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编辑方针

最新留言:5年前由Wong128hk在话题重写WP:编辑方针内发布

我把我们争论的过程写上了 编辑

我把我们争论的过程写上了,关于这次争议的结论部分,大家一起写吧。我希望能够讨论的深入一些。--Mountain(Talk)

围绕一塌糊涂BBS条目内容的争论要点 编辑

管理员Shizhao 12:24 2004年9月14日(UTC)发言:

我重写了一下。尽量从一个第三者的角度,把大事记中一部分内容与糊塗服務器年表部分重复,故此删除。
一部分内容重新改写入了简史部分,还有一些内容完全是流水账一样的纪录,
从中看不出于其他BBS有什么不同,因此删除。至于新增加的图像,我提到了删除列表中,
因为文章完全不需要这么多的图像来说明,图像只是一个点睛的作用,放太多的图像,
加上流水账一样的历史,更像是一个纪念馆,而不是百科全书的条目。
我觉得现在的文章还可以增加一些一塌糊涂BBS与其他BBS不同特色的叙述,以及其上的特色传统和文化。
还有影响力。这才是百科全书需要纪录的东西。

管理员Lorenzarius 13:01 2004年9月14日(UTC)发言:

所謂“大事記”,當中所記不少都並不是大事。
在1999年10月21日21時38分25秒收到了一位網友捐獻的32M内存,對這BBS本身可能很重要,
但我聽到後會說“那又怎樣?”。某年某月某日BBS的IP轉了,那對人類文明有什麼影响?
服務器換成AMD64,那有什麼特別?這些事對局中人也許有點意思,但局外人看來則是太不重要及瑣碎了。

管理员百无一用是书生 13:08 2004年9月14日 (UTC)发言:

作者应该以第三者的身份来书写,会比较客观。正如维基百科的守则,不要为自己写传记,哪怕你是一位名人。
而应该由其他人来写。我们应该以局外人的角度来写一塌糊涂BBS,只当自己从不知道一塌糊涂BBS,
甚至只当自己不是一个中国人。这也是NPOV的精神。

管理员Mountain 15:48 2004年9月14日(UTC)发言:

我在整理西学东渐煎饼这些条目的时候,都作过很琐碎的工作。 琐碎资料如果你能归并起来那就有价值。
虽然可能对大多数人没有用,但这些琐碎的资料并没有违背事实,也没有违背中性原则。
只要有人愿意下功夫写,我就不会反对它的存在。
Shizhao所谓“我们应该以局外人的角度来写一塌糊涂BBS,只当自己从不知道一塌糊涂BBS,
甚至只当自己不是一个中国人。这也是NPOV的精神。”根本就不成立。条目当然要写的通俗易懂,
但关键还在于条目自身的知识性,不能以易懂来损害知识性本身。
比如有人写歌德尔不完备定理,你没有基础知识根本就看不懂。
我们写百科全书,难道还要给三岁小孩看不成,咋不说这也违背中性原则呢?
我和Shizhao意见的分歧根本和中性原则无关,只是Shizhao认为太琐碎要删,我认为保留也无碍。
我还认为大事记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琐碎的,最后一个月的纪事应当给予保留的。
今天有些失态,向大家道歉。因为本来自己心爱的BBS被关就憋了一股火,到这里来还被Shizhao改来改去,
就觉得莫名其妙的恼火。

泅水大象 05:49 2004年9月17日(UTC)发言:

其實我並不反對在維基這裡列出一條對某BBS的介紹,只是有兩點想法想要提出:
- 如果列出一個條目,寫了一堆什麼硬體如何改、IP如何設等無關痛癢的內容,
只是為了讓大家知道「有些話我們不能明說」,那麼對於一個一點都不認識這BBS站的百科全書讀者,
看到這條目後有什麼作用?如果所有的「局外人」都無法理解這條目要表達的意義,
只有所謂局內人的BBS站參與者才看得懂其意思的話,那就失去百科全書條目的意義,
而成為搞個人崇拜或悼念用的Fan Club,這對於維基百科來說是很無意義的。
- 「我还是不认为那些电脑资料会有损我们百科全书」這句話,我認為有待商量。
請問,在一個BBS站的條目介紹裡面,寫些網站幾月幾日換硬碟,幾月幾日改封面的資訊,
跟在一個偶像歌手的介紹條目裡面,寫一些這歌手最喜歡哪些食物,平常愛上哪裡逛街等資訊有什麼不同?
別跟我說什麼「一塌糊塗有很不一樣的意義,有14萬人知道它」之類冠冕堂皇的話,
因為第一點各位並沒有在條目裡面真的寫出它為什麼跟一般BBS站不一樣的地方,
而且這些硬體設定也不是這BBS與眾不同或值得注意的理由,
第二點知道偶像歌手如許慧欣等是何許人物的小歌迷們可能還不只14萬人,
所以如果要以一樣的標準看待這些事物的話,
那麼以後維基可能會變質成一個充斥著偶像崇拜、條目內容參差不齊的垃圾場。
所以,我擔心的問題是,一但開了惡例以後,未來我們會越來越沒立場要求別人對條目內容的涵蓋範圍作取捨,
而不是這條例本身的存在會不會造成維基什麼負擔。這點是非常值得大家深思一下,尤其是身為管理員的人,
更應以嚴格的標準看待自己,以免落個寬以律己、嚴以待人的口實,那就不好做事了!
其实争论的关键在于怎样的内容可以收入维基百科。

围绕李思怡条目内容的讨论 编辑

条目李思怡原以“幼女李思怡被饿死案”写入维基百科。Shizhao认为比较象新闻评论,提出删除请求。经大家讨论,原条目经大家修改并重新命名为“李思怡”后,得到保留。参见Talk:李思怡

围绕一塌糊涂BBS条目内容的争论 编辑

2004年9月13日一塌糊涂BBS被关站,围绕一塌糊涂BBS的撰写标准发生了一场争议。多名参与者撰写了很详细的“一塌糊涂大事记”和“糊涂服务器年表”(参见[1]),Shizhao认为如此事无巨细都要写上去不符合百科全书体例,Mountain认为详细的资料无损百科全书的性质,双方争议并发生编辑战,争论的要点请参见Wikipedia talk:编辑守则#围绕一塌糊涂BBS条目内容的争论要点。最终采纳了Shizhao的意见。

== 有关“现任”的问题 ==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

我看过很多的条目都会出现“现任”这词,例如xxx,现任xx总统之类。我想请想一下,这样会不会有问题,如果那x国总统明天便下了台,那条目便立即不合时宜。还有一些条目的编排型式是,现任xxx(职衔)如下:(接着一大堆名字),后者问题可能更严重。请问Wiki有没有相关指引呢?谢谢! 小勇 20:20 2005年4月26日 (UTC)

是应该写明时间和任届,记得前些天ptt维基板还说过的。要是你看到了过期的资料能帮忙更新最好啦。--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20:26 2005年4月26日 (UTC)

时间中心可能是一个比地域中心更隐蔽更复杂的问题,因为没有人活在过去、同样没有人活在将来,于是便以当下为当然。香港基本法第23条便是例子,月日之前不标年份,只是本人对香港政治并不熟稔,有劳各位。--Whw 23:53 2005年4月26日 (UTC)

现在维基百科是在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变化中的,因此下台以后就会修正这个人物条目,并补充任期,下台原因等一些内容。因此可以说这也是不断成长的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的一个特性,比如海啸,比如三二六大游行...--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0:57 2005年4月27日 (UTC)
其实百科全书本身就有其时间上的主观性,编写者当然都是以"现在"的立足点来描写已经过去或是现在的世界,所以1871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就不会收录相对论,我们在时间面前都必须谦卑,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现在深信不移的事物根本就是个笑话。不过关于现任的写法确实值得斟酌,例如我们都知道(2004年-)代表仍然在任中,这样子的写法比单单写一个现任要来得“去时间中心”一些,不知道大家以为如何?--Theodoranian|虎儿 (talk) 02:29 2005年4月27日 (UTC)
我认为现任前任是小问题,等主题人物卸职后再进行修改就是了,其发生的频率有限不会天天改变,真正的大麻烦应该是牵涉到“去年”“今年”“明年”“迄今”这种时间副词类的东西,以及些一直在进行中的事物,例如人口统计数字,电视系列剧的播放集数,在提及时应该很明确的标示出这统计数字的发生点,例如,台北人口有550万人(2005年),如此后来看到的人才会有一个认知,知道文中提及的数字可能与他阅读时的现实产生差异了,但,这些有差异不准确的数字都曾经一度是精确的数字,所以不能算是错误资料,只是没有更新而以,更何况,如果把“台北人口数:550万人(2005年),700万人(2015年)”两个前后不同时期进行的统计数字写在条目中,其实会比直接拿700万人来取代550万人的即时更新更有意义,因为这不只是能知道最新数字,还能了解统计资料的历史演变,是个1+1=3的叠加效应呢!--泅水大象 讦谯☎ 03:11 2005年4月27日 (UTC)
如果wiki一天一天发展下去,参与者也不断增加,“现任”的公职人物的数目及增加的速度应该也颇惊人吧?改变的频率可能也比现时为多呢,会不会发展到天天时时分分秒秒在变,我也不知道。如果我们把现任,改写为“第x届”或“x年度”会否好点?或者把时间性的任期连接个模板可提醒过期,大家觉得怎样呢? 小勇 05:03 2005年4月27日 (UTC)
感谢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觉得都不错 --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5:26 2005年4月27日 (UTC)
我认为关于百科条目的时间中心问题可以列为一个守则放在写作指南中介绍,但是,很难作为一种要求每个人都遵守的规范,理由在于不是每个人打从一参加就能理解“观点中心偏颇”的问题与百科全书特性及读者观点之间的冲突问题,因此到头来还是得由一些熟悉此政策的老手到处当纠察队改正吧!至于解决方式,我建议可以参考英文版等其他与版,在提及政治人物头衔时通常都会同时写出其上任年份(我认为写第几届的效果不好,因为很少人会记得这些数字),会变动的统计数字则提及统计年份。虽然有任期的人物资料是这类问题的一个重要种类,但我认为只把时点中心的问题目光局限在“人物”的范围内,有点不够广泛,毕竟这只是问题的冰山一角而已呢。--泅水大象 讦谯☎ 07:02 2005年4月27日 (UTC)
我也同意用年份会较好。不如就不要用“现任”或“现在”这些词好了,何如“某某是某会的现任主席”改为“某某是某会的主席(2005年-)”;“现在很流行......”改为“由2004年开始流行......”等。不知道这样可以吗? --奥士文\(^o^)/ (欢迎找我) 08:13 2005年4月27日 (UTC)
这样的写法当然是更好的一种作法,只是担心大部分的人在写文时仍然很容易忽略这种习惯。不过有趣的是,虽然在文中写“现任”不是个好用法,但写“前任”却绝对没问题(当然附上任期期间资料更佳),但相反的在使用时间副词时,无论去年今年还是明年都不会是一个好用词,大家可以集思广益一下还有哪些场合会有类似的困扰,汇整一下以后加入写作指南会是不错的主意!--泅水大象 讦谯☎ 08:39 2005年4月27日 (UTC)
其实用“前任”也可能会有些潜在问题的,例如写了“某某是前任主席”,过了一段时间,换了另一人上任及卸任后,某某又重当上那主席位置,到时观看者便会觉得:“某某怎会是前任呢?他是现任的呀!”如是这般。这类例子曾数次出现在日本首相,美国总统也曾出现过。--奥士文\(^o^)/ (欢迎找我) 09:03 2005年4月27日 (UTC)
这种枝微末节的特例就不多强辩了,反正他们再度上任时通常都会有人重新进行条目的编辑,顾虑到这种问题不大的地方,就有点太舍本逐末了。总之,大方向的写作观念,例如假设自己是“一年后看到这条目、外行的外国人”,然后来揣摩条目该怎么写,通常都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成果。去细节地规定哪种词汇可以用哪种不可以用,我认为是不切实际而且会累死大家的作法!--泅水大象 讦谯☎ 09:57 2005年4月27日 (UTC)
只是以事论事罢了,这里的讨论都不会是发给特定的某一个人,所以没有强办的成分,有意见就拿出来大家讨论讨论,所谓集思广益嘛!如果认为某些事情不重要,ok!这意见会被尊重,大可以不理会这些讨论。虽然这些意见并不是什么规定,但既然要放入写作指南,细心一点也无妨(立法精神嘛)。还有一点也想讨论一下,例如“a学校(现b学校)”这写法有没有问题呢?万一到时学校合拼、改名或倒闭后,会不会很混乱呢?我看过楼上的讨论后有些担心了。请问有没有更好的写作方法可以提供?--奥士文\(^o^)/ (欢迎找我) 10:39 2005年4月27日 (UTC)
有些地方,例如国家介绍的栏,必有现任xx总统之类。是否也要把该总统的任期写上去?就像我前排看过印度尼西亚条目,发觉人家换了总统数个月,也没有人把这个条目更新。现在的Wikipedia:维基专题:国家有否恒常做这类更新?--Hello World! 16:06 2005年4月27日 (UTC)
没有办法,这就跟维基百科上的条目不能保证永远都是正确的一样,我们只能寄望有一天参与者够多后,像这种错误能很快速的被发现而更正。--泅水大象 讦谯☎ 02:15 2005年4月28日 (UTC)
其实不仅时间上会有这种问题,在内容的表述上也会有一些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把某个主题和中国、台湾或者香港扯在一起,例如,某部电影的条目,明明是美国电影,却非要说明在中国大陆或者台湾的播映日期等情况,这就是一种POV的表现,既然提到了中国大陆或者台湾,那么就应该提到其他国家,为什么在中文地区的放映就这么重要?这种中国中心或者称为“华人中心”的例子实在太多。当然,其实其他语言版本也存在同样的这种问题。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55 2005年4月28日 (UTC)
这种POV虽然是很常见的,不过反向思考,其发生的原因可以说是在于编辑不够周延造成的。例如,当我们说某部美国电影时,提到了这部电影在中港台三地的译名,却没有提到其他国家的译名,以一种角度来说这是中港台三地中心的POV,但一方面来说也可以视为是其他国家译名资料的欠缺,当然,这个其他国家的译名不是随便国家都可以写上,基于这是中文版的理由,除非有出现“其他国家或地区,使用中文翻译的译名”,否则也不适合种种都收录。或者,跳脱中文版的观点,把整个维基视为一个完整的群体,在这种架构下,如果某部美国电影有不同的德文译名、法文译名、俄罗斯文译名,它们都可以自由地在相关语文的版面上添加上,这样就比较不会有POV的感觉了。我觉得有时NPOV的原则有被放大过度的问题,举例来说,三岛由纪夫是日本作家,英文版在介绍他时,有美国网友加上了一些三岛著作的英文翻译版在美国上市的时间与译者等详细列表,这一方面可以被视为是关于三岛资讯的一种详细补充(而且蛮有意义的),但一方面也可被视为是美国人中心的POV。但我们真的可以因为要追寻NPOV,而要求把这个列表从英文版的条目上删除吗?好像有点矫枉过正也!我们该做的应该是把英国版的英文译本资讯也加上,把中文版的译本资讯放在中文维基上,把法文版译本的资讯放在法文维基上来“平衡”它。所以,所谓的NPOV应该是追寻叙述角度的平衡,例如讲“我国”“国内”会让人一头雾水之类的,但是我不认为会严重到像上面Shizhao兄讲的那情况,要达到那样的平衡太难,而且会扼杀掉很多实际上有意义的资料呢!--泅水大象 讦谯☎ 11:17 2005年4月28日 (UTC)
同意大象的说法。我写华特迪士尼影片在中国大陆上映过的列表,就是因为我没有,也找不到台湾、香港甚至其他地方的相关资料。--Mickey 17:25 2005年4月28日 (UTC)
即使不用“现任”,甚至不用任何与时间有关的词汇,也会有问题。开平的原稿中说,开平市人口约70万人。这是什么时候的数据?这个地方的人口不会自古以来就有70万,将来也不会永远是70万。--地球发动机☞☏) 05:27 2005年9月19日 (UTC)

移动、删除与恢复中保留页面历史之实例:攀枝花市 vs. 攀枝花(城市) vs. 攀枝花 (城市) 编辑

究竟要用那个?现在被移来移去,好像一团糟了。管理员处理(删除或重定向)的时候,请注意保留有实质编辑贡献的那一个。--roc (talk) 00:15 2005年6月16日 (UTC)

可用删除、移动、再反删除的方法,把两个页面的历史合并。现在先把用全形括号的 攀枝花(城市)(页面历史只有redirect)移除。--Hello World! 00:17 2005年6月16日 (UTC)

谢谢!就是说,反删除的时候,若同名条目已存在,会使历史合并?回到原题,我认为应该使用攀枝花市的名称,没必要加括号,其真正内容目前在攀枝花 (城市),其他页面的历史都是因为移动或重定向产生的。--roc (talk) 00:35 2005年6月16日 (UTC)

看到更改,现在历史丢啦。我觉得,如果最后要使用攀枝花市的名称,现在应该恢复攀枝花 (城市),删除攀枝花市,再移动攀枝花 (城市)攀枝花市,最后删除攀枝花 (城市)。--roc (talk) 00:41 2005年6月16日 (UTC)

全部已弄妥了。第一是删除攀枝花市,第二是把攀枝花 (城市)移到攀枝花市,第三是复原攀枝花市原有的贡献历史。随后,再删除攀枝花 (城市)(如不需要保留此重定向)。若你见到贡献历史丢失,多数是系统较繁忙,需要一段时间整理。我现在已见到了全部贡献历史了。--Hello World! 00:48 2005年6月16日 (UTC)

喔,是这样。谢谢!我也看到合并的历史了。--roc (talk) 00:55 2005年6月16日 (UTC)

好复杂,头晕。--用心阁(对话页)Wikimania 2005! 01:16 2005年6月16日 (UTC)

什么乱七八糟的啊,看不懂!攀枝花市是四川的一个钢铁城市,你们把她变来变去的干吗?

我们之前正是讨论怎样把它搬到正确的地方去。--Hello World! 14:27 2005年10月6日 (UTC)

参看en:Wikipedia:How to fix cut and paste moves--Hello World! () 14:38 2006年3月2日 (UTC)

== 给生僻字注音 ==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

条目标题中假如出现比较生僻的字或者生僻的读音,wikipedia是否应该给生僻字注音?不然把条目读完还不知道标题到底如何读音,是件很尴尬的事。

像日文wikipedia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每个条目基本上都给标题注音,当然日文的多音字现象比中文严重得多,中文只需要给生僻字注音就行了。

我在金眶鸻条目中作了一个样本,大家觉得如何?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如“金眶鸻(鸻:读恒)”。这样还可以把粤、闽南语读音加上去,如“金眶鸻(鸻:国语读恒,粤语读恒,台语读恒)”。-- ran留言) 22:31 2005年6月29日 (UTC)

还是注上普通话读音就好,否则其他读音要注就不知道有多少种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00:43 2005年6月30日 (UTC)

用汉字注音似乎较好,不必列明是那种方言(或称为使用纯粹汉字的语言)。因为各地发音一般自成系统,选出一个在绝大多数方言(或语言)中都能正确标音的字,应该不难,就好像上面的“恒”。--roc (talk) 02:07 2005年6月30日 (UTC)

我认为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标音就好。这里毕竟是“规范汉语维基”,而规范汉语就是用普通话/国语来发音、用汉语拼音或注音符号标音的一种语言,这根本不存在着歧视其他中文方言的问题,因为其他方言不是“规范汉语”。虽然用汉字标音能巧妙地避过这种争议,不过我认为“规范汉语就是普通话/国语”是一种“无可争辩的定律”。这是我的个人意见。 -- Tonync (talk) 17:58 2005年6月30日 (UTC)
建议用常用同音字注释,因为可以避免部分用户只看得懂汉语拼音、部分只看得懂注音拼音或两种都看不懂的尴尬。--泅水大象 讦谯☎ 18:14 2005年6月30日 (UTC)

假如不注粤语读音的话,那么粤语用户不是更想从中文维基独立出去了?现在中文维基的词汇、语法、句法等都使用北方话,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港澳的报刊书籍等也是如此,但是至少人家使用粤语来读音的啊,现在连注音都用北方话,那么人家不是觉得中文维基已经全盘“北”化了,必须把粤语分离出来?尤其是对于大多数习惯用北语写作,粤语读音的粤语用户,只注北音的话,本来不想从中文维基分离的人恐怕都会有分离的想法了。

用汉字注音的好处就是,可以用一个字来给所有的方言注音,如上面的“恒”字。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大陆、新加坡用拼音,台湾用注音,香港用粤语同音字。-- ran留言) 18:34 2005年6月30日 (UTC)

我想补充说明“规范汉语”的问题。的确,我们需要使用规范中文来写“中文维基”,否则大家各写各的,阅读起来一定很别扭,甚至会看不懂。也的确,因为中国最近几个世纪的事情,北京官话成为现代语音标准。但是,汉语的书面规范,并不是北京官话或北方方言。白话文运动开始前,汉语的书面规范是文言经典;现在中国大陆的书面汉语规范,我仍然记得小时候课本写的: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所以,不会讲普通话的人(好像毛泽东就不会吧),照样可以写作规范汉语。另外,我的山东话是北方语系,但我跟爸妈讲话时,不会念“恒”为北京音heng2呀,也不会用“尴尬”“搞笑”“你在做什么?”这样非山东话来源却很标准的规范汉语呀?但我的确会把“鸻”念得跟“恒”一样。总之,“规范汉语”不等于“北京话”或“北方话”,而我们中文维基只要还是书面中文,就应当堤防以普通话/国语为主、甚至至上唯一的意识。(当然,在汉字后,再加注拼音或注音,也当然可以啦,毕竟大多数读者认得其中至少一种。)--roc (talk) 03:10 2005年7月1日 (UTC)
我觉得还是用同音汉字注音的方法好,毕竟在所有不同的方言中,同音汉字的发音基本还是一致的。日本人有一种统一的假名,汉字注音既然还没有统一的方法,为什么还要搞得那么复杂。简繁转换消除了两种页面并存的复杂方法,注音要是再搞一套复杂的东西,只能增加使用的困难。《易经》中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是非常有道理的,越复杂参加的人越少,禅宗将佛教理论大大地简化,因此也非常快地发展起来了,用同音汉字注音早在《康熙字典》中就使用了,是避免又因为不同的方言使用造成矛盾的最好方法。不必再分成不同的方言。--方洪渐 04:14 2005年7月1日 (UTC)
我也觉得用同音汉字注音的方法好,拼音可以为辅,一些字典上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商务印书管的汉语成语小词典)。要注音的是生僻字,方言里可能没有这些字的读音,那么怎么办呢?所以还是以普通话/国语为主。--浪人猿 (与我对话) 13:42 2005年7月12日 (UTC)
注音的理由只应该是生僻字,而不是方言发音的不同。另外不赞成用同音字注音。如果同音字注音只是因为存在不同的注音体系,不妨把这几种最常用的注音都放上去。比如汉语拼音、通用拼音和注音符号。--Alexcn 12:00 2005年7月2日 (UTC)

幸好我阅读的时候习惯使用普通话。>.< 能不能做到自动转换?简体是用拼音,台湾繁体使用注音(或者台湾当前的官方拼音),香港繁体使用同音字(因为粤语没有统一的拼音标准)。O_O --yacht [new talk | talk] 14:12 2005年8月25日 (UTC)

粤语还是应该标音符,但似乎应标最常用和准确的一种。当下这么多不同的粤音拼音,是一些所谓语言学家玩弄出来的把戏。--Hello World! 14:27 2005年10月6日 (UTC)

我有个香港网友说不会注音也不会汉拼...
对了,目前维基百科上的拼音对照表几乎各拼音都有列,不知能否合拼作一个条目--苍空 翔 有事点我 08:10 2005年10月27日 (UTC)


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以“侵权”为名义随便删除条目 编辑

条目杨荫榆(1884年–1938年)被xx云彩和draoxing以“侵权”和“抄袭”为名而要“快速删除”。根据维基关于“合理使用”和“版权”的正式方针: 版权法所保护的只是一种想法的创造性表达方式(creative expression of ideas),而不是想法或信息本身。因此,阅读一条百科全书的词条或其他著作后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再提交给Wikipedia的过程是完全合法的。
“杨荫榆"条目中的每一句话都已经“用自己的语言”彻底的改写。关于条目对象的个人学历,比如如何时入哪个学校,如何能够“抄袭”? 条目中的引文也都已经注明了出处,根本谈不上什么侵权,更无所谓“抄袭”。
xx云彩和draoxing连起码的“版权”常识都不知道么?--民国九十六年 12:53 2007年1月15日 (UTC)

为防止draoxing等人滥用权限,在讨论前删除条目,特将条目全文放在这里,让大家看看

杨荫榆(1884年–1938年),江苏无锡人,教育家,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

杨荫榆于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在其兄杨荫杭[1]创办的锡金公学就读,学习近代数理知识,开男女同校的风气之先。后来,杨荫榆受父母之命,与寓居无锡的常州籍某蒋姓人家的子弟成亲。不料新婚之夜,杨荫榆“发现对方竟是个愚蠢无能之辈,和自己没有半点共同语言”,于是她一直端坐到天亮,大清早就毅然返回家中。由于她态度坚决,这桩包办婚姻终于告吹,而从此以后杨荫榆终生独居,再也没有结过婚。[2] 杨荫榆在苏州景海女中读书2年后,转学到上海务本女学,直至毕业。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江宁学务公所录取她官费留学日本。她先入青山女子学院,后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在1911年(宣统三年)毕业回国,1913年(民国2年)应聘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教务主任,1914年(民国3年)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监。1918年(民国7年),教育部首次选派教授赴欧美留学,她应选赴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于1922年(民国11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

1924年(民国13年),在前任校长许寿裳的推荐下,年仅40岁的杨荫榆被教育部聘为为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校长,学校名称从此改为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杨荫榆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杨荫榆拒绝汇入“革命潮流”,希望“把女子培养成贤妻良母,而非革人命者”。[3] [4]


1924年9月,皖系与直系军阀之间爆发战争。暑期回家度假的3名女师大浙江籍学生,因交通被阻没有如期返校,杨荫榆以违章为由,勒令3人退学。“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在许广平等人的带头下,要求杨荫榆收回成命,在遭到拒绝后,“自治会”发起了驱逐校长的风潮。中共北京市委也专门派出干部到女师大了解情况,并与地下学生党员缪伯英、 李桂生、李友兰等人一道培养骨干、指导运动。[5]鲁迅等人也对杨荫榆进行了激烈批判,杨荫榆被形容为为“专制魔君、女性压迫者、教育界蟊贼、反革命分子”等等。[6]杨荫榆为了整顿校纪而开除了许广平等左翼激进学生,矛盾更为激化,杨荫榆最终辞去了校长一职。


离开女师大的杨荫榆,南下并长住在苏州,依旧从事教育事业。她先后在苏州女子中学任首席自然科学教师,讲授教育测验、数学等课程,在中央大学区立民众教育学院任讲师,在苏州中学任英语教师,在东吴大学任日文兼教育学教授等。她因为教学认真、工作负责,而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1937年(民国26年),日本“皇军”侵占苏州,杨荫榆目睹日寇种种暴行,为了保护女生而数度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于1938年(民国27年)1月1日被日军杀害于盘门外吴门桥,,时年仅54岁。[7]次年安葬于苏州灵岩山绣谷公墓。[8]


注释

↑ 作家杨绛是她的侄女。

↑ 高云贵: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杨荫榆

↑ 徐沛: 鲁迅天敌

↑ 据许广平回忆:“关于她的德政,零碎听来,就是办事认真、朴实,至于学识方面,并未听到过分的推许或攻击,论资格,总算够当校长的了。”

↑ 张耀杰: 女师大风潮的起因──制度比人强﹕许广平的倾城倾国

↑ 鲁迅作为客座教授对校长杨荫榆进行了如下批判:“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应当天真烂熳,非如她们的阴沉,她们却以为中邪了,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非如她们的萎缩,她们却以为不安本分了:都有罪。”女学生们只能“以她们为师法,使眼光呆滞,面肌固定,在学校所化成的阴森森的家庭里屏息而行。这才能敷衍到毕业……”,“推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奴化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反动军阀的帮凶、封建余孽的化身”。(《鲁迅全集》)

↑ 杨绛关于杨荫榆的死有如下的记述:“日寇侵占苏州,……三姑母住在盘门,四邻是小户人家,都深受敌军的蹂躏。据那里的传闻,三姑母不止一次跑去见日本军官,责备他纵容部下奸淫掳掠。军官就勒令他部下的兵退还他们从三姑母四邻抢到的财物。街坊上的妇女怕日本兵挨户找‘花姑娘’,都躲到三姑母家里去。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两个日本兵到三姑母家去,不知用什么话哄她出门,走到一座桥顶上,一个兵就向她开一枪,另一个就把她抛入河里,他们发现三姑母还在游泳,就连发几枪,看见河水泛红,才扬长而去。”(《杨绛作品集.回忆我的姑母》)

↑ 苏雪林在得知杨荫榆被害后,在《悼女教育家杨荫榆先生》一文中写道: “如果世间公理不灭,她所受的那些无理的攻击,总有昭雪的一天.......咳!荫榆先生死了,她竟遭大日本的“皇军”惨杀了,谁能料到呢?她若不办二乐补习社,则无女生寄居,无女生寄居则她可以轻身遁往安全地点,她的死是为了保护女生而死,为了热心教育事业而死。我们只须凭着良心,干我们认为应当干的事业,一切对于我们的恶视、冤枉、压迫,都由它去,须知爱的牺牲,纯正的牺牲,在永久的未来中,是永远有它的地位,永远流溢着芬芳的。”

维基编辑使用自由版权内容也应尊重他人版权 编辑

身为维基百科的编辑者,会对于不遵守开GFDL等开放版权协议的使用者感到反感,并且指为抄袭,例如某个ISP的百科计划,或是台铁曾抄维基百科相关条目作为网站内容且不标记出处.....等事件,都受到维基百科使用的反感甚至谴责。但是最近零星发现,有些维基百科的使用者在抄别的版权相容网站内容时,非但不标记出处,甚至还把标记的出处删除。身为维基百科编辑者的一员,我以能参与内容开放的运动为荣,但是维基百科只是内容开放平台的其中之一,我们应该彼此尊重,不该犯了我们常在指责别人的错误。--KJ(悄悄话) 2007年12月8日 (六) 12:40 (UTC)回复

同意这个意见。建议维基百科采取措施要求标记出处,否则也按Copyvio处理。-自由之大天使唱唱反调  2007年12月8日 (六) 13:15 (UTC)回复

“编辑方针”那一节看不太懂,疑问: 编辑

基本上沒有人懷着征詢上一位編者意見的想法,就去編輯條目,不過,我們如不去做的話,維基的進度會慢得可憐。

这一句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C933103(留言) 2016年2月2日 (二) 18:59 (UTC)回复

重写WP:编辑方针 编辑

返回到项目页面“编辑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