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会

清朝與民國時期的民間結社團體

大刀会清代民间秘密结社团体之一。俗名“金钟罩”亦名“仁义会”。是白莲教的分支。其会员以农民为主,包括城乡手工业者,贫苦知识分子和小商贩等。会员遍布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奉天直隶等省份。[1]:89

起源与发展

编辑

大刀会最早产生在1894年的山东曹县一带,由于当地洋教教会存在对百姓的欺压,当地人以“兴华灭洋,保卫身家”的口号组成大刀会,后演变为“扶清灭洋”。1896年6月,江苏砀山(今属安徽)大刀会首领庞盛选(庞三杰)向山东曹、等县大刀会求援,以反扰教会。山东大刀会首领刘士端即派彭桂林带领会众千余至砀山,焚毁刘堤头外国教堂铜山(今属江苏)、丰县萧县(今属安徽)及山东等地大刀会纷起响应反对教会,被清政府山东及江苏的驻军镇压。次年7月,砀山县大刀会众再次攻打教堂,铜山、丰县会众准备再次起事,旋遭镇压。同年山东大刀会在曹州杀死两名德国教士和众教民,引致德国出兵,清政府战败,割胶州湾。大刀会的反洋教暴乱,是早期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前驱之一。辛亥革命时期,山东的大刀会众也曾支持过革命党人张继宋教仁等。但该会亦曾被地主阶级利用来反对农民起义[2]

大刀会在各地有不同的发展,故各地的政治、经济、组织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到了民国时期,大刀会的影响力更为广泛,国民政府多次下令清剿,但收效甚微。[1]:891949年中共打赢第二次国共内战前后,福建地区的大刀会被纳入“反共救国军”的体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期的主要反对武装之一,[1]:90中共方面亦将大刀会视为国民党当局的“特务土匪”。直至1951年4月,大刀会最后在福建的残余势力才被基本消灭。[1]:151

现在,许多新解放区的广大人民,在饱受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匪帮十二年的残酷剥削和兵燹之灾以后,迫切地要求社会秩序的安定,城乡贸易的畅通,经济生活的恢复正常,以便迅速治好战争破坏的创伤,重整自己的家业。但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有计划地制造的特务土匪的骚扰作乱,烧杀淫掠,却使人民的要求无法实现。在人民解放军消灭或击溃国民党匪军,解放广大的城市和乡村以后,如果许多地方实际上仍为特务土匪和反动势力所控制,则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无法推行,旧的反动政权不能改造,人民的负担很难减轻和公平,救灾治水等要急之举也受到障碍,一切革命工作无法展开,城乡关系不能沟通,人民币不能占领广大的市场,经济生活无法恢复,城市将被孤立,农村将被窒息。因此,在解脱国民党暴政的压迫之后,特务土匪便是人民当前最主要的和最可恶的敌人;而肃清土匪,安定民生,则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的迫切要求。因此,发动大批干部和革命的工人、学生下乡,配合人民解放军的武装力量,动员广大农民,肃清土匪特务,推翻反革命恶霸分子的统治,安定秩序,发展生产,进而有系统地有步骤地进行各种社会改革,便必然应该成为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许多地方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凡是新解放地区,起初必须有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集中全力进行剿匪反恶霸斗争,摧毁国民党反动势力,才能打开局面,站稳脚眼。这几乎已成为斗争发展必经的过程。谁要是不及时地抓紧这一环节,便难免要走弯路,而且终究要回过头来重新做起。

——新华社,«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

分类

编辑

会内分坎门和离门两支。离门烧香念咒,不动刀枪;坎门除念咒外,还练习刀枪武功,设立坛场,传授徒弟,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政治团体。其政治宗旨“以扫清灭洋为帜”经常发动暴乱反对教会。其名称也各不相同,可以从服装颜色(如黄甲会、青带会)、武器(如白扇会、花篮会)、迷信角度(如八仙会、八卦会)等方面命名。[1]:89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郭天印. «长江支队1949南下全景纪实». 中国: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8年. ISBN 9787203101390. 
  2. ^ 牟信刚. 大刀会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青岛市城阳区档案局. [永久失效链接]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