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死亡(英语:perinatal mortality,PNM)是指胎儿或是新生儿的死亡,是计算围生期死亡率的基础[1]。围生期死亡率的标准定义较多样,特别是涉及到是否须把早期胎儿和晚期新生儿死亡纳入规范或排除的议题。世界卫生组织将围生期死亡率定义为“每一千位婴儿出生后,于第一周内的存活与死亡人数比例;围生期则定义为从妊娠22周后(154天)开始至出生后七天”[2]。当然,其他的定义方式仍被使用中[3]

围生期死亡
美国的婴儿、新生儿与产后新生儿于1940年至2005年间死亡率统计
类型fetal death[*]婴儿死亡[*]
分类和外部资源
DiseasesDB24405
[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英国的围生期死亡率约为千分之八,并且有显著社会阶层差异、亚洲女性的比例最高。而综观全球,相较于1990年共有450万起出生一个月内的新生儿死亡数据,2013年的数据降至260万人次[4]

新生儿死亡(PNM,perinatal mortalityneonatal death)通常是指非死产新生儿于出生后29日以内的死亡,也有人将22周以内,体重在500g以下之早产胎儿之死亡与其排除。近现代之后,新生儿死亡于出生婴儿的相对比例与指标高低,常作为国家或地区开发与否的依据。

新生儿死亡原因相当多,于婴儿方面大多为疾病、早产先天畸形产道感染英语Vertic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心脏病、产程意外。另外,照料者或母体造成的并发症、生产创伤、意外窒息,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孕龄(从末次月经数起,通常大约是受精龄英语Fertilization age加两个星期)
2周 6周 11周 20周 21周 22周 23周 24周 25周 26周 27周 28周 29周 37周 40周 42周
胚胎和怀孕情况 胎儿发育阶段 胚胎 胎儿
成活率 不可能 很低[i] 可能[i] 能成活
如果阴道流血 怀孕初期出血(流产危险) 很可能流产 产前出血
自然分娩(期名) 早孕流产 自然流产 早产期 足月 过产期
… 而且成活 早产 分娩
… 而产后死亡 新生儿死亡
… 但产前死亡 死产[ii]
  1. ^ 1.0 1.1 28周以内分娩需要现代医学技术,不然成活率也是很低或不可能的。
  2. ^ 各个地区的死产期限定义不一。所标的22周是世界卫生组织新生儿死亡定义。

病因

编辑

早产是最常见的围生期死亡原因,大约有三成的新生儿死亡是因为早产[5]。而早产儿中,最主要的死因是因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占死亡原因的1%[6]先天性障碍造成21%的新生儿死亡[5]

胎儿死亡

编辑

胎儿死亡是指死产之类的情形[7],包括了胎龄超过20周胚胎的死亡,或是超过500克胚胎的死亡。在一些新生儿死亡的定义中不包括(胎龄在20至27周的)早期胎儿死亡,只包括(胎龄27以上)后期胎儿死亡以及婴儿死亡。胎儿死亡也可以分为在分娩前死亡,以及在分娩过程中的胎儿死亡。

新生儿死亡

编辑

早期新生儿死亡是指在新生儿在分娩后七天内死亡,后期新生儿死亡是指在新生儿在分娩后8至28天内死亡。这两类数字的和即为新生儿死亡的数据。有关新生儿死亡的定义不包括后期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死亡会受到医院照顾新生儿的程度所影响。新生儿死亡以及周岁前死亡都会算在婴儿死亡率中。

围生期死亡率

编辑
2012年围生期死亡率前十名的国家[8][9]
排名 国家 围生期死亡率 排名 国家 围生期死亡率
1   巴基斯坦 40.7 6   阿富汗 29.0
2   尼日尔 32.7 7   孟加拉国 28.9
3   塞拉利昂 30.8 8   刚果共和国 28.3
4   索马里 29.7 9   莱索托 27.5
5   几内亚比绍 29.4 10   安哥拉 27.4
根据2014年Save the Children提出死产以及产后第一天死亡的报告(每一千名新生儿中的死亡人数)

PNMR(围生期死亡率)是以每一千名新生儿中,围生期死亡的人数为准,一般会以年为计算基准[10]。这是评估分娩医疗品质的重要指标。不同分析数据之间的比较可能会受到定义不同、注册偏差以及人口潜在风险不同等因素所影响。

各国的PNMR差异很大,一些发达国家的数据在10以下,而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是发达国家的十倍以上,世界卫生组织没有发布目前的数据。

参考资料

编辑
  1. ^ Perinatal mortality rate (PMR) — MEASURE Evaluation. www.measureevaluation.org. [2020-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英语). 
  2. ^ WHO | Maternal and perinatal health. WHO. [2020-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3. ^ Richardus, J. H.; Graafmans, W. C.; Verloove-Vanhorick, S. P.; Mackenbach, J. P. The perinatal mortality rate as an indicator of quality of care i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Medical Care. 1998-01, 36 (1): 54–66 [2020-12-24]. ISSN 0025-7079. PMID 9431331. doi:10.1097/00005650-199801000-00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1). 
  4. ^ GBD 2013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age-sex specific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of death, 1990–2013: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 Lancet. 17 December 2014, 385 (9963): 117–71. PMC 4340604 . PMID 25530442. doi:10.1016/S0140-6736(14)61682-2. 
  5. ^ 5.0 5.1 Neonatal death. www.marchofdimes.org. [2020-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4) (英语). 
  6. ^ McDonnell, T. J.; Voelkel, N. F.; Petty, T. L. 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its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Therapy. 1987-07, 13 (7): 33–40. ISSN 0098-8243. PMID 3497007. 
  7. ^ NVSS - Fetal Deaths. www.cdc.gov. 2020-04-14 [2020-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美国英语). 
  8. ^ 存档副本 (PDF). [2018-07-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21). 
  9. ^ Million babies die a year - charity. www.iol.co.za. [2020-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英语). 
  10. ^ 存档副本. [2018-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5).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