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岛游览遭难者之招魂碑
龟山岛游览遭难者之招魂碑,简称大溪招魂碑,是一座位于台湾宜兰县头城镇大溪渔港的纪念碑,用于纪念1938年见取丸沉没事故殉难者而设立。该纪念碑为台湾至今年代最久远的海难纪念碑。[1]
龟山岛游览遭难者之招魂碑 | |
---|---|
类型 | 纪念碑 |
位置 | 中华民国(台湾)宜兰县头城镇滨海路六段2号261 |
建成时间 | 1938年10月13日 |
建造用途 | 为纪念见取丸沉没事故 |
所有者 | 龟山会 宜兰县政府 |
沿革
编辑1938年5月19日,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所属宜兰旅行社俱乐部募集龟山岛游览团,于“国民精神总动员健康周”举办龟山岛观光活动,该活动预定19日上午7点在宜兰驿集合,搭乘火车前往头围庄大溪驿至当地渔港乘船,下午5点左右结束回抵宜兰街。该次游览活动共有116名民众报名参加,并自上午10点安排分批搭船前往龟山岛,其中,共有29名乘组员,则于上午9点提前搭乘一艘名为“见取丸”的观光船离开,然而上午9点半,该船只于龟山岛北部太平洋海面遭遇暴雨及激浪,海水侵入机关室(引擎室),导致船体机关故障,无法运转,失去动力的见取丸其后遭到巨浪轮番侵袭,最后掀翻颠覆。
头围分室警方得知船难消息后,则立即出动数艘救助船前往搜救,同时联络苏澳郡警察课派舟艇支援救援,20日早上7点,船锦丸、东荣丸抵达船难现场,并发现仍存活,来自宜兰街的林长阳、邱金茂、黄松源、陈某等4人,立即急速将获救者送至大溪渔港。上午8时,台北州警务部长佐佐木乘坐飞机抵达宜兰,前往大溪派出所及海岸边指挥搜查工作以扩大海域搜救范围。并要求日本空输公司提供飞机支援,同时指示苏澳郡警察课派遣妈宫丸巡航船、基隆水上港务课派遣双业丸船,并协调数艘渔船一同执行搜救任务。此外,警察课职员、消防组员和来自括宜兰、罗东、苏澳、基隆各郡的壮丁团员也全部参与,展开见取丸的搜查行动。
上午10点,搜救小组发现见取丸残骸,并于下午三点于大里简海域发现了一具遇难者,即船员阮连福的遗体。虽然经过数天的搜寻和遗族高额悬赏,但未能找到其他生还者或发现其他遇难者的遗体。最终,官方被迫停止搜救行动。失踪的24人遗体至今下落不明,并被推定在该场事件罹难,其中包括时任罗东街长陈纯精长子陈呈云、宜兰大锣世家“林午铁工厂”林午师傅父亲林阿时、大溪保正吴蕃薯之子吴水土,庄文龙祖父庄有根、以及廖琼枝的母亲廖珠桂等人。为表哀悼,台湾旅行俱乐部于5月26日下午2时于宜兰公会堂,以佛教仪式举办合同慰灵祭,参加祭典者除罹难者家属外,包括总督府交通局官员、铁道部职员及宜兰地方人士六百人。[2]
同年10月13日,为纪念见取丸沉没事故罹难者,家族共议集资,于于渔港旁设立龟山岛游览遭难者之招魂碑[3],战后时期,由于该纪念碑位于军方哨所,而曾杂草丛生、遗忘多年。[4]罹难者家属则组织“龟山会”,每年回到事故现场定期追思祭拜。 当代,该纪念碑经修复后仍持续使用,旁则新建一座凉亭,供人们观望港口及龟山岛的景观。[5]2023年5月,因应龟山岛游览遭难者之招魂碑古迹列册提报案,宜兰县政府文化局经依文化资产保存法施行细则第15条规定办理现场勘查及召开审查会议,决定将该纪念碑列册追踪。[6]
设计
编辑龟山岛游览遭难者之招魂碑共分为基坛、碑座、碑身三部份[7],两侧置石灯笼,灯笼上有落款“昭和拾参年戊寅”、“拾月拾三日吉置”。此外,纪念碑正面浮刻大德清净地藏装饰。具招魂、慰灵、追思等功能。[8][9][10]
为了纪念这场悲剧并悼念罹难者,该纪念碑正面共设有殉难者名录[11],背面则由宜兰的汉学家连碧榕撰“招魂碑志”,并详细描述了当时事故的经过,同时提及建设遗族代表吴蕃薯对于海上亡者的思念,呼吁兴建招魂碑始末以表达哀悼之情。
碑文志记如下:
昭和十三年,岁在戊寅夏令之初,铁道部所属宜兰旅行俱乐部募集龟山岛游览团,行乐事也。于时,兰人应募者,约百馀人。乃涓新五月十九日拂晓,于大溪驿集齐,届期团员毕至,少长咸集,乃乘舟往。舟凡五艘,中有滊动机名约见取丸,先一小时启航。团员争先登舟者凡二十七人,是日,天气晴朗,薰风习习,仰观宇宙之大,俯瞰沧溟之远,游目骋怀,逸兴遄飞,致足乐也。岂意乐未极而悲生,景未观而祸起,忽而黑云四赽,而天地晦冥;风雨骤至,而浊浪排空。后驾之舟,皆反棹而归,惟见取丸将近龟山,竟被怒涛掀翻而覆矣,时?四月二十日午前九时也。浪稍戢,团员绕舟而登者,约有二十人,俄而浪再起,救援无人,舟覆数次,于是,舟中诸团员渐次沉没矣。日匠暮,家族闻知,雇舟往拯。黑夜搜寻,天晓始遇救,舟中只存四人耳。事闻于当局暨诸家族,风驰电至,咸集于海澨,遣飞机,驾舟艇,派壮丁,四处寻觅,亘一周开,始得一尸,即舟夫阮连福也,馀二十四尸,皆杳然不知所之。噫!亦惨矣哉!是年秋,吴番薯君,念诸灵栖魂海上,风飘浪击,靡所归依,乃集诸家族,谋建招魂碑于海滨,以为凭依之所。众咸韪之,于是,择地于公共墓地之侧,背山面海,挹爽迎曦,甚得所焉。碑既建,厥工告竣,乃建设道场,诵经拜忏,超度灵魂,栖止于此,俾永久得所凭依焉。呜呼!没者诸灵,或素抱未展,或事业已成,未享人间福,忽遭此凶灾,乐事竟成祸事,亦殊可痛,也帷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死生显晦,均为幻化,倏归于空。诸英灵亦当了脱生死常乐,我竟咸优游栖息于斯碑之下。
昭合十三年旧历季秋之月下浣 宜兰连碧榕拜撰 建设遗族代表吴番薯[12]
影响
编辑见起丸海难事件发生后,为避免类似事件再度发生,龟山岛派出所于1938年6月17日举行“龟山岛避难港”起工式,工程费用约一万丹,实际掘凿工事于1939年4月才竣工,当年的头围庄长门胁芳藏与龟山岛民因而于龟山岛竖立“渔港开凿记念碑”纪念,该石碑该碑高100公分、宽45公分、厚13公分,石材为砂岩。[13]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7) (中文(台湾)).
- ^ 庄汉川. 日本時代的「見取丸」號龜山島船難25人死亡. 新头条. 2020-05-19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台湾)).
- ^ 歷史的見證~龜山遊覽遭難者招魂碑誌. 财团法人仰山文教基金会. 2008-03-10 [201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台湾)).
- ^ 纪慧玲. 〈序章〉. 《凍水牡丹:廖瓊枝》. 台湾: 印刻出版社. 2009-11-27. ISBN 9789866377273 (中文(台湾)).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頭城鎮大溪里招魂碑墓園遠眺太平洋-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台湾)).
- ^ 「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古蹟列冊提報案經審查決定列冊追蹤. www.ilccb.gov.tw. 2023-05-05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台湾)).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頭城鎮大溪里招魂碑墓園-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24] (中文(台湾)).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頭城鎮大溪里招魂碑墓牌-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台湾)).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頭城鎮大溪里招魂碑造型-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台湾)).
- ^ Arcoa. 124期-北關嘉慶古砲見學之旅. 兰阳博物馆.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繁体)).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頭城鎮大溪里招魂碑殉難者名錄-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3-05-24] (中文(台湾)).
- ^ 龜山遊覽遭難者招魂碑誌. 国家图书馆.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3) (中文).
- ^ Arcoa. 146期-07-潛藏的人文空間in蘭陽-龜嶼鑿港. 兰阳博物馆.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4) (中文(繁体)).