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巾
乌纱高屋帽,又称笼巾,高屋乌纱帽、黑纱高屋帽、高顶乌纱帽等,是汉服首服中高屋帽和乌帽的一类,因以黑纱制成而得名。最早出现于东晋,流行于南朝至宋代,有白、乌两种[1]。乌帽为官员和士庶通用,又称乌纱帽,但与后世别称为“乌纱帽”的官帽非同一种帽子。[2]相反白色的白纱帽则为皇室专用。
中国
编辑乌纱高屋帽在隋代时,被当作是官服的一种。《通典》记载说:隋文帝开皇初,尝著乌纱帽,自朝贵已下至于冗吏,通著入朝。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文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大合靴。[3][4]唐代,不论贵贱,天子百官、庶民百姓均可以戴服它。[5]乌帽在唐代是一种日常便帽,不少唐代文人都曾在其诗句中提及乌帽。如柳宗元有诗句: “春衫裁白纻,朝帽挂乌纱。”[6]李白曾有《答友人赠乌纱帽》诗: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鬵。”白居易在其《初冬早起寄梦得》中也有“起戴乌帽,行披白布裘”的句子。
宋代时士庶依然有服乌纱高屋帽,由于白纱高屋帽在隋唐之后已消失,宋人诗词所提及高屋帽应是指乌帽,如苏轼 《椰子冠》诗:“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更著短檐高屋帽, 东坡何事不违时。”此诗一出,当时人更纷纷仿效苏轼戴上短檐高屋乌帽,称为“子瞻样”[7]。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高屋帽. [2013-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 ^ 《隋书‧礼仪志》七:“案宋齐之间,天子宴私,著白高帽,士庶以乌,其制不定。或有卷荷,或有下裙,或有纱高屋,或有乌纱长耳。……今复制白纱高屋帽。”
- ^ 《大唐新语》: “隋代帝王、贵臣多服黄纹绫袍、乌纱帽、九环带、乌皮六合靴。”
- ^ 《新唐书·车服志》:"初隋文帝听朝之服,以赭黄纹绫袍、乌纱帽、折上巾、六合辙,与贵臣通服。"
- ^ 《中华古今注》:“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以 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
- ^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寄澧州张使君八十韵》
- ^ 李廌 《师友谈记》:士大夫近年仿 东坡 桶高檐短帽,名曰子瞻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