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1′59″N 121°12′28″E / 24.866504°N 121.207704°E / 24.866504; 121.207704

龙潭圣迹亭
位置 台湾桃园市龙潭区凌云里圣亭路121巷2-1号
建成时间光绪元年(1875年)
官方名称龙潭圣迹亭
类型登录等级:直辖市定古迹
登录种类:惜字塔
详细登录资料

龙潭圣迹亭,是位于台湾桃园市龙潭区凌云里、台湾格局最大的惜字塔,列为桃园市文化资产

沿革

编辑

龙潭圣迹亭是光绪元年(1875年)由文光、崇文、拿云三诗社捐献设立[1]。建于龙潭往埔心中坜路旁边,在龙潭竹窝子[2]。经其事者有监生古象贤、杨凤翔、庠生邓观奇、贡生邓逢熙(邓琼凤)、廪生杨凤池、士绅黄龙蟠等,由杨凤池亲撰序引,黄龙蟠楷书勒石[3]。其中邓观奇、邓琼凤分别为邓雨贤的曾祖与祖父[4]

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修[2][5][6],1925年再度重修[1][2][5][6]

战后地址为凌云村圣亭路121巷2-1号[7]。土地属于黄梅生派下祭祀公业所有[8],1974年发布道路拓宽计画规划切过圣迹亭用地[9]。同年,土地管理人黄金鼎、黄月音等人,将其中四分土地以十五万元卖断给龙潭地母宫[7]。今用地面积422平方公尺[2][3][10]

1975年8月,文建会将圣迹亭列为三级古迹[9]。由台湾省政府桃园县政府、和龙潭乡公所共同拨款五十万重修,委建筑师蔡荣堂设计,于1979年9月完工[2]。该年新增牌楼[5][10]。1991年,桃园县政府及龙潭乡公所委托淡江大学教授周宗贤进行圣迹亭研究修复计画[9]。同年,右边云墙母石狮被小偷趁台风夜窃走[11]游日正担任乡长时,即委托学者专家进行规划,并计画希将凌云村活动中心规划在内[8]。 

1994年9月道路扩宽工程开始,报请拆除圣迹亭牌楼[9]。由于面临该古迹问题,致该段暂时停工,次月27日,乡民代表彭春兰等人表示,圣迹亭业已过政府明订为古迹,如今基于事实需要,圣亭路自原有的10公尺宽为18米道路,对该段时常发生交通壅塞,有其迫切性[12]

次年3月22日上午,时任立委的游日正率众前往圣迹亭拉白布条抗议拆除牌楼[13]。4月18日,龙潭乡代表会副主席徐盛贤在代表会中,呼吁尽快拆除这座非古迹的牌楼,已因道路工程施工,频频造成人命关天的车祸事件,令当地村民对牌楼产生极大的畏惧[14]。但时任汉声杂志社社长的黄永松主张完整保留,并建议上级单位将其提升为一级古迹[15]。4月22日,游日正等在立法院召开公听会,由黄永松提出道路不拓宽、道路部份地下化、道路全面地下化三个替代方案[16]。因汉声杂志社称圣迹亭附近没有发生车祸的说法,龙潭乡乡长林忠正指出至少有六人在附近发生死亡车祸,拓宽圣亭路有其必要性[17]。乡民叶杰克向县府提出一份紧急陈请书,希望三级古迹圣迹亭保留完整[18]。7月28日,省民政厅主办股长余钧照、省住都局中坜工务所主任、县府民政局长陈安吉、龙潭乡长林忠正、地方民代、村长等单位人员数十人联袂勘查会诊后,决定将牌楼前40馀公尺的排水沟地下化,道路与古迹格局各缩小1公尺,争议已久的风波平息[19]。  

1999年中旬获县府补助,进行原貌整修,历七个月竣工。由黄永松牵线下,获台积电捐资维护。2000年4月7日,举行盛大的竣工典礼暨台积电认养签约仪式,台积电文教基金会董事长陈国慈、立委朱凤芝、龙潭乡代会主席游正琳等及文化、民俗学者多人到场。[20]

样貌

编辑
 
二进庭院

龙潭圣迹亭设在独立庭院,为台湾格局最大的惜字亭[21]。庭院坐西北朝东南,为八卦之巽向,乃大正年间所改[10]。在此可远望插天山李崠山[5]。〈重修龙潭圣迹亭碑记〉中称此处“倚亭瞭望,近挹龙潭,远眺大溪,山峦起伏,回环幽阒辽敻,青青郁郁,弥堪徘徊也”[2]

从牌坊入内可见大理石上刻写的说明:“本亭一以纪念创造四万四千九百零八字之苍圣;二以中国文字维系历史文化,对其痕迹,亦应宝贵,不使陷于污浊。本邑人士……对苍圣之丰功备极尊崇,复体念制字之艰难,乃本爱屋及乌之义,对于字纸残书,戒勿投沟涸,而携此焚化,务使片片化为蝴蝶,飞往上方,以慰先圣当年制字之劳;亦薪乘此热忱,推而广之,可以维系历史文化于不坠……。”[2]

汉声杂志社印制的龙潭圣迹亭导览手册,分析此惜字塔的建筑结构:第一进是庭园间的七个“尖”,包括门柱尖、笔柱尖和亭顶葫芦尖,中间的五个尖连起线来,形成具透视效果的三角形,两侧的笔尖和炉顶尖形成水平横线,为“以简御繁”的造园布景手法[22]

头门外有门枕石,表示当时是最外面的门,其门柱红灰砖间灰缝讲究,叫“马鼻缝”[10]。第二进的头门与中门之间有两堵云墙和两枝石笔[22],笔柱称为“文笔望柱”[10]。高柱矮墙构成的中门视为是“有教无类”的象征[22],中门就无门枕石[22]。其间植有苍翠遮荫的柏树隐约带出亭体[22]

第三进的主体圣迹亭由方坛衬托而出,方形坛体四脚装饰有称为“螭龙吞脚”的洗石子雕像[22]。方坛又称“须弥座”,螭龙是中国传统图案,上面的鲍鱼是日治时期喜欢采用的西洋图案[10]。基座叫“地袱”,一般转音念为“地牛”,此意为埋伏在地下,像一头牛般把建筑物扛起来[10]。阶梯为七阶,以七显示它为重要处[10]。亭高一丈八尺,基石呈八角形,再上是四角形的主体,更上则呈六角形,而最高处以圆顶合之[2]。这分别代表八卦、四象六气[10][22]

炉体外联刻“鸟喙笔峰光射斗,龙潭墨浪锦成文”、内联“文章到十分火候,笔墨走百丈银澜”、横额为“文运宏开”、“过化存神”,两侧写的“自古能知化丙者,于今便是识丁人”,“文章炳于霄汉,笔墨化为云烟”。兴建缘由为杨凤池所写:“迩来乡村旅舍顽梗生徒,或以毁纸裹物,或以旧书糊壁,熙熙者任情践踏,穰穰者随意抛遗,何珍翰视同瓦砾,只字等若鸿毛也.视古以字迹投之于火,埋之于土,或化于瓶,或流于海,而一字一珠者,不有异乎?……倘使后生小子能知付丙,即顽夫愚妇亦可识丁……。”[2]

炉子里面的砖叫“火头砖”,是耐火窑专门用的砖。炉体后墙上还有后天八卦[10]

祭祀

编辑
 
圣迹亭侧面

将写过字的文卷在字炉内焚化,称为“送圣迹”或“迎圣迹”,其祭礼依附在仓颉诞辰进行[1]锺肇政回忆孩提时每逢放学时刻,常会遇到一位挑著两只圆筒形竹篓的老人,沿街道喊著收字纸[5]。桃园在地文史研究学会负责人曾新参表示,日治时代至战后初期,部份客家村落还保留搜集字纸习俗,恭祭之后将灰烬送入溪流出海[23]。放水流象征文明传播四方[6]。原先送圣迹是仓颉诞辰举行,后龙潭为配合开学祭仪,才改农历八月初三举行[1]。锺肇政在1970年代的文章〈萧索圣迹亭〉中,纪录龙潭圣迹亭已无人来烧字纸,而是来焚烧金银纸、插香[5]。龙潭乡公所民政课长徐荣昌表示,在建有了垃圾场以后就没有人来烧字纸[2]

龙潭龙元宫副祀有文昌爷,当地的文昌会逢文昌爷诞辰会来圣迹亭祭拜。在1982年报导时,一旁的福德祠香火还比圣迹亭盛旺。[2]

2003年恢复仓颉祝寿祭典[6],人们会从龙潭龙元宫迎接文昌帝君神像到此庭广场[24]。直到2008年才恢复送圣迹的仪式,祭典时间今选在每年八月初三后的第一个周日[6]

纪念

编辑

2002年,邮政总局推为了庆祝龙潭和杨梅两处独立局归并,发行以杨梅树、圣迹亭为主题的邮票[25]

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5元的台湾风光纪念币,是龙潭圣迹亭,右下角刻有石头标示“客人城”,代表为客家人居住地。套卡文字说明有两处错误:其一是内文提及台湾所存惜字塔为廿多座,其实不只;其二是焚口上的“过化存神”,套卡误植为“通化存神”。[21]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杨宗灏. 敬天惜字 聖蹟亭焚紙須遵古禮. 《中国时报》. 2014-09-02 [201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中文(台湾)).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韩尚平. 台灣之最 為了珍惜紙張才建造 聖蹟亭是最大焚紙爐. 《民生报》. 1982-10-15 (中文(台湾)). 
  3. ^ 3.0 3.1 邓荣坤. 龍潭聖蹟亭 遊賞清幽薰古風. 《青年日报》. 2012-10-15 (中文(台湾)). 
  4. ^ 陈建霖. 雲閣塔鄧雨賢家族藝文音樂聯展. 《大纪元时报》. 2019-07-19 [2019-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3)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5.3 5.4 5.5 锺肇政. 蕭索聖蹟亭. 《联合报》. 1982-01-03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6.3 6.4 赖佑维. 龍潭送聖蹟焚紙 喚起手寫情. 《联合报》. 2015-09-21 (中文(台湾)). 
  7. ^ 7.0 7.1 余学俊. 龍潭聖蹟亭旁 大違建待拆 地母宮佔地百坪 縣府決處理 管委會陳情 公所愛莫能助. 《联合报》. 2002-03-13 (中文(台湾)). 
  8. ^ 8.0 8.1 罗平. 龍潭鄉聖蹟亭牌樓風波方興未艾. 《中国时报》. 1995-05-19 (中文(台湾)). 
  9. ^ 9.0 9.1 9.2 9.3 李维菁. 地方交通建設與古蹟維護之爭在龍潭聖蹟亭又起. 《中国时报》. 1995-04-23 (中文(台湾)).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颜素慧. 談龍潭聖蹟亭 過化存神. 《联合报》. 1995-07-02 (中文(台湾)). 
  11. ^ 杨孟立. 聖蹟亭 石獅暫收回 復原待商. 《联合报》. 联合报 (中文(台湾)). 
  12. ^ 曹俊汉. 聖蹟亭牌樓存廢莫衷一是 拓路面臨拆除 住都局與龍潭人協調未獲共識. 《中国时报》. 1994-10-28 (中文(台湾)). 
  13. ^ 罗平. 龍潭闢路三級古蹟牌樓難保立委決捍衛「聖蹟亭」今將發動群眾拉布條抗議. 《中国时报》. 1995-03-22 (中文(台湾)). 
  14. ^ 罗平. 由於龍潭鄉聖蹟亭牌樓前 因道路拓寬施工影響 頻頻造成重大車禍. 《中国时报》. 1995-04-19 (中文(台湾)). 
  15. ^ 罗平. 搶救聖蹟亭 廿二日開公聽會黃永松將邀官員民代與龍潭鄉民共商良策. 《中国时报》. 1995-04-19 (中文(台湾)). 
  16. ^ 闢道路威脅龍潭聖蹟亭 公聽會提出替代方案. 《民生报》. 1995-04-23 (中文(台湾)). 
  17. ^ 罗平. 不滿漢聲雜誌社調查聖蹟亭附近沒有發生車禍的說法. 《中国时报》. 1995-05-27 (中文(台湾)). 
  18. ^ 罗平. 關心龍潭聖蹟亭古蹟的鄉民 日前向縣府提出一份緊急陳請書. 《中国时报》. 1995-07-20 (中文(台湾)). 
  19. ^ 罗平. 龍潭鄉聖蹟亭爭議案 廿八日上午在中央、省、縣、鄉等各有關單位主辦人員的聯袂勘查. 《罗平龙》. 1995-07-29 (中文(台湾)). 
  20. ^ 林玉文. 聖蹟亭修繕完工 龍潭人尊以三獻極禮 典禮分迎神、祭倉頡、過化存神三階段進行,鄉民備妥豐富牲禮,台積電允諾未來五年認養維護. 《联合报》. 2000-04-08 (中文(台湾)). 
  21. ^ 21.0 21.1 杨德宜. 龍潭聖蹟亭 躍上大陸紀念幣 人民幣紀念幣 台灣有5款 選中「敬字亭」 發行1000萬套 紅到對岸去. 《联合报》. 2010-10-08 (中文(台湾)).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周美惠. 高科技公司認養聖蹟亭 凸顯文字崇祀現代意義. 《联合报》. 2000-04-08 (中文(台湾)). 
  23. ^ 刘爱生. 聖蹟亭 一頁惜字史 慶130歲 今起文化系列活動寫生、書法賽 下月6日倉頡誕辰祭典. 《联合晚报》. 2005-04-30 (中文(台湾)). 
  24. ^ 刘爱生. 倉頡4710歲誕辰 古禮祭祀. 《联合报》. 2006-04-26 (中文(台湾)). 
  25. ^ 成汉. 《地方點滴》 龍潭聖蹟亭 個人化郵票亮相. 《民生报》. 2002-04-10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