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影云根碣
汉影云根碣是位于中华民国金门县金城镇的碑刻,由明鲁王朱以海所题。[1]
汉影云根碣 | |
---|---|
位置 | 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金城镇古城里古岗村献台山 |
建成时间 | 明永历七年(1653年) |
官方名称 | 汉影云根摩崖石刻群 |
类型 | 登录等级:县定古迹 |
详细登录资料 |
历史
编辑明弘光元年(1645年)南京陷落,朱以海在绍兴被拥立为监国,迁往舟山指挥浙东抗清军队,永历五年(1651年)舟山失守,朱以海从海路移师金门,在金门指挥抗清八年,期间在献台山脚留下该刻石。[2]
寓意
编辑关于汉影云根的寓意,至今依然未有定论。一般对于汉影云根寓意的理解主要有二:“一是认为‘汉影指南明有如大汉的分影,云根则如浮云漂泊无根,汉影云根即感慨明室分支流落到东南海上孤岛金门,国祚零落飘摇如无根之浮云。’;另一说则以为‘云根是指云起之处,即山石高耸的古岗献台山一带,犹如云生的根源之地,而南明据此根砥,必能再造风云,驱逐外夷满虏,匡复汉家河山。’”台湾历史学者卓克华教授以鲁监国七年(1653年)鲁王朱以海自削监国号作为分水岭,认为石刻之所以未有落款年代,是因为朱以海在此时期处境困窘,落款年代若写上“鲁监国○○年”已然不妥,但若写“永历○○年”又心有不甘,故干脆不写。金门县民颜炳洳又根据石刻旁诸葛倬等人咏叹汉影云根石刻的赋诗所题的时间“永历岁次甲午仲秋”,推断汉影云根石刻出现的年代应该在永历八年(1654年)八月之前;而中间可以用永历七年(1653年)三月,自削监国号为心境转折之界,若石刻在去监国号之后才出现,则汉影云根的解释就倾向消极之解;反之,则倾向积极之说[3]。
保护
编辑由于长期风化崩塌,汉影云根碣遭侵蚀严重,民国十年(1921年)古岗国小修建时,刻石的“根”字遭到破坏,民国五十九年(1970年)金门社教馆馆长王秉垣和书法家薛祖森对其进行了重刻。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8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告其为第三级古迹,民国八十九年(2000年)改为金门县县定古迹。[2]
参考来源
编辑- ^ 漢影雲根碣. 金门县文化局. [2021-09-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7).
- ^ 2.0 2.1 施添福、陈国川、高铭泽. 张鸿铭 , 编. 臺灣地名辭書·金門縣.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14年9月: 63. ISBN 978-986-04-1907-8 (中文(台湾)).
- ^ 「漢影雲根」由來的新推想 - 金門日報.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