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恒星体
恒星形成 |
天体分类 |
理论的观念 |
相关学门 |
恒星主题 |
初期恒星体 (YSO)表示是一颗进入恒星演化早期阶段的天体。
这个分类中包含两个小组:原恒星和主序前星。有时,也会以质量区分为:大质量初期恒星体(MYSO)、中质量初期恒星体和棕矮星。
初期恒星体经常会依据以光谱能量分布的斜率做标准来分类,这是Lada C.J. 和 Wilking B.A.在1984年提出的,他们以谱指数的间隔和数值为依据,将YSO分为三种(I、II和III):
.
此处是频率,是通量密度。
是依据波长2.2–10 (近红外区)计算的数值。
稍后,格林等人在1994年加入了第四类"平波谱"做为分类的来源。而在1993年,安德烈等人发现在次微米波段有著强烈辐射,但在非常微弱的第0类。
- 分类 0源 - 在无法检测
- 分类I源 -
- 平波谱源 -
- 分类II源 -
- 分类III源 -
这种分类架构大致反映了演进化的序列。人们认为最深埋在0类的来源朝著I类发展的过程,星周包层便会开始消退。最后,当它们成为主序前星时,在光学上就能够在恒星诞生线上被看见。
相关条目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Lada, C. J.; Wilking, B. A. (1984),The nature of the embedded population in the Rho Ophiuchi dark cloud - Mid-infrared observation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vol. 287, pp. 610-621
- Greene, Thomas P.; Wilking, Bruce A.; Andre, Philippe; Young, Erick T.; Lada, Charles J. (1994), Further mid-infrared study of the rho Ophiuchi cloud young stellar population: Luminosities and masses of pre-main-sequence star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vol. 434, pp. 614-626
- Andre, Philippe; Ward-Thompson, Derek; Barsony, Mary (1993), Submillimeter continuum observations of Rho Ophiuchi A - The candidate protostar VLA 1623 and prestellar clumps,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vol. 406, pp. 122-141
这是一篇与天文学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