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夫 (诗人)
莫洛夫(1928年5月11日—2018年3月19日)[1],原名莫运端,后改莫洛夫[2],笔名洛夫、野叟,台湾现代诗诗人,生于中华民国湖南省衡阳,退休后移民加拿大。于2016年夏天返台定居。曾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北大学等大学的客座教授。 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同创办《创世纪》诗刊,历任总编辑多年。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荷兰、瑞典等文,并收入各种大型诗选,包括《中国当代十大诗人选集》。
洛夫 | |
---|---|
出生 | 莫运端 1928年5月11日 中华民国湖南省衡阳县 |
逝世 | 2018年3月19日 台湾台北市北投区台北荣民总医院 | (89岁)
职业 | 诗人、军人、教师 |
国籍 | 中华民国 |
主题 | 超现实主义 |
文学运动 | 创世纪诗社 |
代表作 | 《魔歌》 《石室之死亡》 《因为风的缘故》 《漂木》等 |
奖项 | 中山艺文奖(1982年) 吴三连文艺奖(1986年) 国家文艺奖(1991年) 中国文艺协会终生荣誉成就奖章(2003年) 新诗界首届国际诗歌奖(2004年) |
生平
编辑洛夫,1928年生于湖南衡阳,父莫逢春,母罗贤春[3]。1938年,举家搬迁至衡阳市,就读“中心小学”。1943年进入私立成章中学初中部就读[4]。初中三年级时,因阅读了大量俄国文学作品,将自己名字由“莫运端”改为俄国风味的“莫洛夫”[5]。1948年考入湖南大学外文系,但1949年国军在湖南招考青年入伍,洛夫随军队抵达台湾。1951年考入政工干校第一期,1953年毕业,分发至左营海军陆战队,1954年与张默、痖弦合办了创世纪诗社,后随军转赴金门。越战后期奉命参加驻越军事顾问团担任英文秘书,期间发表了作品《西贡诗钞》。返台后就读于淡江文理学院英文系,1973年毕业,并在同年8月以中校军阶退役[6]。军职退役后转为教师,曾任东吴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96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2016年夏返台定居,2017年获国立中兴大学颁赠名誉文学博士,2018年3月初出版最后一本诗集《昨日之蛇》,同月19日凌晨3点21分,洛夫病逝,享寿91岁[7][8]。
创作
编辑洛夫创作甚丰,出版诗集《时间之伤》等三十七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七部,评论集《诗人之镜》等五部,译著《雨果传》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四十多年来评论不辍,英译本已于1994年10月由美国旧金山道朗出版社出版。 1982年他的长诗《血的再版》获中国时报文学推荐奖,同年诗集《时间之伤》荣获中山艺文奖。 1986年获吴三连文艺奖。 1991年复获国家文艺奖。2003年获中国文艺协会赠终生荣誉成就奖章。2004年获北京“新诗界首届国际诗歌奖”。1999年,洛夫诗集《魔歌》被评选为台湾文学经典之一。2001年三千行长诗《漂木》出版,震惊华语诗坛,同年被评选为台湾当代十大诗人之一,名列首位。
研究洛夫作品之专著颇多,已出版者有:《诗魔的蜕变:洛夫诗作评论集》、《洛夫与中国现代诗》、《洛夫评传》、《一代诗魔洛夫》、《漂泊的奥义》、《洛夫:诗,魔,禅》、《洛夫长诗<漂木>十论》、《大河的雄辩-洛夫诗作评论集(第二部)》等。洛夫早年为超现实主义诗人,表现手法近乎魔幻,被诗坛誉为“诗魔”。 洛夫近年沈潜于书法之探索,不仅长于魏碑汉隶,尤精于行草,书风灵动萧散,境界高远。曾多次应邀在台北、台中、菲律宾、马来西亚、温哥华、纽约、北京、济南、南宁、深圳、杭州、衡阳、石家庄、太原等地展出。
主要作品
编辑《灵河》、《石室之死亡》、《外外集》、《无岸之河》、《诗人之镜》、《时间之伤》、《漂木》、《因为风的缘故》、《魔歌》、《昨日之蛇》、《隐题诗》
家族
编辑相关页面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台灣作家作品目錄資料庫-洛夫. [2021-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1).
- ^ 焦點 中国台湾文坛再失大将 「詩魔」洛夫病逝享壽91歲. [2018-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9).
- ^ 《向秋天最甜的那颗石榴致敬——华语诗坛泰斗洛夫先生访问记》,“访问前记”章节,张天男,2013。
- ^ 洛夫:乡愁是一种治不好的病_湖南频道_凤凰网. [2014-09-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4).
- ^ “诗魔”莫洛夫今晨逝世 享年91岁
- ^ 《二十世纪台湾新诗史》,页229,张双英,2006。ISBN 957114391X
- ^ 台灣當代詩人洛夫今晨病逝北榮 享壽91歲. [2018-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4).
- ^ 洛夫病逝享寿91岁 18岁开始写诗人称“诗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18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