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在地化(英语:Glocalisation / Glocalization)。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在地化(localization)两字的结合。全球在地化意指个人、团体、公司、组织、单位与社群同时拥有“思考全球化,行动在地化”的意愿与能力。这个词被使用来展示人类连结不同尺度规模(从地方到全球)的能力,并帮助人们征服中尺度(meso-scale)、有界限的“小盒子”(little-box)的思考。

“localization”的各地常用译名
中国大陆本地化、本土化
台湾在地化、本地化
港澳本地化、本土化、在地化
兰州一间书店贩卖介绍各国的书籍
FamilyMart在中国大陆的一个旅游景点以中式风格装潢的店铺

用法

编辑
  • 个人、家庭和组织保持着包含本地和长距离互动的人际交往网络。[1]
  • 将特定的地方(小镇、城市或国家)宣布为世界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责任和权利。这一过程始于1950年的法国 ,最初被称为“mondialisation”。

案例

编辑

在不同脉络的使用下,全球在地化的意义组成也有差异:

  • 结合囊括在地、区域与全球,或是“微型─中型─巨型”这种单一向度:如Manfred Lange[2]在1989年筹备“全球转变”(Global Change)展览时,曾使用德语“glokal”(=英语glocal)一词描述Heiner Benking的展品“Blackbox Nature”。[3]
  • 使用电子通讯技术如网际网路,在全球或跨区域基础上提供在地服务:如CraigslistMeetup即是以网站应用程式建立全球在地化途迳的例子。

沃尔玛家乐福,在近些年相继退出日本、韩国市场,究其原因,就是不懂得“入境随俗”。一些分析师认为,沃尔玛不够了解韩国消费者的行为。“货架即仓库”是这类大型折扣店的显著特征,但是韩国消费者仍希望拥有在百货公司购物的感觉。

家乐福日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未根据当地的商业文化与消费习惯做调整。虽然远离市区的家乐福门市拥有价格低廉的优势,但是目标消费者讲究食材的新鲜度,购买大量商品放在家里慢慢吃并不符她们的需求。

除了零售业,网际网路业者也犯了同样的错。多年来eBay坚持以百分之百移植全球平台,做为扩展海外市场的策略;然而这样的方式在亚洲市场几乎行不通,本地化的弹性显然不足。虽说“网路无国界”,但仍须考量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而不是只进行语言的转换。以上例子证明了全球品牌如果没有加入在地化的精神,绝对难以得到当地人的支持。在全球化已成趋势之后,许多人对品牌的四处扩充已逐渐产生反感,开始拒绝成为全球品牌的殖民地

全球在地化的品牌精神

编辑

“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的观念应运而生,意指“全球性的在地化”(global localization),强调全球化必须与在地化紧密结合。

全球在地化策略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全球化,一端是在地化,企业必须明确区隔全球化与在地化的意义,并且在全球市场的架构下,找出一个最适切的点切入,发展出适应本土市场的策略。

很多企业并不了解全球化的意义,当某项商品在某个市场上销售长红,便认为在别的市场一定也会成功;他们更天真地认为,只要使用当地语言架设好网站,再佐以同样的广告与促销活动,消费者就会蜂拥而来。但事实绝非如此。

全球在地化主张企业必须因应各地的特殊文化。原则上,带著愈多文化意义与感情,或欲强调个性化的商品,需要愈多的在地化,才能使消费者接受。

全球在地化的主要内容

编辑

了解当地文化

编辑

许多企业经理人忘了,“文化差异”才是国与国之间的最大障碍。例如丰田汽车(Toyota)在波多黎各推出Fiera车款时踢到铁板,原来该字在当地意指“又丑又老的女人”。又如1980年代由日本研发出的能量饮料“宝矿力水得”,堪称亚洲文化圈的国民饮品之一。然而,它在被引入西方市场时,却引起一阵不小的骚动,因为其英文名称Pocari Sweat中的Sweat,在英文意指“汗”,使得这一瓶又一瓶白浊色的“汗”,一推出便吓跑了许多以英文为母语的消费者。[4]

避免完全横向移植

编辑

MTV台当年进军印度市场时,主打的音乐以西方的饶舌音乐、热门音乐、摇滚乐为主,但是营运一段时间后终于发现,还是必须兼顾印度人最常听的班格拉舞曲(bhangra)。

即使是世界知名企业如麦当劳(McDonald's)与肯德基(Kentucky Fried Chicken),也必须在不同市场研发迎合当地口味的餐点。

保留被并购企业的核心价值

编辑

很多企业并不了解欲购并的品牌之核心精神,以致在购并之后,因为操作手法违背该品牌原本的形象,反而损害了品牌价值。全球化已成趋势,但是世界各地的风俗、消费习惯与味蕾,永远不可能统一。企业在进行全球市场扩张之际,也须因应地方的特殊文化,进行在地化。如果不能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与习惯,即使口袋再深、资本再雄厚,仍难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Barry Wellman, "Little Boxes, Glocalization, and Networked Individualism." Pp. 11-25 in Digital Cities II, edited by Makoto Tanabe, Peter van den Besselaar, and Toru Ishida. Berlin: Springer-Verlag, 2002.
  2. ^ Prof. Dr. rer. nat. habil. Manfred Lange. [2011-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3. ^ Section: System Earth from the exhibition GLOBAL CHANGE: Challenges to Science and Politics - Welt im Wandel - Herausforderungen für Wissenschaft und Politik. [2007-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6). 
  4. ^ 重視語言背後微妙的文化差異. 优译堂. 2016-03-09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