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肇衢

台灣藝術家

何肇衢(1931年—2023年3月2日)是台湾新竹县出身的艺术家。生于新竹县芎林乡客家农村,父亲何信严是佛画师,在兄弟姊妹五男二女之中排行最长。1949年考取可公费就读的台北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艺术科,毕业后于北师附小担任美术科任老师直到退休。 1957年起屡获国内重要美展奖项,曾连续3年获台阳美展最高奖项“台阳奖”,经画家李梅树推荐成为台阳美术协会成员。1966年至2021年11月间办理35次个展。以自然景物为写生绘画主题,主要创作媒材为油画,绘画风格受毕卡索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影响,以丰富的色块与线条及简化具体形象描绘。曾将多次的国外美术馆旅游经历,出版2本著作。

何肇衢
英文名Ho, Chau Chu
性别
出生1931年
日治台湾新竹州竹东郡芎林庄鹿寮坑橘子窝
逝世2023年3月2日(2023岁—03—02)(91—92岁)
国籍 中华民国
教育程度
职业画家
奖项
  • 连续三次荣获台阳美术展最高奖
  • 台阳画会会员
  • 中华民国画学会油画“金爵奖”
  • 中山文艺创作奖
  • 日本社团法人亚细亚美术交友会国际协力赏
  • 日本亚细亚航空国际赏
  • 法国坎城国际美展“国家荣誉奖”
  • 受邀为美展的油画评审
经历
    • 台北师范附小美术科任教师
    • 台北师范学院首届杰出校友
    • 历届全省美展、全国美展评审委员
代表作
    • 参加多次国内美展
    • 台湾现代画欧洲巡回展
    • 澳洲、纽西兰、台湾现代画巡回展
    • 法国坎城国际美展
    • 现代画家联展
    • 全省美展首奖作家联展
    • 国际艺术家联展
    • 宜园画室联展
    • 北区五大名家联展
    • 跨越立体、放眼现代三位中坚的历程-赖传鉴、何肇衢、陈银辉特展
    • 省展得奖作家联展
    • 台湾战后第一代画家三人联展
    • 亚洲新意美术交流展
    • 全国百号大展
    • 三岛画家联展
    • 两岸画家画两岸联展
    • 画家风景‧国民风景联展
    • 百岁百画联展
    • 现代潮-50、60年代台湾美术展
    • 现代.迭起-2013台湾当代的艺术展
    • 50年来台湾现代艺术的发展联展
    • 国立新竹生活美学馆邀请展“光景写意―郭轫精品展”,至此共31次个展。
    • 出版《日本美术馆巡礼》、《欧洲美术馆导览》

2023年3月2日因罹患2019年冠状病毒疾病重症而过世[1]。亡故后获总统褒扬令。[2]

生平

编辑

生于台湾日治时期昭和六年(1931年)新竹州竹东郡芎林庄鹿寮坑橘子窝(现新竹县芎林乡)的客家农家。父亲何信严是佛画师,母亲则在自家茶园农务。小时家境清寒,家里兄弟姊妹共五男二女,何肇衢排行最长,自小帮忙照顾弟妹和分摊家务[3]:12

小学就读鹿寮坑国民学校(今新竹县芎林乡五龙国小),开始接受日本教育,就读国校时学业表现优异,开始对画图产生兴趣[3]:16-17,国校毕业后考上大肚国校(今新竹县横山乡大肚国民小学)高等科(等同现在的中学),1945年台湾光复后,重新就读新竹县立中学竹东分校(今国立竹东高级中学),接受中文教育,并受到美术老师赖荣来的启蒙与影响[3]:24

1949年自新竹县立中学竹东分校毕业后,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原本想请托当时的新竹县长邹清之在县府找份打杂工作,但邹县长却勉励他继续就学,因此他与二弟何耀宗一起考取可以公费就读的台北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艺术科[4],1952年毕业后在老师周瑛的引荐下进入北师附小担任美术科任老师。[5]美术教室成为他的画室,直到38年后退休后离开,任教期间为壮年创作的巅峰期,留下数量可观的作品[3]:26-31

在北师附小任职期间曾应邀担任雄狮铅笔厂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对该公司创办人李阿目建议创办一本美育刊物,刊物内可刊登公司广告,促成1971年《雄狮美术》创刊,同时推荐有相关经验的弟弟何政广出任主编,1975年弟弟何政广创办《艺术家》月刊[3]:32-33。1979年退休后到世界各地旅游、写生、参观美术馆。退休后主持“宜园画室”指导社会人士绘画[3]:36

获奖与展览

编辑

在担任美术老师时期利用课馀时间创作,创作以写生为主,挑喜欢的对象物作画。1957年起积极参加美术比赛,获国内重要美展奖项达29次之多[6]:196。曾获金爵奖、坎城国际美展国家荣誉奖、中山文艺奖、中华文化教育奖等奖项,多次受邀为美展的油画评审。[7]
1957年作品《兰芳山》获第20届台阳美展佳作,1958年作品《室内》获第13届省主席奖第三名,1959年作品《九份街景》、1960年作品《后街》与1961年作品《船》连续获得第14-16届省展第二名。1958年作品《后窗》、1959年作品《小孩与鸟》与1960年作品《田园》分别获第21-23届台阳美展台阳奖,连续三年获得台阳美展最高奖项,在李梅树的推荐下,1961年以31岁之龄成为台阳美术协会会员[3]:40-43

1966年在台北国军文艺中心举办第一次个展[3]:59,之后陆续办理个展达30多次,2021年11月于国立台湾美术馆举行“时空˙叠影˙现代情:何肇衢90大展”为其第35次个展[6]:205

创作风格

编辑

何肇衢利用书籍吸收国外艺术新知,常到书店或大使馆图书馆翻阅艺术书籍或存钱购买画册,画室藏书丰富.1959年他利用凤梨罐头与日本多个杂志社交换索取过期艺术杂志,获得新潮社赠与23本《艺术新潮》月刊与实业出版社赠书《成功人之成功史》一套20本,书籍成为他创作上的养分[3]:66-67[7]:7[6]:196

何肇衢曾说:“凤梨罐头供应我一辈子的能量,我的艺术养分没想到是这样来的,真是想不到呀!”[3]:67

他的创作风格受法国具象派作品、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毕卡索作品影响,[3]:125-1291960年之前的作品不刻意表现笔触与色调,重视素描功力,之后开始受立体派影响,采用块状交叠图案化表现,物象迈入抽象化。[3]:130

1964年第一次游日时曾参观毕卡索画展,自此受到立体派影响,1960年的作品《后街》与《秋林》用分割、解构的手法将物象分解成色面的结构,接近分析立体主义的风格。但用色上不同于分析立体主义强调单色性,而用了丰富的色彩配置,创作上具有立体派的“形”与野兽派的“色”[6]:11-121970-1980年代热中描绘自然景色,以块面、线条表现,将景物简化,利用油彩厚涂,丰富质感。[3]:136新题材海岸码头、渔村、帆船主题的出现,引起风潮,1980年代后期用色更大胆强烈,带有表现主义风格,1986年后画面使用框中有框,移动视点“叠影”效果的创作大量出现在以淡水为题材的作品中[6]:13-15

何肇衢爱好写生,常年走遍国内外各地户外写生,1989年在淡水租赁画室空间,数10年间以淡水为主题的写生作品累积近300张。[7]:10

他认为颜色是多变的,以淡水河为例,河水有时是绿色有时是紫色,变化多端,他的作品都是依据实景,画中很多颜色不是自创的,大自然本是如此。[3]:139

瓶花主题作品多数为纪念母亲而做,在母亲忌日会在母亲照片前供放一幅瓶花作品。[3]:147

萧琼瑞归纳何肇衢作品特色:1.以自然为宗却不囿于自然2.以立体主义手法简化自然重叠时空3.以立体主义抓形,以野兽派赋彩4.以即时的情绪感受为创作的动力。[6]:17-18[8]

著作

编辑

1964年第一次赴日参加中华民国水彩画展开幕仪式,之后多次赴日参观日本各地美术馆[3]:105,1981年首次游欧洲,开始欧洲美术馆之旅,累积的参观经验,在1997年由艺术家杂志社出版《日本美术馆巡礼》与《欧洲美术馆导览》二本书。[3]:111

家庭

编辑

父亲何信严本名何阿严,字俊卿,民间佛画师.[3]:10二弟何耀宗与何肇衢1949年一同考取省立台北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艺术科,1952年毕业后保送师范学院(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3]:29专精于美术设计,曾任教于文化大学

三弟何恭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和四弟何政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循哥哥们的求学之路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就读[3]:34,何恭上为艺术图书有限公司发行人,何政广曾任《雄狮美术》主编,后来创办艺术家杂志社。

在台湾画坛上有所谓的何家班,指的是何肇衢与其兄弟,受到大哥何肇衢影响,何家五兄弟中有四人在绘画艺术发展。

1955年娶小学同学锺玉珍为妻[6]:10

孙女为艺人何紫妍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台灣戰後第一代畫家何肇衢確診過世 享耆壽92歲. 中央社. 2023-03-02 [2023-03-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6). 
  2. ^ 資深畫家何肇衢告別式 文化部代表頒贈總統褒揚令. 中央社. 2023-03-26 [202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陈, 长华. 寫景˙抒情˙何肇衢. 国立台湾美术馆. 2013. ISBN 978-986-03-8157-3. 
  4. ^ 《光景写意探索者─何肇衢纪录片》,国立新竹生活美学馆监制,太乙媒体事业有限公司制作,2013年10月。
  5. ^ 〈光景写意秋日趣〉,《北辰馆讯》第67期,曹资颖,2013.10.01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時空˙疊影˙現代情:何肇衢90大展. 国立台湾美术馆. 2021. ISBN 978-986-532-464-3. 
  7. ^ 7.0 7.1 7.2 〈何肇衢画历〉,《光景写意─何肇衢八十近作油画展》,何肇衢,国立新竹生活美学馆,初版,2013年10月,页7-13
  8. ^ 豐采生命的永恆頌歌,何肇衢不朽的畫藝人生.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