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龙洛之围 (1627年)
52°3′N 6°37′E / 52.050°N 6.617°E
此条目可参照荷兰语维基百科相应条目来扩充。 |
赫龙洛之围 | |||||||
---|---|---|---|---|---|---|---|
1627年赫龙洛之围的地图,弗里德里克·亨利作。 | |||||||
| |||||||
参战方 | |||||||
荷兰共和国 | 西班牙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 |
马泰斯·迪尔肯 (赫龙洛) 亨德里克·范登贝赫 (西班牙军) | ||||||
兵力 | |||||||
16,000 步兵 4,000 骑兵 |
1,200 步兵 (赫龙洛) 100 骑兵 (赫龙洛) 16,000 步兵 (西班牙军) 5,000 骑兵 (西班牙军) | ||||||
伤亡与损失 | |||||||
未知 | 未知 |
赫龙洛之围是由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率领的荷兰军队,与西班牙帝国控制的要塞城市赫龙洛间的战争。是八十年战争的一部分。由亨德里克·范登贝赫率领的西班牙军队曾前往赫龙洛解围,但为时已晚。攻城战自一六二七年七月二十日起,终于八月十九日。最终守军向荷兰投降。
攻城战中,荷兰军队为防止敌人逃逸求援,便修建了一条长达十六千米的城墙,。在一六二四年的布雷达之围中,安布罗西奥·斯皮诺拉运用了同样的方法。赫龙洛之围后,弗雷德里克便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的攻城战中,比如斯海尔托亨博斯之围。赫龙洛的胜利是十二年停战后的荷兰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
赫龙洛
编辑赫龙洛虽小,却据必争之地,故西班牙重兵把守;亦为繁华之城,处汉萨商线必经之路。其四周皆为沼地,易守难攻,得此城者,得此地也。
拿骚的毛里茨曾于1595年围攻赫龙洛,却以失败告终。1597年毛里茨卷土重来,攻占了赫龙洛。但安布罗西奥·斯皮诺拉有在1606年收复了赫龙洛。毛里茨再次进攻赫龙洛,但又以失败告终。最后,荷兰在1627年重新夺回赫龙洛。
赫龙洛攻难守易,堡垒森严。来自阿赫特胡克和费吕沃的税金被聚集至此,为西班牙提供源源不断的战争经费。若与奥尔登扎尔,布雷德福特和林根三城联合,便可作为战争基地,从东面威胁共和国的安全,成为一大隐患。为此,荷兰国会选择进攻赫龙洛,而非单单在海上与西班牙作战(而这正是强大的荷兰与泽兰所渴望的)。[1][2]
序曲
编辑弗雷德里克率步兵一万五,骑兵四千,携后勤车千辆,大炮七十五门,经由莱茵河登陆埃默里希。军中不乏来自欧陆各地的雇佣兵,有来自苏格兰,英格兰,上德意志的,亦有来自弗里斯兰,法兰西的。七月二十日,荷兰兵临赫龙洛,将此地围得水泄不通。
城墙
编辑次日,数千名荷兰士兵和佣工开始建起一条连绵不断的城墙。城墙屹立于赫龙洛东面,高十英尺(约三米),长十六千米。沿城墙一起建起的还有壁垒,战壕等防御工程。(荷兰语:Schansen)
弗雷德里克·亨利让同一民族的人一起工作,所以英格兰要塞(Engelse Schans)由英格兰人建造并驻守,法兰西要塞,弗里斯要塞和荷兰要塞也同样如此。大炮被安置在军事要地,如此荷兰的城墙就在全方位保护之下。赫龙洛城中大炮的射程被精确测量:它们射不到两千米外的战线。十天内,城墙便建设完成,并在围城战中被不断加固。
弗雷德里克知道,由亨德里克·范登贝赫率领的西班牙大军盘踞在南尼德兰,若想要避开一场恶战,就必须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延误他们的到来。为此,弗雷德里克声东击西,在德意志戈赫虚晃一枪。为了后勤,他建起了连接代芬特尔和聚特芬的供应线;又布下天罗地网,重重眼线,来预防西班牙人在邻近地区站稳脚跟。
包围
编辑赫龙洛城内
编辑赫龙洛守军司令马泰斯·迪尔肯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他有一千两百名步兵(不算入伍的市民)和由兰伯特·弗瑞肯率领的一百名骑兵,还有丰富的补给。迪尔肯同样要求手下加固了防御,具体做法即为:“...用火枪和炮弹以一切方式伤害敌人。”荷兰人的防线修建完后,赫龙洛便遭到荷兰军队的猛烈轰炸;同时,荷兰人,英格兰人,法兰西人挖着锯齿形的战壕,一步一步逼近赫龙洛。而被围者披星戴月,拼命修补城墙上被炸出的缺口。然而,两百发燃烧弹“火球”被射进了城,给城中建筑和市民造成极大伤害。迪尔肯的肩膀也受了枪伤,于是他把指挥权给了弗瑞肯。弗瑞肯便率骑兵出城突袭荷兰防线,进攻了在建战壕和拿骚-迪茨的营地,且损失很少。在赫龙洛,由于一名士兵的粗心,两桶火药爆炸,造成四十人的伤亡。
赫龙洛城外
编辑与此同时,英格兰挖掘小组第一个挖到了环绕赫龙洛的运河。为了方便船只进出,他们炸掉了城北的船闸,此举亦使运河中的水减少到九英尺。此后,荷兰人准备在运河上建起一座堤坝来过河。但赫龙洛城中的炮火把堤坝彻底摧毁。最终,在两支炮兵残部的掩护下,荷兰人建起了两座堤坝,但伤亡是巨大的,其中包括两名英格兰军官的死亡。渡过运河后,他们便在赫龙洛城墙下挖起了地道,然而常规战斗还是在城外进行。
范登贝赫的到来
编辑与此同时,范登贝赫带着他的西班牙常胜军,以及一千八百名德意志雇佣兵已经逼近赫龙洛,他们数量远超荷军。但因为补给不足,又错过了和荷军面对面战斗的时机,他们只得鸣枪以示援兵至。由于西军和意军间的内讧不断,切断荷军后勤线的计划也一败涂地。最终,贝赫只能计划冲破荷兰防线来进入赫龙洛城。他首先成功攻击了苏格兰营,但莫罗军官的反击把西班牙人赶走了出去。此自,贝赫再无胜利的希望。
谈判
编辑弗雷德里克尝试与迪尔肯谈判,告诉他西班牙援军无法解围赫龙洛了,但伤愈的迪尔肯将谈判一事一口回绝。于是围城战只得继续。渡过运河的英格兰士兵成功在一座赫龙洛城外防御塔下(faussebray)布下了炸弹。八月十八日,炸弹爆炸,在城墙上炸出大缺口。英格兰士兵涌了进去,爬上了赫龙洛的东墙,但等待他们的是由弗瑞肯率领的数百名火枪手和滚烫的沥青,守军三次击退英军,近似一场屠杀。但睿智的迪尔肯知道很快赫龙洛将三面受敌,且城中人手武器都不足。他只得宣布停战并派遣谈判代表。
和约
编辑一份仿照布瑞达之围(1624年)时的和约在三天后被签订,将赫龙洛城交给了共和国。守军和市民可以带着武器和钱离开,但最多只能带两把枪。按照和约,弗雷德里克须借给守军两百辆推车。为了防御敌人未来的进攻,他又在赫龙洛部署了军队,摧毁了完工的荷兰防线,填满了战壕。城中的天主教乌特勒支总教区的菲利普·洛维纽斯也获准离开。赫龙洛从此成为共和国的一部分。
共和国隆重庆祝了这场胜利。西班牙在无数失败后终于被打倒了。胡果·格老秀斯在《赫龙洛之围》(Grollae Obsidio)写下了战争的种种细节;约斯特·范·登·冯德尔为胜利写了一篇七百三十八节的诗。古谚“如赫龙洛般固若金汤”(Zo vaste as Grolle)由此诞生,作为对攻城困难重重的引用。
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N.J.Tops Groll in de Zeventiende en Achttiende Eeuw (Groll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y): Een kerkelijk en strategisch storende factor in het oosten van de republiek, Groenlose Historic Society, Groenlo, 1992
- ^ Jan Kuys Drostambt en Schoutambt. De Gelderse ambtsorganisatie in het kwartier van Zutphen. (ca. 1200-1543). Hilversum,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