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蔗糖
三氯蔗糖(英语:Sucralose),俗称蔗糖素,是英国泰莱公司与伦敦大学共同研制并于1976年申请专利的一种新型人工甜味剂。是唯一以蔗糖为原料的功能性甜味剂,原始商标名称为Splenda,甜度可达蔗糖的320 - 1000 倍[2]。
三氯蔗糖[1] | |
---|---|
IUPAC名 1,6-Dichloro-1,6- dideoxy-β-D-fructofuranosy l-4-chloro-4-deoxy-α-D- galactopyranoside | |
别名 | 蔗糖素、4,1',6'-三氯-4,1',6'-三脱氧半乳型蔗糖、E955 |
识别 | |
CAS号 | 56038-13-2 |
PubChem | 71485 |
ChemSpider | 64561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BAQAVOSOZGMPRM-QBMZZYIRBF |
EINECS | 259-952-2 |
ChEBI | 32159 |
KEGG | C12285 |
性质 | |
化学式 | C12H19Cl3O8 |
摩尔质量 | 397.64 g·mol⁻¹ |
外观 | 白色晶体 |
密度 | 0.938-0.942 g/cm3 |
熔点 | 130 °C |
沸点 | 分解 |
溶解性(水) | 28.2 g / 100 mL (20°C) |
溶解性(其他溶剂) | 可溶于乙醇、甲醇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这种人工甜味剂具有无热量,甜度高 ,甜味纯正,安全度高等特点[3]。但蔗糖素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可能分解(主因是受热分解,沸水尚在安全范围之内),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性产物[4]。欧盟E编码为E955。
特点
编辑三氯蔗糖的醇和浓郁口感十分接近蔗糖,甜味特性曲线几乎与蔗糖重叠,没有任何苦味。所含热量低,不易被消化吸收,同时也不容易产生龋齿。三氯蔗糖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食物产生其他影响,同时还能掩盖苦涩等不愉快味道。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和其他甜味剂混合使用,三氯蔗糖易溶于水,溶解过程中不起泡。三氯蔗糖十分稳定,室温下干燥环境中可贮藏4年。低pH下的水溶液中,储存一年时间也不会发生变化。三氯蔗糖的安全性非常出众,80年代中期,接受国际安全小组评估,确认其对于广泛用途而言是安全的。它对鱼类和水生生物均无害处,并可生物降解。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经过多次环境和安全研究于1990年确定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为15毫克/千克。但不适合加热,当加热达119℃即会产生分解作用,产生有毒物质。[4]
使用
编辑1991年加拿大率先批准使用三氯蔗糖,中国大陆于1997年7月1日批准使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998年3月21日批准三氯蔗糖作为食品添加剂。
应用范围
编辑三氯蔗糖广泛应用于饮料、口香糖、乳制品、蜜饯、糖浆、冰淇淋、果酱、果冻、槟榔、榨菜、瓜子、布丁等食品中。
- 用于加工工艺,如高温灭菌、喷雾干燥、挤压等食品加工工艺,但不可用于烘焙,温度超过120℃容易分解出有害物质
- 用于发酵食品
- 用于保健食品和医药等供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低糖产品
- 用于水果罐头类、蜜饯类食品的生产
- 用于快速灌装饮料生产线
允许使用的国家和地区
编辑其它
编辑- 每日摄取容许量为15 mg/kg FDA公布每日摄取安全容许量为5 mg/kgBW/day
- 人体不会吸收蔗糖素,大部分会直接排泄掉。
- 蔗糖素在食品的极高温加工过程中可能分解并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性产物。
- 模式分析中,含有蔗糖素的食品样品和大豆油一起在160℃下加热15分钟,以蔗糖素或1,3-二氯丙醇作为添加剂一起加热,将增进油烟中类戴奥辛多氯联苯(dl-PCBs)的生成。[来源请求]
- 再者,在245℃下加热15分钟,油烟中可检测出类戴奥辛多氯萘(dl-PCNs)以及氯二联苯戴奥辛/呋喃(PCDDs/Fs)。[来源请求]
- 食用人造甜味剂包括三氯蔗糖,会影响肠道菌群,增加葡萄糖不耐受的风险。[来源请求][5][6]
参考资料
编辑- ^ Merck Index, 11th Edition, 8282.
- ^ Michael A. Friedman, Lead Deputy Commissioner for the FDA, Food Additives Permitted for Direct Addition to Food for Human Consumption; Sucralo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ederal Register: 21 CFR Part 172, Docket No. 87F-0086, 3 April 1998
- ^ 存档副本. [2015-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4.0 4.1 蔗糖素高溫熱分解毒性產物探討. [2013-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科學松鼠會 » 三氯蔗糖,誕生於實驗「事故」的甜味劑. [2015-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5).
- ^ 科學人雜誌 » 人工甘味劑害你更胖了!. [2020-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