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功
林世功(琉球语:林世功/リンシコー Rin Shikō ?;1842年2月3日—1880年11月20日),字子叙,号春傍。和名名城里之子亲云上春傍(琉球语:名城 里之子親雲上 春傍/ナーグシク サトゥヌシペーチン スンポー Nagushiku Satunushipechin Shunpō)。琉球第二尚氏王朝末期士族、亲清派政治家。
林世功 | |||||||
---|---|---|---|---|---|---|---|
琉球第二尚氏王朝外交官 | |||||||
琉球国世子讲解官 | |||||||
国家 | 琉球国 | ||||||
姓名 | 林世功 | ||||||
字 | 子叙 | ||||||
号 | 春傍 | ||||||
封爵 | 名城里之子亲云上 | ||||||
封地 | 真壁间切名城村 | ||||||
童名 | 加那 | ||||||
其他名号 | 官生新垣 | ||||||
出生 | 道光二十一年腊月廿四 琉球国久米村 | 1842年2月3日||||||
逝世 | 1880年11月20日 光绪六年十月十八 大清京师顺天府大兴县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前 | (38岁)||||||
坟墓 | 大清顺天府通州张家湾立禅庵村 (今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立禅庵村) | ||||||
| |||||||
经历 | |||||||
1865年~1874年为国子监的琉球官生 1875年任世子师 1876年~1880年期间,就日本吞并琉球一事前往清朝交涉 | |||||||
著作 | |||||||
《琉球诗录》 | |||||||
林世功出生在琉球久米村的林氏新垣家,为闽人三十六姓林胤芾八世孙。林世功也是若秀才林奕保与郑氏思鹤的次子。
1865年,23岁的林世功因精通诗文而被选为官生(官费留学生),人称“官生新垣”(琉球语:官生 新垣/クァンソー アラカチ Kwansyō Arakachi)。1868年10月,与毛启祥、葛兆庆、林世忠一起,作为琉球国4名官生的一员前往清朝留学,并于次年到达京师(今北京),入学国子监。在国子监期间,林世功的师傅是徐干。林世功的诗文为儒者孙衣言所赏识,孙衣言称赞他的诗作“详雅有中朝馆阁气象”、诗意“新颖绝伦”、“音节壮阔格律浑成”、“语语雅切亦细密亦大方”。4年后学成归国。
1874年,刚刚归国的林世功就被任命为久米村诗文官话经书师匠,同年12月转任久米村文组主取。次年6月,林世功担任琉球王府的国学大师匠;9月又成为中城王子尚典的讲解官。当时由于林世功世子师的身份,当时普遍认为在未来尚典继位的时候林世功会被昇为国师并执掌朝政。林世功自己也满怀为国贡献的抱负。
然而,与林世功官运亨通相对地则是琉球处境的危险。1874年,牡丹社事件发生后,日本强迫琉球停止向清朝朝贡。琉球多次向日本交涉,皆被日本拒绝。因此在1876年12月,琉球国王尚泰与三司官向居谦(浦添亲方朝昭)商议,秘密遣向德宏(幸地亲方朝常)赴福州,假借探问未归国的进贡使毛精长(国头亲云上盛乘)的名义,向清朝交涉。林世功以陈情通事的身份随同前往。一行共19人,从北山名护间切的湖边底港(今名护市许田地区的湖边底)出发,在伊江岛遭遇台风,险些触礁沉没。在经过八重山群岛之后,次年到达福州,被安置于柔远驿。向德宏、林世功等人将尚泰王的秘密书信转交给闽浙总督何璟,辗转送达清廷。但清政府并未对此作出任何反应。
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并,改为冲绳县,史称第二次琉球处分。尚泰王和王世子尚典被迁往东京。尚典在临行前飞书传信到柔远驿,要求向德宏、蔡大鼎、林世功等人立即前往京师交涉。随即向德宏、林世功一行薙发易服扮作商贩,从福州河口万寿桥(今福州台江区南公园附近)附近的渡口出发,经海路于八月二十七日(西历10月2日)到达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清朝就此事向日本交涉。向德宏由于担心受到日本特务的追杀,留在了天津李鸿章处寻求庇护;林世功等其他人则前往京师求救。他们于八月十四日同毛精长联名,将请愿书送交总理衙门,请求出兵救援琉球。但清廷未作出反应;最后他们绝食的方法请求清廷向日本交涉。
清廷通过驻日本公使何如璋,向日本表示抗议,日本因此派遣宍户玑为公使,前来京师谈判。清方提出“琉球三分方案”,即包括冲绳本岛在内的中部各岛归还琉球,恢复琉球国,将宫古及八重山以南各岛划归中国,将包括奄美大岛在内的五岛划归日本。但这受到日本方面的拒绝。最终,日本驻天津领事竹添进一郎提出“分岛改约案”,即割宫古、八重山两岛给清方,由清方拥立向德宏为琉球王。李鸿章对此表示满意,建议总理衙门接受这个条件;总理衙门在与宍户谈判后,初步达成共识。李鸿章征询向德宏的意见;向德宏认为两岛土地贫瘠无法生存,分岛改约案与亡国无异,万万不可接受,又“伏地大哭不起”。但李鸿章却对向德宏的忠义印象深刻,更加倾向于将向德宏立为王。
身处天津的向德宏托人将自己探听到的谈判消息告诉了身处京师的毛精长、林世功一行。毛精长、林世功等人也多次上书反对,但没有结果。眼看这个条约即将签订,林世功决定以死来阻止。十月十八日(西历11月20日), 他向清廷写下了奏折,随后留下绝命诗二首后自杀。他的奏折则被琉球使臣蔡大鼎上呈清廷。22日,得知此事的清廷官员认为林世功是琉球王室的忠臣,赠白银200两,厚葬于通县张家湾立禅庵村(今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立禅庵村)。
林世功自杀后,清廷宣布推翻与日本达成的“分岛改约案”,拒不签字。日本公使宍户玑以清国毁约为由拒绝继续谈判并归国。清朝的大臣们也对是否支持琉球复国产生了争论,从此琉球问题被搁置。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一些日本学者曾前来当地考察,后来林世功等13名琉球人的坟墓被仇日的村民误当作日本人墓拆毁泄愤,直至今日仍没有修复的迹象。
《琉球诗录》集徐干所评林世功《古琉球吟》等作品,其绝命诗两首:“古来忠孝几人全,忧国思家已五年。一死犹期存社稷,高堂专赖弟兄贤。”、“廿年定省半违亲,自认乾坤一罪人。老泪忆儿双白发,又闻噩耗更伤神。”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http://kotobank.jp/word/%E6%9E%97%E4%B8%96%E5%8A%9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北上杂记》,蔡大鼎著
- 《琉球の英傑たち》,大城立裕著
- 《近代沖縄の精神史》,比屋根照夫著,社会评论社。
- 《冲绳:一个岛屿人民的历史》(Okinawa: The History of an Island People),(美国)柯乔治著
- 《明清士大夫与琉球》,徐斌著,海洋出版社2011年出版,ISBN 978-7-5027-7869-9(参见第六章)
- (简体中文)西里喜行. 清末中琉日関係史の研究 [《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 胡连城等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097-08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