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星衍(1753年—1818年),伯渊,一字渊如季述江苏阳湖县(今属江苏省常州市)人,祖籍安徽濠州清代经史学家,考据学者,金石学家。

孙星衍
《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之孙星衍像
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之孙星衍像
大清山东督粮道署布政使
籍贯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
族裔汉族
字号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
出生乾隆十八年(1753年)
江苏省阳湖县
逝世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
江苏省阳湖县
亲属(曾祖)孙慎行
出身
  •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举人
  •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科进士及第

生平

编辑

自幼家贫,无力购书。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年)九月二日出生。[1]十九岁时与王采薇成婚。乾隆四十一年,王氏因病过世,孙星衍进入毕沅府中作幕客。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充三通馆校理。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散馆,试厉志赋,用《史记》“𨉫𨉫如畏”典故,大学士和珅疑为别字,置为三等,改部属用。官刑部主事,为法宽恕,深得大学士阿桂、尚书胡季堂器重。洊升郎中

乾隆六十年(1795年),授山东兖沂曹济道嘉庆元年(1796年)七月,曹南水漫滩溃,在单县决口,孙星衍与按察使康基田率人奋战抵御五昼夜,未酿成大祸。不久,权按察使。嘉庆四年(1799年),丁母忧归里,浙江巡抚阮元聘其为诂经精舍主讲。服阕入都,仍发往山东。嘉庆十年(1805年),补山东督粮道。在山东其间,进行大量古籍考据整理工作。嘉庆十二年(1807年),代理布政使。嘉庆十六年(1811年),称病归返。嘉庆十九年(1814)七月,受扬州盐政阿桂聘请,至扬州参校《全唐文》。嘉庆二十年(1815年),撰成《尚书今古文注疏》。晚年任钟山书院山长。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卒。《清史稿》有传。[2]

成就

编辑
 
孙星衍篆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初以文学著称,与洪亮吉黄景仁齐名,后专事经史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兼及诸子百家,工于篆隶。对经学、史学、金石碑版、天文、地理诸领域皆造诣颇深。曾主持诂经精舍、钟山书院讲习。皮锡瑞说:“治《尚书》当先看孙星衍《尚书古今文注疏》”。

著述

编辑

著有《平津馆读碑记》、《平津馆丛书》、《孙渊如全集》、《孔子集语》、《孙子集注》、《尚书今古文注疏》、《祠堂书目》等。[3][4]

注释

编辑
  1. ^ 张绍南编《孙渊如年谱》
  2. ^ 《清史稿·卷四八一》:孙星衍,字渊如,阳湖人。……
  3. ^ 梅江林,. 文献家孙星衍和《平津馆丛书》. 科教文汇, 2006, (04)
  4. ^ 刘蔷,. 论孙星衍的考据学思想及实践.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06)

延伸阅读

编辑

[]

 清史稿/卷481》,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资料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