”的作用和格式可参见“Wikipedia:列明来源”。目前你列明的那两个网站是不符合参考文献规范的,一般对网上资源的引用,通常具体到某个网页,而不是把整个网站列上去,此外还必须列明作者、题目、网址、日期等几个要件,具体可参见Wikipedia:列明来源#网页。--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8:56 2006年8月30日 (UTC)
      • 事实上,‘外部链接’与‘参考文献’的概念没有上面所说这么不同,而我之所以将这两个参考资料来源列在外部链接单元中,也是符合Wikipedia:外部链接中‘Sites that have been cited or used as references in the creation of a text. Intellectual honesty requires that any site actually used as a reference be cited. To fail to do so is plagiarism.’这收录原则。还有,我写文章有时不是根据某篇外文作品一一直翻,而是综合某个网站、某几个网站甚至一些书本的资料,在阅读完之后以自己的篇章规划用自己的叙述方式撰写出来的,所以虽然可以明确提供资料来源的网站或书本名称,但却无法明确指出是哪一个网页或书本上的哪些页,有鉴于此,我认为目前Wikipedia:列明来源中的规则有时是无法完全遵循的。外部链接本来就应该收录作为参考来源的资料页面,却因为大家的滥用(有时我觉得外连结集根本变成个人网站打广告的场所),结果导致其最原始的作用竟然被忽略,这问题是值得被正视的!--泅水大象 讦谯☎ 19:25 2006年8月30日 (UTC)
        • 特色条目经常作为其它人编写条目的典范,所以我希望我们都能把特色条目做得规范一点,而且上述两条都是方针,概然已经把“外部链接”和“参考文献”的两个概念都分清了,那么我们最好遵守。做得更完美不是更好吗?--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3:57 2006年8月31日 (UTC)
          • 我要说的是,连规则本身都写得不清不楚(甚至还没翻译完成),就要用这样的规则来判定别人的作品失格,有点不教而杀的残虐感觉。何况,很多这边列出的条目都是很久以前就完成并被遴选为特色条目的,当时遴选的规则里根本没有将参考文献列为‘必要条件’,因此用发现有些特色条目‘居然’没有列明参考文献这般的口气批评是不恰当的,因为那时有那时的时空背景,虽然我也认同好的条目应该要包含参考文献的资讯,但我认为应该用一种‘如果能补充上去会更好’的口气要求原作者或其他人协助订正,而不是这种硬来甚至带有点轻视味道的口气(如果我会错意请见谅,但看起来就是有这样的感觉......)。--泅水大象 讦谯☎ 15:01 2006年8月31日 (UTC)
            • 首先跟你和其它可能会错我意的维基人都说声SORRY吧,我的目的只是想让特色条目的质量变得更好。谢谢大家能努力去完善条目的质量。--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6:05 2006年8月31日 (UTC)
              • 我对长夜无风兄推动作品水准提升的热诚是抱持支持态度的,也觉得你的主张有其道理值得注意。只是想提醒一下毕竟是网络环境一切都是靠文字来表达情感,因此不免会发生容易让人有负面感觉的误会情况,而造成一个立意很好的提案无法好好施展。意见发表完能有共识就好,大家一同努力好好提升条目水准最重要!--泅水大象 讦谯☎ 17:44 2006年8月31日 (UTC)
  • 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
  • 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
  • 200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 陈露 (在申请特色条目前该条目文末已列出了参考文献,今只需将段落名称改为“参考文献”即可,已更改。--汉龙对话贡献电邮 13:31 2006年8月30日 (UTC))
  • 九头蛇 < 查已补充--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2:23 2006年11月1日 (UTC)
  • 大五码(补充了--孔明居士 16:45 2006年9月13日 (UTC))
  • 温斯顿·丘吉尔(补充了--孔明居士 10:45 2006年8月30日 (UTC))
  • 伊丽莎白一世 (英格兰) (补充了--Wing 09:28 2006年8月30日 (UTC))
  • 王菲
  • 威廉·巴特勒·叶芝(补充了,讨论页说这条目主要翻译自英文维基,因此先将英文维基的参考资料弄过来。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7:52 2006年9月9日 (UTC))
  • 李氏朝鲜(补充了--孔明居士 12:57 2006年9月4日 (UTC))
  • 阿拉伯帝国(补充了--孔明居士 12:57 2006年9月4日 (UTC))
  • 欧洲(补充了--孔明居士 12:57 2006年9月4日 (UTC))
  • 香港 (补充了 -- Kevinhksouth (Talk) 14:58 2006年8月30日 (UTC))
  • 美因茨(补充了--Wing 10:32 2006年8月30日 (UTC))
  • 长沙市
  • 范德瓦耳斯方程 < 查已补充--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2:23 2006年11月1日 (UTC)

此外,在“Wikipedia:什么是特色条目”中有这样的一个标准:“尽量提供相关资料来源。既可在文中斟酌插入,也可于文末附上==参考文献==一栏。”,我觉得应该改为“必须提供相关资料来源。既可在文中斟酌插入,也可于文末附上==参考文献==一栏。”,因为列明资料来源也已经成为“Wikipedia:什么是优良条目”的其中一个条件,而做为比“优良条目”更优秀的“特色条目”没理由不提供资料来源的。--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8:32 2006年8月30日 (UTC)

  • 同意,信息来源对于使用者十分重要,编写者应该对此重视,这方面应该以英文德文为榜样。对于这些特色条目,可以给一个期限,补充完整后,依然是好条目。如果再没有,就应该从特色条目除名了:(--Smartneddy(Talk) 08:48 2006年8月30日 (UTC)
  • 同意,这本来就必须纳入到我们特色条目审核当中。--Guests (talk) 09:40 2006年8月30日 (UTC)
  • 与电脑或地区性有关的东西,有时苦无文献来源。(要把它们从特色条目中移除就适随专便吧)-Salvête Omnês! Hello World! 16:18 2006年9月2日 (UTC)
我相信肯定有来源的,比如你参照的网页,一些政府报告,都是文献来源之一。--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5:40 2006年9月4日 (UTC)
  • 想跟大家说明一下,补全条目主体之外的相关信息对使用者十分重要,这不仅是特色条目的重要组成,也应该成为每一个条目必备的内容。参考文献、外部联接、注释等内容以前我也没有注意过,但在使用条目时发现这部分对知识的溯源十分重要,英文维基在这方面是十分好的表率,这让条目具有了更大的信息量。这些相信大家都有所体会
  • 关于外部联接、参考文献、注释、参见之类的含义,我个人理解(以参考英文版为基础)参考文献是撰写条目资料的直接来源,应该包括书籍、研习笔记、网页内容甚至一些影音媒体资料。外部联接则是指与条目相关的网页联接,比如国家博物馆的条目,可以在外部联接给出国家博物馆的连接,此外维基百科姐妹计划地联结也应该加在这里。注释是对条目中内容的注解和简单补述。参见是内部条目的连接。
  • 大象兄提出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确实要统一大家的理解,这可能又需要一番规范。以上只是我的理解,建立知识溯源部分的规范还是很重要的,希望各位能提出建议和意见,特色条目只是一个窗口,希望能有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Smartneddy(Talk) 07:29 2006年9月3日 (UTC)
Smartneddy的分析很有道理,我最近也开始在把以前编写的条目重新补上注释和参考文献等,希望能尽量缩短和英文维基的差距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15:43 2006年9月4日 (UTC)
我觉得最好是在文末作脚注,因为现在一般的条目都推荐这样作了。 -- Tusooa Zhu 2012年4月7日 (六) 16:44 (UTC)

不符合正式方针的特色条目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

最近有关撤销特色条目的问题引起争议,本人设计了一个模版Template:FA_Disputed, 不知各位意见如何?--Johnson Lau 05:51 2006年11月13日 (UTC)

(:)回应,对此模板没意见。除此,个人认为该问题另外争议点在于:第一,Wikipedia:可供查证与近期通过的“特色条目必列参考资料来源”、“Wikipedia:生者传记”,此三方针的关系到底为何?必要性与重要性为何?第二﹔是否“不合乎后两方针,就铁定不能成为特色条目”?(甚至不必经由投票决定,径自取消特色条目头衔或径自删除未列参考资料的内容),第三,未列参考资料来源是否成为“提名撤销特色条目必然条件”?第四,特色条目撤销投票时,投下“反对”票者或审视评选时候,是否可以忽略后者两方针?在此情况下,是否可以解释为“反对撤销者的理由不成立”?这几点还望娴熟维基方针的维基人或相关撤销特色条目提名人,详加解释厘清。
虽然,此次涉及的被撤销特色条目我几乎全都鲜少参与编辑﹔不过以同理心来看,不管怎,“撤消”此举必定严重打击这些条目的许多“以往活跃的维基人”及浏览维基者。这也就是我近乎啰唆的对此提出异议与看法。毕竟,中文维基因禁封、编辑者意识型态冲突等等因素,发展状况与其他语言条目不尽相同,考量中文维基特殊情境,常为许多新措施实施前所要慎重考量的,谢谢。--winertai 06:28 2006年11月13日 (UTC)
尝试回答一下winertai的问题,1、在“Wikipedia:方针与指引”里有讲到方针的重要性:“维基百科正式方针:广为接受、每个人应当遵循的方针”。而“Wikipedia:可供查证”和“Wikipedia:生者传记”都是维基百科的正式方针,也就是说我们每个维基人在编辑的时候都应当遵循的。“特色条目必列参考资料来源”不是方针,是特色条目的评选标准之一,因为不列明参考资料来源的话,会违反“Wikipedia:可供查证”的方针,如果是在世人物的条目,还将违反“Wikipedia:生者传记”的方针。2、我倾向于不合乎维基正式方针的条目不能当选特色条目,因为特色条目是条目中的典范,常被人做范例来参考提升其它的条目,如果特色条目都做不到合乎方针的话,那参照特色条目提升的其它条目又如何可以合符方针?不过在我们的特色条目评选标准里并没有详细列明这个条件,所以这仅仅是我的看法而已。3、特色条目的评选标准当中有一项“必须列明参考资料来源”,未列参考资料来源自然就成为可以提名至撤消特色条目的条件,因为两个评选标准是互逆的。4、在撤消投票和推选投票时,投票者都应当注意到维基的相关方针。--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8:05 2006年11月13日 (UTC)
我最关心的是不要误导新手老手, 如果用了这个"不符合正式方针的特色条目"模版, 我倒不大坚持要撤消了, 因为这种破坏既得利益的事, 在现实世界还是网上世界都是不受欢迎的. 投票过后, 我便会在没有被撤消又没有改进的特色条目挂上这个模版--Johnson Lau 11:58 2006年11月13日 (UTC)
我觉得倒不是既得利益的问题,而是在原来条目当选为特色条目的时候,并未建立相关的方针,这是新方针能不能溯及既往的问题,就算溯及既往的话,也应该在新方针(或说新规则)通过之后,要全盘检视是否原条目符合规定并给予改善的时间,而非径自以“不符方针(规则)”提出撤销的动议。--Theodoranian|虎儿 =^-^= 12:43 2006年11月13日 (UTC)

Template:FA_Disputed适合放在对话页--百無一用是書生 () 12:59 2006年11月13日 (UTC)

  • 放在对话页便失去意义了. 而且, 无论那是不是特色条目, 都是可以在页首加上如NPOV, unreferenced, disputed等警告模版. FA_Disputed只是另一种警告模版吧.--Johnson Lau 13:04 2006年11月13日 (UTC)
将它放在条目主页中可能有自我参照之疑,情况就同{{DYK Invite}}的情况差不多。(相关讨论)--Shinjiman 13:26 2006年11月13日 (UTC)
同意虎儿的意见,而且我很怀疑是不是没有列明参考资料来源就一定不可查证!像Johnson认为没有参考资料即是原创研究这理论,我不大认同。像假如现在我写某某车站在什么地方,有什么路线在行驶,附近有什么名胜古迹,即使没有参考资料,我就不认为这是不可查证的。我不是既得利益者,但法律一般都不能溯及既往。如果抱着没列参考资料就是原创研究这么单纯的思想,而不是去实际观看内容,是否不合理与有否失实之处,我认为不宜。(ps:我支持条目要可供查证,但对把列参考等同查证有很大保留)--Onsf 14:40 2006年11月13日 (UTC)
像现在正在删除投票的条目爱音客,说自己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大的音乐剧中文网站,却没列出资料来源,我在投票那亦有说这不符可供查证,,不能接受。但如果像休斯顿火箭队那样的内容,球队历史与球员交易、现役球员等那些是公开资料,只要看一下球队网站与ESPN,或随便一个资深NBA迷亦可以引证,虽没列出参考资料,我却不会认为这是不能查证的条目。--Onsf 14:59 2006年11月13日 (UTC)
既然如此容易查证, 为何编者就不能如此容易地列出参考资料? 从来就没有人愿意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百科全书应该只依据已经获得具公信力的出版者出版过的事件、主张、理论、概念、意见和论证。"(WP:V),用了别人的资料而不注明来源就是剽窃, 不要怪我把话说得太重, 这是一项学术准则--Johnson Lau 15:36 2006年11月13日 (UTC)
Johnson兄的“用了别人的资料,而不注明来源就是剽窃”虽然有道理,但用在维基上似乎真有点重了。毕竟,维基百科或任何网络性文章皆非“学术性论文”,这是大家普遍认知的。何况,Copyright与Copyleft两者的相争与说法等,本来就相当复杂。另外,换句话来说,当Johnson为了维基“可供查证”方针来质疑其他维基人“编者为何不能容易地列出参考资料?”或说出“既得利益者”这等说法时候,其实也犯了推定善意的维基正式方针。因为未注明来源与列出“参考资料”两者方针并非百分百相同(例如,已在条目主文层次以括号附注来告知引用来源等等)。另有一善意推定,也可能是条目编辑者或忘了或疏忽或不以为意而已﹔而为此投下反对票更只是对这件事情有不同看法罢了,实在并非全然Johnson口中的既得利益者。(至少,反对你说法或投反对票的我并不是)。
除此,个人觉得于最近相当多维基人动不动就以高姿态指使他人“请认真详读XX方针”的口吻及摆明“所有争议来源都单纯的仅是你不了解维基方针”的态度,都觉得相当不以为然。尚不论此姿态对维基新人的杀伤力为何,在很多时候,这种高傲姿态也常成为无谓争执的所在,也无助于解决争端。(何况,谁说指使人家看方针的人,就一定比对方娴熟维基事务呢?)--winertai 16:40 2006年11月13日 (UTC)
不要把问题拉得太远, 现在只是讲特色条目. 如果特色条目也不用严守正式方针, 还有什么东西需要? 如果严守正式方针, 特色条目本来就应该有基本的学术文章质素. 如果大家都认为要达到这些正式方针是太困难的, 倒不如修改了吧. 如果说只是编者忘记加上参考资料, 我赞成给予更多时间予以改善; 但如果一个月, 两个月以后都没有人做, 便不要再用这种理由了; 但只要能加上适当警告模版, 我不反对保留这些因历史原因被授予特色条目资格的文章, 说得好听一点, 这是"伤害最少感情而又不致误导"的做法了--Johnson Lau 01:44 2006年11月14日 (UTC)
我接受Johnson说法。另外,我想在撤销特色条目或撤销优良条目(甚至提名优良条目或特色列表相关评选)的说明事项上,要如特色条目候选说明页面一样的加上不要一次推荐(或提名撤销)多项作品,如果短时间有太多提名,很难做到公平客观。的说明文字。不可否认,尔近许多小争议都是在“提名过多”的过于仓促下才产生。--winertai 02:15 2006年11月14日 (UTC)

建议还是按撤销特色条目的过程走,你可以将你认为不符合特色条目标准的条目提交到撤销的投票,给出你的理由。--用心阁(对话页) 02:07 2006年11月14日 (UTC)

返回到项目页面“典范条目/存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